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洪桥陈湾“鲁子敬试剑石”石刻。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吕亭镇洪桥村陈湾村民组“鲁子敬试剑石”石刻。
桐城的鲁王河、鲁王墩、试剑石等等传说,与三国时期的吴国鲁肃有着千千万的传说。带着对历史无限崇敬,卒子来介绍这里。据《桐旧集》记载,“鲁谼,县(桐城县)东北十五里,吴鲁肃镇地”;另据清朝康熙版《桐城县志》曰,“鲁谼山,县东北十五里,相传鲁肃居此,其上有试剑石古迹”。关于桐城北乡一带百姓世代传说鲁谼山与鲁肃有关,正如鲁王墩遗址、鲁王河、投子寺、鲁肃读书亭(谷林寺)等。
鲁肃是谁?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在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鲁肃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因此得到吴国孙权(卒子先祖)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吴国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开国元勋之首——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
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安徽潜山)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而关羽不敢相逼。
建安年间,安庆市桐城延大关镇、吕亭镇、龙眠办一线,有很多地方都是吴国(孙吴)与魏国(曹魏)是交界地方。曹魏居北,善陆战而不善水战,孙吴则相反。在长江上作战的后果曹魏不是没有体会过,赤壁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安庆,正是长江北岸重要军事前沿,无论对于孙吴还是曹魏都把长江北岸的安庆作为重要的军事驻地,安庆这才有了吴头楚尾的说法。
安徽江淮平原吴军陆战不如曹军,孙权在位期间曾四次北伐,都没能攻下江淮的军事重镇庐州(合肥),否则淮河以南就得并入东吴了,而正因此为据点曹魏得以坚守这一地带,但又不能南征,吴国也无法北伐,故而形成了一种制衡。
三国时期,战争的本质是争夺人口,人口是生产、作战的基础。虽然曹魏在江北收缩,人口北迁,此时孙吴只能拉长补给线。安庆的桐城大关、吕亭等众多山区成为两国交界的边界。卒子介绍到此,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鲁肃驻镇地。鲁肃作为孙吴大将,驻守在两国边界,视察军情非常自然。
据传,鲁肃曾在吕亭的谷林寺旁一凉亭读书。新建的谷林寺就真的将传说中的故事变成了一个读书处。史料上记载,鲁肃不过是东吴的一个谋臣,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没有封王,所以鲁王河、鲁王墩与鲁肃毫无关系。鲁王墩、鲁王河当中的“鲁”来源于鲁谼山,与鲁肃毫无关系。
桐城当地传说,三国时期孙吴大将鲁肃屯兵桐城与舒城一带设防时,曾在一制高点(仅吕亭镇就有虎头寨、包公寨、黄草寨、一人寨等等)上筑烽火台暸望敌情,他常身先士卒,亲临高台,严密监视北方的巢湖、庐江方向曹魏水陆大军动向,以防来犯。一日,鲁肃手执利剑在此教练阵法,突然飞身跃上一块巨石,朗声激励众官兵说道:“拒曹伐魏,必操胜券,此心志日月可鉴也!”霎时手起剑落,巨石被劈成两半,接着又因势利导训诫官兵:“骄兵必败,如此石不堪一击!”众官兵睹石励志练武日勤,防务日严,曹兵惧之。日后,这块从中剖开的巨石就被人们称之为“试剑石”。
卒子到访吕亭镇洪桥村在一位大爷的带领下看到这块石头,石头高约一米多,宽约二米,为断裂面,断裂面的石上有阴刻行书三行:“此石,三国吴鲁子敬试剑古迹。士人汪天孝叙。”
士人汪天孝何人?卒子分析认为,汪天孝可能是明朝或是清朝一位读书人,是古代文人高雅的自称。这些人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
汪天孝叙,这个叙是指用文字记述,叙述、记叙、叙事。也就是说,明朝或者清朝一位文人叫汪天孝,他据当地百姓的传说,将三国时期孙吴大将鲁子敬试剑的传说,用一块裂天的石头上写上这个故事,称为古迹。要知汪天孝,卒子也。卒子也是汪天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