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来和学校放假,有不少学生为消暑和嬉戏而偷偷下河游泳的逐渐增多。虽然,每到夏季,宿松各部门都开展了大量的预防溺水宣传,但每年还是有学生因游泳而溺水的事故发生,社会反响非常大。 预防溺水,难道只有不让孩子靠近水边,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吗?显然不是!事实证明预防溺水,堵不如疏。 宿松涉水面积125万亩,位居全国县级第二、全省第一,湖边涉水居民30多万,每年宿松在预防溺水的宣传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但收效甚微。30多万居民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都离不开水,预防溺水靠老师要求和引导学生不近水、不沾水的宣传和堵截根本无法解决突发问题的潜在,溺水事件防不胜防。 再者,宿松是国家级的蓄洪区,一旦有蓄洪任务,宿松30多万涉水居民将要面临紧急撤退避水,遇见突发事件和落水者,因为不会水,谁都没有能力挺身而出的抢险救灾和勇救落水者。因此,宣传预防溺水靠不近水,不沾水的堵法,是极不科学的做法。 如何预防溺水,减少青少年的溺水安全事故发生,我们应要换种思考模式,创新以堵变疏的做法,将游泳纳入到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教育学生遇水不慌,教会学生游泳的技能,让每一个学生做到下水会游,有险能救,关键时刻能保命,就如藏区小孩都能骑马一样的熟练。 当然,教学游泳需要不少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配套,需要大笔的资金。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建设简易的游泳池,而不是大型的游泳馆。室外游泳池的建设相对简单,占用资金不是很多,完全可以通过政府出面和社会募集,相信宿松在外事业有成的老板会热心的参与此事,毕竟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水上宿松,却闻水色变,不是一件正常的事。封堵,根本解决不了宿松发生溺水事故的问题,而是要疏,只有通了,事故也就少了。 宿松有不少游泳爱好者,且已成立游泳协会。这里面有不少热心公益的人士,如果基础设施完成了,政府完全可以号召和组织游泳爱好者开展公益教学,让未成年人从学习中掌握一项自救技能,以此长久的破解宿松防溺水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