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了一个帖子《可恶的酒广告》
帖子说:
“
在现实中, 在央视,各地地方电视台的众多频道中,那些酒老板的酒广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什么“千年积淀”;什么“醇香”;什么“酱香”;什么“国酒”,等等,凡是想得到的,带有文雅的词汇的“创意”,都被这些骗子用在这些影响巨大的媒体上;而这些媒体,包括央视,对酒老板送来的巨额广告费,当然喜笑颜开:多多益善。
而另一方面,那些因“酒驾”;因酒后失德;酒后激情犯罪;长期饮酒引起的各种疾病,无论从犯罪心理学,毒物病理学,酒与香烟,其实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甚至,酒比香烟的危害作用更大:香烟虽然对人有慢性毒害作用,而酒既具有慢性毒害作用,更具有使人具有危害公共安全作用:“酒驾”,激情犯罪。
虽然,酒在人们的社交文化中,有倍增器的作用,但它其实是一种表面客套和虚伪的共同表现而已。
就酒的营养成分而言,除了其毒害作用外,其实就是百分之百的能量食品,没有蛋白质或其他营养成分;而其风味物质,就是乙酸乙酯;其含量的多少,就是厂家宣传的卖点;而乙酸乙酯,对人体来说,并没有营养作用······。
在伊斯兰国家,据说,是禁止生产,销售酒的;违者将被处罚。
既然我们禁止香烟作广告,而酒对人们危害更大,那为什么我们不禁止酒商作广告呢?
”
作者发这样的学术性的帖子,特别是错误的学术,就不像年味道。
请恕我无罪,老汉我又要发帖了。
拟作一题——《年味道》
孩子给我一瓶酒,Chivas Regal 芝华士12年的苏格兰威士忌,40度的,一看,哎呀,洋酒,毛毛雨。孩子说:年味道!吃的味道,喝的味道,亲情的味道! 今又看到假学术报道,说到:酒,而其风味物质,就是乙酸乙酯;其含量的多少,就是厂家宣传的卖点;而乙酸乙酯,对人体来说,并没有营养作用······。 不由得老汉我,又想起了读有机化学时代的年味道。
青少年化学实验室里制造醋酸乙脂,是用醋酸加过量的无水酒精,用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乙醇去掉了一个羟基上的氢原子,使乙醇的乙氧基C2H5O 取代乙酸的羟基OH,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其化学方程式是:
CH3COOH+CH3CH2OH(浓硫酸,加热)
=(可逆反应)=
CH3COOC2H5+H2O
所以知道乙酸乙酯有酒香味。
饮用白酒,威士忌,白兰地,用乙酸乙酯勾兑,增加了酒香,并不等于酒的有效成分,就在于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的酒香味儿,充其量是一个香精的香型。
如果说酒的有效成分,由其中所含乙酸乙酯的多少来认定酒的品质的高低,以我说,你那就错了。因为你这样误导,人家就会放下酒杯不喝酒(乙醇),而直接服用乙酸乙酯,那不成了天大笑话吗?
添加剂,包括用乙酸乙酯做香精勾兑威士忌,勾兑白酒,勾兑白兰地,都是有限量规定的。如果,直接误导说有效成分与乙酸乙酯扯上关系,让不知情者误以为直接服用乙酸乙酯更有趣,则威士忌、白兰地、二锅头,就没有必要了。岂不是天大笑话吗?
我们在青少年那时,为了记住醋酸乙脂,就说二四八。醋酸乙脂别名就是乙酸乙酯,分子式,碳4氢8氧2。(C4H8O2)
而酒的成分是乙醇,我们叫它一二六,分子式(C2H6O)。
大量的信息真真假假,会误导读者的, 比方说食用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加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可以得到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有果子香味,做水果香精可以;有酒香味,用它勾兑白酒也可以。
用乙酸乙酯勾兑酒,说,可与陈酿鱼目混珠,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以次充好都是小事,但是一旦邪了门,误导醋酸与乙醇直接有速化效果,把现升的白酒加醋,鼓吹什么酱香陈酿,就经不得点滴品尝了。
须知,果子酒的乙酸,与白酒生成高品质的香型酒,是需要漫长时间的香味转化过程。 不信吧,你亲自试一下!年味道里,你吃一口醋蘸饺子,喝一口二锅头,有陈酿的酒香味儿吗?没有。 因为乙酸乙酯的生成取代反应,是可逆反应,乙酸,乙醇,虽然这些成分,在陈酿里可以由香味的乙酸乙酯中分析出来,但是,吃醋蘸饺子抿一口酒,不等于你进食的是陈酿,更别说你享受了陈年的威士忌、白兰地的味道。 可爱夕阳红,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在过年时喝上一杯陈酿,体会这感觉分外舒坦,这就是年味道,这就是酒文化,这就是为什么有制酒厂家的酒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