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宿松市监局在监管中发现,部分经营者以免费发放鸡蛋、洗衣液、麦片等生活用品及举办“健康讲座”为幌子,大量聚集老年群体,借机宣传并售卖保健品。此类行为中,经营者多以免费赠礼为诱饵,针对老年人重视养生保健的心理特征,实施虚假宣传,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宿松市监局特此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参与促销活动要提高警惕,谨防“免费陷阱”。 一、警惕常见营销套路 (一)免费赠礼,诱骗入局。不法商家常以免费送鸡蛋、大米、食用油、保温杯等生活用品为手段,或假借公益活动之名,利用部分老年人贪图小利的心理,诱使其陷入消费陷阱。 (二)夸大宣传,误导认知。通过发布“服用某产品可迅速治愈疾病”“使用后效果显著且永不复发”等虚假广告,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及信息辨别能力不足,诱骗其购买产品。 (三)冒充权威,制造恐慌。聘请所谓的“专家”“医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诊疗服务,并夸大保健品成分与功效。在持续诱导下,部分老年人因轻信而购买产品,甚至被以疾病威胁为由,被迫购买高价保健品。 (四)现身说法,混淆视听。安排同龄老年人虚构病史,夸大服用保健品后的健康改善效果,利用熟人关系降低老年人警惕性,诱使其购买产品。 二、牢记四大消费要点 (一)明确保健食品属性。保健食品系经国家批准的特殊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但不得替代药品。消费者应警惕商家对保健食品的虚假夸大宣传,切勿因误信而停止正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二)识别产品标识。保健食品外包装应标注蓝色“保健食品”标志及批准文号,相关信息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验证。选购时应仔细阅读标签说明,根据自身或赠送对象的健康状况合理选择,避免盲目购买。 (三)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应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商家,远离街头推销、健康讲座、免费义诊等非正规销售形式。切勿轻信非法推销电话,拒绝接受送货上门服务。 (四)保留维权证据。购买时应索取并妥善保存发票、宣传资料等凭证,必要时签订书面协议并约定违约条款。如遇权益受损,可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上述凭证将作为维权的重要依据。
宿松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4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