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警24年,先后经历5次工作变动和岗位调整,却一直没有离开过与群众打交道的服务工作; 他连续8年,没有陪家人吃过一顿像样的团圆饭,每年的除夕、大年初一、初二都在坚守岗位; 他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从不公车私用,长期坚持上下班骑自行车,风雨无阻; 他把个人手机号码对外公开,每年手机接受群众咨询不少于4000人次,半夜接听咨询电话曾惹恼妻子; 他在担任基层民警期间,曾连续6年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公务员”,走上部门领导岗位后,他却将每次立功授奖的机会让给年轻同志,至今他个人没有获得一次立功表彰; 他甘于平淡,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24年来,他对身边的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让群众满意,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这位平凡的人物叫张燕,现任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43岁的他,在出入境岗位上一干就是八个年头。八年来,他始终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宗旨,竭尽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公安民警树立了良好形象。 到了这儿,像是回到了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群众出国(境)不再是新鲜事。2004年以来,宿松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年受理申请出国(境)的人员呈30%的递增,给大队的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更严格要求。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是张燕在公安出入境事业上不断寻求发展和突破的法宝。2007年,他争取县局支持,率先在全市县级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推行一站式服务,对涉及出入境管理职能的所有业务工作,由一个办证窗口全程负责。 大队还在窗口前台设置了意见箱、电子评价器等,由办事群众现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工作效率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奖惩民警的重要依据。 推行一站式服务后,大队服务群众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他又发现一些影响群众办事情绪的细节问题。如遇到办证高峰的时候,等候的群众由于找不到供翻阅的书籍来排遣空闲,只得在大厅里踱来踱去;夏季的时候,办证群众担心在大厅里找不到水喝,手上总要拧着一个矿泉水瓶;年纪大的老同志,申请办证出国(境)手续时,不知道要亲自填写表格,忘记带上老花镜;有的人在填写的表格的时候,提笔忘字,却找不到字典……。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掌握这些细节后,他立即从商店里买来了饮水机、报刊架、老花镜、现代汉语词典等物品,整齐地摆放在大厅内。每天早晨,他都是第一个到达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是给饮水机插上电源,让前来办证的群众随时有开水喝。 刘先生在广东一家公司上班,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往返港澳,平常《港澳通行证》续签都是委托他人办理。去年12月份,正值寒冬季节,刘先生从广东出差到合肥,途经宿松时,借机到该县出入境管理大队申请签注,才发现今天是星期六,而且还是中午13时30分。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窗口上公布的手机号码。张燕在电话里嘱咐刘先生在大厅稍等,他随后就到。15分钟后,张燕来到大厅,看到刘先生衣着单薄、浑身打哆嗦的样子,主动迎上前,为刘先生端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及时帮助他办理了申请手续。临走时,刘先生用感激的语气对张燕说:“想不到家乡的出入境服务有这么高的水准,到了这儿,像是回到了家……” 有困难,找张大 2010年6月的一天上午,张燕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这时,民警小王领着一个青年男子走了进来,男子脸上写满焦急。看到张燕后,男子迫不及待地从背包里掏出一沓材料。 男子名叫胡军,在浙江一家企业打工;这次厂里安排他到美国考察学习,厂里限定他在四天内必须办到出国护照。接到通知后,他连夜赶回宿松,希望家乡的出入境管理部门帮助他在限定的时间内拿到证件,他不想错失这次学习的良机。 听完叙述后,张燕被胡军积极进取的精神所感动,表示尽全力帮助他。按正常程序,护照最快也要在一周以上才能拿到。随即,张燕与市里商量,请求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与省厅联系,优先制证。然后,通过宿松到安庆的班线司机,将申请材料转交市局出入境管理科。当日下午,市出入境管理科及时审批后从网上将胡军的资料传送到省厅。 省厅特事特办,第二天上午将胡军的护照制好,并通过邮政快速发往宿松。第三天上午,张燕早早地在县邮政局等候邮车的到来,并提前联系好邮件分拣员。邮车到达后,立即将护照分拣出来。看到护照,胡军万分激动,握住张燕的手说:“家乡的警察真好,办事效率真高……”。 86岁的张和明老人,1949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去了台湾。当时,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居住在台湾台中市。1995年,通过大陆亲友介绍,与宿松县孚玉镇居民霍桂珍结婚。婚后,张和明老人每年都要奔波几次大陆和台湾之间。 2004年4月,居住在宿松的张和明,突发重病,一时回不了台湾。按规定,不能在《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来往大陆签注允许的期限返回台湾,应申请延期,否则逾期居留。张燕闻讯后,主动上门,帮助行动不便的张老办理了延期手续,并送证上门。至今,张和明和妻子对张燕的热心举动念念不忘。 2008年12月份,张和明从台湾回到宿松定居。老人的境况让张燕非常牵挂,无论工作再忙,每年他都要挤出时间上门看望老人,送去他和同事的一点心意。 在出入境岗位工作八年来,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帮助了多少人,他只知道力所能及地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是他作为一名民警应义不容辞的职责。 今年2月23日上午,笔者跟随张燕一起上门探望了张和明夫妇。张和明告诉笔者,他在大陆生活得很好,宿松是他的根。 回忆起刚到宿松时的经历,张老紧握住张燕的手,操着厚重的台湾口音,充满深情地对笔者说:“我刚到大陆,举目无亲,遇到小张后,他就像亲人一样地关心我,时常到我家来看望我,陪我聊天,我非常感激他……”。 临走,张老迈着蹒跚的步伐,执意将我们送出院外。当时,天下起密密麻麻的细雨,雨点虽然带着丝丝凉意,但从雨点的缝隙里,让我们感觉到春天已悄然而至。我们快速骑上自行车往回赶,当骑到巷子的拐弯处,笔者猛然回过头,发现老人仍站立在雨中目送我们远去的背影。 我这样做,妻子终究会理解 “不让老百姓多跑一趟路,不让老百姓多花一分钱,尽量让老百姓少花时间”是张燕服务群众的一贯宗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8年3月,他将个人的手机号码在大队办证大厅、政府网站、公安网站、出入境微博进行公开,承诺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和预约办事。 几个好心的同事提醒他:“你这样做,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的,你不怕家人反对?!” “我这样做,妻子可能一时不理解,时间长了一定会理解。”张燕虽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也有点担心。为不影响家人,晚上和午休时间,他都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 手机号码公布后,迅速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咨询出入境业务的电话,是一个接一个,每天张燕为此忙得不可开交。 以前接听的电话,一般每天十个左右;开通24小时服务咨询后,多的时候,一天五六十个,而且不分昼夜。 2008年4月的一个深夜,手机震动的声音将张燕从睡梦中惊醒。他立即接通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对方向他咨询办理护照需要提供哪些材料。这时,妻子被他说话的声音吵醒,也一骨碌爬了起来。 他没因对方打来的电话影响了自己的休息,而责怪和拒绝对方,相反,和风细雨地向对方解释办证所需的一切手续。五分钟的通话,虽然让咨询的群众满意了,但他的举动却惹恼了妻子。 “谁叫你逞能,将手机号对外公开,睡觉也不得安宁,你不要休息,家里人要休息,下次再这样,干脆不要回家睡觉了。”妻子不停地埋怨。 这个晚上,他和妻子都没有睡好觉。 有次晚上,妻子为阻止他睡觉接听电话,偷偷将他的手机关机。早晨起床时,他才发现。事后,他的手机收到两条短信,其中一条短信这样写道:“一诺千金,请你信守承诺,不能关机……” 随即,他把手机递给妻子。妻子看完后,沉默不语。 打这后,他再也没听到妻子的一句埋怨。 “您好,出入有境,服务无境,这里是安徽宿松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咨询服务热线……” 如果你现在拨打张燕的手机,你就会听到这样的铃声。你知道这是谁想出来的创意吗?不是别人,是一直埋怨他的妻子张向玉。 “我家老张是个工作狂,他早上7点就出门去上班,双休日也很少休息,很多年前就承诺带我和女儿一起去游北京长城,至今也没有兑现。”张向玉告诉笔者。 目前,宿松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共有民警5名,辅警2名,年接待群众超万人次。在他的带领下,大队上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用对公安事业的无限赤诚,谱写出平凡而伟大的乐章。该大队连续七年在全市出入境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先后被省厅授予“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省级文明窗口”、“全省追逃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孙春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