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3|回复: 1

“汉王”印 从宿松佐坝流失的宝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png
      1990年,一位老者途经安徽宿松,恰好遇一农户翻修房屋,突然发现一块垫墙脚的石头,竟刻着印文,于是抠出来一看,瞬间脸色大变!
      1990年8月,湖北黄梅县灌港镇一位老者前往安徽宿松县办事,在路过得胜山下一村庄时,因嗓子渴得冒烟,于是前往一农户家讨水喝。这家农户三间小平房,看上去年代久远,屋主正爬上爬下进行翻修。
      乡下农民淳朴善良,指着东头一间小屋,示意老者自己去屋里弄。老者也不客气,进屋后找到木瓢,从水缸里舀起一大瓢咕噜咕噜喝下。喝完后,老者来到房前,找到一处阴凉地方,与屋主攀谈起来。
      突然,老者发现脚下墙基外围的砖里,混着一块显眼的方方正正的青灰色石头!老者觉得奇怪,于是猫下腰仔细一看,竟发现这块石头上面竟还雕刻着篆文!他顿时心中狂跳,随即蹲下来试着将石印抠出来!
      这房屋本就年久失修,墙脚外围的青砖和石块的缝隙很大,老者轻松就将石块拿了出来!他吹掉石印印面的泥灰,当见到印文后顿时脸色大变,印面竟镌刻“汉授天命主公之印”!
      老者感觉这石头不简单,于是立即问屋主:“老乡……这块石头是哪里来的?”屋主见状回道:“山上捡得,我看它方方正正,拿来垫墙脚适合!”
      “我看这快石头有点古怪,上面似乎刻着些什么字,怕是有些来历!”老者示意屋主前来一起观看。顿了顿,老者又说道;“老乡,我看这石头应该有些来历,能否让我带回去研究一番?”
      老者心中有些惴惴不安,还以为屋主不会同意,哪知道,农民却豪爽的说道:“老先生,我看你是懂行的人,你要是喜欢,拿去就好了,就是块石头,放我这也没有!”
      想不到屋主虽然清贫,但却豁达真诚,心中十分感动,或许也和这石头材质外形有关,其貌不扬,一般人可能觉得这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老者留下屋主地址,称如果对此石印有什么发现,会写信告知他。返回灌港家中后,老者开始对这枚石印进行研究,他发现石印是为大理石,上面还缺了一个角。
      虽然这方石印是个古物,但究竟是何出处,又是何人所有,老者仍参悟不透。无奈之下,他只得到县文物站请文物工作者鉴定,可当工作人员看到石印后,觉得非同小可,立即向湖北省博物馆报告。
      博物馆派员赶赴灌港调查,经过对石头鉴定,竟发现这是陈友谅的一枚石印,应是他在称“汉王”时所造,极其珍贵。陈友谅是沔阳(今湖北仙桃)人,渔民出身,从小读书不多,35岁开始反元起义,跟着徐寿辉打天下,直至成为带兵的元帅!
      1356年,徐寿辉在汉阳建国,倪文俊被任命为丞相,但次年倪文俊却起兵叛乱,却失败而溃到陈友谅驻守的黄州,被陈友谅斩杀。至此以后,陈友谅成为南方黄巾军最大的武装力量。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率大军东进,进攻朱元璋部,5月份攻克太平向采石矶进军。随后他废黜徐寿辉,自立为“皇帝”,并立国号汉,改元大义。不过,在朱元璋和张士诚的联合剿杀下,陈友谅很快兵败鄱阳湖。
      这枚石印长11厘米、高4.8厘米,其出土地点在安徽宿松县,恰好是陈友谅军队的活动范围。那么这方石印是如何确定是陈友谅所有的呢?
      首先是印文的风格,经过对比,与同时期出土的元末农民政权所铸的铜印、形制、字体等风格基本吻合,因此印文里的“汉”可以确认为陈友谅所称的国号“汉”。
      陈友谅军队的政权建制,依旧沿袭了宋代和元代的旧制。他虽是农民起义军政权,也讲究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古制。根据这些情况,以及印文的“印”,可以精准推测出这方石印的制造时间应在陈友谅称王(1359年)到次年称帝之间。
      与此同时,印文里还有“主公”两个字,由此判断,这方石印应是陈友谅的属下制作。“主公”是元末起义军对上级的称呼,说明这方印章是在称帝前制作,再一次确认了印章时间推定。
      同时这个印文为九叠篆,有乾元用九的含义,典型的元末明初印章的习惯字体。陈友谅政权虽出土过几枚铜印,但并没有陈友谅本人的印章,况且此印在所有印章里最大,也从侧面说明了使用者的地位。
      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诸侯王印章大小应是三寸二分(宋元1尺约30.72厘米),这样算下来,陈友谅的印章比诸侯王的印制还大了1厘米。明初鲁王墓中出土的“鲁王之宝”印章,印径为10.5厘米,与陈友谅的大小差不多,说明“汉授天命主公之印”也符合了元明时期诸侯王印的印制。
      不过,按照元朝印制,诸侯王应当比照一品大员的印制,其大印应该用玉材质才符合身份。而陈友谅只能用区区“寒酸”的大理石做印材质,也说明了一是当时时间仓促,找不到好玉料,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民起义军确实物质来源匮乏。
      陈友谅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占有富庶之地又成为众矢之的,再加上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误,始终没能笑到最后。这方石印作为陈友谅政权过渡阶段的历史文物,就显得格外珍贵。
      老者将它交给了湖北省博物馆,博物馆则给予老者一定的奖励,可老者却文分未取,全部寄给了发现印章的那位屋主农民。如今印章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馆,是该馆的精品文物之一。


发表于 2022-10-2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史史有奇文;而史学界之“六十年不写史”之戒律,显然是对“以史为鉴”的诟病。故何以为“鉴”?那自然是见仁见智、见“权”见“利”之别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5-18 11:57 , Processed in 0.01924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