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大家庭,再说蚩尤后人】
如今,人们都认可历史的唯物主义。可是百家姓上,没有人自报是蚩尤后人。 古文明显示,曾经蚩尤部落敢于跟黄帝炎帝两个部落争夺生活资源,虽然战败,或退居西戎,或退居南蛮,或与炎帝黄帝部落交叉在环境稍微差一点的地方居住。偌大一个部落联盟。不可能被灭绝。 既然祖谱都传承文明,有益于现代的团结,各民族大团结振兴中华。为何没有人站出来承认是蚩尤部落联盟的某一个姓氏呢?
诸位,请翻阅一下你的家谱,看看有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记载。 那位说,历史是前人后传的。 我只能说,你只蒙对了一小半。 窃以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有他的深远意义。但是被打败的部落成为奴隶,失姓后,在没有复姓机会的情况下,他们的自己的文字被统一文字所淘汰,他们的祖先源流记录被毁坏,甚至他们没有能力继续保留祖先创造的文字。 像金庸创作的《射雕英雄传》里的《九阴真经》里面的秘诀,就只有少数民族口语来翻译。 不仅如此, 道教书卷上,那些弯弯转勾的符号,他们的子弟只能心领神会而不能读出是什么字, 佛教经典上,认得的字,但不知是说些什么。他们的子弟也只能心领神会去背书。 好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这些传入文化,和古老的文化,是蚩尤部落的巫术, 一个特别时期,说是四旧,是不屑一顾的垃圾。 真不敢想象,难道就不是照抄的生僻字吗?难道就不是仿照少数民族的发音,记录的传奇吗? 所以我说,古人说给古人能听得懂的。如果这些话,这些记录,后人利用律低,传到如今,还以字面组词来解读,比对牛弹琴的效果还要差。 以上梳理出宿松五个姓氏,黎姓董姓,其中就有典型的蚩尤部落痕迹。张姓谢姓,其中就有典型的炎帝部落痕迹,惟杨姓有典型的黄帝部落痕迹。
宿松话,上海话,广东话,有很多发音,或者表达的意思,或者所谓的成语,就是当地人,知道学人家也那么说,却不一定了解它的来源。 例如宿松话, 恩黑乱董,还真马待恩董倒着!——你不知道的东西,终于让你知道了! 莫黑摸乱董呃!——(省略主语你)你不要瞎琢磨啊! 恩也是乱董不是?——那件事难道可以瞎猜吗? 董的含义最早可能有避讳,轻易不敢说个董字。即董字是不能乱董的。 曾经它是权威级别的代名词,它是蚩尤部落九黎的一个分支,董氏部落。
网络上说晋太史董狐直书,他的先祖辛有,黄帝后裔。 又说是夏禹的儿子启封支子于莘国,莘辛同音,辛以国为姓。 我告诉你,封于莘的莘字,含义为多而广,念深字音。例如,莘莘学子,表示众多的学生。 如果地方腔,世人效仿,日久成俗。要把它念新字音,谁也没拦着。但是支子封于莘国,一定是念深字音。辛姓的辛字,只能念新字音。所以辛姓硬要说来自莘国,以地为氏,就比较滑稽。
董姓最注重图腾董草了。他们的旗帜上有一根草绳,什么意思? 古人计数有用石子的,有用符号的。在石子与符号之间的历史过程中,保存最久的是绳子打结计数。包括直线段,包括基本长度单位,都用绳子。至今还有准绳,绳之以法。都是有来历的。一个至今还在按照祖先传下来到图腾,那么热爱他们的董草。为何要把莘国的莘,去掉草,作董姓先祖的标志呢?远古部落要是那样毁它的标志,岂不是毁形象吗?
绳子不光是董氏独享,早先炎帝刀耕火种于陈地,披荆斩棘最后剩下一棵梧桐树,炎帝利用一根绳子五个人拉,拉不倒,用五根绳子,二十五人拉,拉不倒,炎帝叫邢天来,邢天先教会大伙儿宫商角徵羽五音,然后再拉,邢天指挥一曲宫,只见绳弦绷紧,发出悦耳弦音。邢天指挥一曲商,枝叶颤抖,和谐共鸣,邢天指挥一曲角,梧桐树内轰隆隆一声巨响。正接着指挥一曲徵,霹雳一声拦腰折断,朝需要的方向拉倒。炎帝叫邢天用此梧桐做了五弦琴。炎帝的借力使力用过绳索,炎帝用同样的办法创造了炎帝五弦琴,给农耕带来无尽的欢乐。请不要大惊小怪地看不起以绳子为图腾。那是人类早先的文明,如同东夷炎帝部落少昊后人张挥,旗帜使弓箭。炎帝部落淮夷谢姓图腾是人用弓箭,都彰显了早先的文明。 话休细繁,言归正传,还说董姓。
诸位,辛有是黄帝后裔,后人随便封一个姓董吗?那怎么可能呢? 中华文明就在于赏罚分明,和谐共处,曾几何时,炎帝与黄帝交战,炎帝败了,退出姜水流域,失去姜姓。后来,四岳百夷助大禹有功,四岳的四个部落恢复了姜姓。颛顼的后人生活在黑水流域董氏部落,四川彝族地区母系氏族那里,母系氏族因养马超级大,八尺以上为龙,舜封颛顼后人豢龙,恢复董姓部落的董氏,一并赐豢龙名董父,封地鬷国,办养马企业。 周平王恢复辛有后人西戎蚩尤九黎部落董姓,下放到伊川,后晋文公用其后人作晋太史,再之后,有晋灵公夷皋被赵穿所杀,董狐直书《赵盾弑其君》,说赵盾是晋灵公护卫大臣,赵盾因故出走且没有出国界,晋灵公之死,就记在赵盾头上,所谓董狐直书。
董狐的祖先辛有是黄帝后裔吗?诸位! 如果有点耐心看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就知道辛有是西戎人。 《僖公二十二年》夏,宋公伐郑。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適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译成现代文】 当初周平王把辛有下放到伊川。披头散发地在野外祭祀先祖。说不超过100年,这里不就是辛氏西戎的地方吗?东周第三代周庄王(公元前696年)的大夫辛伯,生二子, 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宋襄公攻打郑国,他的哥哥子鱼说,后患就在这里啊!秋天,晋文公果然把一个只有皇帝才享受六匹马车的西戎王,迁徙到伊川。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这段话,前后印证,辛有是西戎蚩尤九黎的董姓部落后人。 前文书讲到公元前635年,东周天下大乱,晋文公助周有功受赏,开始辛有的后人,进入晋朝为太史官,得封地于董,恢复董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