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93|回复: 3

[原创小说] 后山,洲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7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的家乡宿松,“后山” 是一个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词汇。作为一个外地人,如果您是初次听到我们说后山,那您的感受不是茫然,就是肤浅。在我的家乡,后山是一个包容着深刻而悠远历史的词汇,是一个倾注了复杂而浓烈情感的词汇......
QQ图片20171027082335.png
黄湖风光
      在我的家乡,人人都知道后山,人人都说过后山,也许人人都到过后山。但是,却实实在在没有 “后山” 这样一个地名。没有一个叫后山的村庄,也没有一个叫后山的乡镇。更没有一座叫后山的山,尽管我的家乡也拥有连绵的群山。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为什么广袤的土地、无数的乡村和小镇、生生不息的几十万人口......千百年来都被统称为 “后山” ?如果我们翻阅其它地方的地图,你可以找到某地有一座叫后山的小山,某县有一个叫后山的乡村。而我的家乡,后山一词是全县大半地域的通称。我想,后山原意就是山后吧。在宿松县的北部是大片的山区,这些群山是大别山余脉,在古代,相对于富庶而繁华的中原大地来说,宿松正好地处大别山的背后,所以,宿松大片土地被称之为 “后山”。
      家乡方言有个特点,许多话习惯倒过来说,如热闹叫 “闹热”,公鸡叫 “鸡公”。如此看来,山后被称为 “后山” 也就可以理解了。就像世界文明史上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新月沃土一样,我们宿松也有一个 “两河流域”。这两条河都发源于北部山区,分别叫 “二郎河” 和 “凉亭河”,可以说它们是宿松的两条母亲河。这两条河流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的集镇,造就了大片的良田沃土。古老的宿松县城就处在这片沃土的怀抱。这里还有淳朴而善良的民风。我且录一段自古流传在二郎河流域的民谣,你看看可 “好戏”(意为有趣,宿松方言)?
      ......
      堂前吃饭婆捡碗
      房里搜(梳)头郎插花
      左一插,又一插
      中刊(间)插朵牡丹花
      牡丹花上一对蛾
      一肩(一直)飞到二郎河
      二郎河里姊妹多
      丢脱松火(农活)会唱歌
      企到(站着)里(的)唱,脚又酸
      坐到里(的)唱,几(嘴)又干
      倒一碗茶,茶又涩
      倒一碗酒,酒又酸
      挠威(多谢)隔壁奶奶
      倒一碗开许(水)泡心肝 。
      就象汉语里很多词语,有含义相对的词语一样,如男相对应的词是女,在宿松,“后山” 相对应的词必是 “洲上”。在宿松这样一个人口和面积不算小的县(在安庆市属八县中均居第二),全县就只划分两部分,后山和洲上。人口大致洲上要占全县的三成。后山和洲上是完全隔断的,她们之间无陆地接壤,被泊湖、黄湖、大官湖和龙感湖四个大湖泊完全隔断。宿松也因此四大湖雄居淡水养殖面积全国第二。如今,后山和洲上有跨湖大桥相连。靠小木船交通往来早已经成为历史。第二座跨湖大桥(接下仓镇和九城劳改农场,大大缩短宿松东乡至安庆市区的距离)已经完成了规划和设计,即将动工兴建。整个洲上,背靠大湖,南临长江,沿长江分布,成狭长形。沿江从上游到下游,绵延达120多里地。这是一片辽阔的冲击平原,长江和湖泊共同造就了这片肥沃的土地。在远古时代,这里可能是荒无人烟的沙洲。因为不定什么时候洪水泛滥,故而土壤十分的肥沃。随便撒下什么种子都能生根发芽。我小时候还听到过这样的民谣:
      洲上洲上,
      门对大江。
      洪水一来,
      大哭泣沆。
      逃到鄱阳,
      靠着门框(意为讨饭)
      ......
QQ图片20171027082353.png
华阳河风光
      今天的洲上,已是一片繁荣。纵观历史,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宿松县城不建在长江岸边,而建在距长江五十公里的现址。与洲上一江之隔的对岸,有两座城池,分别是江西的彭泽县城和湖口县城。我曾听老人说过,过去,这边能听到对岸彭泽县城下妇女在河边的捣衣声。而今,节日里,对岸彭泽县城燃放的烟花一不小心就落到了我们这边。彭泽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流传青史,湖口因苏轼的《石钟山记》而千古传诵。这两座县城都是山城,地质坚硬,故而宜城。可我们的洲上,都是沙土,含水多、土层松,过去十年九淹。是不适宜建城的,尽管长江就是那时候的 “高速公路”。
      今天的洲上有坚不可摧的同马大堤,特别是因有三峡工程的调节,已经是一块旱涝保收的宝地,也是宿松的一个亮点,“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 和 “临江工业园区” 双双花落洲上复兴镇,洲上也拉开了大发展、大招商的序幕。我相信,一个像桃花源一样富有诗意的洲上,必将成为长江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

QQ图片20171027082408.png
长江绝岛小孤山
      曾几何时,随着长江作为 “黄金水道” 的衰落,以及打工潮的兴起,洲上比起后山,曾一度显得有些暗淡。我是一个洲上人,又是一个后山人。我的祖母姓石,她的娘家是后山一个叫做 “青河” 的小山村。我的曾祖母姓杨,也是后山(疑为许岭)人。我父亲的曾祖母姓吴,也是后山青河人。
      就像众所周知的 “走西口” 一样,百年前甚至数百年前的洲上就是穷困的后山人的 “打工” 目的地。我的先祖们把家眷安顿在后山老家,只身一人来到洲上 “打工”(给地主做雇工)。老了还回到故土。我的父辈以上一般称呼自己的母亲叫 “伊”。这种称呼母亲的方式现在已经渐渐消失。到了我的祖父这一代,就基本在洲上定居了。但是他在老家那一点可怜的房产至今犹在。而且已经成了整个公共祠堂的一部分。
      我多次在清明时节回到老家祭祖,我目睹着这一切,想象着先祖们的辛酸,不由的唏嘘感叹,我曾在我的拙文《行走的故乡》中抒发了这种复杂的思绪:“我还是觉得故乡不在某一地,我到哪里,故乡就到哪里。我的故乡会跟着我行走。我的故乡是我身后的迷雾,故乡在历史的烟尘中,在我先祖的奔波里,在空旷的田野,在隐没的河流里......” 是啊,像宿松很多的移民一样,在更远古的年代,他们从江西瓦屑坝奔波而来......他们的苦难和悲情已经隐没在历史的更深处。
QQ图片20171027082423.png
泊湖风光
      今天的后山已是今非昔比。我的乡亲们再也无须象我们的先祖那样,满怀辛酸和无奈远离故土。他们也南下北上,但那是怀揣梦想走向远方。他们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放飞着自己的心情。沪蓉高速在后山的大地穿境而过,京九铁路在后山的怀抱向大海延伸,县工业园区在后山的嬗变中展示迷人的风采......
      啊,我的后山,我的洲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作者:余家兴)


(转载)

发表于 2017-10-27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揽史颂今,行文细腻,感情流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9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赞!好像宿松要分三大块,而不是两大块。
洲地称洲上——人称洲宝佬
丘陵称后山——人称畈宝佬
高山称山里——人称山国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6-24 20:36 , Processed in 0.0212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