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兰溪田家岭宣氏古墓

第195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兰溪田家岭宣氏古墓。

    几次介绍安庆大龙山田家岭,今天卒子继续介绍田子冲上游的田家岭上的一棺古墓。


    去年早春,卒子再次到访罗岭田子冲一条通向山岭的古道。顺着山溪古路据说一直能通到,对面那条就是上山的路



    还是那条骑起来很带劲的小路,田家岭位于大龙山五横乡兰溪村与杨桥镇牛冲村之间,从五横乡能通过这条小径走到杨桥。


    就在山岭间,有一座古墓,墓已经无法辨析何时修建,从碑的外形看,应该是清朝中期的古墓。

    五横乡田家岭山顶宣氏古墓,如果不被人发现,可能会被永远埋没在深山的杂草丛中。


    通过山岭小路,顺着半山腰一个小径,再翻过一座山岭卒子见到了这座古墓。古墓为石头堆砌而成,杂草丛生,遍布绿苔。整座墓地宽有六米左右,高近三米,背山而建,三层拜台,朝对东南那片蜿蜒的山谷。

    墓碑的正文,最上面为四个字“恩荣”,字自左向右。正中“考”字,墓碑刻有纪年。墓地简单,是安庆地区比较常见的山墓,保存完整。


    在安庆,有宣家花园、宣店村等等地名,作为宣氏后人,宣氏古墓有着不同的意义。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林庵

第195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铁林庵。

    五一期间,卒子到访安庆市太湖县弥陀镇铁林村,这个曾经太湖县诞生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铁林支部驻地,有着太多的风景与人文历史。

    铁林村位于弥陀镇西南角,顺着河口蜿蜒数公里才能到达,最高峰是铁林寨主峰,为安徽省太(湖)、宿(松)、湖北省蕲(春)三县之交点,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


    铁林村地处海拔八百余米高的铁林寨东北面,地形由南向北,向东大幅降低,绵延起伏,一条山河贯穿南北,呈一个大扇形状态,斜排地垅榜田居多,这些地垅都是数百年前移民到了这里之后,一点一点囤积而成,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土层较浅,盛产茶叶、板栗等。

    铁林寨山势险峻,海拔八百多米,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奇峰怪石,山路崎岖。一条长长的山冲十几户人家都姓徐,此地也称徐家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铁林寨驻扎过红二十七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山区第一红色支部。


    在通往铁林寨主峰的一条山径上,由当地村民徐先生带卒子见到一座很小很小的铁林庙,那座小庙的建立很有意思。

    早期的移民,入住大山后,对大山怀着无限的崇敬与敬畏。数百年前的某一天,冲里的几个农民合计着在大山崖下建一所土地庙,几人纷纷赞同。


    面前的这座大山,就是如今的铁林寨主峰,顺着这条山路,能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上,一直攀登到山顶。卒子在五一期间,就是顺着这条现在早已无人攀爬的路线,在悬崖绝壁上到达了铁林寨主峰。能够在大山山崖下建起了一座小小的土地宝殿,是数百年前村民最为朴实的想法。

    那时的村民也是工匠,他们在一个用碎石砌成的小台上用石条和碎石建成了一间小小的土地庙。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小庙被拆除,当地的村民怀着一丝遗憾,在几年后又重建了铁林庵。


    在那个以农耕为主的社会里,这里是湖北省与安徽省交界的地方,村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在各地都建起了土地庙,这一座小小土地庙,给了当地世代耕作的百姓莫大的安慰。

    铁林庵,实际是当地村民为了社稷而兴建的一座小小的土地庙,庙殿内约四平方米,翘起的飞檐,老庙的圆顶和石框,无不诉说这间小小土地庙的历史。


  现在的铁林庵是一座无人打理的土地庙,庙里供奉着铁林公牌位,是一座供奉着铁林公的土地庙。今年五十多岁的村民徐先生说,这座土地庙很早就有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拆除,后又重建,留有小部分原庙的遗物。

  卒子简单测量下,这座小小的土地庙长约约二米,径深约一米余,高约一米七左右,三面墙均使用了七十年代河口公社的青砖砌成,石门框是石质,进内部一看,正中位置摆放着一尊铁林公的牌位。

    铁林庵是建在海拔约六百余米的山间,顺着铁林庵再向上行二百余米,就到了铁林寨主峰,铁林寨卒子将在后期再介绍。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铁林寨

第195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和平铁林寨。
    和平铁林寨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弥陀镇铁林村和平组高山上,海拔约八百余米。所在和平组地理海拔约五百多米。
    和平组,其实就是十几户徐姓为主的村民小范围聚集地,最初是二户农民在上个世纪初铁林寨山凹处种植黄烟,后来渐渐发了财,这才在山腰处磊土砌石围田,繁衍生息下来,西北方向山峰就是铁林寨!

  五月二日下午,卒子与小兄弟二人驱车来到铁林村和平组,在村民热情的簇拥下吃过香肠煲仔饭后,夜宿帐篷;次日上午七点多钟,吃过小米粥后,带着几丝山风,两人在当地村民徐先生的带领下,迎着朝阳,两人进行了长达一天最为艰苦的攀登旅程。

  铁林寨,两面都是悬崖绝壁,徐先生给两人从铁林寨主峰一侧的跑马岗和观音坎下方引路,在一处名为雷打石的地方可以延山脊直接走到山顶,两人在另一条铁林庙小路向铁林寨悬崖攀登上主峰。
  铁林寨位于太湖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一百一十里,西接湖北省的蕲春县,北近太湖县弥陀镇,南连宿松县,是蕲、太、宿三县和安徽与湖北两省交界之地最高的山峰。

    铁林寨在建寨前,这里山势陡峭、道路崎岖,树木茂盛,山上岩石和洞穴很多,易守难攻,这里原居民很少,山上村民百年来开垦了很多山田,铁林寨就在这片土壤上建立起来。最初的铁林寨无人知晓,大致推算最早也就是明末清初时期。
  铁林村在上个世纪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弥陀区河口乡,延河口一直向高山行进,越向高山行,越是山高林密,古时乡人詹姓强人曾扎寨于山顶。

    清朝咸丰(一八五几)年间,安徽巡抚福济率兵围剿安庆各地的太平军所占领地区,相继攻陷六安、霍山、含山、英山、庐江、庐州等地。太平军在安庆受到威胁,此时与捻军联合起来抗清。太平军保卫安庆的战略一个支点就是太湖县,过去卒子多次介绍太平军住扎的山寨。
     
    太平军与捻军在太湖县相继建立了根据地,铁林寨正是三县交界、两省交界的山区间,太平军能够在太、宿、蕲、霍等地自由穿行。
    太平军为什么会选择在铁林村山峰构建山寨,这是因为安庆府与六安州已经是太平军和捻军重建的一个革命根据地,使是太平军守卫庐州与安庆的西部重镇。
  卒子在海拔约六百余米的山间左弯右转,回头能够看到山凹间一处处数百年来村民围着陡坎而建的碎石良田,进入杂树林,这条路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再攀登了。
  
  陡峭的巨石与松软的泥土路,在枝繁叶茂的杂树阻栏下,需要延着几乎垂直的山路上攀爬,不过多时我俩就累得气喘嘘嘘,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喝水、再喝水。
  看到仿佛是天空的蓝,攀登走近才又看到是一块巨石,延巨石一侧根本无法行走,两侧皆是悬崖绝壁,再向上穿行,几乎是在困难中看到一片蓝色天空,上去之后,是一条长长的山脊,穿过杉树林再进入松树林,眼前依然是一片巨石的悬崖。
  延着陡峭的大石头攀爬,悬崖绝壁上很多松树枯死倒塌,再向上是一整面墙的大石头。问过徐先生,他说快到寨顶了。小兄弟的水杯中的茶水几乎喝尽,要知道这山顶上基本没有水源。
  延着大石头周边绕行了很久,终于在一片松软的泥土坡上继续攀登到了所谓的“观音坎”,这条路几乎无法通行,需要很强的意志来支撑,小兄弟几次强调返程,在卒子强力挽留下,才又前行至“观音坎”的下方,“观音坎”位于铁林寨山巅下方。
  “观音坎”实际是一面悬崖绝壁,巨大的石头支持起来,再前行翻过一片带刺的荆棘丛,终于看到一条有人行走的山路,问顶铁林寨,这趟从悬崖绝壁攀爬的行程,非常美妙。
  “观音坎”其实是悬崖绝壁是的一个巨石群,俯望山下农田村舍,四周皆是群山环绕。在铁林寨顶,卒子见过四周风景,一切辛苦皆是值得的。
  “上山不容易,下山就更难!卒子带着小兄弟,欣赏过风景后,沿山脊另一条山道下山。接着路过一个叫“跑马岗”的地方。
  “跑马岗”其实就是山顶一块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平地,一侧是悬崖,在此驱马扬鞭,那简直是玩命,登山最美好莫过在山顶欣赏风景。
    铁林寨顶,是一条长长的山脊,顶部有巨石,能够看到四周数个乡镇和古村落。山顶约有百十个平方米,有小灌木。
    铁林寨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弥陀镇铁林村和长林村交界的一座大山,地处弥陀镇西南角,是蕲(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太(安庆市太湖县)、宿(安庆市宿松县)三县交界之处。铁林寨主峰海拔约八百余米,大约五分之三的山体跨越于长林村,五分之二的山体在铁林村,这是卒子下山后,吃尽了苦头才总结出来的。
    从铁林寨主峰下山,沿着一条山路下行,山间的松树层峦叠翠,好多的分叉路,凭感觉是向右侧绕行到铁林寨,可是一次次右行,我们不知不觉已经绕行了数个山头。再顺着山沟下行,来到数百年前建的一座古寺庙“龙泉庵”,在庵内的师傅指引下,卒子与小兄弟这才真正步入一个可怕而又曲折的归途。
  沿着新建成的龙泉寺背后一条山路,这里村民又称为“马嘴”,从“马嘴”处着半山间的土路,徐先生说只要过五排山头就能到铁林村,绕行五排山头,是卒子当时作出最不正确的一个决定,从龙泉寺绕行山路至铁林村,对于这里熟悉路途的村民都不算是件容易的事情。
  铁林寨山腰处的山泉甘甜,青山叠叠,僻静优雅,在一处名为“大坪”的地方,据说当年是铁林寨山上“长毛”(太平军)在此练兵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建屋取水练兵。
  铁林寨下山山脊虽然只有一条主路,但分叉较多,一不留神就会相差很远,想想从五横乡上大龙山,然后从宣店村下来,要从宣店再到五横乡,不是一点点的路。小兄弟爬山经验不足,在迷路后来回转行在了几座山间的山凹中。
    没有了路,按照定位与铁林村的徐先生仅仅只有三百米,而就是这三百米,却无法从任何一个方向靠近。没有路,全是刺,全是坡度极大的山体,绝望一次一次向小兄弟扑来,小兄弟显然已经极不耐烦,身体已经严重脱水,面红耳赤。
    又是一次向山脊上攀爬的过程,如此往返已经好几次了,路过总是一片又一片已经废弃的荒田,饥渴、脱水、炎热、烦躁、绝望,在这个看似很容易的事,终于在这个叫铁林寨的山间发生了。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卒子与小兄弟终于为那一个不正确之后几次错误的选择买了单,在一条山路顺着坡度向山下行,渴、渴、渴,小兄弟显然已经极度脱水,他基本不相信一杯水能维持生命的一次次忠告,不到下午二点多,他已经把一杯水完全喝尽,剩下的就是满脸通红的中暑表现。
    拔开沿小径一侧的茅草丛,在芭茅丛中走路,卒子付出手指间划出数道口子,一眼望去,无法看到任何一处有人烟痕迹的地方,又要拽住灌木走路,我们俩累得气喘嘘嘘,浑身冒汗。迷路的感觉真的不好,脱水是最大的挑战。
  
  汗水早就湿透了衣衫,在一个山沟中,终于看到了水源,卒子根本顾不得水质,趴在地上吸附着仅有不足巴掌大的淤泥表面的清水,这块水源估计是山上野兽的饮水地,一股浓浓的野兽味。脱下衣服浸透水,放在小兄弟身上,许久之后,才渐渐散去高温和脱水带来中暑的临床表现。
    看看地图,已经到了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上界村,无论如何卒子将带着小兄弟离开这个险地,看着时间我们只有三个小时就会天黑,攀爬了七八个小时,虚弱、脱水、饥饿,无比拉近与天黑赛跑的过程,下山是一片茶园,顺着山路走呀走呀,卒子估计已经下行到海拔约三百米左右的地方,这样算来大致下山下行了五百米。
    下山至一座古石桥,到了长林村的王家边桥头。此时已经五点多,离我们上山已经过去整整十个小时。在一位长林村在广州工作的陈先生帮助下,卒子坐在他摩托车绕行了二十余公里的路才到铁林村取车返程,这是一次卒子走遍安庆二十多年最为坚苦的一次爬山旅程,没有此次坚苦而又困难,又怎会知道走遍安庆的坚信和不易。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阳太平山房

第195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南阳镇太平山房。


    太平山房位于池州市青阳县陵阳乡所村村。数年前,卒子曾与几位驴友骑行摩托车到访此地。



    太平山房建筑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通面阔五开间共一十六米五,进深三大进,共七十一米六,占地面积一千一百七十余平方米。屋内每进以走廊、厢房、天井相属,严谨有致。


    正面是高大门坊,坊作四柱三楼式,正中匾额楷书阴刻“积善流芳”四个径尺大字,枋额间砖塑浮雕的内容为古代戏剧情节,底座是大理石雕的单层须弥座。



    楼顶用磨砖斗拱出挑,翘角凌空,气字轩昂。两侧砌立马头墙,高大墙体与鳞次屋面形成古趣盎然的外观。内部为抬梁式结构,由一百一十六根粗壮的圆柱,顶梁而立,硕大的月梁纵横飞架,彩绘画枋穿插其间,柱础有鼓镜式、素复盆式、青脚式。


    石墙上有精雕细刻的繁花异卉珍禽图案,梁架间有制作雅秀的轩蓬顶。其后进是二层楼阁,楼前有石砌天井,楼基前沿置白色大理石雕栏和石阶,东西两厢置木梯上下楼,根据它的建筑特点和后进两厢嵌镶的乾隆、咸丰间三块碑文记载,太平山房后进系明朝建筑,前二进建于明末清初。


    始为陈氏公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改作学馆,以方便邻近诸郡生童赴金陵乡试途宿,兼作义学。时秋浦县令钟学题赠“聚德堂”额。一九八六年,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山房又名“聚德堂”,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原系所村陈氏宗祠,座落在青阳县陵阳镇所村西,背依龙王山。祠堂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族人陈馨(名熙,字孟贤号积善)揖资建造。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改建公堂作学馆,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扩建前进,成现在规模。


    正门门楼前原有一方高大照壁遮掩大门,取意“关门闭户掩财飞”。正门墙壁为五层四脚牌坊形,顶高十米,斗拱飞檐,坊顶是块“鲤鱼跳龙门”浮雕,下镶嵌一块勒刻“积善流芳”石匾,匾下是砖雕八仙图,神情妙肖。大门门榻上雕刻“双龙戏珠”。石匾和浮雕两侧是“凤落宝地”和“麟吐玉书”山水壁画,整个正墙,白粉涂底,花砖镶边,壁画映带。

    山房为三进六脊砖木结构。每进都有门厅、正厅,两厅之间有廊庑连接,组成四合小院。每进房屋有正脊两个,一二进、二三进间屋脊,构成“工”字形。每进各有一大天井,东西各有两个小天井。二零一三年五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阳镇所村依山傍河,古时以陈氏家族为主,聚族而居,故村庄规模宏大,建筑密集,但由于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的破坏和日本侵华战争的摧残,村庄遭到极大破坏。现存一座保存完好的国家级文物——陈氏宗祠“太平山房和三十余栋徽派古民居。
    据了解,《陈氏宗谱》记叙:“村以所名,取五方山峦形势,东木、西金、南火、北水、土居其中,与五行适相符合,有得其所之意。”所村还是值得来看看的。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库王家嘴猫望石与“狮象把口”

第195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库王家嘴猫望石与“狮象把口”。


    每次从洪铺镇路过,或是沿皖河河堤路过时,有两座相对而望的小山,在安庆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带着一丝向往,卒子到访这里,卒子将分两期介绍“狮象把口”这个风水学地理位置。

    皖河,安庆的母亲河,从最上游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流入怀宁县,进入安庆市区,进入大观区以后,河道异常宽阔,有了七里湖与八里湖等名称。从怀宁县山间几支小河汇入治塘湖,最后通过今天卒子介绍的“狮象把口”最后流入皖河,再进入长江。

  
    “狮象把口”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石库村的王家嘴,大的地理位置是这里一座高不足百米的狮山与对面的象山把住从冶塘湖流入皖河的风水。

    在石库嘴的入皖河处,一边岸为狮山,一边岸是象山。两岸对峙着两座山头,形若狮象,所以人们称为“狮象把水口”。提起这狮象把口,便发现这里的风水秘密。


    风水学形象的将这里称为“狮象把口”,必岀权贵。事实上,石库村的王家嘴与对面的黄山村象鼻嘴,是相对的两个山头,单纯石库嘴又有两块很奇特的石头,当地人称背猫石与猫望石。

    背猫石与猫望石是石库村王家嘴很奇特的石头,石头并不平整,仿佛大象的皮肤,深褐色,其中背猫石身背处有一处宽三十公分、长二十公分的方形石刻,至于什么用处不详。这两块石头又相望相背,成为石库王家嘴的缩小牌的“狮象把口”。无论这里的风水如何的奇特,归根结底是那数百年来的故事。

    冶塘湖,位于怀宁县洪铺镇境内,环湖皆山,峰岚青霭,惟湖之东南有黄山村之象鼻嘴与石库的狮山相对持,形成狮象把口,口宽百余米,与皖河相通。

    每当夏汛水涨,宰羊抛湖,群鱼涌入,临秋于把口结屏,至冬水枯,鱼翔湖底,丰年可网百吨。湖东北石库村王家嘴,铁渣遍布,经考古调查初定为汉代炼铁遗址,冶塘湖亦由冶炼旧址而得名。

    洪铺镇原叫洪家铺,有一处的小石矶,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皖河在其身旁穿境而过。小石矶的森林、渔场和丰富的铁石矿,自秦朝时期就被官方器重。


    洪铺有一种地方小戏叫“牛灯戏”,是怀宁县民间在洪铺镇的一种戏曲演唱形式,它融合了京剧、越剧、徽调、怀腔诸多剧种的声腔,并且专演唐代名将尉迟恭的故事。每年的春夏夜晚,用黑纸扎水牛一头,燃烛走村串庄表演;牛架系竹木结构,犁耙下面安装四个木轮,牛身由竹片装扎,外面糊纸;颈上挂轭,后拖篾扎的犁耙。所演剧目有《尉迟恭耕田》、《刘秀报马》、《八仙庆寿》、《九世同居》、《孙猴子开路》等,在洪铺镇乃至怀宁境内民间盛传。

  
    皖河自石牌潺潺流出之后,折向东北,经江镇,到达洪铺。洪铺在旧时也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其繁荣程度与怀宁县小市镇不相上下,留下了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金鸡碑,卒子在十余年前已介绍。


    过去卒子并不知晓为什么洪镇这里会有金鸡碑,直到现在才渐渐明白,这个高一米余,宽半米余,由白石刻成的“金鸡社令正直之神位”。

    据《怀宁县志》记载:“金鸡碑的立碑时间最晚应是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朝。金鸡碑是戏神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一项重要资料。”

    卒子判断是当时由怀宁县数乡百姓乘船前要祭拜金鸡碑是戏神碑,然后从“狮象把口”处的数个轮渡小港口通过七里湖入皖河,再到长江之后到全国表演小戏,养家糊口。未完待续!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山象鼻嘴“小胜矶乾隆安庆府”碑

第195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山象鼻嘴“小胜矶乾隆安庆府”碑。


    小胜矶是长江流域皖河之滨一处风景十分的优美的地方。上期卒子介绍了与黄山象鼻嘴相对持的狮山把口,本期卒子再次介绍这片依山畔水的地方。


    小胜矶山清水秀,背靠黄山,黄山又称象山,延着长长的象鼻延伸到小胜矶的嘴子,又称象鼻嘴。

    小胜矶是皖河一处地势较高的石台,皖河穿境而过,属于丘陵湖区是长江皖河湿地。


    小胜矶围绕“一山”(即象山)、“一水”(即皖河)、“一湖”(即七里湖),小胜矶是皖河七里湖背依象山脚下一处十分优美的地方。

    小胜矶,又称小月鸡、小玉鸡、小石矶、小胜鸡;俗称象鼻嘴。


    黄山村渐渐取代了历史上使用很多年的地名小胜矶,是长江下游安庆市西郊皖河下游七里湖段北岸洪铺镇与山口乡交界处,东与大观区山口乡联胜村大胜矶虎形、陈家大屋、大胜矶相壤,南与大观区海口镇巨网隔河相望。

    小胜矶曾是古老渡口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停渡,历史上这里曾是安庆周边重要的渡口。


    小胜矶历史悠久自秦朝时期就有此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军扫荡了小胜矶,小胜矶论入困境。解放后,小胜矶开始兴旺。

    卒子到访象鼻嘴后,从不同的角度拍出不同效果的照片。绕过象鼻嘴后山的山坳,朝皖河七里湖方向步行。当地人说这山叫“象山”,与对面的狮山相持。

    到象鼻嘴后,就能看出象山那优美的曲线,水绕山抱,绿树蓊郁,田畴丰茂,特别是象山石坳下,一弯清清的河水中间,有小绿洲,是花是荷,美丽动人。
    象鼻嘴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黄山村,与狮山隔空相对。


    因山形如大象,海拔约百米。自古为军事要地,山上有战壕遗址,与石库村狮山成崎角之势。

    这里是安庆古老的一处渡口,山下有石矶名为小胜矶,因此山形如象,易名象山。


    偶然间,卒子在小胜矶七里湖岸边发现一清朝石碑,是一处文物价值较高的石碑。建议安庆市文物部门能够妥善保管这一清朝古碑。


  这是一块清朝石碑,该石碑长约一米,宽六十公分,厚二十多公分。据碑文而知,该碑为清朝乾隆十八年修建原一处设施的功德碑,碑文已经非常模糊,很多字体无法辨析,但安庆府正堂加二级等字样还能看清,此碑的发现对研究地方文史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碑长期被水浸泡,加上杂草较深,很难被人发现。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笏张年九故居

第19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张溪镇白笏乡张年九故居。

    白笏乡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昔日的一个乡镇,今已并入张溪镇。卒子于六、七年前到访此地。

    白笏乡是升金湖边的一个乡镇。相传清朝末年,此地有一姓白的秀才,手持大笏,赴京赶考,后考中进士,名扬乡里,此地便取名“白笏”,一直延用至今。

    周馥是池州市东至县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实业家,周馥故里更是被誉为“安徽大宅门”,周馥一直长期生活在安庆。

    公元一八六一年十一月,周馥到安庆,入李鸿章营,襄办文案。

  
    周馥(1837—1921年),安徽旌德人。初名复,字玉山,别字兰溪,后在李鸿章幕,为李所倚重,官至两广总督,谥悫慎,著有《玉山诗集》四卷等,汇刊为《周悫慎公全集》。

    张溪,周馥故里,卒子在数年前到访这里时,见到当年与周馥元甲山学馆同学的张年九故居。虽无法考证张年九是何人,从老屋看,却真的是一幢年百老宅。
    整个老宅构造别致,已有上百年历史,采用砖木工艺,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天井,井深约半米,作集雨之用。老宅地板全是当地产的青石,打磨平整,经过百年行走,已经磨得光滑油亮。

    池州,因靠安庆依山带水,清末周馥因战乱离开元甲山学馆,别妻离子,外出寻找生路,走彭泽、东流沿江数百里至安庆,在八卦门正街摆代字摊谋生,为人算命,凭一手好字,又为人代写书信、呈文及对联等等。

    一天,周馥正在摆代字摊。这时来了一个清军模样的士兵对周馥说,先生,把我写一封家书,可行?周馥急忙站起来作揖,原来士兵姓王,在李鸿章营帐的伙房里挑水做饭,因思念家里老母亲,所以到街上找代字先生写封家书。从那之后,周馥代字摊前人来不断,大多数为士官。


    李鸿章驻守安庆,正受命创办淮军,招兵买马,准备远征上海。有一天李鸿章偶翻账簿,见字迹端正清秀,有山岚之气,李鸿章大为赞赏,从此李鸿章就认识了周馥,周馥指出军队建制必要所在及军令军规颁布实施提出见解。李鸿章听后大有受益,当即决定周馥担任总文案,遂成为李鸿章的幕僚。

    周馥在安庆改变了人生,跟随李鸿章三十余年不离不弃,周馥在治水、兴工、办学、外交等方面成绩显著,这与他个人的修养、胆识、才干有关,也与李鸿章的识才和重用是分不开的。


    张年九,据说与周馥在学馆同学。生平无记载,张年九故居却真有实物。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麟清朝“佛”石刻

第196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白麟清朝“佛”石刻。

    白麟清朝“佛”石刻,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大约三百余米的群山之间,石刻保存完整。

    “佛”石刻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安庆市文物局无法研判年代,经过对石刻字迹周边的分析,卒子初判为清朝道光年间石刻。

  目前,“佛”石刻被公布为安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佛”石刻另一侧,还有同时期的“南无阿弥陀佛”石刻,初判也是同一时期所刻。

  五横乡与大龙山镇座落在安庆市北郊集贤关一带,是安庆大龙山重要周边乡镇,过去安庆府古道的重要通道。

    提到白麟,不得不提到大师邓石如。邓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安庆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清朝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邓石如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存世。

    邓石如原名琰,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性廉介无所合。

    邓石如出生清朝中期,此时白麟一带文风已经兴盛起来,就连数百米高山上的寺庙也开始有了读书人常来祈祷而增添了几分墨味。

  
    邓石如出生于寒门,其祖父、父亲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邓石如九岁时读过一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十七岁时就开始了靠写字、刻印谋生的艺术生涯,一生社会地位低下。

    当我们走近“佛”石刻时,立即被其工整的笔划所折服。“佛”石刻刻在一块高约八米、宽约八米的桃形巨石背面。


    “佛”石刻,高约九十公分,近一米;宽约七十多公分,双沟线石刻凸体,原红色油漆描红,近期被人使用金漆描红。


    近观“佛”石刻,其单人边,像一把长刀刀尖立于石上,并不像出家人书法风格,带了一股力量。


    在正面巨石上的“南无阿弥陀佛”石刻下,有一麻石雕刻的香炉,有些时代。


    此香炉为清朝中晚期香炉,香炉上雕刻有村里吴姓、曹姓等居士送到寺庙的物品。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林徐氏祠堂太湖县第一苏维埃支部

第196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铁林徐氏祠堂太湖县第一苏维埃支部。

    铁林徐氏祠堂太湖县第一苏维埃支部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弥陀镇铁林村高约五百余米的高山间。

    弥陀镇铁林村曾是太湖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铁林支部的诞生地,位于弥陀镇西南角,东西与刘畈乡九田、栗术两村相邻,西南面与本镇长林村接壤,北面紧靠本镇河口村,为太、宿、蕲三县之交点,由原李安、徐冲二个山头村合并而成,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行政村。


    铁林村地处海拔800米高的铁林寨东北面,地形由南向北,向东大幅降低,绵延起伏,一条山河贯穿南北,呈一个大扇形状态,斜排地垅榜田居多,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土层较浅,盛产茶叶、板栗等。

    卒子于今年五一期间到访坐落在太湖县弥陀镇境内的铁林寨,这里曾是中共党组织活动所在地。铁林寨苏维埃政权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对宣传革命理想,教育广大群众,有力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扩大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影响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铁林寨山高林密,历史上曾有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在铁林寨驻过军,铁林寨是太湖县革命老区的历史见证。

  位于太湖县弥陀镇境内的铁林寨山势险峻,海拔800多米。民国时期铁林寨驻扎过红二十七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并建立了山区第一红色支部——铁林支部。
  1931年10月,太湖县北中区苏维埃政府建立。红二十七军及地方游击队为避敌锋芒,转战到山高林密、地势险峻的铁林寨、兰家山(现分别规划到弥陀镇、刘畈乡),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

  铁林寨半山腰是铁林村和平组,原有几户人家都姓徐。据太湖县地方党史记载:长朱正得接到蕲、宿、太工委的指示,在小麦坪召集力量,召开成立苏维埃政府的预备会议。随后,他们到铁林寨徐氏祖堂宣布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立,并成立铁林寨游击队。


  铁林寨各乡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中共党组织也有很大的发展。

 
    苏维埃红色政权在太湖县诞生,是太湖县的第一支党支部,掀开了党领导太湖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的新一页。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奇隆禅庵寺石塔与百年古茶树

第196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奇隆禅庵寺石塔与百年古茶树。下图是卒子站在石门湖畔拍摄禅庵山,背后那座山才是禅庵山。


    第一次去禅庵寺是大约七年前,一直骑着摩托车到了半山停车场,这次是专程到禅庵寺回访的。



    禅庵寺安徽省怀宁县月山镇奇隆村,山因庵而得名。


    禅庵寺据说是一座千年古刹,卒子对此一直持怀疑看法。民间说,禅庵建于梁朝,就是一千多年前。


    资料显示,禅庵寺是千年古刹,地处北纬三十度的禅庵山中,最高海拔近五百米。


    禅庵寺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禅庵山大约四十五十米的半山腰,在半山腰的山窝处。



   《怀宁县志》卷九“祠祭”记载,“禅庵梁建在百子山云峰巅,为宝志大师过化之地。”


  
    自前梁朝(502年)建寺后,即为九华山地藏王和观音道场。

    一条长长的山路,小部分早在明朝就修有石板,山下百姓在半山间修筑了一条石板路,可见当年禅庵寺香火的鼎盛。如今,禅庵寺早已不存,半山间卒子找到这样一座石塔。

     文革期间,禅庵寺被毁,但遗迹尚存。如今重修的禅庵寺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禅庵了,但半山间的石塔,却默默躺在半山间的一块空地上,石塔青石制,现存部分是塔身中段,刻有文字,文字已模糊,中间有几个字依然能够看得出来,有“谢……,月吉旦”等等,卒子分析可能是清朝某个时期所立的祖师塔。

     卒子二次到访此地,顺着寺后一条长长山路,前行寻觅遗迹。这是一条还存留有一点石板的土路,很窄。顺着山溪,路一直延伸到山脊。半山间,有一片茶园,卒子猜测这片茶园可能是当年寺庙里僧侣所植,后被遗忘。问过山下百姓称,这片茶园为野生,每年每家都能采个几斤野茶,味道特别香。


    民间相传,地藏王当年曾云游过此山,打坐在“珠形”,原来天池后第三座山峦,故禅庵寺被世人称为“小九华”。再向前行,见到一个石塔盖,盖顶不存。同为青石制。

    小九华奇峰矗立,高纵云端。李谪仙当年如果游历至此,会发出更加壮美的感叹!漫步林间小道,曲径通幽,引人入胜,茂林修竹,鸟语花香,真乃世外桃源。登高揽胜,身处“百子晓岚”之中,“龙山晓黛”、“石门秋泛”尽收眼底。若“把酒临风,宠辱皆忘,其喜洋洋者矣”。

    唐朝诗人温庭筠为禅庵寺曾留下了千古绝唱:“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先贤咏叹,传诵至今,致令寺、山享誉千年。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5-17 16:53 , Processed in 0.0307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