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45|回复: 12

[古典诗词] 探讨南宋陆游爱国诗《示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8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坛上网,与版主和网友探讨两个字
古诗文网
陆游《示儿》
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一范文网
陆游的爱国诗《示儿》
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它们第一句不同,哪一个是真的?希望诸位先生、管理员、版主参与探讨。

       我谈点我的看法
       我认为古诗文网死去元知万事空,更接近陆游。
       陆游诗,功底厚,能不重字就不重字。不可能第一句来个原知,第三句又来个中原。元通原,完全可以代用。
       如果说死后万事空,万事则包括九州不统一,也包括北定中原。既然空,又是死后,乃翁不需要知道,告祭了乃翁也不可能知道。
       且九州不统一与北定中原两样事情是对立的。非此即彼的。于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不光是原本知道死后万事空。而且还有乃翁死后寄希望于什么。则死后原知不及死去元知。死后有两种可能,九州不统一与北定中原,因为作者两联都是流水对。是递进形式。
      【流水对】,诗律术语。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水顺流而下。
       这里死去元知万事空,意思不完整,配上但悲不见九州同。就完整了。下一联同样是流水对。上下两联间递进转折。从九州不统一转到北定中原。
       第一联形象上含有转折,而意义上是流水对。原本,但,就是形象的转折。而意义上应该是我一时昏死过去也清楚——实现不了我积极抗金,收复中原愿望,——原本所有愿望都不能实现。唯有值得我悲痛的是,我在生看不见国家统一的那一天。这里万事空是所有希望落空。但,就当是“只,仅仅”的意思。
       但..不见..同,但字不能当可是意义上用,而是当“只是、仅仅是意义上用,这样所有与仅仅就能对上了。
       文中没有句式:尽管….可是;虽然….可是。文中第一句出现的是:所有事都如此这般,文中第二句里出现但字,就应该理解为仅仅有一样特别。
       如果按(转折式)说:“死后虽然知道万事空,可是我死后还悲,死后没有看见国家统一,后来北定中原了,(还是死后,已经是国家统一了,我还没有看见国家统一,儿子家祭要告诉我。同样是死后,先前死后知道实际上的国家没有统一,同样是死后,死后再经过一段时间,实际上北定中原了,死者不存在不知道国家统一,需要告祭。不但死后先前与死后很久意识互相矛盾。而且万事空与需要告祭首尾矛盾。
       所以第一联不是转折对,而是流水对。所以“但字当“仅意义讲。推知,就不是死后而是死去。所以我认为,第一句应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古诗文网是对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说广东张朝锋的第一范文网站怎么样,我也不是说重庆的汤继华古诗文网站怎么样,我是想知道陆游《示儿》这个作品的原文。讨论不受拘束,不人格攻击。尊重历史,尊重网友。尊重相邻网站。尊重探讨成果,而后以宿松百姓论坛网站名义,对外表示:陆游《示儿》原文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8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8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8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8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乱斧老师门下,请恕无理!
       凡是精通并博览古典文学的先生们,专注重诗词格律,而且崇拜先贤到了某些有误都不敢推翻,倒认为是妙笔,他们不会错,所以孔夫子只能著书立说,就做不了君主。周恩来只能做总理当不了主席。毛澤东功过也只有邓小平敢作认定。人无全人,陆游也不例外。
       陆游"示儿"是处于战乱于中原尚未统一之时所作遗言示儿,此刻疾书感言:"我一生忧国忧民徒悲伤,原本就知道我死后万事皆空",所以他选用这个"原"字,"但是,我虽悲痛未见中原平定统一,可我不后悔!............"。
       如果用这个"元"字,虽原通元,但这个"元"可释为根源之始之意,原始,开始,现在,才,如果用于"示儿"应解释为''等我死后我才知道万事皆空",所以陆游不用这个"元"字,
      虽有两"原"相重,但,陆游当时就想到两''原''相重,可能产生误解,可两个"原"字放两处,概念不同。读者就会理解。当然,也不排除陆游临终时,故意两"原"相重来畄芳千古去争议,去扩展为大于中原即"国"。     
值得本应无爭议的"死去"是指某人巳死去,而且应是别人所指某人已死去。"死后"是指自已未死前对死后的感言或预料,可见,原文应为"死后原知万事空"。
        胡乱扯蛋,谢批评。向路遥老师致敬并谨呈斧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陆游简历和他的时代背景,有助于读懂陆游的爱国诗《示儿》
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高考不被秦桧录取。中年入蜀抗金。朝中投降派却反向操作。
陆游20岁时与唐婉成亲,后被其母亲强行拆散,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则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且唐婉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1155年秦桧死,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
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当时有位很高的声望的士大夫王炎,王炎试兵部尚书赐同进士出身,以参知政事为四川宣府使,在陕西南部,甘肃东部,四川北部布置防务。
【绍兴和议】1141年十一月南宋与金和议,除夕1142年1月27日风波亭以莫须有杀了岳飞。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隆兴和议】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南侵,在采石矶遇到了虞允文的顽抗,金军也无功而返。由于宋孝宗继位之后,张浚北伐,遭到了符离之败,为主和派抓到了口实,并且暗示金人出兵两淮,以迫和议。隆兴二年(1164年),金兵果然大规模南下,迫近长江,宋廷最终决定与金重新议和。维持绍兴和议规定的疆界;银绢从二十五万两、匹改为二十万两、匹;宋割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两州给金;金不再追回由金逃入宋的人员。
根据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南宋和金国西部边界是以大散关为界。布防的地区就是对金斗争的前沿,招陆游入幕府,陆游没有去,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三月,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辟,陆游到达宣抚使司治所汉中,为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同年十一月二日离去。汉中八月,在陆游一生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陆游向王炎陈述进取的策略,认为经营治理中原地区必定从长安开始——以长安为起点,夺取长安必定从陇右开始——以陇右为开端。
王炎四川宣府使期间修渠道修堰治水,灌溉面积达493万30亩之多,这调用的许多人力其一发展农业,其二加强防务。扩大提高了对敌斗争的战斗能力。乾道六年七年王炎买了几千骡马,招纳并训练好一批女贞、契丹、汉族人群的军队,善骑射,陆游说四川宣府使是征西大幕。王炎西部威望高,朝内投降派就猜忌,乾道九年被罢职召回。王炎的罢归,后又以欺君之罪罢官,这一政治事件打击了一大批抗金收复失地的主战派。陆游的抗金愿望受到投降派的压制。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诗句:
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
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故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直到逝世。
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享年85岁。
本人认为
南宋投降派把持政权,决定了南宋不能收复失地,只能苟延残喘。不管国人有多么远大的抱负,不管出了多少文官武将,最终必被兴起的少数民族灭亡。实事也正是如此。
陆游《示儿》
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认为九州应该归赵宋王朝,并不是认为九州不统一,百姓受苦。他也是只反对贪官不反对封建制度的。而封建制度正是百姓受苦的根本原因。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林景熙,南宋被蒙古窝阔台灭亡后,他再读陆游的《示儿》,不由得感慨万端,于是沉痛地写下了一首
林景熙《书陆放翁书卷后》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已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位林景熙先生的诗,认为九州被蒙古窝阔台统一了,百姓也受苦。他认为九州中华,应该归赵宋王朝,他仍然没有认识到封建制度正是百姓受苦的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下,国家是不是统一,没有老百姓什么事。而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受资本主义制度国的入侵,使国家不统一,就不是没有老百姓什么事。而是民族面临是否灭亡的大事了。
至今中华还没有完全统一,分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帝国主义强调“人权”,造舆论攻击中华社会主义。在一部分糊涂蛋看来,由谁领导中华,没有老百姓什么事。岂不知这也是隐藏着中华是否被灭种的大事。所以我们今天研究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就是要激发爱国热情。
陆游的爱国诗《示儿》,这个说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那个说是“死后原知万事空”。问:到底哪个是真的呢?怎样才能得到真的呢?答:读书,读书,多读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9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增知,探究精神可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9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先生严谨的学究态度,更佩服先生宏富的历史知识。为先生叫好,为先生鼓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老师指点迷津圣贤心,真知灼见可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5-22 08:55 , Processed in 0.0213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