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JANX

[随笔杂文] 匈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月氏】
月氏,(月氏读音肉支ròu zhī),前文讲到内蒙古西为月氏,东为东胡,中间是匈奴,匈奴才讲到汉景帝时期,留后再续。今先说月氏。茂顿单于为了统一蒙古。同是游牧民族的月氏,在秦二世元年以前,公元前209年以前就比挛鞮·头曼单于强大不止一滴滴了。岂能被茂顿单于说灭就灭了呢?于是乎向西转移到丝绸之路。特别是汉武帝打败匈奴之后,由于丝绸之路36国倾向西汉,一路上不止中原的丝绸,其他少数民族通商,迅速富强起来。月氏得到了长足发展。后来匈奴转土重来,暂且不提,只说月氏被冲击成两股,往西的叫大月氏,往东的叫小月氏。大月氏组成大月国,也就是新疆西边垂的伊犁河畔至准格尔盆地一片。为了生存,与伊犁河畔的斯基泰人(希腊入侵人)交战,斯基泰人战败向西南迁徙,跨过乌兹别克斯坦的锡尔河,定居于泽拉夫上河流域,人家叫他粟特民族。留在伊犁河畔的塞种,大月族,服从西南的乌孙管辖。他们杂居和融,所以美丽的新疆人民,有点像希腊神话。大臣单于够野蛮的,乌孙管理伊犁河畔也就算了。还武装入侵大月,由于大臣单于的入侵,塞种人大月人从仇敌变为朋友,携手奔乌兹别克斯坦,并入粟特,日后演变成强大的粟特王国,它的强大,使大夏国臣服,大夏国所以迁阿富汗。暂且放下不表。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传》里有记载。
续接【小月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月氏】
小月氏南移翻越祁连山至青海甘肃,属于藏族语系。汉史学家班固把他们编写在西羌传里面。可见月氏有羌族演变的。由于各地的语言文字不同,对月氏的起源命名不同。我们只按照中国对自己的民族月氏说一说。任何学者也不可以推翻祖先的存在。
班固为月氏,写作西羌传。则知羌族的来源,就可以知月氏族的来源了。事情并不像这么简单。由于月氏的文化被灭绝,没有考古遗存。先秦叫禺氏,秦后叫月氏。发音近似。由于迁徙多民族融合,遗存为混血人群。
小月氏也奉匈奴管辖,后来建立北凉,且是后话不提。
西夷人与月氏北戎繁衍为西羌,西羌月氏与西戎共祖,只是分分合合,名字更替而已。
尧帝舜帝交接时期,前文讲到关于蚩尤后人三苗,引用《史记》: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炎帝后人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三苗原在东夷,集体全部迁移到祁连山莫高窟一带,去变母系氏族为对偶婚制度,遭到炎帝后人西戎人的对抗,三苗部落经丹朱的丹渊去了驩兜的崇山张家界。
留下拖老带小的再也走不动的三苗人民,在西戎定居。西夷与西戎同化,人家叫它西夷。我的作文《走出去》讲到“蚩尤姜姓炎帝裔也。所以西戎三苗也有姜戎。甘青高原三苗姜戎”他们就是西夷。
1982年,在甘肃省崇信县黄寨乡何湾村出土了一件新朝王莽时期的文物,名字是:“月氏”铭货泉铜母范,这是一件铸钱币的铜模具,模具底部刻了“月氏”二字,这个铜模具应该是王莽时期赐给月氏用来铸钱的模具。
我们在讲到宿松石良家祖先的时候,就讲到过昭武军石祖乡的石姓祖先,还没有正式形成姓石。则不同于昭武郡的石国。昭武军九国(九姓)就是小月氏的后裔,后来归汉了。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
我作文《走出去》讲到如今甘肃省人口数量为2,502万人
青海常住人口为594万人,总的甘青高原上也只有3,096万人。其原因是迁往内地。还有迁向外地。
到目前为止,不能确定月氏氏是炎黄子孙的哪一个分支。但是月氏西迁分成大月氏小月氏两部分时,小月氏进入甘青高原与西戎西夷混血成西狄人种,是可信的。
前文讲到商朝箕子后人,迁朝鲜之前留在辽东的辽阳的一支形成东胡。则已经讲完了东夷西戎北狄。
续接【新疆考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考古】
1985年4月,在新疆且末县扎洪鲁克古墓发现一具8个月的孩子干尸,命名且末宝宝。接着发现一片古墓群14具干尸,经DNA对比,小孩的不同14具干尸DNA,与后来2004年的小河公主相似。
2004年,考古学家在新疆若羌发现楼兰女尸沉睡了3800年。地球运动,山海异位,先是海洋,转变了罗布泊,渐渐变为沙漠戈壁。因干燥的沙漠保存了数千年的木乃伊古尸。和大量的墓葬颅骨。
考察月氏,就从这里开始了。
若羌县是第一大县。
第二大县是且末县,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航空可以看到一座沙漠桥,像一条巨龙,是通往新疆的铁路。与该铁路并行的,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沙漠桥型铁路的设计,是让风沙从桥下穿过,不影响铁路交通运营。
巴音郭楞蒙,当初匈奴在日,用蒙古语译音巴音郭楞蒙,为富饶流域,因它们在昆仑山的北面,由于昆仑山高水长,这里本应该是一片绿州。远古是一片海,由于地壳的运动。渐渐干涸,从昆仑山下来的泥石流,久经风化,成了戈壁滩,大块的昆仑山石,风化为小块的玉石。
在若羌县境内东北200公里,便是著名的罗布泊。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若羌县在昆仑山北面。一望平川的戈壁滩。好像说罗布泊没有一滴降水过程,也没有湖泊水流与之相通,干涸成鬼蜮,探险搞不好就迷失方向。从若羌县城,经315国道继续西行,就是且末县城了。
罗布泊就是《水经注》的龙城,楼兰遗址。
200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楼兰女尸。命名小河公主。楼兰国相对建立比小河公主女尸年代晚许多。在且末县扎洪鲁克古墓发现的小孩干尸DNA与罗布泊北端的铁板河河湾女尸小河公主DNA相同。
欧罗巴人种:希腊、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属于欧罗巴人种。中国体质人类学专家朱鸿教授对人体骨骼对比,说小河公主,属于欧洲和西伯利亚人的遗传混血人种。后来被科学研究推翻了。是新疆本地人种。
续接【小河公主是新疆本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河公主是新疆本地人】
2021年由中德美韩四国团队组成的合作团队完成的研究,题为《青铜时代塔里木盆地干尸的基因组起源》(The genomic origins of the Bronze Age Tarim Basin mummies)。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为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崔银秋,李文瑛也是此项研究的作者。研究团队分析了18具干尸的基因组DNA:13具来自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小河文化,可追溯至青铜时代中期(大约公元前2100-前1700年),5具来自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可追溯至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3000-前2800年),这是首次对新疆地区史前人口进行基因组规模研究。研究团队在论文中也提到,这些个体代表了该地区迄今为止挖掘出的最早的人类遗骸。
全基因组分析显示,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这些青铜时代干尸属于一支遗传上独立的本地人群。他们并不是外来者,而是曾经广泛分布的更新世群体的直系后代,而这些群体在上个冰河世纪末期基本消失了。
这一群体被称为古代北欧亚混血人(ANE),在当今人口的基因组中只存活了一小部分。
这些发现否定了此前的种种假设,即这些干尸来自从现今西伯利亚、阿富汗北部或中亚山区迁徙而来的人群后代。
以上对罗布泊小河公主研究,得出结论是上个冰河世纪末期新疆当地人。与我们要找的大月人基因组DNA没有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胡】
黑龙江大兴安岭两侧,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北部,紧邻内蒙东部是一片草地。从阿拉沐伦河向东进入西辽河,可以到达通辽,科尔芯草原就在通辽。东辽河,西辽河,在铁岭北汇合。然后,转西行与养息牧河汇合。再转西南去盘锦,流向辽东湾。
绕开了沈阳更绕开了辽阳。所以说箕子朝阳定居,他的家人,如果并入北殷,应是去辽阳之前。匈奴与东胡交战,以弱胜强,东胡被冲击,分裂为两派,去大兴安岭中部的鲜卑山的后来叫它鲜卑。一支去了阿鲁科尔沁的乌桓山,人们叫它乌桓。乌桓后来与鲜卑合并了。鲜卑在呼伦贝尔的鄂伦春自治旗。地理位置比科尔沁乌桓山更加朝北些。游牧民族,四海为家,这里只说某一个时段住址。
中原人称匈奴为胡人。称匈奴东边的胡人,中原人称之为东胡人。
殷商建立商朝。把它曾经的都城人,不说是胡人,也不说是东胡人,而称北殷人。
汉文化就这样直白,而采风的史学界,偏要学某些地方语音,把东胡说成别的。让你听不懂。
诸如:
风姓东蒙豕韦,
东夷蒙国豕韦
鲜卑人,在兴安岭南边的叫做契丹,
兴安岭北边的叫做室韦,
兴安岭西边的呼伦贝尔也叫室韦。
蒙兀室韦。
蒙兀豕韦。
唐中后期称之为达怛dá。
明朝称之为鞑靼dá。
还有学外地话不标准的,把“东胡”读作“通古…斯”。
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害人子弟,辱没先人。
东胡族的祖先为何许人?
答,黄帝后裔姬姓,契的传人。
契的母亲简狄吞下一个燕蛋,孕育了契。契的父亲绝对不是帝喾。否则不会赐子姓,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如果是帝喾之子,帝喾有姓,帝喾之契,既然没有因罪革除,何不因功劳赐姓呢?
契曾佐禹治水有功,舜封之于商,赐姓子氏,并任命他为司徒掌教化。这个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最初居住在燕山以北的广阔地域。
商朝的祖先到处迁徙,先后迁徙八次,契居蕃(亳),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居砥石。蕃在西辽河上源的老哈河。昭明迁徙砥石在阿拉沐伦河,西辽河的北源。昭明在那里留下的后人,等到商迁都于殷。阿拉沐河,封为北殷。
契的孙子相土,迁回商邑(河南)
续接【商契后人成为东胡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契后人成为东胡辨】
1、商契后人不可能是世世单传。在砥石(阿拉沐伦河)必有后人。
就是说,商昭明都阿拉沐伦河。商昭明其他儿子的后人也在阿拉沐伦河,再北边就是阿鲁科尔沁旗的乌桓山。
商迁殷,姓殷商,商灭,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谏商纣王不听而出走,周封于宋,因叔伯父箕子是子姓,宋微子启是为子姓。宋取代商纣王子武庚禄父地位,武庚禄父造反被杀。
2、箕子名胥馀,也是商纣王的大叔,谏商纣王不听而出走,箕子操琴,连唱带骂,当作箕子癫收监。周武王克商,封胥馀为箕侯。箕国在辽西朝阳。箕子胥馀并非孤身一日去的辽西朝阳,箕子后人迁辽东辽阳迁朝鲜等地。其中在朝阳一处。箕子的朝阳径直向北过西辽河的源阿拉沐伦河。再北边就是阿鲁科尔沁旗。及阿鲁科尔沁旗的乌桓山。
3、尧帝时,就有共工。《史记》: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括地志辑校》则云:故共工城在檀州燕落县界。隋朝在密云县设檀州,辖密云县燕落县,现在的密云县的燕落村。在北京市的北边密云水库北岸。密云县属于渔阳郡。陈胜吴广戌渔阳,就在这里。单说渔阳共工的共工城,(密云水库),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还不算完,共工的子孙繁衍相当广泛。号称北狄的全部是共工的祖先炎帝北狄部落。当然秦朝时候的东胡,就有炎帝姜姓包括共工的子孙后代在内。
由于流共工于幽陵,历史更久,说殷子姓与共工姜姓后人融合为北殷,是有可能的。
续接【东胡挑战茂顿单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胡挑战茂顿单于】
东胡自以为强大,挑起了匈奴与东胡之战。
见史记·匈奴列传茂顿单于杀父自立。
《史记·匈奴列传》
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
冒顿自立为单于。
冒顿既立,是时东胡强盛,闻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
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
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千里马。
居顷之,东胡以为冒顿畏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
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
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
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边为瓯脱。
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
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
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
诸言予之者,皆斩之。
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者斩,遂东袭击东胡。
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续接【关于鲜卑在鄂伦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鲜卑在鄂伦春】
范烨yè著《后汉书》列传·乌桓鲜卑列传
乌桓 鲜卑
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
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同。
……
汉初,亦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与乌桓相接。
鲜卑山在哪里?
见魏收著《魏书》卷88,《乌洛侯国》乌洛候国,在地豆于之北,去代都四千五百余里。其土下湿,多雾气而寒,民冬则穿地为室,夏则随原阜畜牧。多豕,有谷麦。无大君长,部落莫弗皆世为之。其俗绳发,皮服,以珠为饰。民尚勇,不为奸窃,故慢藏野积而无寇盗。好猎射。乐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其国西北有完水,东北流合于难水,其地小水皆注于难,东入于海。又西北二十日行有于已尼大水,所谓北海也。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灵,民多祈请。世祖遣中书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
鄂伦春自治旗的南边,有一条河叫甘河,像包头市在黄河的几字形背后。
鄂伦春自治旗西北角为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
1980年7月30日
鄂伦春的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石刻。
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一条山谷中,地处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嘎仙洞为天然花岗岩山洞,洞口略呈三角形。洞内宏伟宽阔有如大厅,南北长近百米,东西宽20~30米,穹顶高大,面积2000多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洞内大部分地面较为平坦,可分为前厅、大厅、高厅、后厅4个部分。前厅西侧距洞口15米处的洞壁上,有一稍经修凿的扇形平面,高2.3米,宽约4米,石刻祝文即镌刻于此。祝文为汉字隶书,首行有“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七月二十五日”等字,共19行,201字,字体古朴雄健,大部清晰可辨
北魏大武帝拓跋杰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洞内西壁距洞口15米处,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铭刻,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字体古拙,介于隶楷之间。洞内堆积有较丰富的文化层,对于研究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2008年4月,嘎仙洞内又发现了未完工的雕凿建筑遗迹,经专家认定为“盝顶龛”。“盝顶龛”是大佛窟的一种窟顶设计
以上说明了北殷之东胡,被茂顿单于打败后,东胡分为两支,一支退居在阿拉沐伦河的北边,阿鲁科尔沁的乌桓山,称为乌桓人。
另一支一支退居在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市甘河北边,鲜卑山,称为人。
鲜卑山,被考古学家证明了的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嘎山洞。
关于东胡、月氏、匈奴,在历史上的故事,等我以后得空,按民族专题叙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5 05:39 , Processed in 0.0223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