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6|回复: 6

[随笔杂文] 小论 “听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6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论“听说”
听说,有时是良好消息,多多益善,有些是不实之词,越少越好。更多的是听风就是雨,传谣更可耻。君不见,老者再三叮咛“耳听为虚眼看为实”吗?
我认为听说是要筛选的,通常未经筛选的“听说”,不但没有价值,而且很有可能是有害的,是误导的,不如没有。
不如没有“听说”,不是说闭目塞听,装聋作哑。
※※※
我曾经浏览了石普水先生的《山道弯弯》,知道石先生送乡贤牌匾到山区某个乡,授牌仪式有简陋的,也有未能举行仪式,有一丝儿遗憾。从我评贴的角度看问题。并不是怠慢。
※※※
我认为,一个荣誉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不能是听说符合。今天听说符合荣誉,就送匾,明天也会听说可以摘匾,就群起而攻之。毁誉也是有的。
听说,危害可谓大矣!
听说,会误导,贻害子孙!
我以古时候两个故事说明之。
我的第一个故事,是庄子错误地引用周公与申徒狄对话的故事编故事,
原来周公与申徒狄对话:
周公见申徒狄,曰:“贱人强气则罚至。”
申徒狄谓周公曰:“贱人何可薄邪?周之灵珪,出于土石;随之明月,出于蚌蜃;少豪大豪,出于污泽,天下诸侯皆以为宝。狄今请退也。”(见《太平御览》卷九四一引《墨子》)
用现在文字解释就是
周公对申徒狄说,下等人桀骜不驯,马上就要惩罚他。
申徒狄对周公说,不要轻视下等人,宝石出产于土石,明珠出生于蚌壳,下等人宝石土石明珠蚌壳都离不开污泥。天下诸侯得到封地,都像得到了宝贝,而我却要推辞。
申徒狄引用历史故事说,鸣条之战,商汤打败夏桀,商汤乘大胜之威,废除商部落旧王,自己当上新王。义士瞀光,敢于指责商汤。奈何苦谏不听,商汤让瞀光投河。
申徒狄用这个典故来说明对下等人的气质和不可薄待。
(典故里这个让,是对一个义士的劝谏不服,用权威让义士自裁,并非禅让皇权的让)
※※※
一句商汤让瞀光投河,在《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里,变成了商汤打败了夏桀后,把国王的王位大权让给瞀光,瞀光不接受,投河而死。庄子用申徒狄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瞎编故事来歌颂商汤。
《庄子杂篇 ·让王第二十八》
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曰:“非吾事也。”
汤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
汤又因瞀光而谋,瞀光曰:“非吾事也。”
汤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
汤曰:“伊尹何如?”
曰:“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汤遂与伊尹谋伐桀,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後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椆水而死。
汤又让瞀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
瞀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谦也。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沈于庐水。
※※※
后来七国争雄的韩国王子韩非(就是被李斯囚禁于秦的韩国人质韩非)。也有
《韩非子 ·说林上》:“汤以伐桀,而恐天下言己为贪也,因乃让天下于瞀光。而恐瞀光之受之也,乃使人说瞀光曰:‘汤杀君而欲传恶声于子,故让天下于子。’瞀光因自投于河。”
※※※
第二个故事是列子(列御寇)的故事,说的是不能随便得人家的好处,
故事说——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两拜后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受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
原文见
《庄子杂篇· 让王第二十八》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
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
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
话说回头,我们的乡贤牌匾还是有正面激励的意思。求全责备,不行。求全评价也不行。甜瓜苦蒂,物无全美,千里马需要百乐发现,哪怕发现一只死了的千里马,也证明千里马曾经有过。
※※※
而听说就不及与考察。只光“听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听说”原本不错,听要看听的是真是假。
公元前四百零几年的列御寇都有“见利思害”、“穷能守节”的好品质。今天我们重新回看“听说”是多有意思。吴河的授牌仪式免了就免了吧!恐怕正是因为河里无鱼,有失养英山庄遗训之故吧,抑或还另有由呢?
既有人穷志不短,则有,近墨者不黑,卑不一定不尊。低等人照样是,徒狄是对的。
听说,只不以讹传讹,还是要听。说理只不瞎说巴拉,还是要说。我评的没错吧!


发表于 2017-5-27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眼见为实,不听听说!透过现象看实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7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7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学久 发表于 2017-5-27 05:47
眼见为实,不听听说!透过现象看实质。


感谢张学久先生顶贴,看好,作评。
公元前221年,秦朝嬴政夺了周的天下,吞并了齐楚燕赵魏韩六个诸侯国,结束了战国历史阶段。作为抵押人质,以为讨好的韩国皇太子韩非,被李斯下了秦国监狱。相比起身处战国中期的,批判礼崩乐坏的庄子来说,对“瞀光投河”这个事情的看法,都是借公元前四百零几年前的战国早期的,申徒狄与周公对话,为着不同时代的需要,加以改编。
庄子说商汤让贤。韩非说商汤耍奸,好像说,三千六百多年了,谁也没有依据。然则孰为近,曰,韩非言与实际近。
请回看历史。
在鸣条决战以前,商汤是逐步吞并夏朝的附庸诸侯,进一步剪除夏桀最得力的诸侯羽翼。
夏桀得知汤还在继续征伐诸侯,扩大商的势力,也曾经派使臣将商汤召至夏王都,并且下令将商汤囚禁在夏台(夏朝设立的监狱)。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将商汤囚禁起来以后,就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商汤。夏桀就下令将商汤释放回商。夏桀囚禁商汤之事在诸侯、方国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纷纷投奔商,愿助商汤灭夏。
这个夏桀完全有可能消灭商汤,却偏好那一口,把玩宝石玉器,眼看危机四伏,还贪图异地美人。腐败到家了。
而商汤脱离了夏台监狱,用计于伊尹,终于在鸣条决战赢得了胜利。卞随、瞀光都是义士,比起伊尹的大功劳,小到没有品级的地步。一个胜利者不论功行赏,却要借个理由说,“怕人家议论商汤是夺夏朝天下龙位。”把皇位让给卞随、瞀光。这怎么可能的?
而韩非说“商汤怕人家议论商汤是夺夏朝天下龙位。因乃让天下于瞀光。而恐瞀光之受之也,乃使人游说瞀光曰:‘汤杀君而欲传恶声于子,故让天下于子。’瞀光因自投于河。”
这里好像说不通,必是再版编排脱漏,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前到那时,时间也够长的,如果不有意脱漏,必然焚书坑儒。脱漏了什么?那就是商汤在占领一地就杀官夺印,自己做了新王,正是越来越多的人说他是大逆不道,轮到瞀光说话的时候,用假惺惺的推让后,逼死人命,要瞀光自裁——投河。
而庄子是为了唤醒实权阶层仁义,同时对墨家可以重名而轻生说些闲话。
那时,不像现在人的审视眼光,古文人认识呆板,以为著于竹帛谓之书,谎话都是真理。东汉王充《书虚篇》上说:“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睹真是之传与虚妄之书相违,则并谓短书,不可信用。夫幽冥之实尚可知,沉隐之情尚可定,显文露书,是非易见,笼总并传非实事,用精不专,无思于事也。”
说竟然有许多人,不识真伪,还读它、背诵它。笼统地一致传说它们不符合事实,这是因为用心不专一,对事情没有认真思考的缘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顶贴!
这里我们还来看《列子》列御寇家穷,郑国丞相驷子阳,听人说有道之士列御寇家里穷,没有吃的,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
这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有多少粮食呢?一秉十六斛,一斛十斗,一斗十升,一升两斤老秤,一斤老秤是1.176斤。一秉3763.2斤粮食,数十秉,就打五十秉吧,十八万八千八百多斤粮食,当时一个小国的有道之士,得到一万斤粮食就不错了。谁稀罕那个虚幻数字。
民国籼米粟亩产两百来斤,糯米粟不到两百斤。现在杂交优良品种晋谷21号,平均亩产六百来斤。
我也不依现在杂交产品,也不依落后的战国时期,就依照民国宿松产量。要九百四十亩土地上,一年的收成呢!驷子阳就是一个夯脬肉头丞相,听人说。乱做主。郑繻公当然要杀他。
不过驷子阳还是听人说,有道之士列御寇其人,有了怜悯之心,而要是没有怜悯心,也来个当官不为民做主,懒政一回,
装聋作哑不“听说”行不行?我看行。也没有人搞他,照样当官,照吃皇粮。历来如此。
从这个角度看,驷子阳的那一邦派,杀了郑繻公——郑骀,也很解恨的。
他们扶持幽公的另一个弟弟——郑乙,做了郑国公。
过了两年太平日子,又做了韩国的附庸,第二十一年上,被韩国吞并了。
《史记·郑世家》:(郑繻公)二十五年,郑君杀其相子阳。二十七年,子阳之党共弑繻公骀而立幽公弟乙为君,是为郑君。
好一个列子列御寇,不要人家的冤枉东西,也就罢了,为何识得,驷子阳这个丞相,会因为听信别人的话,遭到杀身之祸呢?
莫不是将心比心,莫不是看穿了丞相驷子阳,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莫不是看穿了丞相驷子阳“呼朋引类,必有图谋”。
呵呵!历史太久,不好评说。
有一点可以肯定,听人说,和自己说,是有差别的,利中见害,最要审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顶贴支持!谢谢先生一直以来热心关注我的拙作。
我常常想,人生五官端正,有许多抵不上三人当面六眼不全,耳聋颠倒的。他们可以讨论年轻力壮者,哪个可以下岗。最可怜的是像牛一样的忠诚者,被说成有所不足。与世无争的,其实有许多优秀的,为僵尸企业管理层以“听说”有所不足为由,被排挤了。三年六百万户被排挤了。
还不如目今的聋子牵着瞎子唱歌
时光的背影如此悠悠,
往日的岁月又上心头。” 
那个时候毕竟过去了,我想写下听说,已经力不从心。写下了这篇拙作《小评·听说》
今天又看到一个瞎子和一个瘫子搭档卖歌:
“⌒⌒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与小楼已不再有,紧闭的窗前你别等候,大雁飞过菊花香满楼。
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时光呀流水你匆匆过,哭一哭,笑一笑,不用说⌒⌒”
瞎子带着音响那么大声唱,
伫立良久,回想既往,倒觉着不是“听说”有什么,而是有人要那么说。
这不,
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与小楼已不再有。
面对无端拆迁,也只是⌒⌒哭一哭,笑一笑,不用说⌒⌒而已。
真正不该的,是不管你怎么说,那里就是无人听你诉说。
从“会说的不如会听的”看问题,
耐心地“听说”是好的;
盲目地“听说”是不好的;
不愿意“听说”有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3-29 18:05 , Processed in 0.02459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