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62|回复: 12

[随笔杂文] 可怕的不是灾难,而是人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4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png
       一场突然而来的大雨,宿松诸多的地方成为一片汪洋,受灾之大为33年来的首次。而发生在山区的泥石流、塌方和山洪,悲惨的灾情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4.png
       19日早晨6点多起床,站在阳台上朝外望去,雨蒙蒙的一片,凭感觉宿松有地方受灾了。于是带着照相、摄影设备驾车到县城的低洼地区去查看,果不出其然,县城有很多地方一片泽国。事实上,宿松的公安机关和消防官兵在19日的凌晨时分就投入进了防汛救灾的战斗之中,只不过大家都还在熟睡没人知道。
       9:09分,宿松百姓论坛首发 宿松持续强降雨,多地被淹 的贴文,第一时间里向社会发布出宿松局部受灾的信息。然后通过微信、QQ等快捷的聊天工具,邀请网友密切关注灾情,不定期的更新内容。
5.png
       10:07分,接到网友提供的消息:“破凉一9岁男孩掉进水堰失联”的消息,我们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刚好遇见公安、消防官兵在水堰边准备施救的场景,忙用镜头记录下了让人悲伤的一幕。
       这是一个水堰,深约3米左右,堰里到处都是灌木和杂草,由于流水太深、太急和浑浊,根本就无法知道水下的环境,但是消防官兵还是冒险的搜寻,虽然无果,但他们对生命的呵护精神和努力值得赞赏。
6.png
       11点,接到网友的电话,称隘口发生大面积塌方有人被掩埋,具体哪里不知道,有人说是清河村,有人说是风和村。
       风和村,熟悉的村名。爱心协会在这里有3个定期捐赠的老人。每次去风和村,都是从陈汉返回时从隘口抄近路,途经清河而去,两个地方都比较熟悉。于是决定去风和村看看情况,经过几个爱心会员的碰头分析和风险评估,决定独生子女的、体质不好的会员全部返回,余下的4个人绕过群山环绕的清河村,从花凉、梅墩方向出发,直进风和。
       判断果然没有失误,经过一场大雨的洗刷,沿途的田地和道路,可谓满目苍夷。有山体的地方,就有塌方,有水的地方,道路就有毁坏,一路艰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 “狂奔”。车过九井沟村,遇见山体塌方,车胎被割破。无奈之下,大家只得停车换胎。就在大家换胎的时候,不时山上滑落几块石头下来,险象环生。
       接近2点的时候,经过步行4公里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陈家岭。看见陈长庚的时候,他的遗体被村民挖掘出来后放在一间小杂屋里,夫妻二人躺在一起,不离不弃。
3.png
       拍照、了解情况。晚上,一篇 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隘口2老人被掩埋身亡 的贴文,如实的报道了这起惨剧。
       然而,晚上接到陈家岭村民的电话,声称贴文失实。失实的原因是贴文中没有描叙村民发现陈长庚家房屋倒塌后即向公安机关和隘口乡政府报警求援,一直没人前往救援的事实,并告知我,该村村民有准备前往这两个单位讨说法的意思。
       大灾,即有大难,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于是,我耐心的向这位老乡解释一些我所掌握的信息。
       风和村发生房屋坍塌的事情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里安排了几十个特警前去救援,由于事发隘口,他们赶到隘口乡集结,为节省时间,加快救援的速度,他们驱车由清河抄近路朝风和村赶去。然而,当他们刚到清河的时候,遇见山体滑坡,道路受阻,村民受灾严重。于是,他们决定兵分两路的推进,留一路人马就地救援,另外一路人马拐道前往风和。不巧的是返回时也遇见山体滑坡,整体人马被困的局面。
8.jpg
       然后,我告诉这位老乡,宿松这次是全县受灾,需要救援的地方太多,就风和村一个受灾区,公安机关调用了接近十分之一的警力过去,路上发生道路坍塌,山体滑坡等意外事件阻隔,不能怪人家。老乡在电话里知道这些情况后,表示理解,一再的赔礼,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们不了解情况。
       由此可见,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灾害后面的冷漠,很多时候,一些大的事情无需隐瞒,只需一点耐心和细致的解释就够了。面对自然灾害,老百姓心里也十分清楚,政府,只是一级组织,而不是 “龙王爷”,不可能有能力改变灾害的到来。灾难面前,老乡需要的不是真正的说法,而是几句关心、关怀和暖心窝的话。
8.png
        21日晚,下仓发生翻船事故。我们赶到河边时,只见下仓派出所的朱所长和指导员在水中摸索落水者,消防官兵在船上用钩子和竹篙在水中打探,由于人手不够,消防官兵站在过来支援的渔民的小船上,用期望的眼神看着围观群众,希望有人一块帮忙。遗憾的是围观群众中,不乏有会水的人,但没有一个人回应。一块跑现场的爱协会员见此情景,立即主动报名上船参与搜救工作。
7.png
       晚上9:50左右,2位落水者的遗体被打捞起来。当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在运送遗体上岸的时候,由于被雨水浸泡的河坝很滑,消防官兵无法上去大喊帮忙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围观者伸出援手。抬着遇难者遗体走在前面的消防员只能跪在地下,用膝盖的行走。。。这种场景,难得一见,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寒心。
2.png
       突然而来的灾难,生命总是如此的脆弱。灾难中众志成城,携手共进的让我们看见了人性的温暖和世间的大爱。也看到了一些遇事就是 “爷”,不堵不闹不消停的 “激情” 剧,活生生的刻画着人性的善美、丑恶和冷漠。
       故而随笔,可怕的不是灾难,而是灾难中见到的那份冷漠......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SS币 +100 贡献 +40 魅力 +40 收起 理由
竹叶 + 10 + 50 + 20 + 20 赞一个!
海门天柱玩童 + 10 + 50 + 20 + 20 很给力!爱在风雨中,爱在最前线!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24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灾难无情人有情!

        关键深刻,危难之时,还是人民公安、消防官兵挺身而出,彰显大爱!

        掌握第一手灾情资料,深入受灾第一线,搜集和传递及时信息。百姓论坛及爱心协会功不可没。这里成了新闻第一线,关爱百姓,爱在行动中,爱在点点滴滴。其精神可赞可叹!

        在一场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宿松人唱响的正是一支爱的交响曲!让这种爱继续发扬光大,壮我宿松!

        我赞!我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4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社会的冷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少沟通,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达,让人与人间的交流变得困难,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陌生。继而产生不信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4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到冷眼看世界先生的美文,画龙点睛一笔——“活生生的刻画着人性的善美、丑恶和冷漠。故而随笔,可怕的不是灾难,而是灾难中见到的那份冷漠......
说起人性,题目就大;说起冷漠多是有头绪的。我发现一例,却捋不清头绪,只感觉冷漠。故而随笔,【天灾之下又有人祸。】
天灾之下又有人祸
某地征收土地,有位叫水生的农户,因为无意中知道一户两间两层的人家拆迁补偿多于他家三间两层,另加两间砖木结构青砖外墙而内里土墙的瓦屋,另外的厕所另外的厨房。认为明显有失公平,不同意拆迁。于是用地单位,在楼房与土木结构屋之间修一条围坝似的大路,山水和平地水把那里淹没。水生一家在宁波,家乡冷漠不知。一年后,回家将大路下安瀛灌,使楼房排水,拉来些红砖正准备换一下土木结构房屋内的土墙。马上来人不允许。这家又外出了,用地单位将排水沟封闭填平,使水生的两间砖木结构的房子遭水渍,还用远处搬来的新土四周围上。又是一个春夏之交,大雨倾盆,水泡土木结构房屋多时,房子倒塌了。
水生家在征地时四口人,按照当时别人家比例,可以安排160平方米的地皮另盖房屋,因为明显不公平,没有达成拆迁协议,没有达成拆迁协议就没有安排他家地皮。时过境迁,儿子也渐渐长大了,这家在宁波发展了,户口还在宿松老家。在宁波,两个儿子都娶妻生小孩子了。今年有空问了一下,可以按照八口之家320平方米地皮安排重建房屋,问题有两个而再次搁置。
第一,房屋是原来评估的价,原本不公,过了些年还要再次折旧降价。因征收方围屋塞水倒塌房屋没有任何道歉和赔偿,那倒是道义上的事,恐怕牵涉到县政府。怕伤了这家又伤了那家,不说也罢。
第二,这水生家提出安排320平方米地皮重建,已经不是比对人家两个儿子媳妇分开安置那样。如果人家两个儿子建480平米地皮的,他家也要480平米地皮。又提出了一个可参考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四十三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农村村民新建住宅,其宅基地的面积标准:
(
)城郊、农村集镇和圩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
)淮北平原地区,每户不得超过220平方米;
(三)山区和丘陵地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利用荒山、荒地建房的,每户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第四十四条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
()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房分户,原宅基地面积低于分户标准的;
(二)因自然灾害或者实施村镇规划需要搬迁的;
(三)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没有住宅需要新建住宅的;
()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用的;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他们提出疑问,下位法与上位法有抵触,要参照上位法。指出宿松比对别的人家人数标准,不适合安徽省分户安置标准。如果要比对,就应该有损失就有补偿,拆一换一。但是这样征收方不同意。反正水生家也不着急,所以问题又搁置下来了。
无独有偶,在宿松,危房不准修建的还有。好在还可以逃生他乡外地,为的是危房倒塌时不至于被打死。与其说看天灾之下人情冷漠,不如说天灾之下又有人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爱在风雨中、战斗在一线的无名英雄们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姓论坛帮扶百姓,爱心协会奉献爱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4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值得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流露 入木三分,的确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5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灾难时期在战斗一线所有的勇士们致敬!传递宿松正能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一棒子打死一片,忌讳尸体每个人都有这种心态!我相信如果消防官兵抬的是受伤的活人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搭把手!宿松的老百姓还是很纯朴善良的,第一线的官兵有多少不是农民子弟呢?官姥爷怎么不来抬?官姥爷的子女呢?百姓冷漠?冷漠的过官姥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5-2-5 21:03 , Processed in 0.03190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