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镇,有一处白鹤观,又名真源宫,是安庆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道观和级别最高的道观,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远望真源宫 真源宫位于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新桥组的真源宫,为南朝梁武帝时的寺庙遗址,因道人白鹤所建,又称“白鹤观”、“白鹤宫”。图二:道(资料) 唐朝天宝九年(公元750年),玄宗李隆基敕建“司命真君祠”;宋朝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太宗赵匡义敕建“灵仙观”;时至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徽宗赵佶为求灵迹之地,赐匾御书:“真源万寿宫”,简称“真源宫”。宋代天柱山两宫成为皇家重要道场。自唐代至清朝道光时期均有道士在此居观修炼。后因战乱等因素,逐渐衰废。图三:真源宫简介 从整个真源宫现在看,为几座小山坡,依山而建阶梯状建筑基址五层,总面积约五千平方米,相对地面高度约五十米,遗址内尚存应梦井、白鹤泉等遗迹,后期卒子将一一介绍。真源宫遗址是天柱山风景区南大门入口地段的重要景点之一。图四:近看真源宫(潜山县道教协会) 据了解,江淮大地不仅是先秦道家思想的发源地,也是道教神仙学说的重镇。安庆天柱山又名皖山、潜山、霍山、衡山,自古为名山洞府,汉武帝曾封为“南岳”,道教列为第十四小洞天、司命茅君洞府。图五:真源宫匾额 另据了解天下当有八座天柱山,而中原地区的三座天柱山,其一在舒州就是指安庆的潜山。安徽天柱山最高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八百多米,其广则数百里,其主体在潜山县境内,而支脉蔓延,北连岳西县、霍山县,东接舒城、桐城,西达太湖县、宿松县,南抵怀宁、安庆至于长江。天柱山奇峰突起,有自古为仙真降集之所,又盛产灵芝、黄精等药,为神仙家所钟情。图六:远望真源宫 传说太上老君曾在商朝时化身于此讲经,据宋汪彦中撰《讲经台老君殿记》称:“潜山胜概甲天下,峰岳耸秀,岩谷幽邃,真瑶台金阙高真降集之所也。仙迹圣境,照辉古今,而龙堂院乃太上老君化身降号锡则子说长生经之所,阐扬道奥,启迪天下后世,以佑商邦。”图七:疑似真源宫原石像 安庆所在的皖江地区为古皖国辖地,江淮老庄道家文化和齐楚仙道文化在这里交汇,天柱山以其仙道文化之发达为皖江地区仙山之首。据乾隆《安庆府志·仙释》所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楚人匡续师事老子,周成王时曾栖隐潜山修炼,至今还有遗迹存焉;秦汉时有九江华子期隐于潜山,师事甪里先生,受仙灵隐方,后蝉蜕仙去。甪里先生是仙人稷丘子的弟子,潜山洞天则为仙人稷丘子所治。图八:真源宫砖墙 《云笈七签》称:“第十四潜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仙人稷丘子治之。”稷丘子是秦汉时期的一位炼丹神仙家,弟子有甪里先生、娄冯、刘凭等,留有《稷丘子经》,传服石法、化黄金法、作庚法,葛洪《抱朴子内篇》载其法。从太上老君到华子期,潜山与丹道学术的渊源,早在周秦时代就形成了传承有序的仙道传统。图九:真源宫神像 宋以后,天柱山道场日趋衰败,虽仍有道士住守,然其殿宇残坏,虽时有重修之举,已不复往日旧景。不过失去了皇家的关注,天柱山则复归清净桃源之境,司命真君已少有人知,但左慈、葛洪于此山合丹的往事却在皖江地区广泛流传。图十:真源宫碑刻残片图十一:真源宫砖刻残片 左慈合丹的石室被明人列为天柱十景之一的“丹灶苍烟”,明庐阳(今合肥)有潜山庙,“祀真人左元放先生” ,清同治三年所立的《炼丹台碑记》,则表明了此山一直传承着左慈丹道修炼的传统:“我皖麓有台名炼丹者,其间石坪一座,蟠居亭亭,乔木数株,蒙蘢勃勃。盖仙人之遗迹,由来久矣。山明水秀,常留太古之风;路转峰还,宛入桃源之境。此高人逸士所以娓娓称盛焉。……古迹长存,神灵永托,此固斯台之幸,而亦还丹之意也。” 今天柱山仍遗有左慈上中下炼丹台、焙药坪等遗迹,仙迹历历。图十二:真源宫碑刻 以天柱山为核心的皖江丹道学术传统,自周秦时代匡续、华子期至汉代刘安、左慈以至魏晋葛玄、郑隐、葛洪灵宝一系,形成了系统的道教神仙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内外丹的修道传统也在皖江地区延续千年。图十三:真源宫带字青砖 [size=0.83em]20170121 122.jpg (397.0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52 秒前 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