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69|回复: 0

[随笔杂文] 碎片拾遗《剃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1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碎片拾遗手艺篇《剃头》
文/杨贤明
214043koqppp4m4ppzsdu3.jpg
       我们宿松有句老话"世上有三丑,剃头踢觉(修脚)吹鼓手"。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因为是新中国,农村绝迹了修脚和吹鼓手这个行业。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出现了专业的修脚和吹鼓手。解放前有没有,我就不得而知,是怎么服务的我就更不清楚。我只是想,捡起儿时的那段,快要遗忘的记忆。

        但是,剃头是千家万户必不可少的行业。那时候城市里有,专业的国营理发店。但是,在农村也是一个必不可缺的行当啊。

        我这里就说一说,农村的这一行,在当时的情况,也可能是依照解放前遗留下来的规矩,一个手艺人有一遍区域。就是管几个屋场。

       从我识事起,就有个剃头嗲嗲(爷爷),脚有点拐。可能是身有残疾的人,才学那种下等手艺吧。定期的到每个屋场,给男子剃头。那时候女人都是自己互相剪头,更不谈心有专业洗头染发。偶尔剃头嗲嗲修一下毫毛,那都是上了年纪的女人。我的浅见,可能也有男女授受不亲的关系。

       那个时候,男人剃头的费用是包年,小孩子每年好象是一块钱。不过小孩子第一次剃头,剃胎毛时,要专门煮高碗或煮几个熟鸡蛋,给剃头嗲嗲吃啊。并且从这时开始,就是一个另丁了啊。大人每人每年是三块。大多数人家还要等到过年才能结清,也有困难户几年都结不清。但剃头嗲嗲照样剃,那年代讲够个人情。
214043wuo0mxqxx7syox4e.jpg
        剃头嗲嗲每到一个屋场,首先是说好饭,今天在这家吃,下次就是到那家吃,轮到谁家就谁家吃,吃完一个轮回再从头开始。

       有时候,有的人家轮到时,就故意推辞说:"嗲嗲,就到我家了吗?啊!我今天还有事,下次吧!"碰到这种情况,只得又到另外一家去说饭,今天中午在你家吃饭。还有的人家在外面讲:"啊,剃头侥来了,吃饭好说,只要中午吃粥,多加一瓢水就是了。"但,我知道我妈妈那时候不一样,只要是剃头嗲嗲在家吃饭,必须是硬饭,还要多煮几个菜,想法子弄点荤菜。并跟我们说:"嗲嗲一年在我家也吃不了几餐饭,说不说人家总是客人。"

        说好饭后,就在屋场里,比较集中的地方。从旁边人家找来一条凳子或自己带的专业凳子,就正式开工了。摆好剃头篮子或剃头挑子(装工具用的)。拿出专用的围巾,小孩只是随便剃一下,也不洗更不刮脸,脸刮早了,会长连鼻胡子。大人剃头,就是根据每个人自己喜好的头型剃,如果刀不快就磨一下,再在一个帆布做成的毙刀(磨或荡)的工具,来走回上一走。

       剃完头后,洗头的热水和肥皂,都是每家自带。接着就是修毫,起(掏)耳。光掏耳就有好几样工具,我也叫不上名字,反正现在掏耳,一样这些工具都没有。我当时看到大人们掏耳朵,好家非常享受,眯着眼睛,任凭剃头嗲嗲,提着耳朵,用很尖的小刀一转,另外象一根棒棒糖棍子一样的小刷子,进进出出,还有镊子一弹嗡嗡作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这样在快乐和享受中头也剃完了。

       如果是大屋场,第一天没剃完,第二天又来。小屋场只有几户人家,就直接上门,剃完后又到下一个屋场。周期基本上差不多是半个月一次,不爱剃头的人,有时候一个月一次,甚至更长的时间,但一年的钱是一样多。

       其实啊,据我所知,虽说是个丑事。但是,在当时比一般的家庭条件,好得多的多。因为要是手艺好,有二三百头,一年下来七八百元的收入,相当可观啊。除掉上交生产队三百元左右的公积金,自己还有可观的收入。还在外面吃一餐,也省下不少的口粮。

      这也应了一句老话,"家有条牛担种,不如一艺在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3-28 16:59 , Processed in 0.02127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