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4|回复: 1

我们回到故乡,母亲却迷失在故乡的土地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1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png
       2月5日,汇口三洲村民70岁王桂枝老人走失,身高155,头戴蓝帽子,上身蓝外套,下身黑裤子,脚穿皮鞋,近日探寻在汇口、复兴、洲头、套口以及附近一带。电话:15055690690;18328504539!也可将照片微信至RUANSHUNDE。
       希望好心人热心相助,帮助扩散!助无助的老人回家过年!愿好人一生平安!
       2月5日晚,回家时父亲欲言又止,以为他要说点什么,但他什么都没有说。这种父子间的沉默,由来已久。这是多年前棍棒教育留下的痕迹,至今尚未消弭。
       2月6日上午,消息传来,隔壁邻居王桂枝老人走失了。当即给父亲打电话,他说,我早就知道了,昨晚就有其他邻居给我打电话了。
       来成都多年,父亲本质上仍是一个农民,依然保持了与老家邻居聊天的习惯。他没有告诉我这个消息,大抵是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情。
       更让我吃惊的是,我紧接着给同在成都的老人的孙子打电话,他也蒙在鼓里。老人的小儿子,他的叔叔带了几个人寻找,并未通知到他。在他看来,找老人固然重要,但不能影响到孩子的工作。
       在故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看见长江水向下淌,没看见长江水向上流。换句话说,只要子孙后代日子过得好,老人受什么样的罪都是理所当然的。
       十几年前,奶奶瘫痪在床,无人照料。为了生计,父亲依然去几十里外的西湖种地,有时几日不归。乡人都能谅解父亲的不易,而不以为这是不孝。
       随着打工潮流的兴起,老人更是成为被遗忘的群体。他们越来越老了,却毫无选择地被遗忘在故乡。几乎每一个远离故乡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难以取舍和割离。这次王桂枝老人的不幸走失,就是一个村庄的缩影,高悬在每一个家庭的心头,隐隐作痛。
       毕竟,一个农村家庭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多地倾向于老人,迁就于老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无疑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发展与出路。
       我与王桂枝老人隔了好几家人,我家在8队,他们家在7队。 和大多数故乡的老人一样,王桂枝老人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几乎一生都在与苦难生活和沉重的劳作相伴。
       小时候,迫于饥荒,她随母亲流浪至三洲。这几乎是每一个三洲人,或者说,是每一个洲上人,可以追溯到拓荒时代的记忆。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段难忘的逃荒史和拓荒史。早先,老人还会对孩子们讲一讲。几十年沧海桑田,故乡变了模样,沧桑往事已经在现实的烟火面前湮灭了。
       上个世纪90年代,小女儿外出打工,十年未归,下落不明,生死未卜。为此,她日夜啼哭,几乎哭瞎了双眼。然而,这不过是那个时代,这个村庄发展变化毫不显眼的一个插曲。这个家庭的沉痛与苦难,在时代的浪潮之前宛如砂砾,微不足道。
       后来,大儿子在东北打工,小女儿在外做糕点,生意不错,把小儿子带了去。只留下两位老人,在家守着读书的大儿子家的孙子,以及小儿子家的孙女。
       这几乎也是每一户人家的常态。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并且能挣钱的人,一方面对那些念了书,但不一定能挣钱的人,有一种难以明说的优越。同时,他们又很在乎孩子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读书。
       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们的成长,很容易形成管教真空地带。于是,到了初中、高中,很多母亲都不再打工,选择了陪读。
       不过,老人的大孙子很争气,考取了成都的一本院校,并在此安家。小孙女在程集念书,也很努力。再加上几个孩子在外,无论是打工,还是做生意,都红红火火。
       可以说,那些留守在故乡的老人们,终其一生,都在燃烧,都在奉献。他们在子女无法抉择的时候,让孩子们在外安心挣钱,并尽可能地抚养孙一辈的成长。
       进一步言之,我们的父辈,我们的母亲,一辈子都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之上。棉花、小麦与油菜,是他们孩子之外的孩子。
       方圆十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再到后来,日子似乎好过一点了,压力也要轻一点了。但是,逃荒、洪水、欠收,始终在老人们的心头高悬,不仅在睡梦之中。在现实中,他们也紧绷神经,以为下一场灾难即将出现。
       父亲出门,能走半小时路,绝不坐一块钱公交。一种药要吃两至四粒,母亲不管症状深浅,坚持只吃两粒。如果多做了一点饭,也要求每人多添一点,确保不能浪费。
       他们的作息状态也是如此,每天晚上七八点都要上床,每天早上五六点就醒来。尽管,千里之外的成都已经没有麦子可种,他们依然是随时等待敲钟的农民。我想,他们早上醒来,恍惚之中,应听到布谷鸟叫唤了吧!
       ——王桂枝老人则选择了用另外一种方式与往事和解。
       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无论命运加于了她什么,都选择了遗忘。她之所以还能保留一点清醒,那是因为小孙女还在程集中学念书,这是一生未竞的事业。
       于是,没有了任何牵绊,她开始了一生之中最为大胆的一次出行。2月5日早,她走出家门,走到了汇口。期间,有认识的乡亲向她打招呼,以往岁月的惯性毕竟强大,她都能礼貌作答。
       2月5日中午中午12时50分,老人出现在洲头街和金坝路口交汇处,行色匆匆,向宿松方向走去。
       2月6日一早,老人似乎出现在黄堤埂上,有乡人向她打招呼,她依然能微笑作答。
       此后,老人最疼爱的孙子回到故乡。多少年来,这个毫不起眼的祖母,用勤劳与隐忍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发展蓝图。如今,学设计的孙子几经辗转,东奔西走,用笔描绘了祖母的出走线路图。此情此景,让人不胜唏嘘。
       吾乡吾土,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堪,农民的各种劣根性,别地有的,此地也有。但这里依然称得上一方义土,早先来的逃荒者,尽管自身难以为继,仍接纳了络绎不绝的逃荒者,遂成村落。
       小时候,父母与乡邻曾照顾过一位走失的老人,达数月之久。最后老人的儿子寻来,留下一斤白糖和一瓶白酒。希望王桂枝老人走失途中,能有热心回报热心,多少能给一碗饭吃。若能收留与帮助找寻,经行一带,皆为热土。
       昨天是小年,不日即将是大年。此刻的故乡是最为寒冷,最为热闹的时刻,凡是回乡的人们,皆帮助寻找,搜寻四乡。
       无论如何,我们回家过年,绝不能少了母亲的身影。



发表于 2018-2-1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报警及向救助站求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5 14:26 , Processed in 0.0239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