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宿松百姓论坛发表一篇文章《四棺并列 身穿朝服 龙湖公园墓群乃明初大将石良后裔》,极具轰动效应,成为老百姓的共同话题。我们根据《宿松县志》和《石氏族谱》对相关人物做一个简单介绍,希望能够妥善地保护好,成为一个宿松文化景点。 一、《石氏族谱》龙湖公园石氏古墓群的四位主人介绍 石之琮:述幼子,字礼苍,号翰亭,监生,候选州吏目,加捐布政司理问,授儒林郎,诰封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有诰轴。生于清雍正乙卯五月二十九日亥时,卒于清嘉庆壬申五月十七日戌时,改葬邑小东关外五里庄长岭岗桂家枫罗屋,地形起山月,甲庚兼卯酉向,有碑。妣杨氏,国学生颖长女,例封安人,诰赠太宜人,生于清雍正辛亥八月二十七日寅时,卒于清嘉庆辛酉四月初十日巳时,葬湖北黄梅县西乡考田镇茅栗尖,地形仰天螺,内酉山卯向,外庚甲兼酉卯。子四:铭功、葆真、纪常、葆元。以次子葆真承胞兄之璋为嗣。女三:长适监生张兴运子隆弼,旌表节孝建坊并建好善乐施坊,次适监生罗先淙,幼适监生郭辉。 石铭功:之琮长子,字慕超,号守斋,庠生,治书,晋赠武略佐骑尉。生于清乾隆丁丑正月十一日巳时,卒于清乾隆戊戌正月六日未时,葬桂家枫屋基内,居父翰亭公墓左,甲庚兼卯酉向,有墓。妣张氏,候选主簿怀瑾次女,晋赠安人,生于清乾隆戊寅四月一日亥时,卒于清乾隆甲辰四月二十六日巳时,葬新安庄发洪冲与效端公侧室蔡孺人合墓,居左,辛山乙向。子一,熠。立三弟纪常长子广业为嗣。 石纪常:之琮三子,字效端,号乐园,监生,候选盐大使,授修职郎,貤赠中议大夫翰林院检讨记闵御史加四级。生于清乾隆乙酉八月廿六日子时,卒于清乾隆癸丑六月初一日子时,改葬桂家枫罗屋基内,居父翰亭公墓右第一棺,内甲山庚向,外甲庚兼卯酉,石砌墓。妣余氏,太邑监生步云女,例封孺人,貤赠太淑人,生于清乾隆甲申三月二十五日亥时,卒于清乾隆丁未七月二十一日未时,葬长岭岗桂家枫树龙田内,地形侧水莲花,堆向子午兼癸丁,内壬山丙向。子二:广业、广誉。以长子广业承长兄铭功为嗣。副室蔡氏,生于清乾隆丁亥九月初二日辰时,卒于清乾隆甲寅五月初四日戌时,葬新安庄发洪冲,居墓超公妣张孺人墓右,辛山乙向。子四:东阁、文华、文名、異诞。俱幼殇,葬发洪冲坟山顶上,有碑。 石长裀:绳竿次子,字孚中,名存庵,庠生,清同治甲子科举人,内阁中书加四级,诰封奉直大夫,晋赠中宪大夫法部审录司主政加四级,事迹见邑志文苑本传,生于清道光戊戌十二月二十一日酉时,卒于清同治壬申五月五日卯时,葬长岭岗居高祖翰亭公墓右第三棺,甲庚兼卯酉向。妣怀宁姜氏,四川广安州知州凤仪女,诰封宜人,晋封恭人,生于清道光戊戌十二月二十五日巳时,卒于清同治壬申七月十一日未时,葬响堂屋旧基址,居娣李恭人墓左,甲庚兼卯酉向。立胞弟长祐次子秉甲为嗣。副室方氏,貤封太宜人,生于清咸丰癸丑二月四日辰时,卒于清宣统辛亥正月二十七日卯时,葬高家屋,申山寅向,旌表节孝,癸卯十一月建牌坊于庵下屋。 二、龙湖公园石氏古墓群主人是宿松石氏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 1、石之琮的嫡系子孙有六个进士 宿松人所谓“子孙六进士,六朝受皇封”就是他老人家子孙后代。他们分别是: 石葆元,石之琮的儿子:乾隆己酉拔贡,戊申举人,嘉庆乙丑二甲三名进士,翰林院编修,武英殿修,庚午贵州乡试正考官,诰封朝议大夫,崇祀乡贤祠; 石广均,石之琮的孙子:嘉庆己卯举人,道光丙戌进士,兵部职方司主事加三级,诰授朝议大夫,崇祀乡贤祠。著有赋草诗钞、内讼斋随录,入谱诗箴行世余诗文集待梓; 石长佑,石之琮的玄孙:丙子举人,内阁中书、主事衔,乙未进士,改江西即用知县尽先补用、同知衔; 石长信,石之琮的玄孙:郡禀生,戊子举人,国子监财学肄业生,觉罗教习期满以知县用,壬辰会试挑取誊录,乙未进士,朝考一等,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本科散馆,钦定一等第四名,授职检讨; 石寿淇,石之琮的玄孙:癸酉举人,甲戌进士,蓝翎同知衔,江西安福、广丰、南城知县,乙酉乡试同考官。 石光暹,石之琮的第六代孙子: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8年)第二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 2、石之琮受过嘉庆皇帝的皇封,他的子孙二十多次受到皇封。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宜猷服采中朝抒报最之忱,锡类推恩宠命示酬庸之典。尔捐职布政司理闾石之琮,乃翰林院编修加三级石葆元之父,令德践修义方,夙著诗书,启后用彰式谷之风,弓冶传家,克作教忠之则。兹以覃恩,封尔为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锡之诰命。于戏!笃生杞梓之材,功归庭训,巫焕丝纶之色,荣播天章。 制曰:壶教凝祥懋嘉猷于朝宁,国常布惠播休命于庭闱。尔杨氏乃翰林院编修加三级石葆元之母,勤慎宜家,贤明庭训,后相夫以顺,含内美于珩璜,鞠子有成树,良材于桢干。兹以覃恩,赠尔为宜人。于戏!昭兹令善之声,荣施勿替,食尔劬勞亡报,遗范长垂。 诰命 他的儿子石葆元有诰命三道;孙子石广均诰敕两道;玄孙寿祺四道诰赦;玄孙长信6道诰赦;玄孙石长佑公两副诰敕;第六代光暹两副诰敕。 3、曾国藩在宿松一直住在石之琮的孙子家,后来亲自给石广均作传记《石氏族谱·矩生公传》(载《通志·儒林、邑志·名贤》)“石广均,字方墀,号矩生,内翰葆元子。性仁孝醇粹。少侍父读即嗜学,长受业于邑徵士汪桂月,谆谆以圣贤相勖,本心得为躬行。嘉庆已卯登贤书,道光丙戌成进士,授兵部主事。时习竞声华,独以绳检自持、衣冠舆马若寒素;虽座主不轻投一刺(名片)。以亲体羸善病,寻乞养归,依依如孺子,十有四年。居忧,哀毁尽礼。而孝尤在继志,凡修学宫、兴书院、建文峰塔、增置戚族义庄、祀田,及救灾、恤贫瘗骸、成梁诸义举,综计无虑数万金。晚年,财烬于寇,犹毁家纾难,一切修城、练勇、请兵、犒师外,复变产得二千金,报助军需。将军都抚军福方伯李俱深嘉奖,曾(即曾国藩)节相尤器重之。咸丰辛酉,自东流以戈船迎商戎务,礼遇最优。是秋七月卒,年六十有八。居恒治家整肃,身寡兄弟,事从兄友爱甚笃,待诸子如子。处已以敬,接物以诚,劝人以善,一言一动皆足为楷模。熟悉性理诗书,撷其精粹,著有《内讼斋随录》、《亦园诗钞》、《人谱诗箴》、《渠生试帖赋草》行世,又《帝鉴刍言》,《臣鉴诗规》,《茶余诗稿》,《亦园遗集》待梓。中多发明正学有关风教之作。祀乡贤。” 4、石之琮的夫人墓地现在是黄梅县文物保护单位 《石氏族谱》记载“妣杨氏,国学生颖长女,例封安人,诰赠太宜人,生于清雍正辛亥八月二十七日寅时,卒于清嘉庆辛酉四月初十日巳时,葬湖北黄梅县西乡考田镇茅栗尖,地形仰天螺,内酉山卯向,外庚甲兼酉卯。” 三、历代《宿松县志》都对石之琮这个家族有正面介绍 1、《道光志。人物志》(407——408页)有对石述、石之琮的介绍。 石述“乾隆戊辰,同弟侄捐屋一区为义学,即今松滋书院。” 石之琮,字礼苍,号翰亭,候选理问。敦本尚义。嘉庆戊午,捐修崇圣祠,甲子,复拓基改建规制如正殿。乙丑,子葆元得馆选,时阮芸台宫保抚两浙,先梦张榜衍圣公第,署元姓名。琮性谦让,至邑有善举,率慨然为之倡。尤加意贫寡,金陵贾人贷琮千金,弗能偿,将去,以所存五十金归之,怜弗受也。邻节妇詹陈氏者,贫苦不能自存,琮遣婢按月给薪米,凡数十年。他赒恤类是。以子葆元封奉直大夫。孙广均丙戌进士,兵部职方司主事。 石之琮父亲、叔父兄弟捐助松滋书屋。 2、民国《宿松县志》对石之琮、石纪常、石长裀的有关介绍。 民国宿松县志(一) 石之琮封赠:第539页
石纪常封赠:第540页
石长裀封赠:第541页
民国宿松县志(二)
石之琮列传:第231页
石长裀列传:第198页 3、1990年版《宿松县志。教育》 “乾隆十三年(1748年),旧学屋圮废,邑绅石述等捐房一幢作义学,地址在黎协河东南义学旁,改名为松滋书院。书院是供举子、童生学习的处所,以研究儒家经典和教习“八股文”为主,间或议论时政,对发展学术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其教学方法,以个人攻读、相互研讨和集中讲解为主,主持人称“山长”,另设教习。山长和教习,多为科举出身的知名人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松滋书院为松滋学堂。” 1、“乾隆十有三年(1748年),邑绅石述等又捐房治东屋一区作义学,即今书院。”《道光志。卷十四。学校志》251页 2、《道光志》80页介绍,嘉庆丁丑,他的儿子石葆元等出资八千六百缗修宿松县河大桥。 3、石葆元,石之琮小儿子,《石氏族谱》记载,“捐资建忠信孝悌祠,捐资修大官桥,捐资修松滋书院复课。道光辛卯后岁洊饥,输数千金佐官赈粜施廉粥,乡贫无以为生者,阴给钱米。湖滨、洲坝枯骸暴露、纳以小槥徙瘗高阜,男女异坎。道光癸卯以乐善好施得旌表。” 4、石广均修建文峰塔。据石氏族人介绍,解放前宿松县一共两座庙,文峰塔在县城南,太白书台、南台寺旁边,一共七层,直通文庙,每年废纸都在这里焚烧。1966年被造反派毁掉了。曾国藩《石氏族谱·矩 生 公 传》 (载《通志·儒林、邑志·名贤》)“石广均,字方墀,号矩生,内翰葆元子。凡修学宫、兴书院、建文峰塔、增置戚族义庄、祀田,及救灾、恤贫瘗骸、成梁诸义举,综计无虑数万金。晚年,财烬于寇,犹毁家纾难,一切修城、练勇、请兵、犒师外,复变产得二千金,报助军需。祀乡贤。” 四、石之琮这个家族多人被朝廷批准为乡贤,国家级的乡贤 1、石葆元,石之琮小儿子,道光癸卯(1843)以好善乐施旌表建坊,道光戊申(1848)奉旨崇祠乡贤祠。 2、石纶道光戊申(1848年)奉旨崇祀乡贤祠。 3、石广均在同治癸亥(1863年)奉旨崇祀乡贤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