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1|回复: 1

[古典诗词] 那条曾经修过的路,已经远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5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一直认为我们的中学教育太重形式,而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我们总是围绕着某些教育形式“有没有”,而不在意是否对学生的成长“有作用”。比如中学举办田径运动会,运动会是培养学生热爱锻炼,战胜困难,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公平竞争等优秀品质的良好契机,是中学教育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然而在实际中,表现出的却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每一学年有这样一件事。事实上不仅仅是田径运动会,很多的中学活动,都只是为了有这样一件事情而去做,在这个前提下,必定导致敷衍和表面化,而忽略了教育的内涵。
  比如我们的十一或者是其他节日的汇演,这也是学校每年必定要做的事情。但是纵观一般的中学都没有能容纳全校学生的活动礼堂,很多学校的汇演都是在室外进行。一般来讲不是没有资金去修建这么样一栋建筑,而是根本没有考虑到这栋建筑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相反一些长期闲置的建筑却在学校中一直矗立多年。所以在汇演时,学生要么顶着烈日,要么冒着风雨,舞台上也看不到激情四射的舞蹈,或是充满时代气息的剧目。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情爱的歌曲,或是软弱无力、面无表情的现代舞蹈。偶尔能引起观众注意,让观众一笑的节目居然大多是一些充满市井之气的无聊话语。中学生的节目不应该是这样的,这样的节目让人觉得我们的中学生都在病态中,我们的中学都在病态中。花一样的年纪,难道早早的就没了激情,没了欢歌笑语,而一个个似看破红尘,或是庸俗不堪。
  我的初中生活是1991年至1994年,那时残酷的应试教育已经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席卷,不过刚从变革中走过来的中国教育,仍然延续了一些以前的传统,所以那个时候教育应该处于一个新老交替的过程中。那时,我们可以全校停课一两天去外面劳动。初二的一次劳动我就记得很清楚。劳动前一天,老师要求所有学生带锄头,因为在距学校大约两公里的黄虎村修了一条路,不过用机器翻的土块很大,要我们去敲碎。和现在一样,第二天早晨仍然要去学校集合,早晨不到八点钟,一个个拿着锄头,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学校出发。我很喜欢这样一起出行的感觉,路上有说有笑,不像现在学生出去,总是被管得死死的,不能有一点声音,仿佛谁不遵守纪律了,学校、老师都很没面子。
  全校的老师也拿着锄头在一起,学生在各班班主任的带领下慢慢的向目的地走去。这队伍会吸引路人的目光,时不时有老师的熟人会和老师打招呼,问这是要去干什么。走在队伍里,我总是有一种自豪感,仿佛要去行军打仗一样,总让人有一种期待。我们绕过一座山,走过树荫浓密的林间小道,终于到了黄虎村。早有村干部等在那里,与老师交流后,领着我们到了那刚挖出的路上。其实就是在田地里翻出了一条道路,但是道路上的泥块很大,我们来的目的就是用锄头把这些泥块敲碎,荡平。很长的一条路,分给各个班级,学校老师和我们一起劳动。看似很简单的任务,但是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泥块很大,很硬,敲碎一块需要很长时间,只一会,我们都已经是满头大汗了。没有人监督,每个人都在积极的劳动,偶尔有停下来歇息一会的,很快也会投入到劳动中。一个班大约负担五十多米的距离,绵延一条长路,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那种感觉真好。中午时分,学校统一管理锄头,然后我们自己回家吃饭。回到家里,我意犹未尽,在饭桌上不停的讲述今天上午的经历。匆匆吃完午餐,马上就上路去了。当我到达黄虎村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在那里,但是大家还没有开始劳动,在一起说笑,在分享上午劳动的乐趣。
  下午一点半左右,老师开始点名,全班都到齐了,又开始继续完成上午没有完成的工作。因为是秋季,阳光还很猛烈,顶着大太阳,一个个都是汗流浃背。不过大家都觉得这是值得的,虽然这条路以后并不是自己走,但是感觉却是在为自己修路一样。我们也逐渐的在劳动中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体会到了平常看似很简单的劳动,一旦自己去做,却是很困难的。那个时候,还没人提什么素质教育,不过我想素质教育不就是让人懂得劳动的艰辛,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慢慢的培养自己独立生存的能力和融入集体的能力。
  中国的历史往往曲折而坎坷,很多事情在政治斗争的决策中不时极端的偏左,或是极端的偏右。早年的学校,一天到晚不停的劳动,结果几乎所有的书本都离我们远去了,劳动就是教育,劳动就是学习。而今天,当应试教育的毒瘤已经深入到中国中小学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的学生又远离了劳动,远离了能够培养他们意志品质和独立人格的有效的教育方式。难得我当年所处的那个年代,刚好处于从一种教育向另一种教育的过度中,所以能够保留这些很纯粹的劳动。那时的学校,没有早早自习,没有过多的课间纪律要求,没有一天到晚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只有很纯粹的劳动和学习。
  在黄虎村的劳动一直持续了两天,现在很难想象一所中学停课两天到户外去劳动的情景,并且中午还是自己回家吃饭。对于现在的教育来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问题之所以复杂,我想主要在以下几点:一方面,实行计划生育以后,一家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出了什么问题,那将是对家庭最大的打击,而我们当时家里都是几个孩子,相对来说就不像现在的孩子这么宝贵,分担了风险。另一方面,那时还没有开始把教学质量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唯一标准,学校处于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可以自主的组织学生去做一些事情。其次,那时的家长也不认为孩子如果在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就一定是学校的责任。在没有比较完善的保障机制下,这种家长对学校的主观意识能保护学校。事实上学校也没有能力去承担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所需的费用,毕竟学校不是企业,不是盈利性质的单位。最后就是我上文提到的,受早期教育的影响,大家公认的劳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这是学校和社会的共识。
  不可否认,当时的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校暴力,教师体罚,也存在大量的懒惰和不学习的学生等等。但是这些问题是所有教育中都会遇到的,不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这也是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的。
  教书这么些年,我一直认为:如果从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独立人格来讲,以前的教育要胜于现在的教育。因为现在的教育过于功利,过于重视外在荣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为可悲的是,功利的教育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所以愈演愈烈,不知希望在何处,在何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5 17:23 , Processed in 0.0207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