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安安定郡程氏谢太君金乌玉兔穴墓

第202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永安安定郡程氏谢太君金乌玉兔穴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永安村一个半坡小岭上。


    永安村座落在大龙山镇北端,北临五横乡。这里有始建于明初的云峰禅寺。



    在安庆一个小山坡上,有一棺名为金乌玉兔穴墓的大墓,绝对堪称一绝。




    在这个小山坡上,民国有一位风水先生选中了金乌玉兔穴,为程氏谢老太君及其家人安葬于此,这棺墓正对着一条山岭。


    墓前四根望柱,最外一层写有“去水来山气通河洛,金乌玉兔穴受精华。”其望柱高约二米,为安庆地区之最。



    金乌,代表太阳,在卦象为离,在人身象征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卦象为坎,在人身象征元炁。传说此鸟为日之精,居日中。《淮南子》中记载:“日中有乌。”


    《春秋元命苞》中也说:“日中有三足乌。”故人们也把太阳叫做三足乌或金乌。古人认为日中有金乌,月中有玉兔,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有成语“东兔西乌”。一般来说,金乌、朱雀和玄鸟皆和凤凰同属。




    春秋战国时期,凶奴是北方的古老民族。始祖叫淳维,是夏后氏的后裔。殷周后称为獯粥或猃狁,战国后期才称凶奴。在东周时期,常侵犯攻占中原西北疆域,掠夺牲畜、金银财物、杀虐抢掠入口。



    后来安定郡建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相当于今甘肃的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安武),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辖二十一个县地,安定郡的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隋初废。




    程氏九侯镇安定。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在安定郡,派大司马程休父任安定侯,镇守保卫西北疆域,长达六百年,程姓人连续九代人出任安定侯,第六世程仲辛、第七世程黑肱、第八世程君识、第九世程应、第十世程公龛、第十一世程抚、第十二世程思陵、第十三世程德邈。不但巩固拓展保卫了中原西北疆域,而切带领族人发展经济,繁衍程氏家族起了重要作用。从此形成程氏人口众多的安定郡望之地。



    后来边患战乱大迁徙。秦、汉时期,凶奴又继续南下。安定程氏家族一部分向南北分离。唐朝中期形成安史之乱,吐蕃乘机南下,陇中民族人口大迁徙,程氏家族一部分向东南各地逃离。




    宋朝女真人入关南下灭了北宋。宋金抗衡的前线转到陇中大地,泾、渭河流域发生连绵战争,民族纷纷逃离,程氏家族大部分向华夏东南沿海迁徙。


    蒙元时期,蒙古族南下,陇中汉民继续迁徙,使安定郡望的程氏走向衰落。分流在各地程氏,经过数代传后,论不清祖籍族源,只传有 “安定堂”,但不知来历。



    目前全国各地安定堂,安庆宜秀区大龙山仍有一支繁衍。据考证,程氏一支从安定迁向湖北麻城、通山、崇阳县、监利县,麻城部分又迁往陕西安康。另一支从安定迁向湖南衡山、常德,衡山分支又迁往四川;常德分支迁往广西平江。还有一支从安定迁向贵州尊义、怀仁市、道真县。一支从安定迁向江苏徐州、睢宁县、宝应。一支从安定迁重庆彭水,一支从安定迁往江西于都,一支从安定迁往河南光山县,部分从光山又迁往安徽郎溪县,一支从安定迁往陇中各县,一支从安定迁往蒙古北地。形成“安定家声远,祖籍道脉长”。



  

    这棺金乌玉兔穴墓,为安庆周边不可多得的见证晚清至民国时期富人墓穴的活化石。



    墓主人是程氏配偶谢太君与继室曹氏合葬墓。其身世不祥。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生云济寺寂培石塔

第202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长生云济寺寂培石塔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山脚。


    云济禅寺原名云济庵,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距岳西县城十二里。




    据清朝乾隆版《潜山县志》记载:“云济庵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清照乡天堂畈”,始建于明朝末年,乃禅宗临济正宗祖庭。



   自明末至清中晚期,佛法兴盛,据当地老人相传,解放前云济庵有僧众上百人,僧房上百间,田地百亩,还有大片山场,是天堂畈著名的寺院。




    清末至民国时期,因战火动乱,云济庵日渐萧条。一九三九年,云济庵大殿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寺庙三百多斤重的铜钟毁于大炼钢铁时期,所剩僧寮和一些僧塔毁于“文革”期间。



    相传,明朝末年,禅宗临济正宗三十五世性凉禅师朝礼司空山二祖无相寺后,继续朝礼潜山天柱山三祖乾元寺。途经黄沙岭休息时,见天堂畈西南边一个山坳里有一股雾气直冲云霄,在半空形成一朵祥云,酷似莲花。




    奇怪的是,这股雾气如白绸带一般连接着空中的白云莲花与山坳里,像有人在山坳里放一朵莲花风筝一样。性凉禅师似有所悟,急忙赶往,发现该山坳是一中间平坦数十亩的莲花宝地。



    此宝地四周冈峦起伏如龙,又似莲瓣环绕,福地中央有清泉涌出,形成雾气,与天上莲花白云相接。性凉禅师到达泉水边后,喝了几口泉水,清冽甘醇,雾气慢慢消失。




    性凉禅师仔细查看周边地形,前供案似文殊菩萨所乘之大象,白虎岗似青龙;大靠山似大鹏金翅鸟展翅高飞,亦似三尊大佛高卧。


    性凉禅师大喜,此处风水,乃佛门龙象之地。遂在福地东南的一天然石洞(今祖师洞)内驻锡,开山建刹,修禅说法,弘扬临济正宗宗风。




    由此,此乡为莲云乡,此寺为云济寺。


    性凉禅师为云济寺开山祖师,行持精严,慈风远扬,普度众生,影响日盛,皈依日众。




    云济寺曾建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阁、僧寮、居士寮等,香火鼎盛时僧侣上百人、僧房上百间。



    老庵址后边尚存三僧塔,今天卒子介绍正是其中一座。




    墓碑上刻有“ 临济正宗云济庵开山始祖性凉 二世祖海昱 三世祖寂培”之墓等。


    今有泛海先生诗词赞曰:“云浮石寨宝船归,济世经纶向紫微。古道蜿蜒藏净土,庵堂素洁焕清晖。司春永驻长生地,空谷终回百衲衣。一念虔心融日月,脉连祖刹运同辉。”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店古村落古舍利石塔身

第20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宣店古村落古舍利石塔身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社居委古村落半山腰。
    这是一座古舍利石塔身,为花岗岩雕刻而成的六边形古舍利石塔身。这座石塔,肯定建在山间的某个山岗上。


    这是一座舍利塔的塔身一部分,位于宣店村半山腰处,始建年代无考。
    这个塔身为六角式实心石塔,通高约六十公分,原塔底座现不存。塔身疑有四层,现二层已找到。


    这座石塔身,可能是明朝或者清朝初,原为山间寺庙某位和尚砌造的石塔,这座石塔的来历已经无法考证。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重视与尊敬,特别是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的舍利子。所以这座石塔可能是舍利子塔。

  这座石塔的形制比较常见,过去卒子已经介绍过很多座已经残缺不全的石塔。这些石塔有楼阁式塔等的形制。


    塔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之一,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经等物,称为“佛塔 ”。安庆过去寺庙中的和尚圆寂后,立塔便是一座舍利塔。
    这座便是舍利塔,初估为四层,现找到二层为中间二层,上面还有一层一个塔顶,下面有一个塔基,现不存。


    相传,大龙山古时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清朝,某位高僧圆寂之后,徒弟们就修建了这座塔,来存放他的舍利等物。


    宣店古村落古舍利石塔身刻有文字“龙上正下大明……?”这座实心石塔,每一层都由一个整石块来组成,它的建筑构件设计非常巧妙。


    这座石塔究竟是什么高僧圆寂之后建,又是何人所建,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


    原石塔通高约一米余,为六角形实心石塔。石塔分为地宫、塔基、塔身、塔刹五大部分。由于地宫完全被毁,也无法找到。石塔身古朴沧桑、精致玲珑,充分展示出了古代安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技艺。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祖石鱼矶“碧玉流”石刻群

第202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四祖石鱼矶“碧玉流”石刻群位于与安徽省一山之隔的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四祖村四祖寺灵润桥下,这里有几十方石刻,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公权是卒子最为敬仰的书法家,柳体有着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稳而不俗、笔画均匀、棱角外露、骨力劲健、内敛外拓、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卒子也以柳公权的柳体为模,做人做事奕而此。
    四祖寺门前灵润桥下有石刻群,桥下“碧玉流”三大字为唐代柳公权之笔。据《黄梅县志》 载:“碧玉流,在四祖山灵润桥下,中有小石矶,状如鱼泼滤欲上。唐朝柳公权书‘碧玉流’三大字,刻石现存”。
    又记载“唐柳宗元诗: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这些诗词都刻篆在桥下的石头上,笔法苍劲有力,撇如惊蛇出草,擦如美女出润,都是出自名家之笔。


    灵润桥下的石刻很多,形成了石刻群,由于年代久远,雨打霜欺,字迹漫灭,特别是时局更变,人为破坏,有的摩刘已荡然无存,不过大多数名人石刘现还尚存。如:姑射山贡运、黄州知府王辅元、黄眉山人、南吕黄仁、李得阳、胡效忠等,他们都留下了诗句。

  
    离黄梅县城三十里外的破额山,又名双峰山,亦称西山,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仅一山之隔。唐朝武德七年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在这里创建四祖寺,为中国禅宗丛林之始。


    四祖寺前,一座始建于大元至正十年的单孔风雨廊桥,六百多年来傲立在破额山前的石鱼矶上。站在这古香古色的灵润桥上,俯首桥下,芳草萋萋、溪水无言,岩石石刻醒目。

    桥下的石刻很多,这里岩面宽广,平坦光洁,色褐如油,历代游人在此留下了许多题咏石刻。正草行隶,唱物寓情,神韵高远,与桥争辉。有从唐朝至清朝不同时代的名人诗词和人生感悟。其中以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碧玉流”石刻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诗刻最为珍贵。

    站在桥拱正中下方一块状如游鱼的石矶上,“碧玉流”斗大的字刻在其上,溪水潺潺,千年不息,而这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溪水似曾相识相知,从破额山头一路奔来,在“碧玉流”下激情交汇的刹那间,不时发出阵阵如泣如诉的声响。


    离“碧玉流”不远的石刻群中,就有“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诗后有“宗元”二字,落款“大明嘉靖庚申胡效忠来游刻石”。
    清朝光绪《黄梅县志》记载,该石刻诗文为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追记游四祖寺之作,明朝胡效忠重刻于石上。
    县志记载的南宋咸淳年间本邑百岁寿翁黄眉山人“清泉堪洗钵,白石可参禅,坐到忘机处,王侯莫并肩”,还有姑射山贾鉝题的“慧珠”字以及黄梅清代秀才邓文滨的“洗心”石刻。

    如今,许多游客或在这休息片刻,或在此拍照留念,夕阳西下,“碧玉流”石刻更为光彩。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桃元猫儿石

第20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大龙山桃元猫儿石位于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小山下,是安庆市郊一处旅游圣地。
    猫儿石位于大龙山北麓的宜秀区大龙山镇境内,也是大龙山的一条余脉。


    猫儿石位于海拔约十多米的石脊头上,石高约五米,是安庆大龙山的一块奇石。
    这块石头由于位于一条石脊脊背处,再向下便是一条长长的溪流,从远处观察这块奇石,如同一只伫立的四周的猫,故命名为“猫儿石”。


    大龙山很多奇特的石景,一山无数景,处处引人入胜。
    大龙山有奇峰、异洞、怪石、古溪、飞瀑等。


   大龙山景区最大特色是具有典型的球状花岗岩地貌景观,素有“峰雄、洞迷、谷幽、石奇、木秀、水灵”之称。
    大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离市区三十里,为城廓之天然画屏。


    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
    大龙山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


    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
    山上多峰、多壑、多洞、多景。猫儿石便是其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景色。


    古人赞其大龙山美为“独不类他山”,卒子走遍安庆,已经翻过大龙山约二百多个山头,约点大龙山所有山头的一半以上,逐一介绍给全国观众。
    大龙山据有一百零八奇石,还有乌龙溪、白龙溪、黄龙溪、赤龙溪四大溪流和六条瀑布。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4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白石扇子排

第20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大龙山白石扇子排位于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桥办白石村小山上,是安庆市郊军事要塞外围屏障。
    今天卒子继续向大家介绍大龙山的一处风景点,当地人称扇子排。扇子排是地名,地形属于卡斯特地形。
    因为山脚处近几十年被周边百姓安葬了很多新坟,顺着坟头向山上行,就是安庆大龙山一处叫扇子排的地方。
    正月初三,卒子骑着摩托车来到扇子排。通向扇子排有前后三条路,一条从集贤关上,一条从白石村上,一条从象山村上。
    大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

    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迎着朝霞,远望长江,还能看到安庆大电厂,非常俊美。

    大龙山,过去很多是私人山场,叫排的很多,有陈家排、舒家大排、斯家大排等等。大龙山扇子排,故名就是像是一把折扇,形成环形的山弯,弯里是安庆空军驻地,对角也是安庆空军驻地。

    扇子排就是大龙山集贤关一条山脉中的分支山势。扇子排如同一个又一个倒扣的锅底,这种山顶形式圆锅底的,安庆周边很多,风水学称为土形山。如一个高原那样,这些天然而成的山包,大致就是土行山。

    扇子排,在风水上称为土形山,自然安葬着不少的古墓。卒子发现了几棺古墓,其中山脚的登仕郎与宜人合葬墓、山中腰的陈氏祖瑩、山顶的毕母朱氏墓,都是一绝。

    扇子排山脚的窝窝里,就是安庆空十团驻地,这些军事设施不仅给龙山增添了神奇的景致,很多游人也从未进入这里。
[size=0.83em]DSC_7284.jpg (443.6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0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鹊尾渚长风沙

第202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鹊尾渚长风沙位于与安徽省安庆市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长风村。


    长风沙,又名长风夹,即春秋时吴楚大战的鹊尾渚,位于今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长风村。


    此处长江中是一处自古与瞿塘、滟渝并称的险段。江边旧有长风城、长风港,供来往船舶停泊过夜。唐朝以前已有街市,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置镇 。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安庆建城后,集镇渐渐萎缩,但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仍设有巡检司,清朝仍设有炮台。


    唐朝李白在今安徽境内生活的二十余年间,曾多次过往活动于长风沙一带。虽然李白对长风沙的情况没有具体描写,但南宋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明确地指出:“自金陵至长风沙七百里”,“地属舒州,苦最湍险”。
    长风自古三巴路,樯杆参差杂烟树。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这使人多少可以想象李白《长干行》中的女主人公之所以要不远七百里相迎青梅竹马的郎君于长风沙,正是因为这里是和巴山蜀水一样危险的地方,想着想着实在是放心不下的缘故。


    长风沙这一段江面呈“S”形,连转两个急弯。江中罗刹矶、太子矶、拦江矶等礁石林立,有“九里十三矶”之称。北岸在清朝修筑广济圩之前原是大片滩涂湿地,阳光下白沙如水,漫水时更是江滩莫辨。因此行船格外困难。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言:“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

    长风沙貌似一马平川,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暗底下却潜伏杀机。广济圩建成后,长风沙的通航条件得到改善。随着航道工人的辛勤劳动,长风沙江段中的礁石多次被爆破清除,长风沙的危险已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杨载在《夜泊长风沙》诗中还有两句:“但祝行人好心事,长江何处是安流?”这倒是颇值得我们玩味的。


    长风沙自古就是五千里长江的重要港口。安庆古之西有谢家墩东有长风沙两港之说。而长风沙系来往船舶停泊过夜之地。唐朝以前已有街市,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置镇。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安庆建城后,集镇渐渐萎缩,但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仍设有巡检司,清朝仍设有炮台。

    《明史·志十六·地理一》有载“安庆府,元安庆路……怀宁倚。南滨大江,西有皖水流入焉,曰皖口。西北有观音港巡检司,东有长风沙巡检司”;《清史稿·志三十四·地理六》有载“安庆府……引莲湖、槐湖入江,即古长之风沙也”;《读史方舆纪要》亦载,长风沙在安庆“府(怀宁)江五十里,亦曰长风夹”。


  自唐以来,历朝史志均有关于长风沙的记载。“唐朝即已置长风沙镇,隶属舒州怀宁县,直至清朝均为县辖之镇,明置巡检,清移郡治安庆城,今之长风乡亦沿袭得名。”至明朝以后,长风沙“江滩扩展,港湾淤塞,筑堤围垦,面貌变更”。

  如果我们探寻长风沙的成因,不妨在了解下它的当时的水势状况。据史志记载:长江经拦江矶、罗刹矶(又名太子矶),水流湍急,称为“二险”,江流呈“S”形,江中礁矶林立,又大风常起,沙尘弥漫,滩涂湿地,白沙如水,是自古与瞿塘、滟渝并称的长江险段。相对两矶而言的下游不远处的鸭儿沟则水势平缓,可谓安流,形成良港,商旅汇集,兵家必争,历为古战场。这种既江矶丛生、暗礁密布又是风平浪静、避风良港集于一地,在数千里长江实属少见。


  长风沙地理位置特殊,连荆楚,扼吴越,通三巴,江中有九里十三矶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时代,吴越和吴楚之间均在此兵戎相见,已折戟沉沙几千年了。春秋时吴楚大战的鹊尾渚既长风沙。《左传昭公五年》楚以诸侯伐吴,吴人败诸鹊岸。《杜注》“舒县有鹊尾渚。”

  太平天国时安庆守将建炮台于此,留下遗迹至今。倘若你站在古炮台上不仅可以凭吊前人英勇豪放的雄风,还可以远眺波光粼粼的江面中流砥柱般的拦江矶雄姿。


  长风沙数百年间已身经百战,最著名的战役要数渡江战役。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东起无为,南至安庆以东的鸭儿沟汇集了第三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共四个军的兵力,胜利越过长江天险,抵达南岸。

  长风沙既有拦江矶的暗礁险流,又有鸭儿沟的天然良港。唐朝以后,是商贾云集之地,又是南来北往商品的集散地。激活了当时长风沙集市的商品流通,繁荣了长风沙街市。


    一条古长风沙街连接鸭儿沟码头延绵数里。各种商铺、酒肆、客栈比比皆是。白日里熙熙攘攘、比肩接踵,已成鸭儿沟方圆数十里老百姓集聚于此进行商品交换或换取外来品的好集市。这里的棉花、花生、油菜的土产品大量输出,而大米、煤油、布匹等生活必需品有源源不断流进。夜晚,灯火闪闪,既有船老大、货主栖居于酒肆饮酒作乐,又是文人骚客把酒斗诗篇之地。

  长风沙又吸引不少历代的文人骚客逗留于此,留下着不少千古绝唱。最著名的是李白《古乐府·长干行》中写道:“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公元761年又在《江上赠杜长史》诗中有“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句。


  诗人陆游在《长风沙--记阻风夜泊》中对长风沙自然环境作了生动描述:“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橹声已出雁翅浦,获夹喜入长风沙。长风自古三巴路,墙杆参差杂烟树。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

  北宋诗人梅尧臣言:“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过苍崖”。


  元朝诗人杨载更发出:“长风沙长风不断,行人嗟叹奈君何”“但祝行人好心事,长江何处是安流?”

[size=0.83em]DSC_7490.jpg (281.7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家套沙漠洲

第203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杨家套沙漠洲位于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铺乡袁江村。
     杨家套沙漠洲,原本是皖河入江处的一片江湾,位于安庆西门袁江村对面。现在长江南岸的杨家套还是杨家套,只是少了这一块数十平方公里的沙漠洲。


    清朝约清朝光绪年间,与安庆城一江之隔的长江南岸杨家套一带的江堤成片坍塌,整个一片约数十平方公里随着江水的冲刷,渐渐向北岸推移,约数年后,形成依附长江北岸的一个夹洲,与上期卒子讲述的鹊尾渚一样。
    清朝末期,渐渐在安庆北岸形成沙漠洲。


    沙漠洲,又称沙帽洲、杉木洲,地处安庆城西江畔,东起石化码头作业区,西至皖河口,形成一片以林场为主的植被区。
     沙漠洲在尚未形成之前,曾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古战场。古时战场以陆战和水战为主,而安庆就是长江北岸著名兵家必争之地。


    元末,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和赵普胜多次大战于鄱阳湖、安庆、池州一带,而安庆的水域战场就在此处。

    清朝咸丰十年(1861年),曾国藩率清军湘勇攻占安庆,成为安庆的一段特殊历史。清军湘勇攻克安庆后,英国公使最先向清廷提出“准开安庆,在彼居住,准许船只装载货物贸易往来。此后,英国公使又向清廷恭亲王提出“以安庆、芜湖、大通为准许外轮持汉口或九江护照装运茶叶的地方。”


    曾国藩奉与英国赫德商谈。曾国藩曾致书其弟曾国荃曰:“吾但能保沿江最要之城隘(安庆) ,则大局必日振也。”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曾国藩千方百计阻止安庆为西方列强所控制。安庆的战略地位,在曾国藩的眼里比南京、武汉更重要。

    曾国藩希望在安庆建立起民族工业,近而影响全国。清军湘勇占领安庆后,曾国藩立即城内建立的内“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军工企业,也是安庆近代工业的发端。


    中国第一台国产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船“黄鹄号”都是由曾国藩主导建立的,而第一艘机动船“黄鹄号”就在安庆西门外水域,也就是沙漠洲这一带江面下水试航的。

 
    民国初期,沙漠洲一带建起很多木船靠岸的码头,这些码头的治安十分混乱。民国十年(1921年),许世英任安徽省长,发布“安徽省警察厅布告(第九号)刻碑立在江堤上,至此,整个西门外社会治安迅速好转。


    沙漠洲曾有众多的码头,是安庆的客货主要集散地。沙漠洲的正面江堤有一条新街,街之北有巢湖一带人纺纱织布,街之南是竹木作坊和木材市场。一九五四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淹没新街,大水之后,一条街只剩下两排空空穿枋屋架,新街消失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沙漠洲是一片芦苇荡。这里满地的蒌蒿、地儿菜和一片片芦苇荡,形成一条来往航道,船过之时,偶有几只水鸟从苇中飞起,芦苇花下面雪白的绒毛被激荡在空中。


    沙漠洲滩头由于江水浸泡,日照充沛,芦苇疯长。秋日是芦苇收割季节,收割者手执砍刀,成片的芦苇便倒下,捆扎,横一层、纵一层码起,上面堆成人字形,防止芦苇日晒、雨淋、腐烂。有三两芦柴垛,特留有空间,供看场人临时住宿,旨在昼夜巡查,防止火灾。


     近代,随着河道的变化,现在的沙漠洲范围逐渐缩小,过去西门皖河口路的路口西侧是木材市场,东侧是几家裱纸作坊,现在早已凋零。


    站在沙漠洲朝东望去,远处高楼林立,两岸建起很多趸船、驳船、上下起吊的行车、长长的运输带和堆积如山的货物,见证了昔日的长江与皖河的水运繁忙。


    沙漠洲是长江北岸一处难得的休闲处,在一片绿树中行走,见长江上三五船只来来往往。走在松软的沙滩上,偶见几株芦花和几株枯黄的芦柴。如今的沙漠洲再也看不见一望无际的芦苇。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岭老屋

第203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桥岭老屋位于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桥岭村。
    2014年7月,卒子骑摩托车路过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桥岭村,见一位村民,村民指着一间老屋说是清朝道光年间所建。这间老屋保留至今,经历了风雨数百年。


    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桥岭村是大别山深处的山区,仍然有一些隐藏在村里的古桥、古寺、古道、老院落、古建筑、古墓和天然洞穴等,这些古老的旧址和遗址已经渐渐被人忘记。

    当卒子路过老屋时,见这间老屋,位于桥岭村的一条巷弄里,房主已经不再居住此地。


    卒子走进老屋,这是一幢比较低矮的、灰黑色的砖瓦结构木制老屋,与路边另一边的新屋相比,显得有些老旧。那年,卒子路过时正值七月夏季高温,外面很热,可进了老屋内却感觉很凉快。

    对于老屋的与众不同,村民很是自豪的介绍,这些老屋子,经过了几百年,当时人多的时候,房子里住满了人,冬暖夏凉。

     老屋所用的石料和砖块,全是清朝中期至清朝晚期的青砖所建。屋基是采用了当地的石料,经过人工找平,经过二百多年,这些地基仍然坚固。

    屋基的毛石石料上,经过人工又增加了一层麻石条,这些麻石条是经过人工打磨过的,从屋基到青砖墙角,青砖墙是建在屋基一圈麻石条上的,老屋修建于清朝某个时期,村民所说道光年间,却有可能。

    老屋里还有很多历史,进门的石门墩隐约有些雕花,柱子下的石墩,院落里的石壁上,也有各种各样图案。虽历经风雨,但抹不掉它们身上的历史痕迹。

    这间老屋建造于清朝,解放前为当地某位村民所有,建国后,老屋渐渐变成如今的模样。


    老屋为两进,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天井,院落里的地面,均是用石头铺设。这些石块非常有形且平整,有的还铺设成一定形状,看似颇有讲究。
    院落里的柱子,全是木头加石墩构成,木料至今没腐朽。老屋与旁边的老屋构成了一个相对集聚的小村落,整体坐西南朝东北,共房屋七八间,占地约四、五百平方米。


    老屋单檐双坡面、硬山顶,小青瓦,为典型皖西南古建筑,环境优美,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7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源祝氏新屋祖堂旧址

第2032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新源祝氏新屋祖堂旧址位于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新源村。
    2014年5月,卒子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到访宿松县隘口乡新源村,这个深山里的古村落,至今卒子已经去了十多次。
    祝氏新屋祖堂建在一个相对平坦的半坡上,新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清中早期的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巨大的烧制青砖。

  祝氏祖堂又称“祝氏宗祠”,位于新源村,祖堂规模不大,为三进面阔三间的一层传统民居式建筑,面积约约二百平方米,现为宿松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祝氏新屋祖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祝氏一族迁到此定居,后建有祝氏老屋等明清古建筑,乾隆时期祝氏人新建此屋。
  
    祝氏新屋祖堂建在三面环山,山峦起伏的大别山余脉中,整个村庄依山傍水,比较开阔。

[size=0.83em]DSC_8260.jpg (200.7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4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4-27 05:34 , Processed in 0.0303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