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JANX

[随笔杂文] 《芝麻胡同》的--陈芝麻烂谷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7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
      你谈到了《西游记》;而我恰恰认为:《西游记》正是反映了在中国,正义公平只能在官方的定义下实现:人们看到,孙悟空的每次成功除恶,几乎都是在如来佛或其他大仙的帮助下实现;而有的恶魔,却恰恰与大仙有关系。这难道不是现实中的现象吗?
   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历史的点睛之笔。
   在历史学界,有一句名句:60年不写史。其中原因,你应当明白。
  虽然,你的每次回帖有许多文字,但在我看来,肤浅得很,没有真知。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北京十几年的北漂日子里,一年三节,去名胜古迹游玩,也算有过一些。如今印象较深的,是观看残存的明城墙遗址。
说到北京明朝古城墙,它经过风霜洗礼,虽没有了古老的防御价值,但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它没有被列强摧毁,却被当做历史垃圾自个儿清除了。残留的,现在只有一点点了,仅是北京站那南边的明城墙遗址。
就是上文讲到内一区和外一区东南角结合部位。
北京明城墙,始建于公元1419年永乐十七年,全长25公里,这道城,北边的高些,其东西南三方墙高3丈余。整个城墙内外壁均下石上砖,内为土心,墙体高约11.36米,雉堞高约1.8米,通高约13.2米余,墙底层宽约19.84米,城垣顶部宽约16米。这就是主题帖子里讲到的内城,这个六百年历史的内城,1419年建成,1949年拆除,拆除后,于1971年1月15在这内城墙基础底下,修了最早的地铁,从北京站到公主坟。试运行十年后军管移交给地铁公司营运,对外开放。1981年9月11日,包括东北西,和早期的地铁一部分组成一个环状地铁,就是所谓的一环路,这一环路,利用的即是拆毁内城墙的空间。这一环的地铁,就是明城墙内城的基础低下的铁道。
嘉靖三十二年(1553),除内城外,又增加了外城,接内城南角楼,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广都加大了一些,东到广渠门,西到广安门。南面到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一线。今人叫它南二环。
这道城墙外城垣周长约28里,内外壁均为下石上砖,墙内为土心,墙体高约6.4米,雉堞高约1.28米,城墙通高约7.68米,城垣下宽约6.4米,上宽约4.48米。这个外城墙历史四百六十六年了。于1553年建造的1949年拆个精光不剩。但是看历史电视剧,很少表示北京原来有城墙的镜头。好像要避讳似的,有些个郁闷。
看看历史,古迹揽胜,有时难免有一点惋惜,不是怨那些败家子,毁灭了好的。就是恨那些奴才相似的败类,保留了糟粕。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一些奇葩人物,谈古色变,只要是古时候的,不管是古色古香还是民族特色建筑,甚至祖坟山也要给你刨了而后快。那就不是什么历史不历史,完全就一变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一些怪物,鼓吹陈芝麻烂谷子,留恋裹小脚,舍不得剪辫子,指着要这黑马褂壮门面之类,那些甘当奴才的坯子。像一副枯骨,时不时要借尸还魂,出现在影视里。
败家子和奴才相,同是一对不齿之徒。发帖批判他们的,何止千万。
可是炮先生,2019-5-6 10:53 点评说【路遥:历史并不完全是如教科书或官方所认定的那样;而文学作品则是对被隐瞒,歪曲的历史作出的更正;而《芝麻胡同》就是如此;但你却没有看到这一点;虽然你貌似博学,而以长篇累牍的文字发表你的高论;可悲。】
炮手老江先生好像在发牢骚、说怪话。
当代修志,隔代编史,是为了防止统治者美化自己。避免了历史书上,罪魁货色为自己歌功颂德。这个道理,先生应当是知道的。
也许知道,但不知——当代不编史的常规,继续有效。
你生闷气、发牢骚、说怪话,在所难免。
所谓官方认定,不等于当代对当代编历史认定。
我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认知,谁知道谁在歪曲历史呢?
鄙人发此篇拙作,不被先生看好。但我的拙作,数据是有据可查的,倘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来先生更好的,而不是可悲的,发表出来。不也是一件快事吗?
我可能忘了,先生埋头整理家事,为了鼻子底下一点小利益,怨天怨地怨别人,一向心情不好。
算了,开心一点,闲来去看山中景,闷时静学狩猎人。
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7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
    虽然你再次对该作品重复了你的批评,但我对你提到《西游记》的应证结论,却有不同看法:孙悟空的叛逆,惩恶,显然是在如来佛的协助,容忍下才得以实现。而此,与现实雷同。可见,该作品正是对历史的点睛之笔。而《芝麻胡同》的真实意图,也就是真实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政治面貌。而根据史学家的观点:60年不写史,显然《芝麻胡同》就是对历史的侧面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创作,不仅是突出一个创字,更重要的是文学本身,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在于朴素的真实的语言汇聚。五四后的中国文化主体,属于现代中国文化,是感性与知识的结晶。
有一个间断时期,说“知识越多越反动”。那可谓知识的悖论——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知识就没有用处;知识如果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没有用处。
照这个悖论来回刺激神经。
知识有时有用,有时就成了敲门砖,一短时间有用处,随后就没用了。
所以,私塾先生就只教我们几本书。
所以,在某个间断的岁月,祖宗台上做书台。大人小孩,早也拜来晚也拜。
能背得齐一篇文的算大学问。
能借故说话的就是封资修。
逢场说话带开头白,能借某某人说过的,受教者无不装模作样、伸颈侧额、耸耳倾听。
可谓滑稽。
一晃过了十来年,说振兴中华多读书。
霎时间,就不是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该读书时去读书。该北上广去“北上广”,打拼者理直气壮说,我劳动我幸福,美颠颠的高唱“爱拼皆会赢”。
除了认几个字,谁也没有真正告诉我,文化是什么,知识是什么。
终于明白了,书只是一个原形,知识不止是读书,知识是从各个方面积累的。
一本书如此,一个影视剧如此,只是一个原形,读懂它,消化吸收,排除渣滓,是关键。
看历史剧,就像破烂王致富,修旧利废。
比如,废旧电路板,用游离盐酸腐蚀掉镀铜镀镍,排除氯化铜,分离铜离子,提取黄金一样。
其工艺保持腐蚀过程继续进行。就像向晒盐池,加盐粒一样的预备手段,这盐酸里放置些金粒。一个礼拜你就可以看到腐蚀掉的铜变成绿水,金粒上沾满了金粉末,这是一个电离过程(从略)
接下来,在清水中用力摇晃筛子,粘在金粒上面的金就会漂洗到清水里,再沉淀,就是金箔了。
原投入的金粒不损耗,原投入的盐酸可以过滤回收再用。
读一个文学作品,汲取有用成分,丢弃糟粕也是有取舍的,也是有过程的。取它有用的叫实用性,从中得到力量、得到能量。丢弃它没用的。
当我国还处在战国开端,关于知识,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如此说过。
柏拉图说: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
如今,我们在评述《芝麻胡同》它有多少知识含金量,
炮手老江先生赞扬——是更正歪曲的历史,是人性的光辉。
《芝麻胡同》真的那样吗?
上文已经否定。恕不再述。
今日看炮先生又说,西游记之孙悟空除恶。
西游记中,有些恶魔,是上层的坐骑。有些恶魔,是上层的娘舅。有些是义女。有些恶魔,被上层收编护院、收编守卫。说得很有趣的。
西游记,说的历史背景,是唐朝安定下来之后的贞观大治历史条件下,改恶扬善与惩恶扬善并举的国策下。所以适贞观十三年合国情民意。
西游记用打出个通天大道开又阔,展示它的志向。
最高权力的扬善为目的。去解决最高层鞭长莫及的南瞻部洲的尔虞我诈。西游记的上层,考验人才,这人才必须有通天手腕,必须有赤胆忠心。从培养人才到重用人才。从帮助人才着手解决突发问题,必要时给予精神和物质的援助。也适合历来用人模式。
这南瞻部洲又是什么地方呢?说在须弥山以南,东方的五台山。南方的普陀山,五指山;西方的乌金刹土。北方的香巴拉国。
如果说乌金刹土是罗刹国,香巴拉是香格里拉。
那就把现在的中国陕西以南,东边南边到大海,西到云南西藏,划为南瞻部洲了。
西游记作品包含的意思,说,即便是神人,这个最能耐的如来,也不是全能的。要实现向中国传播他的善缘。
也要通过培养人才,再通过手下人才的努力,完成一项善缘传播,需要智慧群通力合作。这也跟人与事,事与理密切相关。
而《芝麻胡同》作为内战激烈的1947年的故事,
它并没有把国家处于多年的反侵略反内战的历史特征,表现出来。
也没有把人民迫切希望和平表示出来。
而是有钱的三妻四妾,有权的假公济私,
建厂的要钱不要命,当大官的耍流氓。
贫苦人穿着破棉袄,不是“哪里来的叫花子,轰出去”,就是“孔先生哪里高就啊?”
饭店女招待就更不用谈了,用黑子的话说“干她们这一行的,没用不让客人占便宜的,比那窑姐差不到哪儿去。”
六国饭店做女招待的牧春花,二十八岁大姑娘,又不是嫁不出去的剩女,台词说:“姑娘独自绣鸳鸯,嘴说不急心里慌”甚至说:“哪个男人能帮我爹治好病,我就嫁给他”。
像西游记展示它的志向、用人模式、人与事,事与理密切相关。芝麻胡同有吗?一点也没有。
就先生评说所谓“人性光辉”,请看《芝麻胡同》那些台词,有哪一点人性光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19-5-7 10:38
路遥:
      你谈到了《西游记》;而我恰恰认为:《西游记》正是反映了在中国,正义公平只能在官方的定义 ...

你的造词“60年不写史”。
本人认为,此词是有异议的。
不知是六零年,还是六十年,且两样都不存在不写史。无定义故不成立的。
编史工作是一项专职工作。编史采集的面很广。不可能出现59年61年有编史工作,而60年不写史。
如果说60年,代表的是六十个春秋间隔,
就不存在“当代修志隔代编史。”
人们习惯错把朝代混为一谈,把清代叫清朝。
每一个皇帝叫做在朝皇帝,每一个皇权政派系统称之为代。
明代编元代史,清代编明代史。叫隔代编史。
例如五代十国之五代,就是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五代合起来还不足六十个春秋(907年-960年 )。
而明代(1368年―1644年)
清代(1636-1911),
明代清代都有两百多年。
与五代比,时段长短,两个字-悬殊。
明清,从来不说六十年间隔才编史。更没有“60年不写史”一说。
所以炮手老江先生造词“60年不写史”,实际不成立。

点评

孙悟空善恶分明,始终支持唐僧的取得真经。如来佛是正义的化身。  发表于 2019-5-10 20:5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6-3 17:22 , Processed in 0.0224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