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安庆传来消息,趾凤儒宗堂吴贺氏家训入选即将出版的《安庆家训》 。 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世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 为了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指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好优秀家风家训传播文明新风的重要作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这次安庆市相关部门在辖区各地征集优秀家训等资料,联合组织编写《安庆家训》,既有传统的家规家训故事传承释义及警言格句,又符合新时期家规家训的具体要求。经过筛选,宿松篇入选六个家族(杜溪孝友堂朱氏家训、万元墩六顺堂石氏家训、坝头致中堂叶氏家训、趾凤儒宗堂吴贺氏家训、双花堂万刘氏家训、隘口罗叶氏家训),趾凤儒宗堂吴贺氏荣幸入围。这是合族的一件大喜事,对宣传和弘扬吴贺氏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活动,吴贺氏宗亲会十分重视,做了充分准备,组织人员对家规家训等加注标点,提供了光绪、民国多套宗谱相关资料,接待了相关专家的考察。在此,向付出辛劳的宗亲及提供帮助的相关人士表示感谢!
附 趾凤 【谱 名】:安徽宿松《吴贺宗谱》五十二卷首一卷 书名据版心、书衣、书名叶题 【版本堂号】:民国三十五年木活字本 【册 数】:五十二册 【修纂者】:贺人镜等纂修 【开 本】:长21厘米、宽13.3厘米、厚77厘米 【目 录】:卷首新旧序、凡例、派说、家规、家训、五服图、奏稿、勅命、传赞;卷一谱原;卷二至四十八支派世系;卷四十九至五十一坵垅图;卷五十二祠图、祀产志、祭会规章、祀田契录、捐祀田及钱名号、文会馆志、文会馆契录、捐馆田及钱名号、七修捐款名号、收谱字号、跋。 【迁徙经过】:谱以贺知章为始祖,首序云:“我族本儒宗,世第因年湮系缺,未敢饰疑,谱迺讬始于唐,以知章公为鼻祖,仍旧系,据实也。由是历传二十九世,而传(普)兴、(普)隆二公,遵之为一世者,因祖籍西江,迁松自二公始也。二公本贺氏,外祖氏吴。兴公,兄也,元末由进士出宰临淄,志载贺普兴,仍本姓也;隆公,弟也,明初出徵辟旬宣福建,志载吴普隆,丁外氏也。此吴贺复姓之自始”。 【排 行】: 金木水火土 国士日方永 怀诚秉信 力学笃行 诗书世第 长振家声 东山衍庆 德泽维新
【历修年代】:清乾隆九年创修、四十七年续修、嘉庆二十一年三修、咸丰二年四修、光绪十二年五修、民国六年六修、此为七修。 【赏 析】:此为合姓,不同于复姓。所谓合姓,即由二个或二个以上姓氏合并而成一个姓氏,其中以二个姓氏的合姓多见。此因为是贺普兴、吴普隆兄弟二人支下所合修,所以家族中既有姓吴氏者,又有姓贺氏者,甚至有姓吴贺者。合姓,本来目的很单纯,既明所本,又示所宗,但如果在管理上不加约束,后世子孙随己喜好自由冠姓,有时也会因此惹出麻烦。本谱中有光绪四年《礼部谨奏为承袭姓氏沿误请》:“据安徽学政龚咨,据宿松县附生贺嘉禀称,生族自元末迁居宿松,姓贺,续因承嗣外家姓吴,族中应试报捐者或氏贺、或氏吴、或氏吴贺、或父单姓贺而子双姓吴贺,或父双姓吴贺而子单姓贺,比比皆然,相沿已久。故生父名吴云集,生名贺嘉。兹因生父没于天津营次,仰蒙恤荫,生承袭,姓氏自应父子相符,恳于生贺嘉名上增一吴字,俾父子姓氏划一等情咨请到部,当经臣部查该生所请与例不符,惟武职承袭,事隶兵部,行文兵部,查核并迭次片摧去后,兹据覆称,提督吴云集身故,议给伊子六品荫生,据上年十月间直隶总督原咨,系吴贺嘉带领引见,以通判用,今据声称该生在原籍呈请改注学册,应由礼部自行核办……”。非当事人很难品味其中的曲折甘苦。 朝代 | 姓名 | 曾任职 | 级别 | 元朝 | 贺普兴 | 山东省临淄县令 | 七品 | 明朝 | 吴普隆 | 福建省福州左布政 | 三品 | 明朝 | 吴是 | 北京市东城兵马指挥司正指挥 | 六品 | 明朝 | 吴江 | 江西省崇义县知县 | 七品 | 浙江省台州府知府 | 四品 | 明朝 | 吴汤 | 浙江省定海县知县 | 七品 | 明朝 | 吴瀚 | 江西省抚州府通判 | 五品 | 明朝 | 吴文焕 | 广东省和平县知县 | 七品 | 明朝 | 吴美猷 | 荆府典仪所典仪正 | 七品 | 清朝 | 吴贺叶 | 江苏省溧阳县训导 | 八品 | 清朝 | 贺萱 | 同知衔拣选知县 | 五品 | 清朝 | 吴云集 | 建威将军 | 一品 | 清朝 | 吴洪谦 | 直隶副将衔 | 二品 | 清朝 | 贺国瑛 | 河南省渑池县知县 | 四品 | 清朝 | 贺寅清 | 法部主事 | 四品 | 清朝 | 贺颀 | 刑部主事 | 四品 | 清朝 | 贺廷桂 | 户部贵州司主事 | 四品 | 民政部外城总厅六品警官 | 四品 | 清朝 | 贺松荫 | 户部郎中 | 四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