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乡贤石广均,笔名江北颜】 《文字的魔力》是以美感的心态写成的,自然就这么亲切。 如果写记得过来的时光,定会是另一番感慨。 读《文字的魔力》,以美感的心态读它,自然就这么亲切。 结合记得过来的时光,定会是另一番感慨。 魏书“秽史”,只有独家经营,“秽史”也就有史的价值。誌却有多个地方誌,能“秽“了其一,难“秽”其余。 记得过来的,我去读,再论那文字的魔力,才知一开始的美感不够深入。 我以石家大老爷石广均公,为何那么早就退休不干了为例说明之。 石家大老爷的故事,容我以后慢来细说。此时此刻,我只想说石家大老爷的笔名江北颜。 人家都说石广均字渠阁,却不知道他的笔名叫北江颜。 —— 读《民国十年宿松县志》,三十三上,艺文志子部,第二十二页,石广均著作——《蘭台棠苑》,自命为——北江颜之蘭台。 县志《蘭台棠苑》石渠阁著。 【原文】 “阁列文苑,传,著作鸿裁,多以其别号江北颜之蘭台亦其字也……盛副其人名,惟家藏断本无多,学者亦深以未读《蘭台》书为憾”。 如果我不深入,我就像上文说的那样,也不知道断本去了哪里,以为憾。 诸位,原来断本收藏在《赵文楷楚游稿》、《李国杞花竹斋诗集》之间。 见《民国十年宿松县志》,三十三下,艺文志四 集部上,第十五页,《江北诗文集》石渠阁著。 【原文】 “《蘭台棠苑》子部以著,录前志,《通志》亦均录焉。是 编《通志》乃误次,太湖《赵文楷楚游稿》、《李国杞花竹斋诗集》之间。 而与子部编次,明著为宿松人,何矛盾也!两集分行,俱有刻本行世,五言诗直逼少陵。 吴下诗人李少白琪过宿松,主其家倡和甚盛。有‘北江即席书怀’句。云 ‘风露被征马,乾坤老逸民’。 沈雄,略见一斑。 世尤盛称江北文,为乾隆间,江南一代作者集中典册。高文清此,丽句并驱,遗百家目无余。 子前艺文志录入其篇、翰甚多,今取足与事证者,分入各类中附焉”。 —— 诸位,石广均公文才很好,尤其是五言诗‘风露被征马,乾坤老逸民’。可比杜甫杜少陵。 杜甫曾经住在长安少陵,笔名——少陵野老。
县志,既然分入到子部《蘭台棠苑》石渠阁著、集部《江北诗文集》石渠阁著。 《江北诗文集》准确地说就该世《江北颜诗文集》。 而不是江文诗集, 更不是乾隆年间江南一代作者集中的典册。 由此可以推断,石家大老爷石广均的笔名的确是江北颜。 而安庆府《通誌》把石家大老爷石广均的《蘭台棠苑》,收录在太湖《赵文楷楚游稿》后面,《李国杞花竹斋诗集》的前面, 把宿松的石渠阁著作《蘭台棠苑》夹在两个太湖人的作品中间,不知道的,还以为宿松的石渠阁著作《蘭台棠苑》,是太湖的石渠阁著作《蘭台棠苑》呢! 着实可恶。 —— 我们宿松县石葆元公,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二甲第三名,比一甲仅仅高低三个名次。 于是就说,宿松人没有点元, 没有点元,我们认认了, 但是安庆府《通誌》,把我们宿松的石渠阁著作《蘭台棠苑》夹在两个太湖人作品中间,属于哪门子事啊?真是可恶之极。让人看了不服。 —— 石老师说文字的魔力——世界上那来的道理?“嘴里一块肉,随人左往右揉”,“舌头底下压死人”啊! 赵文楷安庆府太湖县人,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科一甲状元及第。 我认为,历史就是历史,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而语。 嘉庆丙辰属于登基恩科。算不了什么,不能拿赵文凯考状元时,宿松没有探花,就说宿松没有点元。 一样的,我们宿松石葆元公二甲第三名,太湖不也没有第四第五吗? 状元彭 浚湖南衡山任氏, 榜眼徐颋是江苏吴县人, 探花何凌汉是湖南道洲人 再说进士出身 第一,徐 松浙江上虞人, 第二,李兆洛江苏阳湖,今武进人, 第三,石葆元安徽宿松人 第四,張聰賢安徽桐城人, 第五,孫爾準江苏金匮人。 短短九年功夫,乙丑科太湖没有比石葆元更强的。 欺我宿松没有点元,从来没有人辩解一句。 如今,我以泥土为状,汗水为墨,以记得过来的时光随笔圈圈点点,问个说法。 石葆元公嘉庆十年乙丑科,不是恩科,能考取二甲第三名。如宋丹丹的口头禅,那叫”相当“ ——相当强悍的。 嘉庆一上台,就爆发了川楚陕白莲教起义,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该起义持续至嘉庆九年(1804年),历时9年多, 所以嘉庆十年乙丑科,科举取士政治性极强——禁止洋教。 考试要求考生更严了。 —— 《清史稿,仁宗本纪》·本纪十六,嘉庆十年“夏四月辛巳,御史蔡维钰疏请查禁西洋人刻书传教。得旨:一体查禁。戊寅,赐彭浚等二百四十三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仁宗本纪十年》说四月二十五戊寅日颁布皇榜(宿松县石葆元公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二甲第三名,)一甲状元是彭浚,三天之后,四月二十八日辛巳日,御史蔡维钰疏请查禁西洋人刻书传教。 ……五月甲申(初一)朔,诏内务府大臣管理西洋堂,未能严切稽查,任令传教,下部议处。其经卷检查销毁,习教之佟澜等罪之。
这里,不说嘉庆帝雷厉风行,乙丑科皇榜面世,三天立法,六天治罪, 这里,只说科考取士,政治性极强——禁止洋教。考试要求考生更严。 —— 如此环境下,宿松石葆元公取得二甲第三名,不比赵文楷虽然恩科状元差什么。乙丑科太湖就没有一个举子胜过宿松石葆元公,以其事实为说服力,已经够强的了。 前后二十二年,宿松再次出现石家大老爷,石广均二甲进士第二十七名, 言归正传。 我们宿松的乡贤,安庆府《通知》石渠阁著作《蘭台棠苑》,夹在两个太湖人作品中间。是什么意思啊? 是文字的魔力吗? 是——“如果记得过来的时光,定会是另一番感慨”吧! 《通志》以文字的魔力,害得宿松人,“盛副其人名,惟家藏断本无多,学者亦深以未读《蘭台》书为憾”。
石家大老爷石广均(1794-1861)死去165年了,没有哪个宿松人敢于为石广均有笔名——江北颜——说两句。我这里帮您说出了您的笔名,让《通志》随便去那个“文字的魔力”吧! 别啦!石家大老爷! 谢谢你了,宿松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