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JANX

[随笔杂文] 匈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十二铜人是空心的】
铜人的空心的,而且各个铜人的空心程度不一样,各自空心的容积,各代表容积统一标量。铜人的尺骨长度,代表秦置一尺的统一长度单位。
铜人的某一零件重量,代表秦置五权统一衡的标准单位。
由以上信息,12个铜人,被董卓毁掉了十个,做了铜钱。
还有两个,
其一,魏明帝曹睿想从西安运到洛阳,路程380公里。因为太重,放在西安霸城门。
其二,公元335年,后赵羯族石季龙石虎从霸城桥迁徙到邯郸南边的临漳县,在位十五年(公元334年至公元349年在位)年号泰宁。公元335年石虎将后赵从襄国迁都邺城。年号建武。
而后其二,公元前370年,被前秦氐族苻坚运回了西安的长安。在位28年(公元357至385年在位)公元370年攻灭了前燕国鲜卑族,夺取了邯郸临漳(燕国都邺城)
这两个铜人准是不一样重的。顺便介绍了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东胡人分化出的羯族后赵国,氐族前秦国,鲜卑族前燕国。全部回到长城南边的关内来了。关于东胡祖先,等有空再说(此地从略)
由此推证董卓毁掉的铜人有不同程度的空心。虽然这是本人的猜想。现在西安霸城桥,以及长安,两处还没有秦始皇的两个铜人出土。看似一个孤证,却可以推定苻坚、石虎搬运的铜人比曹睿般的铜人重量轻。
否则,从西安市长安清里门,搬到了霸城桥,便嫌重,搬不动,到洛阳才380公里。而到河北邯郸750多公里,般了个来回,怎么不嫌搬不动呢?
如果不是不同程度的空心,为什么董卓毁了十个留下两个呢?
推之,铜人空心的部分是代表秦统一的容量单位,升、斗、担(石)。
续接【秦统一计量单位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统一计量单位证据】
五权法,石(担)、钧、斤、两、铢。
用容量单位换算重量单位,1石=(1担)
一石=4钧,一钧=30斤,一斤=16两,一两=24铢
明朝李时珍,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八两为一锱,二锱为一斤,30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一石为120斤。
秦统一度量衡后,颁布衡制为五权法,汉承秦制,度量衡得以延续下来,直至隋代相承不变。
秦朝的标准重量是一个像秤砣一样的东西,名字叫秦铁权。【我认为,准确地说,应该叫秦石权,白话叫秦始皇26年一担的标准重量】上面有铭文。19735月,在山东文登市苘山镇(苘读音请qǐng)出土了一枚秦石权。重32257克,折合秦衡重120.见《文物》1974年第七期。说明秦始皇26年统一的秤,一斤相当于现在268.083克。比较明朝小了不少。网络上说秦置一升三斤。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
秦置五权法对照现在的市斤制
二十四铢一两,
秦置1石120斤等于市秤64.514斤。32,257克。
秦置1钧30斤等于市秤16.1285斤。8,314.25克。
秦置1斤16两,等于市秤0.537617斤。268.808克。
秦置1两,等于市秤0.0336010625斤。相当于16.801克。
秦置1铢等于市秤等于市秤0.0014斤。相当于0.7克。
再来看容量,由石(担)折合秦的容量。
秦置一担=一石=一斛=120斤=32257克=现在64.514斤
秦置一斗30斤=8,064.25克=现在16.1285斤
秦置一升=现在1.61285斤。
秦置一合=现在市秤0.161285斤,相当于解放初十六两秤2.58056两。
容量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一合等于十勺,一勺等于十抄,一抄等于十作,一作等于十厘,
续接【由秦石权想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秦石权想到的】
秦始皇26年统一的货币为青铜民钱,由于一铢相当于0.7克,十二铢为半两钱,一个三铢的秦币2.1克。汉朝私铸钱,叫做英钱。
汉青铜钱币背面铭文半两二字。正面12铢,应该有8.4克重,它有防伪标记,背面右上角,左下角,就像对角线溢流的青铜。汉朝人把这个溢流的边角剪下来,成了外圆内方的铜钱。或者私人铸造这样的仿真秦币。在汉武帝时,类似这样的缺斤少两的盗铸私钱死罪。我不知家乡朋友有没有收藏古钱币。恕我直言,学一点古代历史,避免上当受骗。网络语言至今还在说瞎话。拿罪该杀头的剪边钱说事。
秦代长度单位是: 1引 = 10丈,1丈 = 10尺, 1尺 = 10寸,1寸 = 10分。一尺是多少厘米呢?考古没有找找标准答案。《秦始皇本纪》“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
我认为除了用铜人的空心做容量单位外,铜人的高低大小尺寸,例如人体的尺骨相当于一尺。
腕关节到肘关节之间,有两根管型骨骼。靠近大拇指一侧为尺骨,靠近小指叫桡骨。人体尺骨和体长的比例通常是尺骨长度约占身高的15%左右。很遗憾的是秦始皇的十二铜人,最后一个铜人转迁西安长安,失踪距今已经有1654年了。(2024年-370年)
至今没有找到。所以说从秦始皇十二铜人的小臂长度,定义为秦置长度单位1尺多少厘米,属于孤证,仅仅作个猜想。
期待秦始皇铜人--国宝--再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蒙恬的上郡军还有十万去了哪里】
秦始皇35年“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上郡是今陕西绥德县。北边是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一段黄河把陕西与山西分为东西相邻。山西省往西,过吴堡县,就是绥德县,绥德县的西边是子洲县。蒙恬就在绥德县修长城,修秦直道。长城自东向西,将绥德拦腰分为南北两截。
大秦一统后,秦在绥德置30万大军防护北门并派太子扶苏亲自监军,并修筑秦直道以随时快速驰援前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秦修汉用,也是对历史一点贡献。
传说王昭君出塞途经绥德时,空中列阵的一只大雁为昭君的美貌惊艳而跌落石砭亡故,绥德城内的“落雁砭”以此而得名。
绥德县有秦太子扶苏墓,有大将军蒙恬墓。
蒙恬修长城,修秦直道,动用了很多劳力。期中的蒙恬秦军,经历过很多大战场,蒙恬死后,副将王离带领一部分人去河北巨鹿围攻赵王歇。留下蒙恬剩余的10万军队。继续扼守在边关。
诸位,一个主帅被不明不白毒死了,副将王离走了。按常理来讲,秦二世会派人接管。
《秦始皇本纪》赢子婴说“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
话虽不错,总不能说杀了忠臣,也不派一个其他人去管一管吧?
这里就有一个悬念。
即这一批人,的最厉害的武器—韩国强弩,秦军矩阵战车,被王离带走了。
这一批人,满怀不乐意,但不是一哄而散。而是罢工坐地——不干了。被秦国以罪名收进骊山监狱了。
骊山在秦始皇时,从各诸侯国俘获的战犯,在那里修建皇陵。
秦始皇死后葬于骊山,为了不让人知道墓葬进出口,把很多知情人,和没有生育子女的皇妃,坑埋了。剩余的战犯,就关在骊山监狱。蒙恬是秦二世宣布有罪,而被毒死的。他的同伙,有罢工对抗情绪,是可想而知的。秦国会怎么处置他们呢?必然是分批次送进骊山监狱。
单说是战犯能打仗还不行,必须战则必胜。
诸位,想一想,从六国俘获来的战犯,如果跟章邯上前线,能打败诸侯联军吗?
我看不能。
不是他们没有战略战术,不是没有厉害武器,而是他们还没有改造好,思想上不愿意打,就不能打败诸侯联军。
问题偏偏就出现在这里。
续接【蒙恬余部十万军成了最牛的囚徒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蒙恬余部十万军成了最牛的囚徒军】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领900人戌守渔阳,起义。要做陈胜王。不听张耳、陈余建议“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的策略。却派手下周文,杀向咸阳。
周文的队伍迅速发展“车千乘,卒数十万”。兵临戏地。距离咸阳仅百里之遥。
章邯建议,骊山服劳役的人,免除他们的服罪身份,以及做奴隶的人生子,也免除奴隶的身份。全部让他们去打败以楚为首的诸侯军。
章邯的建议,义军兵临咸阳,声势巨大,咸阳无兵可调。赵高只好释放骊山之囚二十万,命少府章邯率领,前去迎击义军。二十万阻击数十万起义军。战况是周文战败逃亡了。
诸位,这是一支什么囚徒啊?是俘获的六国诸侯战犯吗?
不是。
如果是,则当初就不会败在秦国军队手里。
毫无疑问,这一批囚徒,就是秦军蒙恬原有的三十万远征军的余部。即王离带走20万蒙恬军之后,因蒙恬不明不白地被毒死,蒙恬军余部,因坐地罢工成了犯罪囚徒。
这一支囚徒军队,败周文,杀项梁,给章邯争脸了。
章邯带领这一支囚徒军队,接连打了几个胜仗。以为有资格了。秦二十觉得章邯应该速胜。结合秦二世的暴行,接二连三地杀害文武贤臣,章邯又不能速胜。胜也死,败也死。逼得章邯只有联合赵高废了秦二世,立赢子婴为秦三世。赢子婴一上台,就处死了赵高。毕竟秦败已经注定,章邯向项羽请降。
续接【囚徒军最终归附了刘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囚徒军最终归附了刘邦】
《高祖本纪》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做了关中王,项羽把关中,分封为三秦,关中一带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发源地。公元前207年,让秦将章邯、董翳、司马欣接管秦地。
章邯为雍王。
董翳为翟王。
司马欣为塞王。
章邯在投降项羽后,失去了自己的嫡系部队。而项羽没有关注到章邯还有这么一支囚徒敢死军。
事在人为,雍国首先鹊起。地盘迅速扩大。比起塞国,比起翟国,地盘大许多许多,已经构成对刘邦的威胁。
刘邦欲取关中,需要先取甘肃,稳定后方。
萧何曰“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刘邦攻打三秦的时候,汉军出故道,经甘肃成县、徽县进陕西,经西凤县入散关,采取包围废丘,围而不打的战略战术。首先吃掉塞国司马欣,再吃掉翟国董翳。
章邯此时若何?
如果陇西与汉中夹攻刘邦。不堪设想。
于是刘邦以缓兵之计,围而不打。兵分两路,先取汉中,追赶章邯弟弟张平。于公元前205年11月俘获张平。次年正月引滑水灌废丘城,5月章邯自杀。废丘残军投降。
蒙恬军余部,这一点家当,想不到当了历史上最厉害的囚徒,然后归附刘邦。
由于他们身份特殊,一个个老死兵营,没有后代。
历史的必然性,事后匈奴转土重来。故事可就长了!待来日得空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朝与匈奴】
贯穿整个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没有间断,直至匈奴内部分裂,但是匈奴是中华民族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前文讲过汉朝陆地面积小的原因,此地从略。
作文引古文讲到茂顿杀妻杀妾杀父杀后母杀弟自立单于,拥有30万,东击东胡,西击月氏横跨蒙古。讲到蒙恬上郡修长城于上郡之后。话复前言。
匈奴分为左右两股,每股机构紧促有序。于是进退自如。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曰“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
诸位看到了吧,昔日蒙恬修的秦直道,上郡秦长城,东至山西的黄河,西到银川,包括榆林,都被匈奴的右贤王占有了。
诸位,从包头南下过黄河,经鄂尔多斯,经榆林,经延安到西安。自北向南偏南几乎是一条线。
榆林向南,过米脂就是绥德。
榆林西边偏北是银川。
罕台河的故事,讲过蒙古长城仅剩下断断续续的烽火台,银川的长城断断续续的夯土残垣。或问,榆林城墙怎么那么像回事呢?我可要告诉你。那是汉武帝下令修建的。并非是保留的秦长城。(汉长城,留以后得空再说吧,此地从略)
续接【汉高祖和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高祖和亲】
说汉朝与匈奴,不能不说韩王信。诸位,这韩王信,你可千万不要以为是韩信啊?
楚汉之争时,韩王信跟随汉王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西汉建立后,因受到汉高帝猜忌,被戍守太原以北的地区。
后来,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王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王信遂起兵反叛,带着儿子孙子投靠匈奴。
说句公道话,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国范围在山西以南,河南以北,韩国最北端北维度也不会超过吕梁,比河北邯郸北纬高一点。你汉高祖,把人家韩王信,弄到马邑,也就是现在的朔州东边的朔县去,西北就是鄂尔多斯,西边就是榆林的毛乌素沙漠。汉初哪里就是边界之地。蒙古左贤王就在近侧,常常是群起而攻之,没有军事保障,调迁韩王信离乡背井的,不等于是送羊入虎口吗?匈奴围攻马邑,岂能得救。韩王信,只好缓和边界矛盾,有些人事往来,正常。汉高祖猜忌,不是逼人家叛逃吗?依据后来韩王信的儿子孙子从匈奴那一方降汉回头,可以看出,韩王信投降匈奴是不得已。为未来的被困白登山买单的,是汉高祖自讨的麻烦。
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刘邦亲自带兵在铜鞮击败韩王信的军队,并将其部将王喜斩杀。韩王信逃跑投奔匈奴,他的部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人拥立赵王的后代赵利为王,又收集起韩王信被击败逃散的军队,并和韩王信及匈奴冒顿单于商议一齐攻打汉朝。匈奴派遣左右贤王带领一万多骑兵和王黄等人驻扎在广武以南地区,到达晋阳时,和汉军交战。一败退离石(吕梁)二败退楼凡(宁武)再佯败,于平城设伏。以四十万匈奴包围汉高祖三十二万。将刘邦包围于白登山。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没有粮草,万分危急。关键时候陈平献计。送一份厚礼给阏氏,(阏氏读音胭脂yān zhī),是匈奴语“皇后”。说,如果茂顿单于打败了汉朝,就会取汉朝公主为皇后。就会取代阏氏。阏氏对茂顿单于说,不要打汉朝了,汉朝有神助啊。枕头风然有奇效。
后来茂顿单于还想继续打,刘邦选了一个与自己的长公主相似的漂亮的女孩,代替了鲁元公主嫁给了茂顿单于。陪嫁礼物非常丰厚。据史料记载,茂顿单于先后娶了七个汉族公主为妻。
娶妻是假,获得厚礼是目的。汉高祖茂顿单于约为昆弟以和亲。一直延续到汉武帝。
高祖十年(前197年),韩王信派王黄等人游说驻守代地的陈豨起兵反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韩王信又与匈奴侵汉,占领参合。刘邦派遣将军柴武带兵前去迎击,被将军柴武斩杀。韩王信的儿子孙子降汉。
续接【老上单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上单于】
谁说女子不如男。只当单于说着玩。
冒顿死,子稽粥立,号曰老上单于。
挛鞮氏稽粥,继位曰老上单于,也是通过兴兵动众,与汉和亲,娶汉宗室公主为阏氏,获得丰厚陪嫁礼和特权。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老上单于挥兵十四万直抵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其先锋人马火焚大汉回中宫。
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与汉一同签订和亲的协议。
朝那在宁夏的固原县彭阳镇,(朝那读音朱诺),
萧关在宁夏的固原县古城乡的小合为村,其南山坡台堡寨。
北地都尉卬,是北地郡都尉孙卬。
回中宫在陇县回中道上。
二国和亲,两主相悦,寝兵休卒养马,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天下莫不咸便。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诸位,汉不得已和亲,字面上是何等光滑啊。可曾想过,汉人失去公主,提供给单于的阏氏,还有贴上丰厚的嫁礼。从来就没有过匈奴人给汉人一个美女。何以说是天下咸便啊。
后四岁,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
既立,孝文皇帝复与匈奴和亲。
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
后岁馀,孝文帝崩,孝景帝立。
孝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
汉武帝时,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
续接【马邑之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邑之谋】
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继位后,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汉武帝上台第9年,对不起,开始要收拾匈奴了。
先来讲一个马邑之谋吧。
马邑,在山西朔州城区东边的朔县。是蒙恬在雁门关外北逐匈奴,围城养马的地方。
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汉武帝刘彻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
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
汉武帝同时派遣商人聂壹前往匈奴诱敌。
聂壹欺骗军臣单于说,他有手下数百人,能斩杀马邑县令,举城而降,牲畜财物可尽归匈奴,但匈奴一定要派大军前来接应,以防汉军。
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并派使者随聂壹先入马邑,等斩杀马邑县令后进兵。
大军来到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
匈奴在此时,攻下一边防小亭,俘获了雁门尉史。军臣单于听后大惊,下令立即撤军。
王恢、李息率领的三万大军已出代郡,准备袭击匈奴的辎重,在得知匈奴退兵后,非常惊奇。王恢自思自己的军队敌不过匈奴大军,只好退还。马邑之围计划宣告破产。
事后(从略)
汉武帝以王恢提出战争,却临阵脱逃,将王恢下狱。廷尉判处王恢畏敌观望死刑。
汉朝开始主动出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
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从此一蹶不振。
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14 14:28 , Processed in 0.0227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