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131|回复: 48

[优美散文] 宿松名片小孤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6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宿松名片小孤山
(散文)
    一
    万里长江,如一条天外巨蟒,滚滚东去,气吞万象。长江,亚洲第一大河流,排名世界第三,大凡地球人,不知者甚少。而知道长江绝岛小孤山的,就不是很多了。有无以数计的人去过长江,但去过长江的人,不是人人都能看到小孤山的,只有经过铜马大堤的套口这一段,才能有缘见到小孤山。说实话,平生能见到小孤山是一种缘份,如果见到小孤山而不去登临谒拜,那便是一种铭心刻骨的遗憾,这就好比去了北京没到天安门,去了长城没登八达岭是一样的道理。
    小孤山,是山岳之碧玉,河流之翡翠,钟灵毓秀,惊世骇俗。
    这座山,因其无比秀美,在人们的眼中是个母性山。她位居长江中下游,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在宿松县城的东南方向,距县城65公里,与江西省的彭泽县隔江相望。海拔78米,山体落于江中。涨水季节,位居江心,其状,貌似一朵出水的芙蓉。可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巨浪企图把她吞噬。她从容地把巨浪变成无数飞溅的水花,于江面远观,如雾里看花,近看又有玉珠落盘的景观。浪花落下的声音时而震荡峦谷,留下一阵阵雄浑的回音;时而丁咚,声音清脆,宛如空谷百灵清丽的啼唱。枯水季节,她三面环水,又如仙子出浴,给人产生清逸灵透的意境。
    小孤山可用“奇、险、孤”三个字来表述。
    先说奇。虽然小孤山的海拔不高,但这里一马平川,在广袤无垠的长江平原地区,她是这个地区的唯一,孤峰兀立,这不说不奇,她犹如一支独笋破土而出,屹立于长江北岸,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遥相呼应,与彭泽县的群山隔江对峙。
    与她相隔最近的山是澎浪矶,两山一水之隔,一同从蛮荒时代走入了今天的文明。千万年以来,这两座山如同一对恋人,仿佛在缠绵凝睇,互诉衷肠。——滚滚长江东去,涛声不绝,叨叨絮絮,絮絮叨叨,就像他们永无休止的情话。这一景观,仍可称奇。
    次说险。“一山飞峙大江中”,小孤山的脚下,漩涡、暗流、巨浪,惊险万象。她的围周一里许,而山体雄奇陡峭,崖壁如刀切斧削,就算是最顶级的攀山高手,攀爬此山的危险系数那也是大得吓人。
    小孤山素有“天门海柱”、“长江绝岛”、“中流砥柱”之称。她身处险要,却把那阔茫茫气滔滔的长江拥入怀抱,用她的柔情驯化了长江的野性,消弭了一个又一个的巨浪。她像一个巨人,在这里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又如同一个设计师,“一挥手”,使长江在此分岔,从此,有了主江和子江。久之,主江和子江之间就长出了一个绿洲,后来在这长江的宝洲之上,便繁衍出无数的生灵来。这块宝洲的形状像一只鞋,又似一条船。江西的“棉船”就在这一带。据史学家、文学家考证,陶渊明笔下的“桃花园”,指的就是“棉船”。
    小孤山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生灵,千秋万载,一直福泽着长江北岸。她以万古不变的坚守,以无比的仁慈,换来了千万人的笑容,使这千里平川有了棉花雪白、稻谷金黄,有了袅袅不绝的人间烟火。总之,她孕育着这里的生,关注着这里的长;她是北岸地区的最高标识,是她托起了平川的崛起;是她以坚若磐石的信念和万古不变的情怀,让江北平川才有了这恢弘隽丽的画卷!
    再说孤。小孤山兀立江面,于江北,唯独无偶,的确称孤,但孤的内涵中,还有她的一种孤高的品格:山不高大,而志傲群山,孤峰独峙,“上锁金焦,下阻千浪”,力挽狂澜。有诗云:“潮回海眼涛声壮,砥柱江心浩气孤。”

   
    我的故乡在复兴镇,离这灵山秀水不远,距小孤山仅有25里。小时候,每年去外婆家都要经过小孤山。要是天气好,很远就能望见小孤山。每次看到她,都有种说不出的激动。每当站在小孤山的面前,就有一种似真似幻如梦如醒的感觉,感叹这飞来的巨石,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小孤山游玩,我来过不少,单独来,陪家人来,陪朋友来,来的次数多得实在是记不清了。今天我又来了,有空我还想来,因为她的秀美她的神韵在深深地吸引着我。
    这里,水中有山,山下有水,在这宏阔邈远的长江的衬托下,她就像一个灵脱的少女,亭亭玉立。如果从不同的方向看她,就有不同的解读:“东看太师椅,南看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
    但我最喜欢从西边看她,看的是她的悬钟状。——山体轮廓柔和、流畅,山上的绿色植物与巨石相互掩映,绿为石点缀,石为绿峥嵘。陡峭的崖壁上,纵壑千条,且凹凸有序,那隆起的石肌,力感强烈,其状,好似正与风浪在抗争;沟壑中,细流常年不断,实则柔情绵绵。凹与凸,是阴与阳的完美组合!此地人把这座山又称之谓“小姑山”。观其秀美的容貌,她确是像个漂亮的“小姑”。山顶,修竹比肩争头,你拥我挤,密密连连,像“小姑”一头的秀发。其实,小孤山柔中有刚,透视内涵,她坚韧不拔,那一块块隆起的石肌,便生动地说明了一切,这气概无以伦比,她力挽狂澜气盖世!
    还从西面看,山的腰部,建有“启秀寺”。启秀寺除有“小姑娘娘”的主殿,还有佛殿数座,兼有许多厢房。这些庙房依山形地貌而建,系古徽派建筑风格,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看到这样的建筑,多少有点让人匪夷所思:在这么陡峭的山上怎么能建造出如此精美的房子来?而且是集美学、力学,妈祖、佛学理念于一体,真是绮思妙构。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智慧!
    抬头仰望,修竹茂密的顶峰之上,有个“梳妆亭”,绿色把梳妆亭掩映其间。经梳妆亭那么一点缀,让小孤山更显神韵。时而,微风送来修竹的一阵阵清香,如果深深地吸,轻轻地嗅,用心感知:这分明是“小姑”的一头发香!
    今天,虽是夏季游玩小孤山,但记忆能让我想起,想起这里春天迷人的景色。——从小孤山的脚下,朝东西两面望去,可见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再举目一望,江南的群山,黛色起伏的线条,粗重地勾勒出了天边的轮廓。群山的北面是长江,长江就如一条见不着头尾的玉蟒,一江春水滚滚东流,烟波浩淼。江面的上空,白鸥点点,船舶穿梭其下。假如你的视觉听觉超好,于空中能觅江鸥腾飞的痕迹,于洪流中可见船舶前进的脚印,耳边还传来江鸥鸣唱新时代的歌声。把画面组成的元素归纳一下:远山是黛色,长江是白色,小孤山是绿色,油菜花是金黄色;水中有山有船,天空有鸟,这是一幅色彩斑斓,山河浩大而又富有动感的巨幅画卷!
    春天的油菜花是最迷人的。山脚下,间或传来寺庙悠扬的钟声,在钟声的感召下,油菜花们抖擞着精神,开得激情热烈。如果把油菜花看成女人,那你的心就会告诉你,这些娘子们笑了,听,“哗啦啦”,是风儿传来了她们的笑语喧哗。明媚的阳光下,粉蝶和蜜蜂正忙着亲吻她们的脸,幸福在她们笑声中荡漾。如果再调动一下想象:油菜花们为何一同仰望小孤山?因为她们心中在燃起着希望,她们要与小孤山一同举起热烈,一同举起辉煌,她们要在金色中去体现生命的极尽酣畅。


    三
    小孤山的秀美让我青睐,小孤山厚重的历史文化更令我惊叹。小孤山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她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巨变,见证了万物的生生灭灭,见证了朝代的更更替替,但她依然年轻,就如她的文化浓香一样,一直缭绕于长江之上,弥散于长江两岸,嘹亮于白云之巅。
    往往,文化总与历史和地域环境有关。
    小孤山地处险要,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小孤山是吴国的关隘,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战国时期,小孤山又成了楚国的要塞,历史上,小孤山素有“吴关楚塞”之称。盛唐时期,此山才出现于诗人的笔端,小孤山以其“独立不依”而得名。南宋后,曾在此设立烽火台和炮台。许多朝代,战火的硝烟在此延续不断,元代红巾军与余阙于此争锋,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80万水军在此水域发生了历时37天的大决战,清朝彭玉麟的湘军与太平军曾在此一争雌雄。小孤山极具战略价值,又有“安庆门户”一说。
    这里还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水泊梁山中的水军头领、天损星张顺,他因活捉高俅而闻名天下,遗憾的是,他在打方腊中阵亡,被北宋追封金华太保。据史料记载:“张顺,宿松小孤山人。”张顺是小孤山人的骄傲,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例证,千百年以来,这一直是小孤山人茶余饭后的快意谈资。
    小孤山因特殊的地理环境被烙上历史深深的痕迹,历史也成就了小孤山绚丽的文化。小孤山的景点古迹众多,文化厚重,是重要的旅游景区,现与江西的龙宫洞、石钟山、庐山,与安徽安庆的振风塔、潜山的天柱山、本县的九井沟、太湖的文博园共同组成了一个旅游链。来小孤山的游客和香客很多,高峰时期,日游量达万人以上。
    要想真正了解小孤山的文化,就得上山。“自古华山一条路”,小孤山亦因奇险,游客和香客都要经“一天门”登山。小孤山共365级台阶,如果走在半途,往下一望,要不是手抓住铁索,魂都会掉了下去。真是“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跃”是诗人的浪漫,不说跃,就是爬都会爬得你浑身冒汗。
    走过台阶,一转弯就见两个凶神恶煞的菩萨赫然站在你的面前,他们身穿黄色短袖兵服,秃顶、怒目圆睁,两个菩萨在正常的耳朵之上还长着一对往上扬的耳朵。一个菩萨的脸是靛蓝色,另一个菩萨的脸是黄色,他俩都是恶眉大鼻,而且鼻孔大得吓人。一个长着红胡子,另一个是黑胡子,胡子都拖至胸部。一个手持弯刀,另一个手持方天画戟。猛一看,就像影视剧《西游记》中的妖怪,往往一些胆小的女人会被吓出一声惊叫。别看两个菩萨这么凶恶,但你定神一看,就能慢慢读出一种慈爱来。他俩是巡海夜叉。长江入海,小孤山是长江之上的“海门第一关”。这两个菩萨为防止妖孽兴风作浪,他们认真履行职责,虽面部凶恶,心中却装满了对万千生灵的爱。这种“凶恶”,是严格执法,是大爱无疆!从这两个菩萨的神态和气势上看,就能看出庙神的一种理念:忠于职守,战狂风,搏恶浪。
    启秀寺是一座妈祖庙。大禹治水期间,曾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于石上。山上的寺庙始建于唐代,禅宗马祖道云游天下名山时,他见小孤山雄奇秀美,于是在此开山建庙。他的弟子,“百丈清规”的创始人怀海,世称“百丈禅师”,于唐德宗李适时期曾到此寺讲法。据《山谱》记载:“马祖开山,百丈传规”。晚唐时,几经战乱,寺庙几乎损毁,北宋时期又重新建庙,名曰:“惠济寺”,始祀海神妈祖,这个海神妈祖就是当地人说的“小姑娘娘”。
    据记载:宋代都巡检林愿第六女林默身有祥光异香,能腾云驾雾,常游于岛屿之间,专司救助海难,故宋代在此立庙祀之。南宋,魏国公张俊为小孤山修缮,并将庙堂扩建为六重。传说,小姑娘娘十分灵验,宋、元、明、清时期,累记灵迹。元代以“海运显灵”,赐“显灵广济夫人”匾额。延佑年间,令安庆府判李维肃在山峰建亭。天历年间,在巨石上镌有俞翰书的“海门第一关”。俞翰书还在一天门的门楣之上书有“启秀寺”。
    明代是小孤山寺庙鼎盛时期,洪武二年,遣良工派官员,对寺庙进行大修缮,封女神为“天妃圣母”。清代顺治九年,又对寺庙进行了修缮,康熙初,加封女神为天后。现小孤山供奉的女神小姑娘娘为凤冠霞披,连梳妆亭的顶盖都是黄色,好一派极贵至尊的气象。历朝历代都对此庙都进行了修缮,仅大的维修就有几十次。至今,小孤山仍是晨钟暮鼓,烟火袅袅。由于小孤山地处三省的结合部,故而香客众多,一年四季香火旺盛。香客们在此虔诚地向小姑娘娘求签问卜,圆梦起课,禳灾驱魔。小姑娘娘在人们的心中不但是海神娘娘,还是一个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小孤山原本妈祖文化,但此山融佛教文化于一体,这是一种少见的现象。经细究:慈悲、博爱、善良是两种文化的共同之根。融合,是推动文化发展最具智慧的选择。再细观小姑娘娘的神像,她面容慈祥,略带微笑,端坐在庙堂之上。她笑迎各方香客,以博爱、接纳的情怀,普济天下苍生。
    自下而上,沿途景点众多,有:海眼、龙耳洞、先月楼、半边塔、弥陀阁、观海亭、梳妆亭、御诗碑……每一个景点,都有出处和故事,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仅略表一下梳妆亭和御诗碑。
    梳妆亭,最早称牧羊亭,是供游人歇脚的地方。女神爵位由历代皇帝加封,从“夫人”、“妃”、“天妃”到“天后”,直至无以复加。由于小姑娘娘身份地位的变化,明嘉靖年间重修了此亭,把亭子的顶盖换了颜色,盖上黄色琉璃瓦。黄色,是小姑娘娘身份的象征。据说,此亭是小姑娘娘梳妆的地方,故唤梳妆亭。通往梳妆亭的通道,用白色大理石砌成,两边设有同质石材扶手,石上雕刻着龙凤,龙腾凤舞,神态维妙维肖。通道高险而又曲折。两旁秀竹茂盛,竹林中有鸟鸣,如云雀啼啭叫闹。走在这个通道上,登上梳妆亭,心中真的有一种登上仙境的幻觉。梳妆亭门前有一副对联:“梳长生鹤发,妆不老峰头”。要说,小孤山古老苍桑,但神采和气韵的确不老,正如对联中说的那样。世上,可能只有精神是不老的,文化是不老的。随着小孤山妈祖文化的发展,其浓郁的文化芬芳,跨过了长江,影响了周边地区,尤其对江西彭泽的影响更大。彭泽县人把港口西面的那座山称之谓“镜子山”,说是小姑娘娘梳妆用的镜子,把港口东面的澎浪矶称之谓“彭郎矶”。可以肯定,先有小孤山文化,才有彭泽县这两座山的更名。可见小孤山文化的渗透力!
    历史的深处,总是隐含着一些神秘,而神秘往往是传说,它虽是一种色彩斑斓的文化衣袂,但能千秋万代地飘忽于人们的眼前。
    对于小姑娘娘一说,有两个传说版本。一者:福建莆田林愿的第六女,林氏家族称之为小姑,上文已经提及,不再赘述。二者:传说天上曾有一对金童玉女,玉女唤小姑,金童唤彭郎。由于日久生情,于是两人偷偷下界。王母娘娘对此大怒,追赶到此。王母用金钗在他们之中划了一条线,于是就形成了长江,而后她又用手指轻轻地指点了两下,倏忽间,玉女变成“小姑山”,金童变成了“彭郎矶”。那块长得像船形的绿洲,是玉女逃避王母追赶时跑丢的一只鞋。这一传说很凄美。历史的经经纬纬之中,总隐藏着一些凄美的爱情故事,自古至今,有些美好的爱情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大手”而扼杀。小姑与彭郎隔江相望,长江的水,是他们的相思泪;涛声,是他们没完没了的心灵倾诉。千古以来,小姑与彭郎隔江守望,这是对坚贞不渝的诠释,是爱的极致,是爱的升华。
    在梳妆亭旁有块御诗碑,碑高七尺,是明代嘉靖帝敕建。碑首嵌有双龙环抱的圣旨,碑下镇一石龟,碑后紧接龙口,取龟蛇锁江之意。御诗碑建于极其险要之处,壑深不见其底,岩陡如快刀削切,真是“寒光溜碧空,峻势凌江壤,松挂紫虬髻,石垂玄虎掌”。往往胆小的人不敢近前。石龟伸头缩颈,呈欲爬行状。龟上不但压着石碑,下面还用一根铁链拴着它,就像怕它爬走了一样。这很耐人寻味。我猜:这,有可能是不让神龟“溜岗”吧?如果猜测正确,那么就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精要:坚守、勤奋。碑上刻有御诗一章,音律铿锵有力,字迹庄重遒劲,是一块难得的上等石刻。
    石刻是一种文化,凡名山多有石刻。小孤山是座灵山,是江上蓬莱,有石刻是必然的。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雅士,都想千古留名,万古遗芳,但真正达到目的的又有几人?就小孤山的石壁陡峭而言,特别适合石刻,按理说,此山的石刻应是数不胜数。奈何!因岁月久远,经长期的风雨剥蚀,现许多石刻已经模糊难辨,彻底走出了历史的记忆。现保存完整的石刻仅有29处,而这些均系历史名人名家的真迹。除元代俞翰书的“海门第一关”、“启秀寺”和明代嘉靖帝敕建的御诗碑石刻外,还有如下名人名家在此留存了石刻:“明代兴献帝所题书的古诗一章,叶梦熊《登小孤山》、舒芬《游龙耳洞》的题诗,清代乾隆帝篆书《灵昭江屿》和刘韦发草书《云香水翠》,彭玉麟题书的‘江上峰青曲终人见’。还有‘琼崖滴翠’、‘我德如是’、‘ 佛寿无量’,和唐代顾况、卢仝,后梁释定法,宋代谢枋得,元朝傅若金、揭傒斯,明代刘基、解缙、李东阳,清朝朱书、王文治、彭友胜、石圣历等人的诗文,这均系清代所刻。”这些石刻,有的庄重平稳,有的恣肆汪洋,有的珠围翠绕,有的气象浑穆,有的血肉丰满,有的骨法洞达,有的意态离奇,有的兴趣酣然……看着这些石刻,就像穿越了时空,陡然站在了古人的面前。从这些诗文和字迹中,似乎能透视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触摸石刻时,好像有脉搏在律动,耳边回荡着历史的声音,古人仍然鲜活。
    历朝历代,讴歌小孤山的诗作、绝句,无以数计,仅就当代而言,有些作家还为小孤山写了许多美文、小说、剧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由著名词作家贺东久作词,著名作曲家刘青作曲,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由三个著名,共同唱响了宿松的形象代言《小孤山之歌》。这首歌,体现了诗意山水、小孤山精神,以及发展中的魅力宿松!歌声响彻长江两岸,弥散于民族的上空,袅袅不绝,经久不息。
    小孤山悠久丰厚的文化,遗风流韵,浓墨飘香,让人顿生自豪之感。站在梳妆亭前,“极目楚天舒”,山川河流尽收眼底,壮哉小孤山,壮哉宿松,壮哉中国!激情如长江汹涌澎湃,滚滚东去,汇入海洋。
    (结合网络资料撰写)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0 SS币 +70 贡献 +40 魅力 +40 收起 理由
竹叶 + 20 + 20 + 20 + 20 很给力!
鬼谷子 + 10 + 50 + 20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6-26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条理清晰,内容厚重,形散神不散;山美水美文字美,朗朗上口,娓娓道来,韵味无穷;引经据典,功力非凡,气势磅礴;描写生动,山水花草,栩栩如生。实属精品佳作,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精品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城西街南 发表于 2015-6-26 22:04
文章条理清晰,内容厚重,形散神不散;山美水美文字美,朗朗上口,娓娓道来,韵味无穷;引经据典,功 ...

专业而又超拔的点评,让我感动。谢谢先生的美评、高评。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力顶。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的鼓励。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5-6-27 16:56
拜读了!精品佳作——

谢谢先生的鼓励。佳作谈不上,向你学习,多写精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
愚意:为什么称为海门天柱、为什么在长江立海神妈祖,这个方面也涉及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5-20 01:04 , Processed in 0.0219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