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肩背、用手托,从洪水肆虐的险境绝地营救群众;涉深水、下险滩,到生死存亡的现场一线排除险情;白天巡、晚上守,让经危历难的灾区灾民感受安宁。这是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特警大队党员、民辅警在此次抗洪救灾中的真实写照。 继“6.19”特大暴雨之后,宿松县于7月2日以来再次遭受持续强降雨侵袭,造成内湖圩告急,江外圩告急。7月5日早晨,长江水位达到20.25米,超出警戒水位0.45米,地处长江北岸的宿松县洲头乡永天圩的内圩出现严重塌方。宿松县公安局特警大队接到上级命令后,迅速行动,抽调正在北浴、趾凤、五里等地进行灾民转移、控制险情等工作的特警奔赴永天圩。情况紧急,当日晚上6点,30名特警顾不上吃晚饭,第一时间赶到永天圩内圩。 永天圩坐落在长江同马大堤宿松县洲头乡段的外面,由内圩和外圩组成,在内圩里面居住着7000余名村民,拥有耕地15600余亩;外圩外面是惊涛拍岸,浊浪滔天的江水。可以说,内圩、外圩就是保障这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两道防线。 在县防汛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30名特警队员简单吃过盒饭后,迅速投入战斗。此时,天下起细雨,长江水位已涨至20.36米。他们冒雨从600米远的路上,用肩膀将一棵棵3米多长、20多公分粗的松树,或两人抬,或一个人肩扛,搬运到内圩塌方的地段。 特警大队副大队长张礼君是名有着16年党龄、20年工作经验的老民警,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队友们一起扛松树、背沙石袋,俨然不把自己当做领导;在扛松树时,他专挑最粗最重的,肩膀被磨破皮,嗓子也喊哑了。7月6日上午,他在堤坝上筑沙袋时,还被一只蜈蚣咬破肚皮,他在医务室简单处理后,又继续投入战斗。 特警们在扛完100多根松木后,又搬运砂石,先将砂石块装进蛇皮袋里,然后采取扛、传和扔等方式,将装起来的500多袋一一运到塌方的地段,等他们运完时已是次日凌晨3点。 7月6日早晨7点,特警们顾不上连续作战和超负荷作战带来的疲劳,又早早赶到内圩塌方地段,继续搬运松木,并用昨晚运过来的松木打桩、沙石袋筑坝固堤。 队员朱良兵、刘结都是90后,并都是党员;两人为加快修筑进度,连续一个小时一次扛两个沙袋,有时还一次扛三个沙袋。当日上午,朱良兵因水源过敏,引发皮肤病,全身发痒,但他仍坚持战斗。 特警们连续奋战到下午13时,终于完成指挥部下达的抢筑任务,这时指挥部发出命令:为防止第二次洪峰漫堤,急需对200多米长的永天圩外圩堤坝加固加高,特警们又投入到装沙袋、扛沙袋的紧张奋战之中。 队员陈子文也是名90后,在7月3日参加该县五里乡六虹圩转移灾民的战斗中,因长时间被雨淋而患上严重感冒,他为不拖队伍的后腿,悄悄把感冒的事隐瞒起来,并跟随队伍转战到永天圩。 长江水位在继续上涨,抢险工作更不能停歇。7月7日上午,长江水位达到20.98米,超出警戒水位1.18米。抗洪形势日趋严峻,7月7日一早,特警大队长大队长张朝华迅速率领20名特警进行增援。这天,天空突然放晴,最高气温达到36度,炙热的阳光照射在光秃秃的堤坝上,显得格外闷热,特警们都顶着烈日干,个个汗如雨下,上衣湿了一次又一次,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两天前,民警张朱龙87岁的爷爷就打来催促电话,叫他赶快买个代步器带到乡下。原来,他的爷爷摔断了脚,要用代步器走路,可他一直没向队里请假,一拖再拖。 在全体参战人员的齐心协力下,到7月7日下午18时,已在永天圩外圩的堤坝上构筑起一道长达200米、高达50公分的防护墙,而这些防护墙又是由1600多个沙袋堆砌而成;1600多个沙袋,饱含了特警队员们没日没夜工作所付出的汗水。 对于参战的每个特警队员来说,在长江水位不断增长、永天圩险情不断出现的情况下,能够一次次地险情控制再控制,就是他们最大的胜利,他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胜洪水。 在此,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