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5|回复: 3

依法保护文物 弘扬社会正能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3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依法保护文物   弘扬社会正能量
石普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最近出土的龙湖公园石氏古墓群被安徽省文物专家鉴定为文物。县文物局领导这么答复,县文广新局的文件也是这么表述。
      那么,石氏古墓作为文物具有什么价值呢?我从清道光版《宿松县志》、民国县志、1990年版县志以及《石氏族谱》对古墓群石氏家族的记载,初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忠君爱国。古人所谓“忠君爱国”,用现在话说,可以理解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石氏在宿松一直“忠君”“爱国”,是一支社会正能量。元朝末年,宿松盗贼蜂起,石氏三世祖石良在家乡招集义勇,筑城设塞,屯田养兵,以保境安民为己任。清道光版《宿松县志》记载了“石家寨”。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首屠宿松,石良招募训练乡民义军,担负起守城之责。1363年7月,朱元璋被陈友谅困于鄱阳湖,危急中遗使俞通海传谕:“谁送粮,封宰相”。石良一边筹集粮草,一边率军民三千余人日夜兼程挖河道三十余里,解救了朱元璋被困之危。朱元璋得救,重赏石良,许待江山定下之后再晋升相位。尽管后来朱元璋没有兑现诺言,然而石良无怨无悔“江湖廊庙一般心”。
      石汝莹,明万历乙酉举人,湖北沔阳州正四品知州,他 “载薪米赴任”——上任前用船装着柴和米去,被当地老百姓“入祀沔阳宦祠”。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石尚贞,明万历丙申在山东胶州为民请命,“请免石砠田税”——请朝廷免除那些贫瘠土地税,得到老百姓极好口碑,被擢“苍梧令”,后升任从六品山东胶州州牧。
      石葆元,担任贵州主考官时,以“劳故鼻衄不止,医者令以两足置黄酒器中,危坐披阅不倦”。
      1853年,太平军初攻宿松之前,石广均积极支援帮助县官加固城防,训练乡勇,犒劳官军,同时派人向湘军请援。为了保家卫国,石广均倾其所有,乃至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太平军初攻宿松城后,石广均家被烧,钱财被抢,只得到湖南避地寓居。1860年,曾国藩驻兵宿松,便派兵船到湘乡接广均还,同时把办公室由县衙移到石广均家仅存的旧清贻馆内,一住就是半年,与广均晨夕抵掌,谈论古今,情深谊厚,结为至交。
      二、孝顺父母
      石玉修的父亲有眼疾,被强盗抓住,他大义凛然折回来换回父亲,自己 “被火灸发突肤焦三月无完体”。还有一次过龙湖时他父亲又失足坠入河里,他又“跃入猛浪中负父出水面”。因此,乾隆九年他以孝子旌祀忠义孝悌祠,事迹载通志府志邑志孝友篇。“先世有名玉修者,以孝行得旌” ——曾国藩语。
      石葆元事父母“生尽养,殁尽哀”。他母亲病了,毅然放弃“辛酉会试”在家亲自照顾母亲。后来,父亲生病,他又放弃翰林院编修京官锦绣前程,告假回家服侍父亲石之琮八个月,直到父亲去世。
      石广均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以亲体羸善病,寻乞养归,依依如孺子,十有四年,居忧,哀毁尽礼。”
      难能可贵的是为了给父母找一块环境幽静风水好的墓地,他们前赴后继,孜孜以求。他们给石之琮寻找一块地形叫“起山月”的风水宝地,这时石之琮已经去世82年,他的儿子石葆元、孙子石广均都已经去世,曾孙石绳干也去世了,主持改葬的是他的三个玄孙,整整经历了四代人!
      石之琮的夫人杨氏墓地现在是黄梅县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寻找这一个墓地,老人家遗体在宿松县城小东门的石氏宗祠整整停放了80年,她1801年去世,一直到1881年才埋葬在湖北黄梅县西乡考田镇茅栗尖,这个地方地仙称之为“仰天螺”的地方。
      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时间是 “十年辛苦不寻常”,而石氏族人为了给石之琮寻找一块环境优美、风水好的墓地竟然花了整整82年!不只是一个人青丝变白发,而是四代人前赴后继,痴心不改,一片痴情,一片孝心,天可怜见!
      三、乐善好施。
      对于公益事业,石氏家族历来慷慨解囊。道光《宿松县志》介绍,嘉庆丁丑,石葆元等出资八千六百缗修宿松县河大桥;同时捐田27亩给体仁局“以施棺槥”; 宿松旧无专祠,公捐资鼎建文庙,定制旁得祀邑忠义孝弟士。
      石氏族谱记载“乡赈以恤流亡,其出数千金,倡众襄事者不具论。又如捐田租百数十担,储为近支备荒用,族党姻友间之恤急难,存孤寡,全婚葬,或数十数百金为分所当为,事所时有者不胜书。辛卯癸已间,连岁大水,往往阖户无炊烟,公遣人侦视给钱米,全活甚众。滨湖遗骸漂露相枕藉,又出金付人,各纳以槥,实以灰,徙瘗高阜,计将三千棺。” “尝置田数十亩为本族备荒用“,“捐金数百以培家塾”。
      石广均热心公益事业“凡修学宫、兴书院、建文峰塔、增置戚族义庄、祀田,及救灾、恤贫瘗骸、成梁诸义举,综计无虑数万金。”据石氏族人介绍,解放前宿松县一共两座庙,文峰塔在县城南,太白书台、南台寺旁边,一共七层,直通文庙,每年废纸都在这里焚烧。曾国藩《石氏族谱·矩生公传》: “石广均,字方墀,号矩生,内翰葆元子。凡修学宫、兴书院、建文峰塔、增置戚族义庄、祀田,及救灾、恤贫瘗骸、成梁诸义举,综计无虑数万金。晚年,财烬于寇,犹毁家纾难,一切修城、练勇、请兵、犒师外,复变产得二千金,报助军需。祀乡贤。”
      因为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石之琮儿子、侄子、孙子被朝廷批准为国家级的乡贤,“奉旨崇祀乡贤祠”。
      四、尊师重教
      石述“乾隆戊辰,同弟侄捐屋一区为义学,即今松滋书院”。后来,石氏族人为了松滋书院前赴后继,出钱出人。“岁荒停课”, 石葆元为松滋书院“捐金四千”。
      石氏家族有一笔教育考试资金叫《乐 输 条 议》。嘉庆壬戌年,节妇鲁氏“捐缗七百余千,存祠赁放生息,以作石氏族人子弟乡、会试场费”。“会试场费给捌足钱四拾千”;中式者“给贺仪八足钱壹百千”;“入泮者给贺仪八足钱十千”;“食饩者给贺仪八足钱十五千”;“拔贡副贡给贺仪八足钱二十五千”。这是石氏家族的创举。
      五、积极上进
      宿松县城东门还有一座石氏宗祠,座落在原木器社旁边。这是石之琮这个房族修建的,宿松石氏九进士有六位出自“老六房”。这座新建祠堂建成后,正门一直关着,平时进出都走旁边的东门。
      他们有一条秘而不宣的秘密。他们说,石氏虽出了九进士,但石氏没有状元,石氏要出状元!这所石氏宗祠的大门就是为迎接新科状元而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宿松石氏族人自古至今一直是一支社会正能量的姓氏。我们堂号叫“六顺堂”即“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古墓出土以后,我们一方面积极保护古墓,一方面通过正当渠道积极反映我们正当诉求,以求妥善保护文物。我们的行为理性、客观、公正,不偏激。因为这不仅仅是我们石氏祖宗古墓,也是宿松绝无仅有的文物。它具有极大正能量、具有文物价值,更具有社会价值。
      文物不可复制,因此显得特别珍贵。破坏轻而易举,而复原却不可能。
      保护古墓,保护文物。这是我们的呼声,我们的目的。



发表于 2018-5-14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君爱国”,用现在话说,可以理解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简短幽默谓经典之句,全文句句精辟真实有理有趣!
      先生才识过人,敬佩!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4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学久 发表于 2018-5-14 07:29
“忠君爱国”,用现在话说,可以理解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简短幽默谓经典之句,全文句句精辟真实有理 ...

过奖了,不敢当!谢谢您的鼓励与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4-27 11:15 , Processed in 0.0190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