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铁佬也叫白铁佬,同时也有人叫他为锡匠。顺便说一下,我们这里的洋铁佬,在解放前没有洋铁时是锡匠,后来没有专业的锡匠,现有的锡制品基本上是老物件,因为锡制品比铁制品成本高,而且只能加工壶、杯、碗、盒等小物件。粗锡中含铅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三四十,如今又认识到铅有毒,所以彻底淘汰了,改为加工洋铁了。 关于洋铁的话,还关乎到中国的一段屈辱史,也正是这种屈辱,唤醒了东方巨龙。解放前的旧中国,闭关锁国几百年,造成落后于洋人几个档次。所以才有后来的洋布、洋火、洋油、洋铁、洋房、洋车……等等。 所谓的洋铁就是很薄的铁皮,虽说中国的冶炼技术上溯到几千年,也有曾经的辉煌。但是在清末乃至民国,这种薄铁皮是没有办法生产,只有依赖进口,最薄到零点一二的马口铁(不镀锌),也有一点以下的镀锌板。洋铁老主要加工的就是这些范围的铁皮。 其它闲话也不多说,就淡我所知道的七八十年代的洋铁佬。那个年代的洋铁,基本上是国内生产的镀锌板,也有少许进口板,那都是用外汇兑换过来的,讲良心话,洋人的镀锌板,质量是真好,几十年上百年都不会烂。 笔者曾经也做过白铁佬,不过是半担水,自己琢磨或偷学的。洋铁佬在七十年代时,城里不准开店,但也有集体单位的洋铁店,几个师傅守着一个店,收入是集体的,再拿月工资,学徒工的工资只有十八元五角。农村的洋铁老只有在农闲时,挑着担子走村串户修修补补,换换锅底。偶尔也有加工储存用的洋铁瓶,可没钱加工水桶等大物件,因为水桶可以用木头加工。 一个洋铁佬所必须有的工具是,洋铁剪,桌脚板,几种型号的鸭嘴锤,铬铁,焊锡,松香、稀盐酸水、炉子和风箱,还有自制的木质拍尺、角尺、直尺、圆规,并有特种弧度的弧度尺等等。 农村的洋铁佬,带徒弟也和其它手艺人一样,三年没工资。还要帮师傅家里做家务,有时候还要挑着加工的小东西,走村串户的叫卖,回头再加工。 洋铁佬购回铁皮后,就要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进行下料加工。下料一般都是师傅,如果不合理下料,浪费很严重。下料时都是先大后小,带弧度的料,跟着差不多的弧度来下。一开始的新徒弟只能打打杂,然后学会折钩,扣缝,焊接各种技术逐渐深入,到最后能加工圆锥,圆台、各种度数的多节转弯,再掌握下料的本领,也就算能独当一面了。 比方说加工一个简单的铁水桶为例,第一步下料,桶身是长方形,桶底圆形,两个桶耳是六角棱形,长条的桶下边,桶款(桶提手)是六点五的圆钢。第二步就是把八号铁丝包卷到桶的上边,增加强度,铁丝卷的时候有一头缩一点,有头就伸长一点,等下接缝时铁丝的接头破开接缝,达到增强的更好效果。再把长方型的两头,一头朝上一头朝下用木拍尺拍出钩,用一根五厘米左右的钢管把桶身曲成圆形,上下扣紧,再用木拍尺在钢管上把接缝拍平,接着把桶的下边,放到角铁或桌脚板上加工出约三毫米左右平面,圆底放在桌脚板上的平头,向上翻卷一个扣,把桶身下边放到圆底的扣内,拿起扣好的桶放在桌脚板上,用鸭嘴锤扣牢扣平,水平高的师傅扣好后不焊锡也不漏水。再接下来就打眼用铆钉把桶耳固定好,上好桶款。这样只有最后一道工序焊锡了。把铬铁放炉子里烧好,用一个缸瓦撇(片),放上松香拿来锡条,再准备好稀盐酸,把稀盐酸涂在焊缝上,烧红的铬铁把大锡条熔化,铬铁达到合适的温度,粘上熔化的焊锡,对着焊缝,从上到下的拖着行走,这支铬铁冷了,换上另一支同样粘上锡,如此往复焊接,几担桶很快就焊好,再扣上加工好的桶下边,这样水桶也加工好了。 其它物品加工起来,原理也都是大同小异,只是难度的大小各不相同。 至于洋铁佬,只是小打小敲,这也是在民间的叫法,实际上铁皮的加工,在工业上非常广泛,而且有的要通过设计,工艺的复杂程度不是普通的洋铁佬所能理解的。这在工业上有一个工种,就是扳金工,大到飞船小到汽车拖拉机。 2019、4、29、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