寒风中,感受暖冬(上)
大山深处,爱心车队。渴盼的眼神,温暖的笑脸。山风阵阵,热情似火。构成的是一幅冬日的画面—— 时令过了“小雪”,真正意义上的冬天已经开始。
11月24日,一场降温过后,久雨不睛的天气,也露出了久违温暖的笑脸。
之前,和百姓论坛爱心协会负责人联系好,作为一个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媒体人想再一次感受一下在这里《2012年第一个暖冬》。
如约。这天早晨,我跟随着这些爱心队员和会员,再一次奔赴了那大山深处,去看望一下那些孤寡老人和被他们救助的孩子。
这一路下来,我在努力寻找那些曾经那些让我感动的场景和画面,还有就是孤寡老人和被救助孩子的熟悉身影。同时,我也在努力寻找和捕捉那些可爱的队员,那些我熟悉的面孔以及许多陌生的面孔,关于他们的表情。
这一路下来,我想收获更多的温暖,更多的感动。一路随行,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2012年第一个暖冬》的到来。
我不能做什么,也做不了什么。我只想尽我的力量,尽我最大的可能,来展现这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场面,用我的文字弘扬他们,宣传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凸现一种人类爱的永恒主题。让这种爱在社会上能够发扬光大。
这一路下来,我用我的镜头记录了那些孤寡老人和孩子面对这些爱心队员的到来是怎样的一种感激?当他们拿着那过冬的一床床棉衣、棉被、棉袜、棉鞋时,是怎样的一种感恩?
在隘口乡毕凉村下屋组吴国顺老人的一家,他们都是靠捡拾破烂为生。儿子患有高度近视,并伴有轻度智残。唯一的孙女才4岁,是个天生的聋哑患儿,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在被废品、破烂堆砌的房屋口,吴国顺老人诉说着这一切,泪流满面。
在陈汉乡库南村榜屋组五保户胡严娇老人的家里。当她看着这些爱心队员就像看到了久别的亲人。她时而哭,时而笑,似乎有着满肚子的话想诉说。老人已经89岁,一生无儿无女,生活常常陷入困境。当队员进入她的屋内,发现她家的灶台上,还没有一粒米,一两油,有队员当即就在附近为老人买来了一袋米、一壶油,还有一包包食用盐。
在陈汉乡河中村,队员们再一次看到了那天使般的女孩吴太平,队员们的到来,让这位“太平公主”喜形于色。她放下手中的家务活,提出要和这些爱心队员一起同行,做一次爱心公益活动。于是,在这支队伍里又意外地多了一名新队员。这是一个爱的天使。
在陈汉乡齐畈村又见张帮顺和他的一家。张帮顺奇特的命运,起伏跌宕的生活已经引起了社会上无数人的关心和关注。他现就读于破凉特教学校。当看到队员们的到来,小帮顺一改一年前的模样,激动得哇哇直叫,两只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看好。他的母亲也一反常态表现出异常的冷静和淡定,在默默地看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当他们母子穿着队员送来的衣物,都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满足。母子俩人的脸上、身上都比以前干净多了。当队员们要离开时,小帮顺拽着队员的衣服迟迟不肯松开,并拉着爸爸的手坚持将这些队员送到村头。
在陈汉乡大明村岗岭组,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山沟里,沿着一条坎坷崎岖的山路,我们总算见到了传说中的“山中隐士——曹国其”。 曹国其60多岁了,听队员们说,他在这山里已经隐居多年,过着不同常人的另类生活。去年,当爱心协会的会员通过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没有一个会员不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
“天当房,地当床,野果野菜当干粮”.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在他们的眼前真实地呈现了。事后,爱心协会将曹国其老人作为重点救助帮扶对象。没有丝毫的犹豫,他们不辞辛苦,想方设法在最短的时间里,也就是去年这时,在这山沟里为老人硬是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小木屋。老人和小木屋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老人又为什么要在这里,这样生活?这都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和人生。爱心会员的善举感天动地,也吸引了外界无数的目光。
这天下午,队员的到来,让老人喜出望外。只见他穿着一件红色的长袍,头扎一条绿丝巾。颇显“道骨仙风“。他有板有眼敲着一面铜锣,用宏量的声音,嘴里在不停重复地喊着叫着,“菩萨来了,菩萨保佑!”在陡峭的山坡上,在两棵盘根错节的树桠之间,破旧的茅草棚依旧在。在不远处便是这些爱心队员去年此时为他搭建的“铁皮屋”。这“铁皮屋”通身是蓝色的,在这山林旷野间,就显得特别耀眼。在一棵笔直的树干上,端端正正地掛着一个蓝色的门牌。这蓝色的门牌上面所有的信息都在告诉人们,这是一户人家。这里就是曹国其老人的家。
有队员说,在曹国其老人的家族史上还有一段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关于这段传奇倒是更多地引起了我的职业敏感和兴趣。我想,如有可能,我会利用我手中的笔单独成篇,说出一个发生在曹国其老人身上最真实的故事—— 曹国其的老屋
爱心协会援建的板房屋
······(媒体人)
(注:本稿分上下两篇推出。敬请期待!敬请关注!)
2012年11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