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07|回复: 3

宿松老城改造 好事一定要办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0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塔.png
      近日在家乡各种媒体上看到,宿松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打通龙井路的基础上,又在谋划实施老城区改造工程,让我们老百姓看到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有魄力,敢担当,为宿松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布局谋篇,抓大事,干事实的发展大势,我们无不拍手称快,发自肺腑的拥护和高兴!这应该是宿松官场近十多年来,一种久违的新气象、新局面,宿松的发展几乎沉寂了十年,这让我们老百姓看到了宿松未来发展的希望。
      实施老城区改造建设,有利于提升宿松整体的城市形象,宿松位于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是安徽的西南门户,改造建设好县城是宿松自身形象建设的需要,也是树立安徽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老城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让老城区居民共享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的成果,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影响长远的大好事。
      实施老城区改造建设,是一件千载难逢的好事,希望县政府就一定要认真谋划,着眼长远,贏得民心,尽量把好事办好。“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是一介百姓,就老城区改造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供宿松县委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11.png
      1、实施老县城改造建设,一定要与保护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明。宿松建县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称松兹侯国,老县城建设于梁宣帝时期,清康熙年间整体重建。老县城是一个县域地方文化、历史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县域人民群众的地方情结,凝聚着一代代人的奋斗史,一代代人难忘的历史记忆。为了体现宿松老城这一历史文化风貌,建议在改造建设老城区的规划设计时,应保留宿松老城明清时期徽派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马头墙,房子在原有二层的基础上,可以增高为三层或四层,但切不可建设成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不然,与现代化的东北新县城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2、实施老城区改造建设,要与提升城市建设整体功能的配套相结合。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保留宿松老城区原有的建设格局,主街道、次街道及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小东门,小西门,六门格局不变。主次、街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宽改造,给水,排水,亮化,绿化,美化,网络工程要系统配套,尽力完善和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功能。
     3、实施老城区改造建设,要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要保留一批老城区有影响、有文化、有纪念意义的标志性传统建筑,如老街仅存不多的徽派结构古民居、老县委红楼、老和平剧团等等,有历史印记的旧房能够保留的尽量保留,给宿松人民留下一份难得的历史传统记忆。结合老城区改造将老县城开发成旅游景点,开发出宿松传统小吃、民俗传统购物、宿松民宿,宿松风情步行街等,实现游乐购吃住行一条龙开发,以吸引游客旅游观光,增加城市居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072644cqyqrz2itenyngta.png.thumb.jpg
      这次宿松老城区改造建设,但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不要象当初拆建老县委会、党校一样,将所有的历史文化建筑一律拆除,统一建成20层的高楼大厦,看不到当年老县城一点历史踪影。如果是这样,有着2200多年历史文化积累的宿松老县城,将随着这次老城改造建设荡然无存,人们只能对着冷冰冰的水泥高楼望而兴叹,而给宿松百姓留下的是永远的遗憾。



宿松一品百姓
2022.6.9  



发表于 2022-6-10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的建议很好。本人也是想写一个这意思的帖子给主政老城改造的领导,被这作者捷足先登了。尤其是作者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更值得每一位宿松人为了家乡的美好而去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0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上文所说外,更应该恢复在古宿松所有的两大标志性的建筑:1.原老厅街口中间的3层凉亭、2.原雷公岭旁边老酒厂地址上的7层宝塔(如果资金紧张可向民间募捐等办法解决)、也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点评

这次老城改造的政策依据、指导思想、规划蓝图、安置计划、补偿标准等细则方案,至今人们众说纷纭,希望政府能够早日公布,以安民心,早做安排。  发表于 2022-6-12 1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5-7 21:33 , Processed in 0.02170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