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一日听人说“敬宗收族”这个词。 敬宗好懂,收族是啥玩意儿?上网一查,啊!“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 用土著人的话说是“套近乎”吧! 世上有自欺欺人的,但莫过于认祖不能归宗。 草民不讲究,财主却不同。 一日,某人身阶显赫,就说是某某名人之后代子孙,拉大旗作虎皮,以为阔气。 某些名人,先时显赫,后来也遗臭万年,纵然仇家无数,其子孙后代,不捏他的痛处,择优而鸣之。 有些不着边际的,硬是要做人家的小。像后晋高祖石敬瑭,像宋孝宗赵昚。 通世上只有一个人例外——只有阿Q要过一回大。 这里就写三个人物: 一、阿Q 。二、赵昚。三、石敬瑭。
一、阿Q 。 有一回阿Q说,赵秀才是本家,比赵秀才长了三辈。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 就这么胜了赵太爷。 鲁迅先生作品中阿Q不知姓什么。瞧见赵太爷当上了卫庄的村长,有钱、有势、有权、有女人。宣统三年闹革命,阿Q也闹革命。阿Q不长记性,偏要像赵太爷,高低要也姓赵。也要有钱、有势、有权、有女人。 诸位看官,可想。如果阿Q得势,阿Q就是卫庄的村长,成了卫庄的赵太爷。那时,恐怕连赵太爷就该是第二个阿Q了。少不得也不配姓赵,也被提溜住黄辫子往南墙上撞,非撞出几个大青包,不能算完。
二、赵昚。 为何人家那么崇拜要姓赵呢? 说赵姓有人当了大宋皇帝。 于是乎,挤进来争着要尊赵匡胤为一世祖。 赵宋王朝,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应该说志向不错,但是一直不能如愿以偿。原因是一直腐败来着。 转至宋徽宗赵佶,只因天子脚下,尽是对人民作恶的官。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离心离德,非但讨不回燕云十六州,反而把淮河以北给断送了。 其结果是, 宋徽宗“北狩”,宋高宗“南渡”。 1162年宋高宗禅位做了太上皇,孝宗登基,1163年改元隆兴。对金不宣而战,命张浚秘密渡淮备战。张浚账下两路人马,一路由李显忠率领,攻打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打泗县。取得灵璧,增援并拿下泗县,本是正确的。邵宏渊觉得没面子。进攻符离集时,李显忠孤军作战于宿县,邵宏渊按兵不动,反而带头南逃,致使符离集兵败。宋孝宗调整部署。调汤思退为左相指挥作战,张浚为右相服从指挥。 汤思退与金人暗通,金兵轻而易举地突破宋军两淮防线。 十一月,楚州、濠州和滁州相继失守,长江防线再度告急。汤思退主张放弃两淮,退守长江,尽快与金议和。 隆兴二年岁末,南宋放弃战争收复的六州(海州、泗州、唐州、邓州、商州、秦州)给了金国。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双方交换战俘。获得了每年比以前少5万两白银,少五万匹绢。 可怜的宋高宗皇帝向金称臣也就罢了,隆兴北伐失败后,投降派又重新掌权。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仍然要向金国给岁币20万两白银,给金国20万匹绢。争取了向金称叔侄关系, 金世宗完颜雍1164年才41岁,是满族完颜世家。 而宋孝宗,宋高宗赵构的养子赵昚,已经37岁的人了,太上皇赵构,非要让赵昚认完颜雍喊大叔,以为很有面子。赵家与完颜家族是哪跟哪呀?真是笑掉大牙。
三、石敬瑭 还有一位,关于燕云十六州人物。认祖不能归宗,其耻又大者也。 石敬瑭的老祖宗,本来是西突厥大沙丘处,唐朝人呼之为沙陀,唐时沙陀领导人朱邪赤心平叛有功,他本人被大唐天子赐姓李,他的部下将官也得到封赐姓氏,其中有康、安、曹、石、米、何、史等等。这个石敬瑭的石,就是其中人的后代。 沙陀也建立了后唐(沙陀第一王朝)、 后晋(沙陀第二王朝)、 后汉(沙陀第三王朝)、 北汉(沙陀第四王朝)四个政权。 其中石敬瑭就是灭后唐坐上帝位。 乃初,邀请契丹灭后唐,拱手相送燕云十六州。自称儿皇帝。 契丹主作册书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大晋, 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 石敬瑭依靠契丹自藩帅而夺得帝位。所以每年除了向契丹贡奉大量的财物外,吉凶庆吊,从未遗忘。使者相望于道,奉表称臣,称契丹主为父皇帝。 其实,石敬瑭他比耶律德光还要大九岁。 石敬瑭的封赐姓石。而蒙古阿鲁科尔沁耶律德光,姓耶律,是鲜卑分支的宇文部落。契丹国的耶律家族。 两家姓氏扯不到一起去,还不说, 哪有儿子比皇父还大九岁的? 注解 真正的敬宗收族,是寻找自己的几十八辈祖宗。人的基因遗传,可能与家族的DNA的百分之九十七的非编码区有关。只要DNA基因非编码区碱基不产生插入、缺失和替代的基因变异。大都可以从古墓骸骨中 寻找基因,证实自己的几十八辈祖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