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回复: 0

[随笔杂文] 荒年的媳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下放当知青后,有一个从华蓥山移居在靠华蓥山下的、我们生产队老妇人在人们劳动休息时,讲了在那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一个老太婆带着她的已成年女儿,逃荒来到我们生产队。因为我们生产队处华蓥山之麓,地广人稀,社员们分得的红薯、玉米等杂粮基本上可以保障人们吃得饱,而且上交的公粮也不多;而那些处在外面有良田,但人口众多的生产队的人们,上交的公粮又多,人们则饥肠辘辘,饿死人的事时有发生。
  在获得人们施舍的玉米红薯糊糊吃饱后,那对母女俩对施舍人表示千恩万谢,同时,该老妇人向人们询问是否有人家要讨媳妇,她的女儿愿意嫁人,不要彩礼,只要能够吃饱就行。
  虽然人们之前已粗约地观察过那个女孩,听了老妇人的话,人们这才仔细端详了那个女孩:
  她虽身材不矮、眉清目秀,却瘦骨伶仃,脸上没有少女的红润,胸前约显凸出。人们七嘴八舌,却没有人表示应允。这时,老妇人向人们说道:
  “你们别看她瘦弱,但她的奶子是泡通奶;说句不好听的话,只有瘦母猪奶水足,会带猪儿····”;人们听了,一阵哈哈大笑。
  期间,有个已婚的妇女说道:
  “我兄弟是个土木匠,至今未婚,与她的年纪差不多;今天我做主,愿意娶她为我兄弟媳妇”。
  这时,在一旁的兄弟显得面红耳赤,没有立即表态;在人们一再追问后,那个兄弟以几乎听不到的声音回答说:“我愿意”。
   后来,也办了一场婚宴:
   一大锅的红薯上面有一层米饭,一小碗腊肉每人一块,外加青菜萝卜;赴宴的亲戚朋友也送了礼,每人礼金为一元五角钱。
   再后来,确实如那个老妇人所言:她的女儿生了四个女孩子,但因后来的文革时局,虽然他们夫妻俩努力挣工分,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
   再再后来,我重回我曾经“战天斗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第二故乡,得知他们俩的四个女儿基本上都嫁了好人家,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老两口也搬离了老家,随女儿进入都市。    后来,我移居到洲头乡,我的一个知心朋友告诉我:
    在当年困难时期,他的妻子也是送上门的一个苏北女孩,基本上没有花钱;我笑了,因为我的妻子也算是送上门的,也没有花钱;甚至连一场婚礼都没有办;而如今,那些高价彩礼,弄得男方苦不堪言;真是时代造婚姻:天壤之别。
   看来,百姓的幸福,与时政紧密相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5-7-21 22:10 , Processed in 0.0249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