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斌,宿松藉知名电影演员。出生于宿松县佐坝乡一个普通的农村干部家庭,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参演的影视作品有电视剧《坝上街》《上将洪学智》《邓小平》《金三角之无法悲伤》等;电影《大山之恋》《无悔人生》《夜惊魂》《情系拉魂腔》;抗战电影《亲娘》《风雨天池寺》《今生只为遇见你》;公益电影《怒放的花儿》等。其中,电影《大山之恋》荣获安徽省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北京第十四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提名奖,以及国内多个电影艺术奖项。 (图为田志斌主演的电影《大山之恋》在央视播出时的剧照) 心之恋 2017年5月底,田志斌在太湖县刚刚拍完电影——《今生只为遇见你》,顾不上休整,便匆匆赶回了老家——宿松。家中还有一位卧床不起的老父亲,因肺纤维化日渐严重,让他这些年无论走到哪里都放心不下,始终牵挂着。 5月27日上午,他赶到家见父亲躺在床上气喘不止,不曾说出一句话来,时不时看上他一眼,又偏过头去。他俯下身,贴着父亲的耳朵,轻声问道,“要不要送去医院”?父亲没有回答,仍在不停地喘着气。他知道,躺在床上的父亲此时呼吸非常吃劲,且无力作出回答。父子俩只能是这样,彼此在用眼神作无言的交流。到了中午12点,田志斌不忍心看到父亲痛苦的样子,决定上医院去把医生请到家中,让父亲的病情尽快得到缓解。下午2点刚过,他在医院等待医生上班时,突然接到了妹妹和妹婿打给他的电话,哽咽着告诉他,“父亲刚刚走了。”父亲的离去,虽说突然,但似乎又有某种心灵上的契合,这让田志斌冷静下来,开始思考,父亲的离去对他意味着什么?他今后影视业的路还能走下去吗?方向又在哪里? 田志斌姊妹三人。姐姐、妹妹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顶梁柱。父亲当过教师、乡村干部,母亲是个地道的农家妇女。在他的心目中和记忆里,父母在家庭里对他很少有过打骂和训斥,而是用言传身教在悄悄地影响着自己。他深知平时和父母少有交流,但父母给予他的那份无声的关爱和良好的家风家教已经深深烙在了他的心里。在料理父亲丧事的那几天,也是田志斌想得最多的时候。尽管起步走上了影视的道路,这是一种开始,更像是一种“道别”。摆在他面前的没有更多的选择,唯有挑起家庭重担,在事业发展和家庭照顾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他今后要走的路。 (图为正在兴建中渡江战役主题纪念馆) 父亲,是田志斌心中的一座大山。父亲用一生的言行在告诉他,“人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至此,打开了自己长久萦绕于怀的“心结”,这就是人生的路要慢慢朝着故乡的方向往回走。正如他在主演电影《大山之恋》中,最后片尾曲中的那首歌:“当雪线张开臂膀,森林抬起头颅,梦境沿着大河展开。朋友,请与我一道,将自己从城市连根拔起,然后轻轻地落到这里。”——这便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山之恋
1998年9月至1999年寒假,田志斌报名参加了学校支教。被分配到山东沂南县一座山村小学。他打点好行装,在那个温暖的9月踏上了赶往沂南山区一座乡村小学的行程。与他同时到达的还有一位从北京“人大”赶过来的支教女学生,这让他心里有了些许安慰,至少不再孤单。听村干部介绍说,这学校也就20几名学生。由于地处偏僻,学校生活、教学环境相对较差,老师都是来了走,走了来,流水式的作业教学。这学校虽说小,可有一到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山里人厚道,热情好客,山里的孩子质朴、好学,对山外的世界更是充满了好奇。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他们的文化知识特别匮乏。学习思维、眼光都显得特别狭小,其生活、学习习惯更是毫无规则、章法,就像是遗失在田野中的一块块璞玉需要用心去雕琢方成大器。”这是田志斌到校后最初的感受。于是,他结合教学实际,更多的是教孩子们学习的理念、方法和习惯。唯有通过努力学习,自强不息,才能更快更好地走向外面的世界。之前,学校是没有音乐、美术、体育课,他因材施教,主动承担起了这些教学任务。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快乐,美好的未来。而这些足够点燃起孩子们对未来的信念、理想之火。半年的支教生活转眼就结束了。虽然忙碌,但生活充实;虽然清贫,但精神富有。田志斌说,这半年支教虽然有不少付出,但值得。他从山里和孩子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他用苏岑的一段话,总结了这段支教经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在忙着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图为纪念馆主题雕塑像) 想寻满山芬芳,必源起野草苍苍。星光不问赶路人,一段支教经历改变了田志斌的生活志向,更给了他日后创作《大山之恋》这部电影的灵感和生活经历。这是他踏入影视圈创作并主演的第一部电影。2001年7月,一位昔日的朋友找到田志斌说,他们正在组织拍摄一部介绍合肥《坝上街》的电视剧,想邀请他作为剧中一人物出演。他没有丝毫犹豫,爽快答应了。这也正好契合他儿时对电影的梦想。可田志斌学的并不是电影表演专业,对方告诉他,“没事,就剧中一个配角,尝试一下,挑战自己。”田志斌很信奉拿破仑的一句话,“先投入战斗,再见分晓。”只要是认定的事就努力往前走,不轻易回头。正是这“临门一脚”,让田志斌误打误闯进入影视圈,且一发不可收,先后接拍了多部影视剧。 水之 恋
从影的经历,给田志斌最大的惊喜,莫过于一路收获了一份关于“红色记忆”。田志斌从小生活在湖区,在长江边长大。儿时,他听长辈说过,关于湖区的革命斗争史,关于1949年解放初期,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故事。宿松作为沿江重镇,它所拥有的80万亩水面积在全国位列第二,全省第一,是不可或缺重要的湖区作战、训练基地,这里的人民为渡江战役书写了最辉煌的一页,这里是一方浸满红色记忆的热土。可放眼电影业,这样的题材实属太少,太稀缺,历史不可忘记。这年年底,他开始游走、奔波在宿松、太湖、望江、安庆以及湖北黄梅沿江一带,并深入大别山周边各省、各县,广泛搜集和考证这段红色历史资料。已搜集到各类红色纪念珍贵物品500多件,筹划全力打造出江河红色文旅影视基地。(田志斌与宿松县、乡部门领导商谈投资合作事宜) 一次,在黄梅县无意中同时任黄梅县县长屈凯军聊到了渡江战役水上大练兵和民众支前的那段历史。“1949年4月19日,黄梅县的370多只船、500多名船工,由区长胡炳银和李秋辰、戢记火等干部组织在独山倒骑龙村集中编队,带到宿松洪家岭交给了解放军十三军三十八师,后由戢记火带队随大军集结到渡江点安徽省宿松县长江北岸的小姑矶和华阳口。”这与新中国成立前宿松党组织发展历程,湖区革命斗争史相互佐证。对此,更加坚定了田志斌对红色影视基地的开发和建设。2019年春节前后,时任佐坝乡党委书记石宗亮,乡长石必健主动找到他,希望他把创业落脚点放在家乡。随后,他见到了时任宿松县县长王赵春,同样诚恳邀请他回家乡创业,希望为家乡文化事业再做新的贡献。他们也知道,《大山之恋》是宿松第一部电影,是新中国成立安庆第一部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电影,值得家乡人民骄傲。(图为田志斌搜集到的各种珍贵历文物资料) 浓浓乡情,拳拳之心,这些都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这年10月,项目正式实施。田志斌历尽千山万水总算找到了一条回乡的路。地点就选定在佐坝乡汪昌咀村安家洲,现改名为凤凰岛。田志斌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再熟悉不过。这里是龙湖、感湖,内湖、外湖的交汇处,拥有一片开阔的水面。在离湖岸边不远,直线距离约2公里处有一块面积约在70亩左右的湖中洲,即现在改名的“凤凰岛”。而这里正是当年解放军十三军三十八师师长徐其孝将军于渡江战役前率部进行水上作战大练兵场地。这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历史的机缘,让他无法割舍。 到今年5月,岛上基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为了这项工程建设,田志斌从选址、设计、建筑、装修,靠的都是他亲力亲为。他每天吃住在工地,那一砖一瓦,一沙一石,都是他和工人一起从湖岸一篼一铲搬运到岛内。昔日银屏光彩照人的形象已难觅踪影。田志斌笑言道,“明星的光环那是在聚光灯下,灯红酒绿。而创业的艰辛、孤独、寂寞和无助,更是常人难以体会到的,这是一种修行和历练,是个人成长中的厚积薄发。”基地将在明年的五月免费开馆。为了纪念馆牌匾,早在2020年年初,田志斌费尽周折找到我国书法大家欧阳中石老先生专门题写了“渡江战役主题纪念馆”几个大字。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为了家乡更美好,为了乡村更美丽,为了宿松更辉煌。田志斌说,这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有些东西不是你做了以后立即就有结果的,但是你具体做了多少,时光都知道,他不会问你,亦不会负你。”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但愿你我都是那个赶路人,不负韶华,逐梦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