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5|回复: 30

[随笔杂文] 那夜,母亲悄悄拭眼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31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jpg
      ——谨以此文献给父亲离世三周年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20年11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时年92岁高龄的母亲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九江市,看望已经病入膏肓正在医院治疗的父亲,当时年届九旬患心血管病的父亲已经入院20来天,受病痛折磨瘦的只剩皮包骨了。

抵达医院时,父亲躺在病榻上处于昏迷状态,母亲走上前去,拉住父亲的手,四目相对,无语。母亲是个聪明人,知道父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似乎想说的话很多,但归根结底只吐出了几个字:“你、受罪了……”,凝视片刻,老母亲匆匆离开了。

是晚,母亲住进了一家宾馆。为照顾母亲,作为儿子,我跟她住在一个房间。夜间,想起父亲随时就要离开我们,我也睡不踏实,脑海里一遍一遍回想起在医院陪伴父亲的日日夜夜。父亲患的是心血管疾病,每天夜里都睡不着觉,老喊心口疼痛,彼时我都要下床给他抚摸胸口,以减轻他的疼痛。作为儿子,我为自己无法减轻父亲的疼痛而焦虑,那种束手无策的感觉是无以言表的。那段时间,父亲因疼痛不能入睡,往往半夜眼睛望着天花板总是欲言又止,我知道他那是怕影响我休息。其实老父亲已经这样,我哪里睡得着觉?一个凌晨,病榻上的父亲突然手指着天花板,喃喃自语:“你爷爷……你奶奶……在那……干啥……?”我双眼一热,知道父亲眼里出现了幻影。我知道,留给父亲的时日,真的不多了。

当晚半夜时分,迷迷糊糊之中,我突然听见窸窸窣窣的哚泣声。借着暗淡的灯光,我看见母亲在擦眼泪。他老人家怕影响我睡觉,背对着我在一下一下地拭去泪水……。我不愿惊动母亲,我深知这是她对老父亲的怀恋和不舍。其实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十分坚强,平日里哪怕生活十分艰难我也没有看见母亲流下一滴泪水。母亲的抽泣,也让我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据平日里父母零零碎碎的讲述,上个世纪40年代初,年龄均10岁出头的父亲和母亲就由长辈作主订了娃娃亲。后来父亲到爷爷教书的私塾读书时跟母亲“同学”不同班,但朝夕相见,心心相印,情窦初开。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读一所私立初中,后被爷爷送进圣保罗高中(今安庆二中)就读,母亲则辍学在家,彼时父亲有空还是经常去到母亲家走走,更加加深了两个年轻人的感情。1949年春宿松解放时,因我家是地主成分,爷爷再无钱供父亲读书了,父亲只好在家蜗居自学;母亲则在家参加生产劳动,做鞋、绣花……。一九五零年初,父母在老家举办了简朴的婚礼。父亲曾写过一篇《洞房夜话》,记述了新婚当晚他和母亲的一段对话:“新婚当晚,维(父亲讳字维曾)很诚恳而歉意地冒出一句:‘红姐(母亲小名红妹,比父亲大一岁),解放了,我家一无所有,今后如何生活,你考虑过吗?’红敏捷地回答:‘维!人各有双手,难道就饿着不成,只要你有信心,我愿同甘共苦。’简短对话,让维感到热流温暖全身……”父母完婚不久,土地改革开始,我家划入地主成分,五大财产没收,爷爷被抓去劳改,奶奶不会劳作,作为长哥长嫂的父母带着2个未成年的弟弟在家参加生产劳动。1951年秋季,作为家乡当时唯一的一位高中生,父亲被招录为人民教师,去到了百里之外的洲区任教,母亲则在家参加农业生产。我的2个姐姐和1个哥哥均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因相继发动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旗帜”运动,导致1959年至1961年全国粮食短缺和普遍饥荒,史称“三年自然灾害”。我有时纳闷:我比我大姐整整小了10岁,比大哥整整小8岁,当时又不搞计划生育,为什么间隔这么久才有了我们?有时问及此类问题,母亲脸色凝重曾告诉我们:当时我们王家大屋经常饿死人,连野草都被拔光了,树皮草根能吃的都拿来充饥,经常饿死人,哪有妇女能怀上娃子?母亲就曾眼睁睁地看着几个壮年劳动力边喝野菜汤边倒在地下,再也爬不起来了……,可想而知,当时穷到了什么地步!虽然父亲拿着工资,刚参加工作时,父亲的月薪只有30余元。当时大姐已出生,还有爷爷奶奶一块生活。因为解放前是地主,爷爷奶奶解放后一无所有,全靠父亲的工资养活。父亲每月仅留下几块钱用作自己生活,多余的工资寄回家20多元,就是当时家中奶奶、2个叔叔、母亲和大姐5口人的生活费,不足部分就靠母亲在生产队挣工分了。一家人的生活有多苦可想而知!后来随着二姐和大哥的出生,孩子们吃饭穿衣要钱、上学要钱,父亲肩膀上的担子也愈来愈沉重了,他只好拼命地节省自己的开支……。六十年代中期,我和双胞胎妹妹出生了,当时即将进入“史无前例”的政治年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后来得知,父亲教书的第一站是在复兴一个叫“大兴”的学校,距家100余里路程。当时交通不发达,父亲几乎每次都是步行去上班的,其中经过竹墩还要坐轮渡过河(当时没有大桥),没有十天半月甚至更久,父亲难得回家一趟,而他来来回回的艰辛今天的年轻人几乎无法想象!当时母亲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锄草、割稻、插秧、施肥、挑谷靶……那种原始的劳动程度是今日之年轻人无法想象得出的,而且当时妇女每日只有八分工,放在今天仅值几毛钱。我们兄妹个个都要上学读书,一大家子七八口人的生活全靠母亲在生产队挣的那点工分那是远远不够的。记得那时我家因劳动力少,分口粮时别人家拿箩筐去装我家只能拿簸箕去,因为超支的钱没有上交,生产队就不给足额口粮!为了不让我们兄妹饿肚皮,父母只好自己节省节省再节省……,有限的白米饭,盛给我们先吃;难得吃回肉,也是让我们先吃个够;有时蒸一个鸡蛋羹,我们兄妹吃完后,已经是空碗了,母亲还是要把空碗拿过去再盛点儿饭,搅拌几下,说是不浪费粘在碗边儿的油水和蛋屑,然后匆匆吃了……,那种场景,今日回想起来让人心寒!

不仅如此,我出生后2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许多人被戴上了形形色色的“帽子”,当时的口号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阶级斗争白热化,因为我家成分是“地主”,所以父亲母亲说话做事都得“小心翼翼”,因为家庭属“黑五类”,父亲还多次被拉去参加“学习班”。有一次,父亲的一个同事,因为同样出生于地主家庭,又爱好写古诗词,被“造反派”认定为“封建思想严重”、“想复辟”……,逼着他交出钥匙,要抄他的“黑窝”……,不堪屈辱的这位老师气冲冲地登上附近一座古塔,“傲然一跳”,自杀身亡了!(这故事出自于父亲的一篇日记)受大气候影响,那时我们生产队也经常召开批斗会,“四类分子”们也经常被点名批判,母亲参加会议时有时也要“汇报”思想,当时我那年过古稀的三爷爷经常被拉到露天会场,被莫名其妙地反绑双臂,被警告“只准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接着就是“打到XXX”的口号震天响……,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下,我的父亲母亲从来不敢乱说一句话,我们做晚辈的,也是惶惶恐恐的度过儿童时代的。难怪爱好写古诗词的父亲自参加工作时开始创作古诗词,写到1965年就中断了,直到1978年秋才续上(我是从父亲的遗作《首之吟草》集上得知的),今日才得知,是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造成的!

好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十年动乱”很快结束了,我们一家的生活又恢复了生机。1978年秋,父亲很快又提笔创作古诗词,记得1978年秋他写了一首《教学忙》:“作业批完夜正央,移灯就榻解衣裳。朦胧入睡鼾嘘里,朗朗书声又起床。”父亲备注说,这是他文革后的第一首诗。当时父亲年近半百,从诗可以看出,挣脱了“文革”束缚的父亲对工作是多么的投入、专注,他半夜才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备完课,清晨就被学生的“郎朗书声”叫醒。此后,父亲对工作、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父亲总是满腔热忱、一身正气、胸怀坦荡、刚正不阿。 他兢兢业业,为国家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对自己的孩子,他更是要求严格、言传身教,激励子女刻苦学习。作为他的子女,我们兄弟姐妹6个,除了二姐当时因家乡发大水无法生存给他人抱养之外,在家的个个上学、人人读书,后来个个事业有成,大哥大学毕业,先是教书育人,后来从政、官至正厅,如今退休在家、仍在关工委发挥余热;小妹自幼聪慧,一直读到博士学位,在南方某高校任教,既是教授又是博导,成就斐然、经常受奖,如今也光荣退休。本人虽然不才,但在父亲谆谆教诲之下,一生默默攻读、勤奋写作,至今也有2000余篇新闻文学稿件在军地报刊采用,荣获省级“关心国防先进个人”荣誉,不说为国争光,也算不丢祖上的脸面……。“教诗书育人才呕心沥血个个读书,传家教为子孙男女不分人皆美谈”就是父亲教书育人培养儿女的真实写照。

父亲对母亲一直是关爱有加,他知道自己一直在外,几十年来母亲独自承担家庭重任,而且含辛茹苦哺育六个子女成人不易。一首《身心摄录》最能体现父亲对母亲的深情:         

在家是淑女,出嫁当主妇;

日里劳炊耕,夜间忙缝哺。

阶级烽烟中,教成六儿女;

贤妻良母型,报国齐家举。

退休后,父亲在家协助母亲料理家务,共度休闲时光。孙辈们出生后,为了孙儿孙女健康成长,老夫妻俩曾一度分开带小孩,害怕寂寞的父亲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母亲。93年,母亲在武汉给小妹带孩子,父亲在宿松为我和大妹带孩子,在中秋节万家团圆之际,父亲思念起了母亲,作诗道:“秋月何如春月好,万家今又庆团圆;分途扮作弄孙客,两地离情皓月牵。”离愁别绪,溢于言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四,是母亲的生日,我们做子女的都要设法聚集在一起为母亲祝寿,这天,也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刻。往往在此时,父亲都要写诗纪念。有一年母亲生日时父亲这样写道:“竹马情深结发妻,炊耕哺育把家齐;如今子女承欢日,正是卿卿祝寿时。”不难看出,父亲把对母亲的感情全部神圣融入了字里行间……。

父母的故事写不完。那天晚上母亲偷偷擦拭眼泪时我也思绪万千。母亲想到了些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我想大体就是这些。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三年整,2023年11月24日就是父亲去世三周年纪念日。父亲的坟头已经芳草萋萋。每当到此祭拜父亲,我总是泪眼迷离,依稀仿佛看见那个佝偻的身影。想到再也听不见父亲爽朗的笑声、听不见父亲的叮咛嘱咐了。三周年,转瞬即逝,可是思念无穷。我们的昨天渐渐会化成淡淡的记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会一直把父亲生前的期望和梦想继续完成下去。最后,请祝父亲,在彼岸安息!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SS币 +40 贡献 +40 魅力 +40 收起 理由
炮手老江 + 20 + 20 + 20 + 20 荒唐时代的百姓几乎都有如此经历;特别是张.
张学久 + 20 + 20 + 20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10-3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休再提;三字含冤铸错案。
不要说;阶级斗爭抓就灵!
  历史事实证明,所谓的成份高的,无一不是时代的精英。

点评

莫须有,一抓就灵;精彩处,入木三分。  发表于 2023-11-12 20:11
诛父之痛、难言之隐;仰天长叹,“时代精英”。具往也,存者自慰乎?  发表于 2023-11-1 1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31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先生,说到听来的过去。已经很好了。
先生文:
不仅如此,我出生后2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许多人被戴上了形形色色的“帽子”,当时的口号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阶级斗争白热化,因为我家成分是“地主”,所以父亲母亲说话做事都得“小心翼翼”。
先生文:
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下,我的父亲母亲从来不敢乱说一句话,我们做晚辈的,也是惶惶恐恐的度过儿童时代的。
老汉我,一直走来,凭耳闻目睹说一句:一个大气候的形成,是由千丝万缕编织而成的,可别听信某一时候唯成分论,拙以为,唯成分论只不过某些兴风作浪者,以式极左的形式,造成短暂的破坏。
一个文明大国,终究要思想要解放,拨乱反正的。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牺牲在与左倾右倾作斗争的道路上。
先生说到解放后,所以也举例说说,我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原谅。
翻身解放,接着三大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再后来,三反五反结束之后,后来日子越过越好。人口猛增,物资供不应求,实现统购统销。最初萌芽的,集体化的道路,拉开了帷幕。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集体组织就是互助组,口号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讲究出身是贫农还是地主。必须先进入互助组再说,不许单干。
接着就是入社,不许单干。每户需要向信用社投资。投资以建设公债的形式,给你一纸兑换凭证,就像一张硕大的纸币,有伍萬圓的有拾萬圓的有伍拾萬圓的。上有户主的名字。至今都没有实现兑换者,扫旧年代给一扫了。
接着三面红旗。提出三年要赶上英国老王牌,不管你是什么成分,都来参将劳动竞赛。本来是一桩好事,却被极左的浮夸风给破坏了。我们不能怪国家。
我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三年自然灾害,当然可以。
有人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人祸也只说是浮夸风带来的负面影响。
浮夸风是什么样儿?
别地的浮夸风,我不知道,这里的浮夸风,其实就是以极左的面貌出现,破坏了正常生产。
耕种时,谎报地亩数。
收获时,谎报亩产量。
遇到灾荒时,谎报丰收。
依据账面,所有的粮食都卖给粮站都不够。
解决的办法是,一个大队,几个屋场,共一锅吃饭,名曰“吃食堂“。这就好了,不管有没有米,留着慢慢吃,天天吃稀粥。
那时候,不可能做成的白日梦,假设一下:假设把你名下一个月的米,一次性统统给你,你肯定会选择煮一餐饭吃,吃完了,接着会饿死都觉得值。
现实上,规定吃食堂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饿死青壮年的极少,跑不掉的,该死的死掉,大多是老幼那些止能吃,不能干活的 “剥削者“。
那时,妇女生育嘎止,不需要残酷人流。
那时,累了困了,男男女女倒地便睡,没有乱搞男女关系的流氓犯罪。
那时,集中劳动,则夜不户闭。路无拾遗,天下无贼。
那时,无钱,则没有赌博式的家庭不和。
那时,缺吃,则没有斗嘴式的大声喧哗。
那个时候,某农村,管理层,精简到了极限:浮夸风又升级了,掌勺的说了算。肥头大耳,富且贵焉。
那个时候,某农民,一昼夜超群地完成工作量,达到数一的,叫做某某人“放卫星“了。便多给一勺稀粥。
一个最严酷的问题出现了,他能,谁…谁为什么不能,他昨天能,他今天为什么不能。
因为不能,就开始克扣稀粥了。
因为不能,也不管你是地主还是贫农,一视同仁,用稀粥多少来说明问题。
只要一连几天,发现给的稀粥递减,就要引起注意了,很有可能成为活靶子接受批斗。一般情况下忍辱负重,饿了坚持劳动。坚持不了的,只好逃跑。
左倾浮夸风的最终结果是,这里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地主贫农都浮肿。田地抛荒,人口外流。
全面整顿开始了。
后来日子越过越好。人口猛增,开始吃饱了说别的。昧着良心说别的,大约倒退了十来年。
终于有《光明日报》站出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于是该说的说,该改的改,所有原先解不开的死结,所有的羁绊,快刀斩乱麻般解决了。这回天下太平,不富者耻。
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点评

难道你张先生真的认为“四人帮”就是四个人的“帮派”、就没有“五人帮、六人帮”?其实,这些人只不过是演员而已,“导演”显然是另有其人。  发表于 2023-11-6 08:29
(接前)科学、公平地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才是二者应当采取的态度。  发表于 2023-11-3 13:08
(接前)而国家、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显然只能是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保持在和谐与相互谅解,使二者之间的矛盾处于低烈度、且可以调和的状态;总之,不必掩盖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客观事实;正视这一客观事实,理智  发表于 2023-11-3 13:06
(接前),但是,马克思无视了掌握执政权的劳苦大众中的少数人,其实,他们既然成为了新的统治者,必然会遵循作为统治者的社会科学逻辑,所以,如果继续坚持阶级斗争,显然只会加深社会矛盾,因而使国家陷入混乱。  发表于 2023-11-3 12:54
显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基本社会基础,是马克思站在被统治阶级,即劳苦大众的角度,设想的一种建立公平的社会制度理论;而其中的关键点,就是以阶级斗争的方式,即武装斗争的方式以获取执政权,以建立公平社会制度。  发表于 2023-11-3 12: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31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个困苦、荒唐、“一言堂”的年代,社会底层的大多数人,其命运大都大同小异;而那些走运的“红五类”,仅仅是极少数。

点评

还记得那年春“流脑”吗?极左破坏了生产,群众斗群众,发展到武斗。幸亏来了支左支工支农军管,11月8日来了6408南字131,又来了工宣队促生产,整十年啊,后来各地归生产指挥组接管。所以说安定团结是必须的。  发表于 2023-11-13 07:13
人以群分,初级为集体利益,和平共处。高级为人类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不合群谓之不合众,合字读割字音。人天性自私,要想持久,必须合群。以致初级为人群,高级为人类,和平共处。  发表于 2023-11-3 05:38
把人分成十类,合并同类项,为红五黑五。都是错误的。因为职业、出身不能决定他在哪个阵营。其实人类原本就是一类。曾经有人分为贫富两类的,也是错误的。因为人可能走运可能倒霉一时贫一时富,所以人只有一类。  发表于 2023-11-2 2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HJANX 发表于 2023-10-31 17:52
这位先生,说到听来的过去。已经很好了。先生文:不仅如此,我出生后2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许多人被 ...
   不可否认,路遥谈到在那个荒唐时代人们的各种遭遇、乱象虽然一语带过,但确实存在,而这拜何人所赐,可以说,凡是一个正直的人,其实都心知肚明;而面对这一困局不得不让刘少奇国家主席出面收拾残局后,奄奄一息的人们才有起死回生的生机;然而,主席先生的这一功劳,后来居然被称为罪状:”复辟资本主义”。
   看来,有人善于武装斗争、但却不会治理国家:其往往将你死我活的武装斗争的经验、逻辑运用于治国理政,将政权的稳固放在第一位,却无视国家的稳固,首先应当是“民安”才能“国泰”、“民富”才能“国强”;而今的现实,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这一颠覆不破的道理。
    可惜,当人们认识到这一道理之前,百姓为此已吃尽了苦头、历史已停止、倒退了二十多年;而楼主母亲悄悄拭泪,无一不是对当时现实的无奈的悲哀之举;所以说,楼主此篇帖子,是一篇伟大的历史现实主义作品;它时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现状;对此,人们领悟到什么了呢?

点评

客观真实,只有江先生敢说不公开的答案!  发表于 2023-11-4 08: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4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23-11-2 08:58
不可否认,路遥谈到在那个荒唐时代人们的各种遭遇、乱象虽然一语带过,但确实存在,而这拜何人所赐,可 ...

      张先生:其实,在“四人帮”覆灭后的一段时期,官方、文坛、新闻界等等,都在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今,人们是乎已经忘记了。

点评

那时上定文斗,宿松为什么响枪?夺权为什么叫一月风暴?碰头会为什么叫二月逆流?十年历练,是谁乱了谁?……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76年7月21日 终于从困难中走过来了,而且今天国富民强。  发表于 2023-11-12 21:18
文革前的冤假错案难道也要戴在四人帮头上吗?  发表于 2023-11-6 07:24
成份不是四人帮定的!不要把所有问题都推到他人身上。  发表于 2023-11-6 07: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4-30 22:07 , Processed in 0.0226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