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驮尖(安庆最高峰)与仰天窝——卒子走遍安庆
驮尖(安庆最高峰)与仰天窝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2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有一座大别山第二大山峰,安庆地区最高峰,卒子多年前曾与岳西本土驴友问顶驮尖,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驮尖风景
    驮尖位于岳西县的西南角上,也是安庆地区最高山峰,海拔1751米。驮尖的西南侧以石峰为主,这里石林如海,劈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虽然这些石林都没高过驮尖之巅,但这些石峰坠得这座山体驮了起来。图一:大冈岭
    驮尖是大冈岭中的突出部分。从驮尖的中间有一向南延伸的笔矗的山脊,山脊两旁为两个山埫,形如“个”字,而两个埫又基本上在山脚下复合。每个山都有溪水流出,当地群众称螺蛳眼,上侧的山叫大螺蛳眼,外侧的山叫小螺蛳眼。图三:驴友游玩大冈岭
    驮尖一是怪石,星罗棋布,上下左右嵯峨林立,姿态奇艳,是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石林耸峙,石笋罗列,也有小的玲珑剔透,鬼斧神工。图四:驮尖的松树
    有的酷似珍禽异兽,如巨晰石,在一排石壁上面,爬了一条形似巨晰的石块;兔子石,耸立的两根尖尖的石头宛如一对兔子耳朵。图五:驮尖石林
    还有象鼻石、海狮、海龟、龙卵等。有的又似各式人物,如叠起罗汉,七块巨石重叠;兵马俑,一排巨石一个个从左到右整齐排列着。有的像各种用具,如椅子石,那靠背特别高大;腰磨石,从下面仰望,似天柱,从驮尖处看像轿车,只有平行看才觉得是磨子。图六:驮尖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来桥(衡臣捐银六千两)——卒子走遍安庆
紫来桥(衡臣捐银六千两)
——安庆古石桥系列
第132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文昌办事处,有一座建于清朝的古石桥,这座石桥在安庆地区较为出名,也是安庆地区现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古石桥之一,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桥面的长条麻石
    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位于安安庆市桐城市(安庆市下辖县级市)市区龙眠河上。桥呈东西走向,东接东大街,西抵紫来街。图二:龙眠河上的紫来桥
    紫来桥全长48米,宽4.5米,高4.6米,五孔四垛,用麻条石垒成。最早建石桥的捐助人叫方德益,是后来桐城派名人方苞的祖先。紫来桥是取“紫气东来”之意。图三:紫来桥保护碑
    紫来桥桥西头第一孔用麻石砌拱券,其它四孔用巨型长方条石铺砌,呈方形。桥的迎水面设尖形分水墩,今西头第一垛分水墩不存。桥面中间有一道较深的古辙道痕迹,印证着老桥的古朴与沧桑。图四:紫来桥保护牌
    历史上紫来桥曾几度被毁。好在当地民风淳朴,每次紫来桥被毁之后,总有乡贤捐资重修。最早建石桥的捐助人叫方德益,是后来桐城派名人方苞的祖先。图五:紫来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潘氏清朝家族墓——卒子走遍安庆
潘氏清朝家族墓
——安庆古墓葬系列
第13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余湾社居委,原属桐城县,后划入安庆市管辖,这里是大龙山与石塘湖的山水交界地带,也是大龙山的一个山湾,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有二座清朝早期与中期的潘氏家族墓。图一:潘亮逸墓规格
   这二座少潘氏家族墓分别是清朝雍正时期的潘君用夫妻墓与嘉庆时期的潘亮逸夫妻墓。这二座潘氏先祖选择安葬的地点皆是面山背山的山冲之间,此地在清朝时期又称潘家岭,现为大龙山森林公园。在公园重新维修过程中,去除杂树过程中重新显现出来。图二:杂墓丛中的潘君用墓
    潘君用与潘亮逸,是清朝安庆地区富甲一方的政商,与安徽巡抚等要员交往频繁。抑或是潘氏家族很早就有与官员结交的过往。图三:潘氏想像图
    潘君用(?—1732年)外乡人。潘君用自幼跟随父辈迁居安庆,生在动荡的元末清初,其家乡十载有七八年有河患,后随父辈迁居安庆,在安庆时期,能够与桐城知县等人交往,后又与安徽巡抚来往,力求古人微言大义,推崇安庆程芳朝。图四:雍正时期的潘君用墓碑
    潘君用与清朝安徽巡抚赵国麟相识。赵国麟,字仁圃,山东泰安人,清朝官员。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康熙五十八年,授直隶长垣知县。雍正二年,擢永平知府。三迁至福建布政使,调河南。雍正八年升任福建巡抚。后调安徽。这位安徽巡抚到任安庆后,广泛结交安庆各县乡绅、达人,这其中就有潘氏家族的潘君用。图五:潘君用墓碑及局部
    赵国麟于雍正二年,擢永平知府。三迁福建布政使,调河南。擢福建巡抚,调安徽。御史蒋炳奏请州县徵收钱粮,依部颁定额,刊印由单,申布政使覈发。赵国麟以安徽通省数百万由单由司覈发,恐误徵收,疏请停止。图六:潘君用墓碑
    时任内阁学士方苞(安庆桐城人)疏言:“常平仓谷原定每年存七粜三,南省地卑湿,应令因地制宜。”下督抚详覈。赵国麟疏言:“安徽所属州县滨江湖者,当改粜半存半,他州县仍循旧例。”并下部议行。图七:潘亮逸墓碑
     赵国麟调任安徽巡抚。至皖后,履亩清查,勘明田赋混淆之状。并主修《江南通志》,举行博学鸿词科预备试,求贤荐才。潘氏家族自此自荐,后又因不肯接受馈赠,贫困而终。图八:潘亮逸墓碑与所处位置
    潘亮逸,(生不详,卒于嘉庆五年1800年),曾在京师谋事,其家族事迹不详。潘亮逸墓前有二根青石望柱,其中一根还雕刻有石狮,可见等级很高。图九:潘亮逸墓前望柱
    在潘亮逸在安庆经商时,时任安徽巡抚王汝璧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王汝璧(1741—1806)字镇之,号铜梁山人。四川铜梁安居乡(今重庆市铜梁县安居镇)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川乡试解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官至安徽巡抚。图十:潘亮逸墓碑
    王汝璧,清朝大臣、著名诗人王恕的幼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入赘于浙江嘉兴的外舅父、刑部尚书、江南大儒钱陈群家,得到钱陈群、江南名士沈德潜的指导。钱陈群每览其文,叹曰:“老夫弱冠时未能如是”。图十一:潘亮逸墓就在安庆著名风景龙山晓黛不远处
    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川乡试解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授吏部主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任员外郎。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升礼部郎中,八月,补吏部郎中。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八月,授直隶顺德府知府,次年调保定知府。图十二:大龙山风景优美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因承审建昌县盗匪马十等行劫钱铺一案,以汝璧于劫盗重索拖延时间较久,未亲自审问,命解任质讯,旋经革职,发往军台效力。不久皇上准其赎罪,降补同知。图十三:前往大龙山森林公园游玩的驴友不少
    清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直隶宣化府同知,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调任正定府知府。九月,升大名道。嘉庆四年(1799年)二月,升山东按察使。十月,偕布政使全保,参奏德平县知县叶芳,浮收漕粮,酝成重案,请将知县革职,并自请处分。嘉庆五年(1800年)调江苏布政使,次年十二月,授安徽巡抚。嘉庆七年(1802年)湖广总督吴熊光等奏湖广需军米,请于安徽籴十万石,嘉庆帝以安徽方缺雨,令酌量。图十四:大龙山风景
    安庆大龙山森林公园半山腰位置的这二棺潘氏家族墓,外貌朴实无华,内在却大有文章。潘氏在随后的清朝历史中,也涌现出不少官员和商人,解放以后长期在安庆地方当任领导的潘忠尧就是潘氏家族后裔。图十五:潘氏想像图
(本篇完)
2017-0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河余氏宗祠——卒子走遍安庆
三河余氏宗祠
——安庆宗祠系列
第132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来榜镇三河村,三河村有一块方面几平方公里的山湾叫余宕,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宗祠。图一:远看余氏宗祠
    来榜古镇在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圆心位置,古时属于潜山县后北乡,西邻太湖县,北依古霍山,境内来榜河是皖河上游潜水河的源头。境内高山多而奇秀,河流曲而清幽。图二:中远距离看余氏宗祠
  来榜镇有着千年历史,《岳西县志》记载来榜有处“黄泥古墩遗址”,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上采集的样品有鬲、鼎、壶、碗、罐等,经专家用炭十四测定,为龙山、商、周三期文化,是区别于中原文化的大别山土著文化。四千多年了,天荒地老,磨洗愈新。图三:近看余氏宗
  来榜河的地名有个来历:传说河东鹊踏石的姑娘汪修竹与河西团包井的书生刘又生,自小有婚姻之约。后来刘又生赶考得中“榜眼”,而此时汪修竹因病而逝。书生回乡完婚,闻此噩耗,誓不再娶。后人为纪念这位多情有义的榜眼,遂将地名称为“来榜”。图四:余氏宗祠保护牌
  来榜镇已有千年历史,自古为四县枢纽重镇,来榜街是古镇的核心。从前,英山、太湖县的土布,霍山县的中药材,潜山县的花笺纸,岳西的茯苓、天麻,长江口岸的食盐,以及南来北往的货物均汇集于此,然后运往四面八方。小镇自古繁华,商贾云集。图五:余氏宗祠牌
   来榜三河村有余氏宗祠,所在地名羊角河余家宕。宗祠背倚青峰,层峦迭翠;堂前溪流环绕,紫峰如屏。祠前虎形山下安息着抗元英雄余四十。图六:余氏宗祠门厅
    宋末元初,余四十官居总辖,响应文天祥丞相号召,起兵抗元;南宋景炎二年与元宣武将军齐秉节战于黄州,因援绝立孤,被斩于阵,为宋室尽忠。余将军生有六子,为逃避元廷追杀,兄弟六人背负父骨,潜往大别山区,将父亲安葬在上清羊角河虎形山下。葬好父亲后,兄弟洒泪而别,六人以羊角河为中心,向四周迁徙。余真一居黄沙岭下朱屋庙;余真二居潜山县官庄。余真三居霍山黄梅河;余真四居潜山余家井;余真五居司空山下银河;余真六留居羊角河余家宕。所以安庆余姓根本地就在此。图七:余氏宗祠合兴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录墙——卒子走遍安庆
语录墙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孔城镇老街,有一幢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近现代建筑,上面书写着文革时期的语录,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孔城语录墙一侧
    文革遗址语录墙位于桐城市孔城老街四甲,建于1974年,坐东朝西,八间门面一字排开。语录墙为砖混人字梁建筑,两坡屋面,粉墙大青瓦,门坡退后饰以图案,收缩式门外包铁皮。图二:孔城语录墙简介
    建成后一直作为孔城供销社营业场所,当时孔城人只有到这个地方才能“请”到领袖画像和像章回家张贴和佩戴。临街建筑墙上用红漆写有八块毛主席语录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四幅标语口号。毛主席手体“为人民服务”是用水泥浇铸上的,保存价值高,历史意义深远。图三:孔城原供销社
    现位于孔城老街四甲13号的语录墙,位于孔城老街四甲,建于1968年,为砖混人字梁大瓦面建筑,八间门面一字排开,长30米,宽8米。墙上用红漆写着“抓革命促生产”等八块毛主席语录和四条宣传标语。毛主席手体“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系水泥浇注的。文革时代旧迹一直作为孔城供销社营业场所。图四:孔城原供销社现在销售一些老街纪念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龙白云山海会寺——卒子走遍安庆
月龙白云山海会寺
——安庆道观寺庙系列
第13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有一山名白云山,山中有座海会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海会寺大门
  翻开中国禅宗的史册,白云山海会寺赫然见于其中,特别在各类禅宗灯录中,更是比比皆是。禅宗“五宗七派”至南宋,除临济宗和曹洞宗之外,几乎都衰落不传。临济宗分杨岐派和黄龙派,黄龙派也衰落了,杨岐派就代表临济宗。今天天下禅宗寺院,有“临天下,曹半边”之说,基本属于这两宗。而白云山海会寺是临济宗的的重要祖庭,也是曹洞宗的中兴基地,其对两宗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禅宗寺院,如果按照禅宗法脉追根溯祖,可能都绕不开此山此寺。图二:海会寺牌坊
  海会寺开山于唐朝。小池镇的白云山属大别山余脉,虽无奇峰峭岭,却位于山地与平原交错地带,山峦虽低矮却不失奇秀,平地虽坎坷而不失坦荡。因山多白云笼罩,故得名白云山。其地形有“二龙戏月”、“十八罗汉打坐”、 “双狮双象把水口”之说。又由于靠近贯通南北的重要驿道,交通便利。故在唐代便为佛家所选。图三:海会寺保护牌
  清朝乾隆《太湖县志·杂志类》中,有“梅仙祖师”条,记载:“尝学道于白云山,笃戒行。夏月坐化于梅树下,数里皆闻梅花香,经旬不绝,远近异之。有御史某路过,疑其事,命舁于邑。曰:‘复能香乎?’香更闻三日。乃命众即葬于梅树下,造石塔志之。后于旁建海会寺。”这位梅仙祖师生平不详,当是一位奇僧。从晚唐至五代,先后有曹洞宗、云门宗弟子住持海会寺,时称海会院,但这些弟子在灯录中仅记其名。杨岐大兴,海会寺真正名闻遐迩,始于北宋中叶白云守端禅师住持该寺期间。图四:海会寺佛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山120年古枫树——卒子走遍安庆
妙山一百二十年古枫香树
——安庆古树系列
第13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妙山村,有一棵有着120年历史的古枫香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刘楼古枫香树
   “万花都落尽,一树红叶烧。”每当初冬来临时,在宜秀区罗岭镇的妙山村却有一株古枫香树红艳似火,给冬日里增添了不少温暖,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树下嬉戏、拍照。图二:刘楼古枫香树
    这株古枫香就长在妙山村一刘氏家族塘埂边,已经120多年树龄了。当地的老人说这与刘宰相有关。根据初步测量,该树胸径约七十公分,胸围近近一米,树高约十多米,主干上分出无数根粗壮的枝干,旁枝逸出,犹如一支支粗壮的手臂向四周平伸,延伸到水边。在安庆,像这样大而年代久远的枫香还是非常多的,也许正是因为多,所以受保护也就少了。图三:刘若宰传家规
    据了解,妙山村在菜子湖边,森林资源丰富,过去许多村民以采枫香脂为生,但村民们却从不在这株古枫香上采枫香,一直不曾去伤害它,因而它毫发无损,不少村民还将其当成了树神,每逢过节都会前来瞻仰祈福。现在,这株古枫香被列为“安庆古树名木”,挂牌标识保护起来。图四:刘若宰是安庆最为出名的状元
    妙山村有一个地方叫刘楼,刘楼与安庆历史上的一位状元有着。刘若宰(1595~1640),字胤平,号退斋,怀宁县平山大塅人,明朝崇祯元年(1628)文科状元、书画家。刘若宰出生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数千言可立就。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戏作墨花也别有情趣,安徽省博物馆珍藏有他的行书轴和山水轴。图五:古枫香树枝叶茂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响肠吴家老屋(万家楼)——卒子走遍安庆
响肠吴家老屋(万家楼)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2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万家楼,有着非同寻常的往事。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看吴家老屋
    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万家楼,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万家楼组,距响肠老街东南五百余米,万家楼并非有万间楼阁,原建筑有各类房间一百零七间,占地面积约四千余平方米。图二:航拍吴家老屋与万家楼指示牌
    万家楼民居原为万家所建,在明朝万历时期卖给吴家居住,故本文指的吴家老屋又称万家楼。因为原住户姓万,居住户又很多,当地人仍习惯称为“万家楼”。该民居背依凤形山,两侧山峦环抱,犹如凤展双翅。门前一眼半月塘,景色十分秀美。图三:半月塘与万家楼保护碑
    吴家老屋为五进三厢四合院式,两端外带抱厢,青砖黛瓦马头墙,硬山式顶,是一处融合了安徽徽派建筑与江西围屋特点,有专家将其定为“皖西南特色民居”。其实,安庆多数古建筑都有着江西建筑的特点。图四:远看吴家老屋
    卒子使用了无人机航拍之后发现,万家楼门前一眼半月塘,经过人工修建而成的半月形水塘是老屋的特点之一。五进三厢四合院式,两端外带抱厢,青砖黛瓦马头墙。图五:卒子航拍吴家老屋
    据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万姓财主在此建成后不久,卖给了当地人吴道会。万姓财主卖的时候,求吴道会仍用万姓为屋名,吴道会当即答应。数百年来,吴家老屋,在当地百姓仍习惯称为万家楼。图六:吴家老屋一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岭金鸡寨——卒子走遍安庆
赵岭金鸡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33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卅铺镇歧岭村,有一座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山寨,太平军曾在这里扼守安庆北大门。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看金鸡寨
    安庆桐城之北有大别山群山峻岭,其中有大关和小关,古称北峡雄关。现在的206国道,古以有之,是安庆北面最为重要的一条生命线。历史上七省通衢的古大道。图二:岐岭村金鸡寨
    今天卒子介绍的卅铺镇两边群山挺拔、崖陡壁峭、峰壑争秀、气势恢宏,成为安庆北大门天然险隘关口。北峡雄关西、北与舒城接壤,东临庐江,三面环山,南北通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乃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干戈兵起,刀光剑影,烽火狼烟,演绘出一幅幅如火如荼的古战场画卷。图三:有水源才能建寨
    有诗叹曰:家住龙眠鹿起中,峡口大道边群峰,多少干戈生灵炭,史簿啼血听悲声。北峡雄关的历史,最早史见于距今近一千八百年的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张辽南下救皖城,闻城已拔,遂筑垒于南峡(今小关)。据《三国演义·九十六回·周鲂断发赚曹休》、《三国志·吴书·陆逊卷第十三》等文献记载,三国时,大小关名夹石,先属魏,后归吴,为吴魏争夺要冲,吴征合肥必由硖石而北,魏征皖城必由硖石而南。图四:赵庄金鸡寨
    黄武七年(228年),吴鄱阳太守周鲂在皖城,诈计诱魏将扬州司马大都督曹休军马将士十万至皖城,设伏兵擒之。吴主孙权召陆逊,陆逊总率江南八十一洲并荆湖之众七十余万浩浩荡荡而来。左都督朱恒向陆逊献策:曹休今听周鲂诱言,深入重地,元帅以兵击之。曹休必败,败后必走两条路:左乃夹石,右乃挂车。此二条路,皆山僻小径,最为险峻。某愿与全子璜各引一军,伏于山险,先以柴木大石塞断其路,曹休可擒矣。若擒了曹休,便长驱直进,唾手而得寿春……图五:清军(电影电视剧剧照)
    曹休果然中计,寨中大乱,自相冲击。休慌上马,望夹石道奔走。东吴先锋,大将徐盛引大队军马,从正路杀来,魏军死者不可胜数,逃命者尽弃衣甲。曹休大惊,在夹石道中,奋力奔走,被建威将军贾逵救起,骤马而行,贾逵断后,并于林木茂盛,险峻小径处,多设旌旗以为疑兵。及至徐盛赶到,见山坡下(即小关岭以北坡下),闪出旗角,疑有埋伏,不敢追赶,收兵而回。魏骠骑大将军、平西都督司马懿听知曹休已败,亦引兵退去。此一仗,吴军斩获曹休将士万余,所得车仗、牛马、驴骡、军资、器械不计其数。自此,北归曹操,南属东吴孙权。清康熙桐城诸生方鹿湖有诗云:“天险分吴魏,严关峡石通。屏藩阻淮水,得失系江东。草木腾兵气,桑麻划土风。低头呤末路,炉炭拥曹公。”图六:站在金鸡寨顶能够瞭望几个乡镇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鉴于北峡关战略地位重要,建北峡关巡检司。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起义军老回回等部攻桐城,后史可法部三千人守硖石。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起义军潜屯硖石,派精骑数十,夜袭桐城。图七:金鸡寨金鸡石埘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二十八日,太平军翼王石达开,攻克北峡关,斩清将朱麟祺,歼清兵千余。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十一月二日,清军即墨营又激战于硖石,夺回北峡关。图八:金鸡寨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取桐城县城,直逼北峡关,清政府派虞贤姬统领十三营兵力挂帅,南下抵抗太平军。谁知虞贤姬胆小怕事,他屯兵驻扎舒城,不敢南下。由李先峰率三营兵力为先峰,行至白沙岭,遥见太平军遥旗呐喊、尘土飞扬、马嘶号鸣而来。清军李先锋全然不惧,拍马迎敌,其座骑毛赤枣马,退缩不前,鞭抽而折返,奔至猴岭甘家畈,回旋反复。李先锋对天长叹一声,拔出战剑,引颈自吻。主将已亡,阵脚便乱,清军四散而逃。当地百姓将河边李先锋尸体就地埋葬。后来,历年大关河洪水冲至坟边,绕道而行,形成转水湾之河。故地名“李家湾”,今地名、旧址、河形仍存。图九:金鸡寨不同方位
    太平军以席卷之势,攻破北峡关,街上地方士绅梅大人为求一方平安,摆下香案,迎接太平军入关。太平军正立马受拜之际,只见香案边一水桶,责问此何用意?梅大人急中生智,跪地敬禀:此寓意太平军一统(桶)江山也!太平军大怒:我太平军只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杀富济贫,何有一统江山之意?你乃阿谀奉承之小人,当斩。我们刚刚入关,姑念你一片苦心,割一耳以代斩刑。言毕,割下梅大人一耳。梅大人手捂鲜血淋漓之耳根,仓皇而去。图十:金鸡寨背面峡谷
    北峡雄关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真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峡雄关,古有二十岭(茶叶岭、光刀岭、夏家岭、黄木岭、刀背岭、猴岭、土背岭、蓑衣岭、欧家岭、欢喜岭、小活冲岭、大活冲岭、叫花岭、晓岭、土岭、隔山岭、大尖岭、鸡食岭、小关岭、吉冲岭……),十三庵(龙泉庵、白云庵、罗汉寺、白衣庵、深云庵、护国庵、万人庵、青龙庵、龙门寺、火王庙、关帝庙、仙人洞、洪门寺……),八寨(明王寨、麻山寨、金鸡寨、天字寨、古家寨、牛王寨、岳王寨……),四峰(天堂峰……),一顶(老爷[鹰]顶),二洞(仙人洞、古洞崖洞),三瀑(旵冲龙井瀑、龙门寺龙井瀑、欧家岭瀑布),十一尖(大佛尖、斗笠尖、云雾尖、望曹尖、香炉尖、望儿尖、笃山尖……)。这些高山幽谷,曾几何时,马蹄声声,喊杀阵阵、鬼哭狼嗥,多少仁人志士在悲壮的情景中离去了;这些古刹庵堂,香烟缭绕,木鱼声声,念经打坐,让多少藏匿乔装的豪杰避一时大难。低头思穷远,送我上蓝天,青山依旧在,战火喧嚣静。只是眼前的这些景物给大关古战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图十一:金鸡寨奇石
    金鸡寨就位于桐城北峡雄关之中,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军盘踞数多年,现存太平军哨台、金鸡寨等实物遗址;北峡雄关是典型的榴辉岩地貌,裸露的岩体跌宕起伏,谷内流泉飞瀑、深壑绿潭不计其数。卒子实地考察过,金鸡寨背后山谷阴森恐怖,传说太平军(长毛)将俘虏来的无辜百姓赶至此地,尽数斩首后推下峡谷,阴雨天气时,峡谷便有冤鬼的哀求之声,野生的石韦草遍布,放眼望去,顿感脚下阴风习习,使人不寒而栗。图十二:金鸡寨打鼓石
    金鸡寨地形狭小,仅有的练武场也是一处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土坡,原有石墙遗址后被村民搬至山下,金鸡寨海拔674米,层峦迭障、谷深崖陡。据传也是太平军驻扎而建的寨子。图十三:金鸡寨寨顶
  传说金鸡寨得名是一处名为金鸡石埘,实为一处凌空突兀、形似石屋、高两丈许的巨形石头,埘顶上丁有一只人高的石鸽又似鸡冠,石埘脚处嵌有一扇两尺见方的埘门,如同人工开凿。传说当年清军与太平军激战了两天两夜不分胜负,清军再拟进攻时,却突然听见太平军盘踞的高山上传出响彻云霄的鸡鸣。这深山老林里哪儿来的如此之响的鸡鸣呢?清军放出一只信鸽,以探清太平军的军情。孰料这只寻声而去的信鸽落在石埘顶刚看清埘下一群金鸡,突然睛天一个响雷猛地打在鸽子头上,并把它固在那里。同时埘门处砰的一声闪出一道金光,埘门紧紧关闭。放出的信鸽不见飞回,鸡鸣声也杳然消失,清军仰天长叹,不敢贸然举步。图十四:金鸡寨标识
    清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太平军由天京(南京)朔长江西征,先后攻占了芜湖、池州、安庆等地。为巩固安庆,翼王石达开命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部攻占安庆市桐城县。清朝咸丰三年九月十四日,胡以晃部自安庆挥师北进,十月十二日攻占桐城西南重镇练潭,驻练潭镇的清参将松安丢盔弃甲逃遁。十月十四日,胡以晃率太平军抵达桐城县城外,向守城清军发起猛烈攻击,击毙守城清军千余人,终于攻克了素有“铁打桐城”之称的桐城县城。二十八日,太平军继续挥师北进,攻占了北峡关,击毙清户部主事朱麟祺。图十五:太平军想像图
    自咸丰三年十月至十一年九月,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桐城境内展开大战。七月二日,太平军第一次枞阳会议(卒子之前讲述过)后,太平军与清军秦定三、郑魁士部大战于桐城县城东郊乌石岗,一举击败秦、郑二部,获桐城大捷。十年初,清军多隆阿、湘军李续宜部共十万余人在桐城老林铺、龙河、麻子岭、青草塥、小河沿等地安营扎寨。七月,太平军陈玉成、捻军张乐行部号称三十万大军设营于范家岗、老梅树街、庙岗、棋盘岭一线,后移营天林庄、香铺、金神墩、东河口,直抵鸭子湖、横山、练潭一带,双方交战月余,太平军失利后退守桐城县城。次年,在著名的安庆保卫战期间,太平军曾先后五次自桐城发兵增援,县内挂车河流域是增援反增援的激战中心。图十六:金鸡寨树木并不高大
    由于清军拼死狙击,太平军五次增援均告失败。陈玉成、杨辅清率部再度退守桐城县城。九月,安庆陷落后,清军遂大举围攻桐城县城,他们凭藉县城西山,居高临下,猛烈攻城。太平军经顽强抵抗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弃城突围,自此离开桐城县境。在太平军与清军鏖战中,像卒子今天介绍的金鸡寨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据点,时光的流逝,历史的记载永恒。图十七:从山脚仰望金鸡寨
(本篇完)
2017-0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仁洗墨池——卒子走遍安庆
浮山超仁洗墨池
——安庆石刻系列
第133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原枞阳县浮山的洗墨池,是安庆地区已知的三处洗墨池之一。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指示牌
    洗墨池在安庆不仅只有浮山一处,“洗墨池”石刻在枞阳有两处,浮山一处,枞阳老城一处。县城为陶侃洗墨池,浮山为释超仁洗墨池。图二:洗墨池
    在一个县同有两处“洗墨池”,恐怕全国少见。“洗墨池”是枞阳人人格自我完善的一种象征。它既把人文之“墨”与山水之“池”联系起来,把文化皈依于大自然而成就“天人合一”。图三:洗墨池现状
    方学渐曾说过“岩洞天开,石溪地涌,海潮乍惊。浮空光荡”;方东美曾说过“真正的人,是真人、至人、完人、圣人,是摄取宇宙的生命来充实自我的人,是宇宙和人生和谐共进直指无穷止于至善的人”。图四:洗墨池石刻
    浮山正好承载了这两种使命,一是以“鬼斧石室”承载了人的自然人格,以“洗墨池”为象征承载了人的文化人格。从浮山发端,枞阳文化从一池之墨走向江河之墨。图五:洗墨池
    唐宋以来,孟郊、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陆元钧、赵盂、王阳明、袁宗道袁宗宏等都与浮山结缘,而至明清以降,本邑的钱澄之、方以智、左光斗、方苞、戴名世、刘大櫆、姚鼐等则形成了枞阳浩然壮观的“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文化气象。图六:石刻石台阶
    方戴刘姚形成文化高峰,浮山发端的“桐城派”影响了中国文学二百余年之久,及至吴汝纶、李光炯、光明甫、房秩五、朱光潜、方东美,其文化教育自成一脉,主宰了本邑乃至国人的灵魂。图七:洗墨池为清朝咸丰年间住持僧超仁雕刻
    浮山石刻原属安庆,在安庆形成并得到发展。石头上的每一道痕迹,都是浮山的大美。然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石刻就是石刻,历史就是历史,如今这些石刻像是远嫁的女儿渐渐已经不属于安庆。图八:方伯参军指地方有权势的人
    超仁洗墨池井深约不足一米,呈近方形,边长约一米余。泉水终年不涸,四季清澈。其位置大概在夕阳楼前,目前夕阳楼已毁。洗墨池为清朝咸丰年间住持僧超仁雕刻。图九:洗墨池周边人工雕刻痕迹
    方伯是春秋时期的古汉语词汇,出自《礼记·王制》,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周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即天子分封诸侯国,诸侯分封卿大夫之家。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图十:洗墨池三个大字
    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一方之长。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礼记·王制》载:“千里之外设方伯。”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图十一:池水如墨
   《史记·周本纪》:“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裴駰集解引郑司农曰:“长诸侯为方伯。”《史记·秦始皇本纪》:“方伯分职,诸治经易。”《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唐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黔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云南巡抚。”图十二:墨如池水
    参军是一个汉语词汇,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代以后也可指去当兵。“参谋军务”的简称。东汉末始有“参某某军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简称“参军”。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明清称经略为参军。南朝裴骃 《史记集解》:“宋中郎外兵曹参军。”唐李商隐 《骄儿诗》:“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清黄景仁 《十四夜宴程澄江学使者座》诗:“又是当场一辈人,参军苍鹘纷成队。”图十三:悠闲的农妇在洗墨池闲坐
    浮山这处洗墨池是当时一位住持超仁为纪念方伯参军某某某(不知何时被人为将人名刻去)洗砚的一处水井,泉水视之为黑色,汲来却明净无色。又因此井泉水形如墨色,题刻“超仁洗墨池”等字样。图十四:洗墨池
(本篇完)
2017-0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9-27 01:49 , Processed in 0.0303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