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丧葬习俗在悄悄地向着更文明转化】 说宿松文物保护之龙湖公园石姓墓群,不能不说宿松的丧葬习俗。 宿松的丧葬习俗随着历史地脚步在悄悄地改变,更文明更人性化。如果以今天的文明来定义先前的不可能,就走进了悖论的怪圈。 先前我依据公布的少数信息,以现代的丧葬习俗认为翰亭公之杨宜人,卒于1801年不可能保留到1881年才埋葬,于是认为龙湖公园墓葬群最少是1881年有一次迁葬。有幸我看到了石老师一篇被隐藏了贴子《宿松古墓6块完整墓碑揭秘墓主身份》。刷的图片虽然模糊不清。但是从字缝里看出自来。证明宿松大户人家,在晚清的丧葬习俗的确不同。 ****** 6块墓碑,其中第三块墓碑上看得清字痕的,大约是这样: 第三块有碑文(道光十七年孟夏月初六日立旧碑。石铭功生于乾隆22年丁丑1757年,卒于乾隆戊戌43年1778.葬于道光17年丁酉1837年。石铭功死后59年才下葬。这59年放在荒山角落地面,防腐技术也没有像现在的高水平。用什么遮盖呢?小户人家用土砖瓦片,等待到合适的年月下葬。所以开发区用的,挖出有砖头瓦片的坟墓。大户人家选择在空闲的房子里。那年月,人口在飞速下降,空闲房子给人家一点粮食度饥荒,就可以拿下,两厢情愿,更无欺降。所以石家的迁葬坟墓要么说在上排山庄庄屋旧基, 要么说在本邑东关罗屋基山阳, 要么说在黄梅县wu北龙坪镇之杨家山门前坞。 要么说在本邑之西长溪庄大新屋后之莲花地 要么说在湖北黄梅县考亭镇毛栗山。 我来问你,本邑的谁家的门前谁家的屋后,原意人家葬坟,人家黄梅的山怎么会让宿松葬坟? 人家大户有钱。人家小户饥荒缺吃,人成饿殍,黄草埋娘。人家大户讲究禁忌,避讳埋葬不吉要选择更加旺财旺丁的风水宝地,金银陪葬。 我懂了。并纠正前面猜想的错误,不应该猜想龙湖公园埋葬群有过1881年动土。 翰亭公之妻杨宜人,应该是死后80年才埋葬于湖北黄梅县考亭镇毛栗山。 而且,石铭功死后59年,石姓人家,尚且认为坵起来的时间不足够长就下葬了,幼殇、早卒了那么些孩子,认为必须迁葬。碑文说“视杨家山穴未尽善。合议改葬邑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基址山阳”。这就是迁葬石铭功的理由。 石铭功享年21个春秋,妻子张氏比他后死,生了一个儿子名石熠,童年就死了,母子附葬本邑东乡新安庄之发洪冲。继嗣子是他的弟弟的儿子,名叫石广业,嗣孙四个,石绳篯等。曾孙三个,石乃渤等,请记住他的曾孙名字,下一篇论证,还有说到他。 ****** 附录第三块墓志——石铭功葬 皇清例赠登士郎石公宁斋讳铭功字恭超。生于乾隆丁丑正月十一日巳时,卒于乾隆戊戌正月初六日,葬(妣)张氏后。公卒葬本邑东乡新安庄之发洪冲, 子一熠yi早世。附葬母墓。 嗣子广业。即用刑部司狱,胞弟候选盐大使焉。圜公之长子。 孙四 绳篯jiān,(篯jiān这个字竹头下面一个钱字)太学生,议叙八品职衔。 绳范 朋霖邑庠生, 用仪郡庠生。 曾孙三 乃渤、乃涵、乃濡。 尔道光丁酉年乙巳月癸丑日癸丑时下葬湖北黄梅县北龙坪镇之杨家山门前坞。与弟,即圜公合墓。公居穴左。地师曹君创成、吴君视涛,曹君应昌,山向癸丁兼丑未,并立石于此 道光十七年孟夏月初六日立。 【圜公是谁?是石纪常,因为石纪常,字效端,号乐园。石广业是石纪常的长子,】
下接第四块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