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史厚古薄今,志厚今薄古, 依据当代不能著史,只能记志的规定, 史就是后人评说。后人评说的事件依据,一定是先前记志里的事件依据, 如果记志都没有的事件,修史就不可能塑造个事件做依据。 当我们怀疑演义中也没有依据时, 一个人站出来说,演义中的谁谁,依照历史地看是叛国。 人家一查《历史》中没有那事件, 人家一查《志》中没有那事件, 臆造出“谁谁,依照历史地看是叛国”就显得荒唐可笑。半灌水叮当,没有文学的价值了。 现在我们依据以上提出“志厚今薄古”,来分析一下,两件事: 一、分析,从,关云长重义气。 二、分析,从,三国当时,是不是片面为厚关羽,对关云长只讲好的,不讲他的过错。
一、从关云长重义气分析。 如果关云长在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是关云长看重恩义, 那么,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子、华容道放曹。三段都是重义气。 偏偏《三国志·关羽传》上。并没有华容道放曹一段。 少了这一段。还是对关云长的厚今吗?既然是义气之一,为何《志》里没有呢? 华容道关羽放曹,就是演义,而不是真实事件。拿《历史》观点看问题,本身就没有华容道关羽放曹。就不存在关羽在华容道上违背军令的叛国行为。
二、是褒奖关云长时,不说过错吗。 《三国志·关羽传》,照样介绍了公安守将傅士仁已降东吴,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见吕蒙兵临城下,未发一枪,也出城投降。都是两位守将嫌羽轻己。 傅士仁,糜芳,不但不提供军资,反而叛降东吴,归根到底是关云长平日轻视他们。则志厚今薄古,《志》里面,并不存在对关羽的过错有意隐瞒。 再从《三国志·曹操》看。 ———— 曹操取得了乌桓战役胜利,统一了北方。兵锋转而南向。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五十四岁。 六月,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为丞相。 七月,曹操南征刘表。 八月,刘表卒,少子刘琮继位。 九月,曹操至新野,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 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今属湖北)撤退。 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追上,并将其军击溃,随后进占江陵。
由于曹操的进军威胁了孙权的统治,孙权命大将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抵抗曹操。 十一月,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曹操留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
这是《曹操传》的一段,并没有在华容道上遭遇关羽,也没有关羽卖人情。 原因是在火烧赤壁之前,曹操在江陵赶走长坂坡赵云,就已经由曹云固守江陵了。 在隔江对峙的时候,曹操大军就屯于乌林, 只是为了适应船上作战,中军在船上。 当船被烧,逃离第一设想是回乌林, 乌林离赤壁战场很近,又是曹操陆地军营, 演义中安排说“径奔乌林而逃。遇吕蒙追杀,又遇凌统截击,途中来了徐晃接应。又遇甘宁截杀,此时如果向合淝路口逃去,早有陆逊、太史慈迎面袭来,曹操只得望彝陵而走。”演义里,先打算奔乌林,后打算奔彝陵,是有可能的。这段演义事实是可信的。 但是接下来, 曹操逃出主战场以外的,在蜀军三道防线,实际是不存在的。 1、乌林之西,宜都之北的赵云埋伏圈, 2、去南郡江陵,取道北彝陵过葫芦口,张飞埋伏圈, 3离曹云江陵驻地很近的华容道关羽埋伏圈。
原因是,如果关张赵云派走了,没有人力去抢夺胜利果实。南郡、彝陵、荆州,老早就被周瑜所得。 再回来看《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一气周瑜 演义里,周瑜部署围堵曹操之后,应是张关赵云收兵之前,而在这之前,孔明刘备已经移兵于油江。有独享南郡之嫌,故意派孙乾给周瑜贺礼,假意暴露战略意图。使周瑜前来对话。 刘备说“闻都督欲取南郡,故前来相助,若都督不取,备必取之”,周瑜说“吾若取不得,那时任凭公取。” 比起三国志,演义里增加了曹洪守彝陵一曲戏,就为孔明轻松得了南郡创造了条件。 周瑜别了刘备去打南郡,言道南郡、彝陵互为犄角, 派甘宁甘兴霸分兵彝陵, 曹洪先放弃彝陵,然后围城打援。 周瑜只好救援甘宁, 南郡围困自解,曹云曹洪主力合围周瑜,周瑜以为乘虚可以夺取南郡,刚进瓮城,伏兵四起,周瑜中箭受伤,损兵折将而回。 曹云去与周瑜厮杀,这档口,赵云就取了南郡, 诸葛亮得了南郡,得到了曹营兵符,诈调荆州守军来解救,又派张飞取得了荆州。 兵符诈调夏侯惇出襄阳救南郡,关云长巧取了襄阳。 尽管周瑜一百个不甘心,总被诸葛亮搪塞说“荆州九郡 是刘景升刘表的,他死了,荆州从曹操那里夺过来,要还,也不是给东吴,而是还给刘表的儿子刘琦”。 看官,如果从战场上的角度看战争。如果已经派走关张赵云,你不觉夺南郡、彝陵、荆州,这个时间穿插不合常理吗?必然是火烧赤壁,曹操退出主战场的时候,赵子龙、张翼德、关云长,早已进入各自要夺取的地盘,早在战略要地潜伏起来。根本就不需要穷寇猛追到外围作战。 赵云、张飞关羽三道防线是演义里杜撰的。即华容道关将军放曹,事件是不存在的。
炮手老江先生说的“文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史学家的评价,前者依据感觉,或者创作目的;后者依据史实;” 炮手老江先生说的是对的。 但是, 炮先生抛开了战场的全局,从《演义》中的华容道关公放曹,凭空臆造“关羽此举,显然是叛国”。我看比我的评说依据好不到哪里去。 也不是《历史》里有“华容道关公放曹”, 也不是《志》里有“华容道关公放曹” 炮手老江也是就文说文的,华容道关公放曹。 “关羽此举,显然是叛国”。 没有得到张学久先生的正面支持。只是支持了炮手老江正确的部分“文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史学家的评价,前者依据感觉,或者创作目的;后者依据史实;”
不管是从演义的战略全局,还是从《志》的事实去分析关云长,我认为关云长应该是生得伟大,死得光荣,赐封壮繆侯不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