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HJANX

[楹联天地] 石长祐不是石长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绳簳列传】
《县志》列传文苑三十九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
石绳簳字瞻淇号号竹侯内翰葆元孙。枢部广均子
(瞻淇,诗经淇奥,是赞美一个高雅的先生庄重的心怀。内翰是内阁中书,枢部,其实就是中枢部,管理高层,军机处是其中之一)
道光癸卯举人。内阁中书。
幼颖异能。读父书比长博通群籍。善属文,东波才思,大于厥考,簳颇似之。倜傥有幹局。父、祖屡以善举为乡人倡。簳力承先志,费巨千弗惜,于无告者。尤能曲体,佥谓有父、祖风。
母徐尝封膂疗,姑疾见慈孝。传中年后善疾。簳每嬉戏,投怀以博其欢。疾剧不肯服药,辄跽进,为疏祈灭。己箅益母寿。疾往往疗终,鲜兄弟事群。从昆,若同怀。抚爱从子如子,咸服教惟谨,严惮之。
(母病不肯服药,石绳簳就跪着给她。)
庚子秋试。泊舟白门,见被胁而以妻偿逋。成券矣,出金代偿之,叱胁者返券。
【偿逋,就是偿还债务。庚子年秋考试,住在南门(南门是宣阳门,俗称白门,遇到了一个被胁迫的人,用妻子偿还债务。已经成交券了。石绳簳路见不平,代替被胁迫的人偿还债务,叱责胁迫者返还券~券官方发行的纸币。】
戊申己酉,蛟水漂没,乡闾奉父命举办义赈振。剔弊粒奸,实济及民。
【注古时候用振字代替赈灾二字。】
尝语曰:“
私财视若公财,多出一份,自家多尽一分心。
公财视若私财,多惜一分,灾民多沾一分惠。
当世颂为名言。乡里永久思其惠抚。今追昔,旷代无俦者,有《借绿轩遗草》(详艺文)
【当代没有人比得上高启著作《借绿鲜诗集》。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自号青丘子】
生平酷嗜学问,诗古文辞,上几汉魏,尤究心经,济政治思为用,世之才,四上公车,皆房荐堂备。咸丰壬子恩科试后。棘前卒于京师,年三十五,斋志未遂。时论惜之,乡邻多出涕者。
(县志上柳字是木夕双左耳组合字。棘前,就是棘院前,也就是贡院的前面)
次子长裀,同治甲子举人。内阁中书长孙秉壬光绪己丑举人俱卒。(另有传)
三子长祐光绪乙未进士。历任江西龙泉新喻知县花翎。侯升直隶州(同治志稿通志义行石氏祖谱家传)
《县志》卷三十三下 艺文志四第二十二页《借绿轩遗草》石绳簳著
簳列文苑传 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作者殆庶焉。志入于义门,岂文学以行谊掩耶?簳丰学蹇寿赉志以终。遗稿充笥sì。惟此编既刊,附亦圜钞后。上下二卷。古今体备而五言风格逼真。建安七子作骨矣。而六代为庸。置诸萧楼。楮chǔ叶不辨畴,先后云:父,广均为稿次,检校零涕。牟言学者,读而深悼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石绳簳列传】
先交代君房何人。佳宜的曾孙贾捐之,字君房。曾经与杨兴友好,说石显这个人不行,我如果能见皇上,上书皇上让你杨兴做京兆尹,杨兴说,君方,你言语妙天,你做京兆尹啊。中书令石显专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比五鹿充宗这个人强多了。贾捐之通过杨兴把石显搞下台了。作者殆庶焉,作者贤德啊。一个文学怎么用情谊来掩盖呢?
那个宋国人用象牙雕刻的楮树叶逼真,他没有接触过田间农业生产。
那个说我的作品是我的父亲石广均的代笔。此种谣言让监督官笑得流泪。让学牛叫的孩子,都深为哀悼。
我读了很多书,我的作业本箱子里装得满满的。只有我的行草,明朝高启的《借绿轩诗集》出版了上下二卷。而且古今字体,无言风格,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这七位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我的行草,而像六朝平庸的行草,储藏于阁楼里。
“赍志以终”
我带着未完成的志向或理想,而死去。
进京赶考是终极考试,清代叫做上公车。四上公车,石绳簳四次进京赶考,都是石姓家族捐资的。因榜上无名,在贡院墙外死去。考场叫做貢院,各考生的考点,叫做考棚,贡院的四周通常会被荆棘围圈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考试区域,这个区域有时也被称作“锁棘贡试”。而石绳簳还没有进入貢院参加考试,就死在棘前。

******
至于一个举人身份,为什么没有进入考场,在《借绿轩遗草》一文中,石绳簳讲得很明白。是有人捣鬼,说他的作文是他父亲的。就像贾捐之,毁掉石显一样捣鬼。造成的。怀才不遇,“赍志以终”。带着未完成的志向或理想,而死去。
由于他做个很多善举。如赈济灾荒。如为被胁迫者打抱不平。死后家乡人为他惋惜泪流。
石绳簳的次子石长裀,《墓志》君于京邸时,
以及《石长裀列传》幼恸父殁,京邸哀㿄ài几绝。
都是讲石绳簳第四次进京赶考,没有参加咸丰二年的恩贡考试,死于贡院前,使读者悲叹的这一历史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石绳簳的一首诗】
《太白楼观萧尺木画壁歌》(清)石绳簳作。
杰阁枕江插天出,万流訇湃吞赤日。锦袍学士忽骑白龙去,一千年后冷煞仙人笔。
满屋倏尔飞风沙,苍松赤石蟠龙蛇。生平梦游十洲三岛不得到,天风缥缈蓬莱槎。
陡觉岱华匡庐峨眉起方寸,万峰突出天之涯。阴晴云日幻古壁,是谁笔底奇气凌烟霞。
得无荆关绘飞瀑,不然道子嘉陵山水图一幅。那知腾掷造化割阴阳,竟有于湖画手萧尺木。
呜呼萧君意气何壮哉,得毋抱此模山范水之雄才。
狂呼谪仙借酒杯,胸中块垒一凭生面开。香炉瀑布,剑阁楼台,齐烟九点,玉女三台,一齐飞落毫端来。
青莲老去山无色,谁与凿破扶舆灵气留遗墨。青天咫尺须弥存,虎啼猿啸峰崭崱。
当年太白芒鞋踏破万山处,一一绘出天地仄。振衣千仞登江楼,四壁苍苍悬岩流。
岚气湿裾光入杯,五岳震荡心夷犹。奇花异石逞光怪,奔崖绝壑声飕飕。
吁嗟乎!男儿不得挂剑万里博封侯,也须东插泰山日观脚,西登太华落雁最高头。
眉山风雪饱囊橐,匡之君兮骖鸾而来游。安能低眉俯首,徒将心血穷雕锼。
忽尔山灵真面都从壁上出,墨华淋漓元气遒。江风浩浩生两腋,会须骑鲸仙子云中争唱酬。
大叫画手尺木子,一聚仙楼同千秋。

注:萧尺木是清朝芜湖的一个画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参看石老师的作文整理了一下】
宿松东北新城龙湖公园四墓群葬于何时?北起依次排列都是谁?请看本文。
从时间先后看,石之琮,白发人送黑发人,长子三子先死。
长子早死34年,
三子早死十七年,
既然后死的石之琮是改葬,先死的最起码也是改葬。石铭功,“葬桂家枫(罗)屋基内,居父翰亭公墓左”,石纪常“改葬桂家枫罗屋基内,居父翰亭公墓右”。否则没有哪个在中间了。
宿松葬俗,亡人脑袋在墓后的坐向。碑铭祥云捧月,葬甲庚兼卯酉。
坟墓坐向甲。(东方甲乙木)他的穴右就是北方。该墓群北起依次是:石纪常,石长裀,石之琮,石铭功。
★★★★★★
石之琮夫人杨氏,1881年葬黄梅西乡,考田镇茅栗尖,地形仰天螺,就也是迁葬的。不可能死后放置80年不埋葬。
则《石谱》上,迁葬到以五里庄长岭岗桂家枫罗屋起山月地名的三棺也是1881年。
石长裀改葬碑铭是光绪甲午(1894)年十月二十一日甲子丑时。附葬高祖考翰亭公之穴右。所指翰亭公一致,仅地名异于《石谱》。
碑铭埋藏起来不便于改名,而先前记载在族谱上的地名,后续重修,改名是可以的,只是当事人后来没有参予修谱,所以没有改过来。
则可证明,迁葬的三棺,枫罗屋起山月。在先前,1881年,而不是光绪甲午1894年。
石姓人碑铭注了祥云捧月,即使碑铭埋藏起来,只要不显山,不显水,旁人就不知,
石姓人,绝对不会自己改名起山月,让后人把祥云捧月地点彻底地遗忘掉。
★★★★★★
按照碑铭文字所指。石长裀改葬附葬高祖考翰亭公之穴右。
而不是附石纪常穴右。
则知石长裀改葬位置在翰亭公与石纪常两人墓中间。
石老师《龙湖公园石氏古墓群日记》高祖翰亭公墓右第三棺,描述就错了。
而且,那小一点的棺材,打开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是石纪常,
其第二棺打开有朝珠的就是石长裀。
据宿松老乡w打不死的小小强x微博:
“从打开的棺木中发现一身穿朝服并佩戴朝珠的遗骸以及一些银锭,银锭上面刻着光绪廿二年,在棺外共发现了两块碑文,据碑文上记载,该墓主人姓石,”
因存在:
光绪廿二年银锭、坚硬的墓冠,以及收藏到坚硬的墓冠下面,棺外的墓志碑,
则知,
最少光绪二十二年以后,这个墓群,石姓家族自己打开过一次。

【下接摘录相关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接整理】


摘录一:
石老师作文
《揭秘龙湖公园石氏古墓群》
古墓为什么四棺并列?从哪里迁移来的?《石氏族谱》有这四个人去世时间,石之琮在1812年去世,石铭功1778年去世,石纪常1793年去世,石长裀1872年去世。他们原来埋葬的地方叫“北畈下屋”, 现在属于五里乡响堂村。
根据石氏族谱记载,石氏古墓群坐落在“邑小东关外”, 清朝那里属于 “五里庄长岭岗桂家枫罗屋”,
老一辈石氏族人习惯称之为“小儿冲罗屋”,这里现在叫罗上屋,属于东北新城龙井社区。
石之琮的夫人杨氏墓地现在是黄梅县文物保护单位。石氏族谱介绍,“杨氏,卒于清嘉庆辛酉(1801年)四月初十日巳时,(1881年)葬湖北黄梅县西乡考田镇茅栗尖,地形仰天螺,
为什么改葬到这里?因为这里风水好。
******
摘录二:
石老师作文
《龙湖公园石氏古墓群日记》
石之琮在29页,“改葬邑小东关外五里庄长岭岗桂家枫罗屋,地形起山月,甲庚兼卯酉向,有碑”左边是他的大儿子石铭功,“葬桂家枫(罗)屋基内,居父翰亭公墓左,甲庚兼卯酉向,有墓”,42页右边是他的三儿子石纪常:之琮三子,“改葬桂家枫罗屋基内,居父翰亭公墓右第一棺,内甲山庚向,外甲庚兼卯酉,石砌墓”,43页被打开棺材的是石长裀,“葬长岭岗居高祖翰亭公墓右第三棺,甲庚兼卯酉向”。

【下接乡贤石广均的作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乡贤石广均的作文

《宿南镇》
(清)石广均作
吟魂小觉境蘧蘧,夜籁萧骚感故吾。
短轭冲霜牛铎冷,枯萁入栈马声粗。
地连东海诗逾壮,天远西山梦渐无。
最是五更残月里,照人镫影一星孤。
《长溪山途中》
(清)石广均作
一登云外岭,世界自羲皇。
日薄山岚重,溪喧水碓忙。
松阴高不落,竹气暗生凉。
何处红尘到,风来草亦香。

石绳簳是石广均子,石绳簳四上公车,即第四次进京赶考。于咸丰壬子(1852年)恩科,死于京师棘院前。这就怪了。一个堂堂道光癸卯(1843年)举人赶考,进不了贡院,那是为什么呢?
《石绳簳列传》先后云:父,广均为稿次,检校零涕。牟言学者,读而深悼焉。
稿次是他父亲的?那就要问了。是1843年中举的稿次呢,还是1852年备考的稿次呢?
这两个时间段,石广均又在哪里呢?他在家里。因为石绳簳死的冤枉,要把他的年谱写成《示孙箓》,用以告诉才十四岁的孙子石长裀。
《榘生年谱》
民国十年《宿松 县志》卷三十二下史部第九页《榘jǔ生年谱》有石广均著,原名《示孙箓》
藏稿  石编书目简载。
均列儒林,是编,为昭示后人而作。不据问世遗令。
其自述一生践履,及于数十年行藏,多伦常闲日。
用~闲庸、德庸、行庸,言之事本末。
备内外赅常变。具焉。巨细弗遗厕。
【用最起码的道德,起码的品行,说一说事情的本身和事情的结果。为将来内部外部有变故,大事小事不参与的时候。作参考的。厕字有参予的意思,弗,不,巨细弗遗厕,大事小事不参与】
诸子籍,儒家类中,均所著《内讼斋随录》,编之次可共楮叶。以其为逐年编载,体例攸关,故此,词谱自诞初始,起乾隆甲寅,讫咸丰庚申,及罢笔。
明年,寿六十八乃终。

卷首有乙卯自叙。宗旨在世勿替。前人  休骏烈清,芬于兹丕著,及暮遭乱,颠沛无违。泪今展阅,斯编觉嘉。道咸三朝世局,井里时艰。暨邑乘前修掌故,先进遗风(道光志开,暮于甲申,成书于戊子,均父葆元编修,及师桂月微君并皆主纂,而均实分其劳。书成自父师烈名,先进详光,断升后人,望尘可及也)俱藉兹考,见百一焉。

评:
石广均的年谱,这里只有《榘生年谱》一个序言,刊出的是传家宝,岂肯示人。估计后来藏书失传了,就石秉壬提交石长裀的遗篇《澄思圆诗文集》三卷,也只有61个子而终。那么,石广均不肯示人的藏书和财产哪里去了呢?他比石绳簳后死六年,遇到了太平军乱,家里洗劫一空,成为贫困人家,用以报仇雪恨的藏书,早已经被仇家趁火打劫,抹除痕迹了。一点浮财,归了湘军曾国藩。此是后话再说。(从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述说家乡近代史】
说宿松石褒元、石广均、石绳簳、石长裀、石秉壬一家,就不能不说历史背景。
晚清,从走私鸦片,到走私火炮。引起两次鸦片战争。十几年的太平军乱。晚清内乱外患,标志着进入近代史时期。
禁毒鸦片,理所当然。
马赖传神,传一点火药技术,也就算了。但是,以传神为幌子拐卖儿童,就该制裁。
鸦片战争,见近代史,且从略。
近代史拉开帷幕,
广西发生了信上帝。拜上帝会者能生产火炮了,装备了太平军。武器优胜于清军的大刀长矛。很快乱了江南。占领南京。占领地地要分兵把守城关,就分散了太平军集中作战的能力。被清军分开包围于驻点。被动挨打,言之长也,暂且从略。
******
单说安庆地区及黄梅、九江。
李秀成、林启荣取九江,洪秀全领众取蕲州、黄梅。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经芭茅街、小隘岭进宿松,一路经界子岭、佛坐岭,从亭前驿,进二郎河。会战宿松城下。
宿松被攻破。那是咸丰三年,石广均的儿子石绳簳,进京赶考,死在贡院前,又一年了。
大军压境,石广均家财烬于寇。去了楚北。
直到咸丰十一年辛酉,春四月,曾国藩行辕从祁门敦仁里洪家大屋迁东流,用船把石广均接回宿松。
******
太平军攻破安庆、南京。建都南京。胡以晃、赖汉英率征西军,从九江连下宿松、太湖、潜山、桐城、舒城与李秀成会师,攻克合肥。
1854年来回师宿松,刘知县
1855年石达开领胡以晃、罗大纲,攻鄱阳湖老营,路过宿松。鄱阳湖曾国藩落荒而逃。
之后的太平军,分兵把守占领的城池。犯了个“坐地等死”的错误。
咸丰八年,清兵将军~都兴阿,都护~多隆阿,总兵~鲍超,先后率败军退守宿松。十一月太平军大将陈玉成,亲率大军追击清军,直逼二郎河,连营数十里,与清军大战梅墩畈、花凉亭。结果清军胜,太平军退守太湖。
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清军檄调:候补道~蒋凝学、团练~唐训方,来驻宿松,堵击太平军西进。十一月,曾国藩统率清兵水陆全军进驻宿松县城。
战斗场面这才拉开了帷幕。请看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年间兵荒】
曾国荃的吉字营在江西吉安。李续宾、曾国华围攻九江。
林凤祥率2万太平军北伐,被多隆阿战败,多隆阿驻防黄梅,联合宿松鲍超会战小池(见民国十年《松县志》)
未几,拿下九江,拿下小池。
这边邀功请赏。
那边乘乱劫财。
城内,人头攒动,惊慌失措。
乡下,鸡犬不宁。兵荒饥荒。
大批的兵员调动,忙的不亦乐乎。
鲍超围攻太湖县城。
李续宾曾国华,领七千清军,宿松太湖怀宁舒城一路势如破竹直取庐州,贪功冒进,行至三河镇,遭遇陈玉成、李秀成七万太平军,李继宾部全军覆没,曾国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出家庐山做了道士,隐姓埋名。当宿松被围困,向庐山告急的时候,再没有得救了。
民国十年《宿松县志》卷十三,职官表,地方官表,第十五页,咸丰四年宿松刘知县刘东书处境清增兵于太湖遇寇死之。乡勇练总~贺映黎战死疆场,宿松也有几个被俘不投降的烈士,都写进了《宿松县志》。
胡林翼军团湘军:
多隆阿坚守在黄梅。
鲍超包围太湖县城外。
曾国藩入驻宿松城内。
太平军陈玉成军团南下。
牵一发动全身。势如累卵。
摆在面前的是,太湖县城海拔底,四周空旷,城前就一条河流。如果近山区的太湖小池被陈玉成抢占,将会继续经新仓控制石牌,南下威胁宿松。对地势不利的鲍超形成反包围。
清朝官僚的德信不好,打了胜仗,变着法儿争功请赏。遇到危机,纸上谈兵,举棋不定。
曾国藩认为,要守住曾国藩所在的宿松,就要多隆阿坚守上游的黄梅。
胡林翼认为,围城打援,鲍超仅仅包围太湖县城,等到陈玉成来救时,再撤出,与多隆阿合击陈玉成。
多隆阿认为,曾国藩去接管鲍超的包围太湖县,由鲍超伏击与太湖小池。多隆阿领300骑兵寻找陈玉成决战,引诱陈玉成,然后多隆阿、鲍超缠住陈玉成,曾国藩取太湖县城。只要清军拿下太湖县城,则太平军陈玉成不攻自退。
老汉我只有一个疑问,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太平军李秀成军团,逆江而上。按照多隆阿的奇思妙想,宿松、黄梅驻防空虚。江南的太平军就会直扑九江,而多隆阿等的湘军军团,就会无心应战,太湖县城的太平军与陈玉成军团,将会夹击曾国藩部一万人。曾国藩必然成了李续宾第二,全军覆没。
然而,李秀成没有这么做。陈玉成并没有坚守太湖小池有利战场,而是迅速反包围鲍超。有随时吃掉这支湘军鲍超部。
战机稍纵即逝,怎么办?
胡林翼在手舞足蹈。
曾国藩在念念有词。
鲍超围城按兵不动。
而多隆阿力排众议。下了一着险棋。
时间来不及等待胡林翼批准,来不及调动曾国藩接应,战争瞬息万变。先放下黄梅县,前往太湖城外救鲍超与围困之中。
咸丰十一年曾国藩用船从湖北把石广均接回宿松。
第二年七月初六子时,我们的乡贤石广均与世长辞,享年六十有八春秋。
******
石广均,字方墀chí ,号榘生。嘉庆二十四年举人,道光六年丙戌1826进士,授兵部主事。供职数月,以母亲体,羸弱多病,乞养回乡。道光十四年居忧。石广均的贡献是辞职回家之后,孝敬父母十四年,接着赶上了鸦片战争。太平军起,清军节节败退。各地组织地主武装,清朝军权旁落。石广均在家乡秘密组织团练,保家卫国。只因儿子死得蹊跷,为了三个孙子,只得放弃家财出逃楚北。没有像练勇贺映黎那样死得那么壮烈。
其父石褒元公,生于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死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嘉庆乙丑进士,翰林院编修,以思亲乞养归里。父子两代乡贤。称道弗衰。而龙湖公园的石姓墓群,但愿安息。受人尊敬和保护。
【接石广均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榘先生传》
榘先生传
君名广均,字方墀,一字榘生,姓石氏,安庆宿松人。
先世有名玉修者。以孝行得旌。
父葆元,嘉庆乙丑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典试贵州,旋以思亲乞养归里。
君赋质醇实,性行和易宽厚,复内禀庭训,终其身嗜善不倦。历盛衰治乱之变,未尝贰其行。
君中道光丙戌进士,用兵部主事。时新贵者多务华饰,竞声援,君独衣冠如寒素,每出乘蹇驴车,虽座主不轻投一刺。供职数月遽请归养,时年甫逾三十。自是终日侍亲旁,不求仕进。传授家政,不使一事撄亲心。
睦婣任恤之行,皆能推广其心之所欲为。
笃学好礼,如出天性。
邑中义举,每乐为之倡。凡修学校培植文教者,所费以巨万计。
邑滨江,道光间水灾尤剧。君公私拯救,亦以巨万。
或曰:频岁劝分力,惫矣,宜少减。
君慨然曰:一人减,人人效之,如民命何拯益力?
咸丰癸丑【1853年】,
粤贼窜江南,君初助县。官为守御,后屡遣人迎犒官军,密团练。乡兵以待助战。及城克复,献壶浆。
是时,家毁于贼,犹破产不惜。
曰:“义分所在,行吾心所安耳!”
先是编修君捐。立义庄,赡族人,君复捐租千担。其他善行,乡人类能道之,不胜书也。
辛酉春【1861年】
君避地楚北,予时驻师东流。以舟迎君至。七月卒,年六十八。
初编修君卒,君继志述事,有德于乡。人人感之。请祠编修君于乡贤。
及君卒,乡人追思君德,复请祀乡贤祠。
君所著书,有《内讼斋随录》、《亦园诗钞》、《人谱诗箴》、《试帖赋草》,皆刊行。未刊者有《帝鉴刍言》、《臣鑑诗规》、《茶余诗稿》、《示孙录》若干卷。
子一绳竿,癸卯举人,候补内阁中书。
先君卒,孙三人:
长祜,光禄寺署正。
长裀,同治甲子举人。
长祐,县学生。
论曰:
昔孔子言:“富而无骄易”。而深叹“好礼之难”。
注家以“安处、乐善、循理”为好。礼之实,事君。盖慕此,而兴焉者也。
君守义,介如。仁心为质,不乐仕进,而蕴其所有。以施于家邦。
上贻父母之令名,下积德泽于孙。
子殁而父子俱祭于社。以为法于后世。孔子所称"善人有恒"者,其君之谓耶!
武英殿大学士世袭一等侯爵曾国藩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30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宿松丧葬习俗在悄悄地向着更文明转化】
说宿松文物保护之龙湖公园石姓墓群,不能不说宿松的丧葬习俗。
宿松的丧葬习俗随着历史地脚步在悄悄地改变,更文明更人性化。如果以今天的文明来定义先前的不可能,就走进了悖论的怪圈。
先前我依据公布的少数信息,以现代的丧葬习俗认为翰亭公之杨宜人,卒于1801年不可能保留到1881年才埋葬,于是认为龙湖公园墓葬群最少是1881年有一次迁葬。有幸我看到了石老师一篇被隐藏了贴子《宿松古墓6块完整墓碑揭秘墓主身份》。刷的图片虽然模糊不清。但是从字缝里看出自来。证明宿松大户人家,在晚清的丧葬习俗的确不同。
******
6块墓碑,其中第三块墓碑上看得清字痕的,大约是这样:
第三块有碑文(道光十七年孟夏月初六日立旧碑。石铭功生于乾隆22年丁丑1757年,卒于乾隆戊戌43年1778.葬于道光17年丁酉1837年。石铭功死后59年才下葬。这59年放在荒山角落地面,防腐技术也没有像现在的高水平。用什么遮盖呢?小户人家用土砖瓦片,等待到合适的年月下葬。所以开发区用的,挖出有砖头瓦片的坟墓。大户人家选择在空闲的房子里。那年月,人口在飞速下降,空闲房子给人家一点粮食度饥荒,就可以拿下,两厢情愿,更无欺降。所以石家的迁葬坟墓要么说在上排山庄庄屋旧基,
要么说在本邑东关罗屋基山阳,
要么说在黄梅县wu北龙坪镇之杨家山门前坞。
要么说在本邑之西长溪庄大新屋后之莲花地
要么说在湖北黄梅县考亭镇毛栗山。
我来问你,本邑的谁家的门前谁家的屋后,原意人家葬坟,人家黄梅的山怎么会让宿松葬坟?
人家大户有钱。人家小户饥荒缺吃,人成饿殍,黄草埋娘。人家大户讲究禁忌,避讳埋葬不吉要选择更加旺财旺丁的风水宝地,金银陪葬。
我懂了。并纠正前面猜想的错误,不应该猜想龙湖公园埋葬群有过1881年动土。
翰亭公之妻杨宜人,应该是死后80年才埋葬于湖北黄梅县考亭镇毛栗山。
而且,石铭功死后59年,石姓人家,尚且认为坵起来的时间不足够长就下葬了,幼殇、早卒了那么些孩子,认为必须迁葬。碑文说“视杨家山穴未尽善。合议改葬邑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基址山阳”。这就是迁葬石铭功的理由。
石铭功享年21个春秋,妻子张氏比他后死,生了一个儿子名石熠,童年就死了,母子附葬本邑东乡新安庄之发洪冲。继嗣子是他的弟弟的儿子,名叫石广业,嗣孙四个,石绳篯等。曾孙三个,石乃渤等,请记住他的曾孙名字,下一篇论证,还有说到他。
******
附录第三块墓志——石铭功葬
皇清例赠登士郎石公宁斋讳铭功字恭超。生于乾隆丁丑正月十一日巳时,卒于乾隆戊戌正月初六日,葬(妣)张氏后。公卒葬本邑东乡新安庄之发洪冲,
子一熠yi早世。附葬母墓。
嗣子广业。即用刑部司狱,胞弟候选盐大使焉。圜公之长子。
孙四
绳篯jiān,(篯jiān这个字竹头下面一个钱字)太学生,议叙八品职衔。
绳范
朋霖邑庠生,
用仪郡庠生。
曾孙三
乃渤、乃涵、乃濡。
尔道光丁酉年乙巳月癸丑日癸丑时下葬湖北黄梅县北龙坪镇之杨家山门前坞。与弟,即圜公合墓。公居穴左。地师曹君创成、吴君视涛,曹君应昌,山向癸丁兼丑未,并立石于此
道光十七年孟夏月初六日立。
【圜公是谁?是石纪常,因为石纪常,字效端,号乐园。石广业是石纪常的长子,】

下接第四块碑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5-4-1 16:53 , Processed in 0.0427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