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美之词不光滑】 利用四罪。去变北狄,变南蛮,变西戎,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大禹治水,遍寻十二州,疏通九条河流,到达四海。但是古人偏要说四海是四晦。 哪四晦,九夷、八狄、七戎、六蛮。 八狄:月支、秽貊、匈奴、单于、白屋;白狄、赤狄、长狄; 七戎:茅津、陆浑、义渠、大荔、乌氏、句衍、绵诸; 六九夷: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蛮狄戎蛮。分得那么仔细,我不管,但是,读不懂史记的假行家,你批评错了,还不让旁人说话,恐怕不行。 大禹治水,四海就当你是东南西北四晦,是不是大禹把水引向了东南西北呢? 西方北方的海在哪里呢? 四海显然不可能是四晦。 史记接下来,表示舜帝对他们关爱。特别提到了三苗无功,也关爱他们。望文生义,发现三苗无功,便用四晦一词,来侮辱炎帝蚩尤退居的子孙为四晦,很不应该。 《五帝本纪》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 尧又曰:“谁可者?” 驩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 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
从以上看,帝子虽然没有接替帝位。不管他是否凶顽,是否不肖,都有封地。则丹朱造反的理由,不是权位,而是舜或有不当之处。 尧说共工什么来着?共工善言用僻,似恭漫天。谁知道谁恭敬是表面现象呢?只有对照接下来怎么样。比如,五帝本纪。 驩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此处的天下咸服,是谎报成绩呢,还是隐瞒事实呢? 一、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说顽凶。 二、驩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两个人看人家的优点,一个看他们的缺点,反差如此之大,不能不考虑,为何放齐说话不作算呢? 如驩兜进言共工,同样是一个建议,驩兜进言共工,驩兜就怎么成了四罪咸服之一,而放齐建议丹朱,却毫发无损呢? 如此比较一下,驩兜划成四罪之一,使四罪而天下咸服的理由还有吗? 三 、如果说三苗没有咸服,则不能说四罪咸服。三苗、丹朱造反被打压了。 说明咸服是假,征服是真,则舜帝谎报了,与共工似恭漫天,只差一步之遥。 四、任何一项进步举措,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把无说成有,把有说成无,那是故事,而不是历史。 舜帝要推行对偶婚姻,蚩尤炎帝退居地的人民,不想改变母系氏族管理制度,突兀派一个有过错的人,去改变他们的婚姻制度,对过错人来说是责罚。过错人咸服,没有太多损失。而对边区人民来说,用犯错人来改变他们的传统,是一个莫大的耻辱。只要有人不服,则不能笼统地说天下咸服。之所以说笼统地。是因为有悖常理,特别是“四罪而天下咸服”。语句是杂糅的。《史记》多少要讲究点语法吧。如此的一个语句不通所谓历史,是后来有人特意从中抽走了精华。显得不耐看。 设想,如果舜觉得改变边区母系氏族制度,推行对偶婚姻是好事,就因该传递正义之火光。派年轻的颜值较好的,觉悟或地位叫高的人去,或者派新技术、艺术、医术较为全面的才子去,让人家看到希望,推行对偶婚,改变母系传统,恐怕会好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