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现在干部离群众越来越近了,工作人员的架子小了,奢侈浪费也少了,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在安徽,越来越多的群众发出这样的赞叹。 该省统计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4%的受访者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三十条”要求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与此同时,随着问题逐步解决,2015年省纪委信访首次出现下降的拐点。与往年相比,2016年网络举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总量大幅下降。 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安徽作风的转变正向纵深推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改进,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带给老百姓的是更多获得感。 一念责任紧箍咒:层层压实责任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按责任清单办事,不含糊、不越线、不变通,尤其是省委常委同志更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改进作风的良好形象和实际成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新风正气成为常态。”2016年9月,新任省委书记李锦斌上任不久,即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新修订的省、市两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责任清单。 据了解,在继2015年明确提出党委(党组)对作风建设负主体责任,并制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责任清单基础上,2016年,省委根据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划定加强作风建设的“硬杠杠”。此外,加大作风建设考核权重,以落实主体责任的实际成果体现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 压力层层传导,责任逐级落实。在省委以上率下落实作风建设主体责任的示范下,各级党委(党组)认真履责,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三十条”要求的贯彻执行,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二念监督紧箍咒: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相结合 “要切实破除‘不请客吃饭不办事’‘请客吃饭乱办事’等‘酒桌文化’陋习……”2016年6月初,中央巡视组向安徽省委反馈“回头看”情况,把“‘酒桌文化’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作为重点指出。随即,省委出台了“史上最严禁酒令”,明确全省公务接待除外事接待、招商联络之外,一律不准饮酒;实行每周零报告制度。 禁令既出,必须一抓到底。六安、芜湖和蚌埠等市先后以短信、微信等形式发出“最严禁酒令”。合肥市利用新闻媒体对“禁酒令”进行解读。亳州市谯城区纪委自主开发 “酒桌办公”一键举报平台,引导群众参与监督。 “开展‘酒桌办公’整治以来,单位的接待压力明显小多了。”一些乡镇干部表示,“下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区直部门,也都是事情办完了就走,最多也只在食堂吃个工作餐。” 在立严规、下严令的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问责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安徽半年来各地查处“酒桌办公”47起、党纪政纪处分35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件8起。 其实,“酒桌办公”仅是安徽2016年开展的8个专项整治之一。在抓好专项整治的同时,该省紧盯重要节假日,实施公车私用“痕迹倒查”,抽查车辆通行记录6.5万多条。紧盯“三公”经费,实施“账目倒查”。紧盯公款购买购物卡,实施“发票倒查”。通过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相结合,有效推动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三念问责紧箍咒: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 “多次安排市体育局下属单位用公款购买节礼共计10余万元,用于送礼或个人消费;多次接受项目承包商安排的旅游、洗浴、钓鱼、KTV、足疗等活动;违规给体育局机关干部发放津补贴共计6.8万元。芜湖市体育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胡景东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违法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016年12月28日,该省纪委在2017年“两节”前再次通报了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这是其中一例。 每逢重要节日,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在安徽已是常态。2016年,安徽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公开通报曝光的通知》,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站等平台,全方位提升通报曝光的政治、社会和纪律效果。依托纪检监察门户网站设立的“曝光台”,省市县三级联动,同步曝光典型问题。 2016年以来,省纪委先后分17批对9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涉及党员干部147人。 “要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三十条’要求,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惠表示,“对不收手、不知止的一律从严查处,越往后执纪越严,坚决防止问题反弹。” 据了解,2016年1月至11月,安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起,处理324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9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