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峰禅寺“勒石永鉴”碑与石塔盖

第201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云峰禅寺“勒石永鉴”碑与石塔盖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永安村乌兔岭一处山窝。
    在新修建的寺庙一角,卒子看到一块清朝嘉庆年间的古石碑“勒石永鉴”碑。碑通高一米二,宽约八十公分。
    据碑中记载,云峰禅寺原名云峰庵,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只是一间小茅屋,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才得以扩大规模。
    云峰禅寺建在永安村乌兔岭一处山窝处,这此进山约四里路程,山中古墓碑多是程姓氏,寺前一条山脊,站在山脊看到云峰禅寺确实修建在一处背靠犁头尖下方。
    大龙山余脉犁头尖与另一条山脉横山,是五横乡腹地一处山水风景地。犁头尖山脉是乌兔岭,最高山峰为犁头尖。


    据碑中记载,云峰禅寺在建寺前,四界均是老坟。其中,有王姓老坟等坟主对建寺均非常支持。清朝此地为怀宁县某保,事首胡隆遇等老人曾多次主持协商重修云峰禅寺一事。

    寺内原有老尼,据说活到一百四十岁,后坐缸九十九年,开封后重塑金身,成为宜秀区两座真身菩萨的寺庙之一。


    清朝中期,云峰禅寺寺后建有多座舍利塔,其中一座石塔塔盖在重修寺庙时被找到,并放在大真身大殿内被供奉。老舍利塔石塔塔盖为麻石制地,厚约三十公分,六角,无文字。
    近代,主持重修云峰禅寺的老尼西潮法师圆寂后,新建舍利塔。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斗“举人桥”

第201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南斗“举人桥”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百里镇南斗村一条溪流上。
    南斗村是由原南斗、张河、双峰三个村合并而成,一条前埠河环抱弯弯流出,东南面与牛镇镇的禅源、天桥、羊河三村相毗邻。


    举人桥位于前埠河上的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古石桥,桥一边是丘陵峻岭,桥另一边是农耕平地。
    该桥为石砌桥墩,石构桥体,桥体为架式,桥头为石砌踏步。该桥于清朝中期由当地举人王普照募建。后经过多次维修。

    举人桥建在一条狭长的山峪间,自山间向冲外逐渐扩展为较大的平地,两旁是低矮的山凸,举人桥横架在溪流上,长约七、八米,宽约一米余,作工精细。


    该桥条石砌筑,做工较规整,桥面呈微弧形,石板铺筑,桥面平整。

    举人桥是一座规模不大的石桥。关于这座石桥有很多传说,当地人有很多诗词歌颂这座石桥。

    举人桥为古时建造的石板桥的一种,石桥板实由木桥演变而来,石板桥一般跨度较石拱桥小,由石料均衡地砌筑,最初是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后改为石制。


    这座石桥是当时王普照刚刚科举考中举人而兴建,这座古桥也就成为半官半民出资兴建的石桥。
    南斗村是百里镇的重要驿站,位置是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西北边陲。
    古时是太湖县城通往湖北省英山县的主要驿站,沿长河而下,到太湖县城约一百华里而得名“百里”。
    举人桥是一座功德无量的事,慷慨乐施者王普照以自己科举而募修,并留下千古美名。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姥山大王庙与三棵百年枫树

第201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姥山大王庙与三棵百年枫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姥山社区依山畔水的湖心小角。
    姥山社区属丘陵地带,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山水相联,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社区安宁。

    姥山社区山水自源丰富,是一个鱼米之乡,也是休闲度假的风水宝地,是安庆市乡村旅游的新景区。


  姥山是全世界日全食的最佳观测地之一,全世界的天文专家、学者、天文爱好者,云集姥山观测日全食。山湖景色优美的姥山,山上有天文观测亭、菜子湖湿地候鸟栖息乐园观鸟站和天文观测台、“仙人境地”、世界龟王、科教园地、佛教圣地(大王庙),还有菜子湖通达嬉子湖、巨石山(小龙山) 等旅游新景点。
    山上有草坪数千亩,主峰“龙王殿”,山腰山下绿树成荫,怪石嶙峋;登山顶,受山川灵气,日月精华、清风阵阵、凉意磬人;四周远眺,三面湖水,碧波万顷,湖中大岛小屿,比比皆是,鸥鹭野鸭群落群起,远处地平线有逶迤远山取代。


    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比起西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亲临此境一览,必有心旷神怡,仙风道骨,超凡脱俗之感,乃人间仙境,知之乐、游之乐、心之乐、人之乐也!


    大王庙,又名弥陀寺,位于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的姥山社区菜子湖一个小角上。今天新复建的大王庙,是一组仿古建筑群,南临古菜子湖渡,以庙为主体,手书“天王殿”三个大字是安庆已故书法家胡寄樵。


    大王庙是过去古渡口边的渔民祭祀的寺庙,据脊檩题记,大王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原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后毁。此后,在解放前重修大王庙,解放后改名弥陀寺。
  周六,天气不错,约了二个朋友三人一起爬山游湖。看到罗岭镇姥山村仅存的三棵百年枫香树。


    通径姥山村在群山环抱之中,只有一条小路可到达,仅存的三棵枫香树就在路边。最大的那一棵枫树和有一百多年,甚是显眼。


    沿着菜子湖湿地公园可以看到其它三棵枫香树,中间还有石椅可供游人憩息,一座小的现代修建的土地庙。这三棵枫树据说是当地移民先祖植下,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

    沿着石径,走到菜子湖边,美景尽收眼底。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1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眉山盘陀石与明朝民国两大墓

第201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眉山盘陀石与明朝民国两大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桥办眉山村的半山腰,风水极佳的宝地上。
    从明朝至民国时期,安庆先祖们往往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造死后长眠的墓穴;据《 汉书》 记载:“卒徒工庸以拒万数,至燃脂火 夜作……作治数年”!


    建造墓穴第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选址;对墓地的选址就有所规划,安庆受到元末明初移民思想的影响,都会选择一些地势较高、地形开敞的地方。

   
    安庆古人墓葬对地势的要求很多;据诸多文献记载:“凡葬必于高陵之上”,“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旁近祖考”,其原因是为了追求墓葬的“燥”,也为了避免地下水以及河流对墓葬的侵害。


    安庆市宜秀区大桥办眉山村,很多小山丘上都营建了大量的墓穴,这些墓址有些是经过风水先生看一线山脉走势而定,也有祖先们的墓葬集中在大龙山及周围的山体周边。

    风水,是离不开的话题。古人用栻(罗)盘看风水、择居、建城、筑邑、造宅、以及选坟、修墓穴。《葬经》中是这样描绘风水宝地的:“若器之贮,言气聚而不散也。”


    安庆古人认为风水好的地方,就会如同盆罐一样,气装进去而不会散失;地形地貌如果是四面环山,或者是三面环山,前面有河溪,这样就会如网兜,风吹入兜内变小而止息,即为聚气;“山环水抱必有气”,是传统风水的一条重要定律。


    从风水学上看,大龙山因周围的山形地势,属典型的"龙脉"架构;位于眉山三孔桥附近的明朝末期的墓穴坐北朝南,墓门均向南,从墓主人做起时的角度来看,大龙山的一个山峰靠背,顶上巨石为龙龛石。


    这座墓被两条山脉环抱,墓主人是明朝末期的胡昶翁,生前曾为明朝国学,明朝末期的墓碑刻着“国学”字样则表明逝者生前曾是科举贡生。脚下有一条小溪流过,形成了山环水抱的地势格局;完全符合风水观念中基址选择应遵循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基本原则。
    在大龙山,有一块巨石,很少有人知道这块巨石就是的磐陀石。它左右悬空,凌空孤峙,石身与底座衔接处间隙如线,似断若连,看似摇摇欲坠、险如危卵,实则稳如磐石。


    从眉山三孔桥顺山而上,不远后这块奇石便映入眼帘。磐陀石由上下分为三块巨石相垒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部平滑而立于山体巨石上,周长约十余米,中间巨石一角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

    上面一块小巨石上平底尖,高达半米,宽近一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磐陀石险如滚卵,会担心一阵大风,将上面巨石吹滚下来,但却安稳如盘,两石永远是这样相偎相依。磐陀石顶巅平坦,任风吹日晒却纹丝不动,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安庆一大奇观。

    在磐陀石下方约百米,有一处依山傍水的小山脊,是一处“山主人丁,水主财”的好风水地,背以石(磐陀石)为山之骨,水(石塘湖)为山之血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未看山时先看水。


     从“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在大龙山眉山这处实际上就是四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盆地,风水所讲的“穴”就在这个盆地里,四面的山,风水上叫做“砂”。卒子找到这座墓时,墓主人是例赠五品蓝翎方选法与妻合葬墓,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这个地形上像是双手捧着形成的一个中间凹陷的穴窝,古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好的葬地。


    安庆墓葬还有很多非常讲究风水的,有“上风下水”,依山面水,居高临下的。还有更多考究的墓穴,卒子将在后面一一介绍。这些风水宝地,大多都是是背靠主山,山环水绕。左右要有山脉环护,前面要有水相绕,天门敞开,地户锁闭的理想风水宝地。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6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业大岭与西山战壕遗址

第201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林业大岭战壕遗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铺乡林业村大岭山半山腰,是一处建在山顶间的战壕遗址。
    林业大岭战壕遗址,分为大岭战壕遗址与相连的西山战壕遗址两个部分。卒子实地考察后,初步认为这两处战壕遗址均建于清朝末期。

    据了解,清朝咸丰年间,正当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常之际,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军水陆师自湖北大举围困安庆。在连陷安庆府太湖县和潜山县后;又命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兵,驻扎桐城县挂车河、青草塥;杨岳斌水师攻陷安庆府桐城县枞阳县(后改为枞阳县),合围安庆府。

     太平军占领安庆后,一直是天京(今南京)西线屏障和粮源要地。太平军于东征苏、常时,即决定发兵两支“合取湖北”,迫使湘军西撤,以解安庆之围。太平军在安庆周边重要地势做了精心的军事部署。

    长期以来,很多本地专家学者对晚清太平军与清军(湘勇)研究处于史料研究上,对具体的实地研究相当匮乏。为此,卒子长期致力于对安庆各地这段历史的实地进行勘察、研究。一九六三年立的豹子头三角点土地处标识。

    为什么古战壕会建在十里铺乡林业村的大岭和相连的西山上?从环城西路向江镇、洪镇省道过安庆师范大学化工学院和理工学院时,远远能够看到两座相连的小山包,这两座小山包当地人称大岭和西山望月。

    清军调集大军,直接围困安庆。安庆周边十里铺乡是扼守北大门的重要陆路和水路要道。林业村又是十里铺乡连接古石门湖港重要村落。太平军将领曾率主力万余人由鄂东黄州返抵安庆集贤关,逼近围城湘军,那段时间,十里铺乡的集贤关与林业村每天尘土飞扬,往来兵将络绎不绝。
    晚清,安庆太平军被围,后太平军主将令几万人进入集贤关、茅岭、十里铺乡一带扎营四十余座,这四十余座营寨可不是在大路上据守,而是分兵在十里铺乡、茅岭一带。
    从地理位置看,林业村紧临石门湖,成为太平军扼守的重要屏障。从林业村的一处小山向上行,小山半山腰有一条平坦小道,通过小道不远就来到大岭。
    所谓大岭,其实就是石门湖边的一座高约二百米的小山丘。现在合安高铁从这两座小山中间穿过,打通了隧道。卒子周边爬山到访大岭,发现大岭山上古“战壕”遗址。问过防火村民队长,他讲据他了解,这些战壕可能是清朝太平军和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具体不清楚。

    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据实地考察后,从开挖的石料、山体变化结构,再靠近山顶处,上、下两条“战壕”隐匿树丛中。

    大岭战壕,周边全是树木丛生。大岭“战壕”遗址,可以说是安庆军事战壕的一部百科全书,“之”字形战壕、“井”字形战壕、三角战壕、“回”字形战壕,这些“战壕”平均深约八十公分、宽约一米。其中一条主战壕深约二米、宽约一米余。

   
    大岭战壕是晚清太平军所建,后抗日战争时期被重修,至于这个战壕何时建成,为何而建,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史料上没有记载。

    清朝咸丰年间,安庆周边布满战壕,大岭山上有战壕,很有可能是清末太平军所开挖。后也可能是“抗日战争时期开挖”。


    日军侵犯安庆时,安庆周边也在开挖战壕。古战壕无论是清末太平军所开挖,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开挖,都是安庆历史留下的遗迹,是安庆近现代战争的一种见证。


(本节完)

林业西山战壕遗址(下)

第20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林业西山战壕遗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铺乡林业村大岭山半山腰,是一处建在山顶间的战壕遗址。
    西山战壕位于大岭相连的西山山顶上,西山有一个很诗意的名称,叫西山望月。十里铺乡林业村的一个独立小山的一侧山体。


    山顶上还能依稀看清楚人工挖掘的壕沟。老村民说这些壕沟是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战壕,是驻守在此的国军开挖的。

    据了解,十里铺乡林业村委周围山体并不太多,从山上看石门湖一马平川,村庄多建于山间小盆地,有皖河支流流过汇入石门湖。爬山越岭来到西山山顶,西山与大岭地质结构又不完全相同。

    西山,当地人称西山望月。一侧有高达五十余米的悬崖绝壁,在悬崖绝壁边不足一米处开挖“战壕”,在战壕前面视野开阔。
    这条长约数十米,宽约约一米左右,状如山沟的“战壕”绕山腰而至山顶。

    安庆将“战壕”又称壕沟,主要开挖在安庆周边的山岭间。这些壕沟基本都是些军事功能。有些还绕山岭大半圈。壕沟在当时主要作为掩体,用来供军士防守埋伏并作出击之用。

    在西山还有一些较大的开挖的坑洞,在上面用树枝、茅草就可以修建供守军执更、休息、放置兵器的茅棚,大多分布于沿进山小路的斜坡上,或山顶处,一般呈半圆形。一般用石块镶嵌以防滑坡。

    此次,卒子实地考察两处战壕遗址,均有哨所遗迹。这些位于战壕多处的“岭嘴”上,从地形上是观察是扼守从村庄进山道路的咽喉之处,或是观察前方远处的极佳哨防位置,卒子推测这里是驻军的前沿哨所。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断定,十里铺乡林业村大岭与西山两处均为古代遗迹,始建于清朝咸丰或同治年间太平起义军驻军并与清军展开争夺战的战场遗址,抗日战争时期重修改建。此处遗址由防御战壕或壕沟、驻兵茅棚、瞭望哨所、驻兵兵营、战场遗址等组成,是一处大型古代军事遗址群。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桥大青山峡谷与界石

第201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郭桥大青山峡谷与界石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枞阳镇郭桥村半山腰青山峡谷。


    大青山峡谷与界石位于在枞阳镇郭桥村,枞阳镇郭桥村村北,远望山色青紫,秀色可餐,故名青山。山南峰下有众多巨石。明末宰相何如宠少时曾在这片巨石群中行走。



    大青山这片巨石群有“小九华”美称。山上巨石群有“玉洞藏春”、“石屋胜迹”、“白驴化米”、“黑虎寻山”、“金鸡啼月”、“狮子卧云”、“石鼓轰雷”、“仙人棋局”、“乌鸦候客”、“石柱仙题”等景点。



    青山峡谷就在郭桥村矗立着一座苍翠挺拔的山峰之间,名曰“大青山”,山名中虽带有个“大”字,其实此山既不高也不大,海拔只有二百多米。



    大青山南麓有个寺庙叫“石屋寺”,建有庙宇三进,禅房六间。此处晋朝时就开始建庙,后几经兴废,古寺已不复存在。



    从大青山一侧上山,中途是一条羊肠小道,不好行走,山上荆棘丛生,进入半山腰才有巨石群。



    大青山峡谷风景优美、岩壁平直、每年都吸引了数千人纷至沓来,成为皖西南“驴友”进行户外运动的宝地。就在小道间,一块巨石上刻有“界”字,年代不详,应该是山上寺庙与当地百姓田地之间的界碑石刻。


    大青山峡谷均是巨石叠加而成,群峰叠翠,石壁陡峭,山下水库一江碧水,山水辉映,一座座青山裸露在碧水中,犹如入浴的仙女,构成一幅极为美丽、壮观的峡谷风光,称大青山峡谷。


    据考证,清朝咸丰九年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率军到大青山,在大青山一带的山谷中与清军对决,清军因寡不敌众,败走而逃。至今历史虽然远去,但壮士犹在,当地仍然流传着太平军英勇抗战的悲壮故事。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鸦寺湖肚脐墩仰星殿

第202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三鸦寺湖肚脐墩仰星殿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凉亭镇三鸦寺湖湖心中的肚脐墩。那天,还是乘坐一位大哥的快艇到达肚脐墩仰星殿。



    每次从高速公路上路过三鸦寺湖的时候,都会看到湖心里有一个很小的土墩,那个土墩就是肚脐墩。


    三鸦寺湖肚脐墩又称星斗墩,是三鸦寺湖湖心的一个不足一亩地的小土墩。




    三鸦寺湖位于安徽安庆市怀宁县东北部,怀宁县城高河镇东部,是怀宁县境内面积最大的天然湖泊。


    三鸦寺湖原湖面积约十二平方公里。后来围垦之后,越变越小。


    环湖四周,东至东南临怀宁县凉亭乡,西南接怀宁县茶岭镇,西连怀宁县城高河镇,西北和北滨怀宁县金拱镇。




    三鸦寺湖境内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三鸦寺湖中心有一座形如“肚脐”的天然土墩,名曰“肚脐墩”。




    大湖东南岸有一伸向湖中心的天然凸起,地名曰“团山凸”(俗称“团山包”)和一形如大龙虾的天然子湖“虾形湖”。


    大湖西南岸有一形如旧式陶壶的半岛状凸起,地名曰“梅胡咀(同嘴)”,又称“梅湖咀”、“梅湖嘴”。



  

    三鸦寺湖流域面积三百平方公里。该湖座落在怀宁县凉亭乡境内,汇集潜山县叶家店和怀宁县高河、金拱、月山、石镜、秀山、马庙之水。




    三鸦寺湖旅游资源丰富,有寺庙两处(龙王庙、四武寺),湖中有一座天然土墩,水质优良,环境优美,也建有一间小殿,名叫仰星殿。



    三鸦寺湖畔有一千年古寺“三鸦寺”,三鸦寺供奉药王菩萨,寺中签文均为中药药方。


    民国时期,三鸦寺渡口通菜子湖和长江,常有长江两岸的病人或家属前来求签,得签后即根据签文在附近药房抓药,时有灵验,绝不坏事。影响巨大,波及芜湖、南京等下游城市。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石牌坊残柱

第202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汪氏石牌坊残柱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枞阳镇一个大院子里。


    中国传统文化,母以子贵。明朝在安庆出现了一位大臣,名叫何如宠(1569年~1641年),字康侯,号芝岳。明朝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是明末一代名臣。《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




    何如宠(1569年~1641年),字康侯,号芝岳,南直隶桐城(今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何家青山)人,先世自徽州府婺源县何田坑(今属江西婺源县)迁徙来安庆府。如宠博学多才,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父亲病重,归家探视;父亲去逝后,守孝三年才回京。


    何如宠母亲年老休弱,孝子何如宠告假回家奉养。他和兄如申相约,兄弟二人不同时外出,如外出必留一人在母亲身旁。万历三十九年,如申督征军饷,事完回家,如宠才再赴京城。



    明朝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何如宠升礼部侍郎,因母病故未到位。一切丧事从简。



    时宦官魏忠贤乱政,何如宠同老乡左光斗(今枞阳县横埠镇忠毅村人)同被魏忠贤夺职。此时,何如宠在朝廷内,深入简出,廉洁奉公。


    明朝崇祯元年,授何如宠吏部右侍郎,后升任礼部尚书。同年十二月又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此时,崇祯帝下旨何如宠母亲立牌坊,该牌坊高约四米余,现存二柱残件,为汉白玉石精雕而成。




    近五百年过去,何如宠母亲汪氏石牌坊残仍然立在枞阳县城大院的一角。石牌坊顶部还有石兽。



    何如宠是位孝子,母亲年迈九十,色养不衰。何如宠母亲汪氏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安安定郡程氏谢太君金乌玉兔穴墓

第202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永安安定郡程氏谢太君金乌玉兔穴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永安村一个半坡小岭上。


    永安村座落在大龙山镇北端,北临五横乡。这里有始建于明初的云峰禅寺。



    在安庆一个小山坡上,有一棺名为金乌玉兔穴墓的大墓,绝对堪称一绝。




    在这个小山坡上,民国有一位风水先生选中了金乌玉兔穴,为程氏谢老太君及其家人安葬于此,这棺墓正对着一条山岭。


    墓前四根望柱,最外一层写有“去水来山气通河洛,金乌玉兔穴受精华。”其望柱高约二米,为安庆地区之最。



    金乌,代表太阳,在卦象为离,在人身象征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卦象为坎,在人身象征元炁。传说此鸟为日之精,居日中。《淮南子》中记载:“日中有乌。”


    《春秋元命苞》中也说:“日中有三足乌。”故人们也把太阳叫做三足乌或金乌。古人认为日中有金乌,月中有玉兔,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有成语“东兔西乌”。一般来说,金乌、朱雀和玄鸟皆和凤凰同属。




    春秋战国时期,凶奴是北方的古老民族。始祖叫淳维,是夏后氏的后裔。殷周后称为獯粥或猃狁,战国后期才称凶奴。在东周时期,常侵犯攻占中原西北疆域,掠夺牲畜、金银财物、杀虐抢掠入口。



    后来安定郡建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相当于今甘肃的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安武),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辖二十一个县地,安定郡的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隋初废。




    程氏九侯镇安定。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在安定郡,派大司马程休父任安定侯,镇守保卫西北疆域,长达六百年,程姓人连续九代人出任安定侯,第六世程仲辛、第七世程黑肱、第八世程君识、第九世程应、第十世程公龛、第十一世程抚、第十二世程思陵、第十三世程德邈。不但巩固拓展保卫了中原西北疆域,而切带领族人发展经济,繁衍程氏家族起了重要作用。从此形成程氏人口众多的安定郡望之地。



    后来边患战乱大迁徙。秦、汉时期,凶奴又继续南下。安定程氏家族一部分向南北分离。唐朝中期形成安史之乱,吐蕃乘机南下,陇中民族人口大迁徙,程氏家族一部分向东南各地逃离。




    宋朝女真人入关南下灭了北宋。宋金抗衡的前线转到陇中大地,泾、渭河流域发生连绵战争,民族纷纷逃离,程氏家族大部分向华夏东南沿海迁徙。


    蒙元时期,蒙古族南下,陇中汉民继续迁徙,使安定郡望的程氏走向衰落。分流在各地程氏,经过数代传后,论不清祖籍族源,只传有 “安定堂”,但不知来历。



    目前全国各地安定堂,安庆宜秀区大龙山仍有一支繁衍。据考证,程氏一支从安定迁向湖北麻城、通山、崇阳县、监利县,麻城部分又迁往陕西安康。另一支从安定迁向湖南衡山、常德,衡山分支又迁往四川;常德分支迁往广西平江。还有一支从安定迁向贵州尊义、怀仁市、道真县。一支从安定迁向江苏徐州、睢宁县、宝应。一支从安定迁重庆彭水,一支从安定迁往江西于都,一支从安定迁往河南光山县,部分从光山又迁往安徽郎溪县,一支从安定迁往陇中各县,一支从安定迁往蒙古北地。形成“安定家声远,祖籍道脉长”。



  

    这棺金乌玉兔穴墓,为安庆周边不可多得的见证晚清至民国时期富人墓穴的活化石。



    墓主人是程氏配偶谢太君与继室曹氏合葬墓。其身世不祥。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生云济寺寂培石塔

第202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长生云济寺寂培石塔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山脚。


    云济禅寺原名云济庵,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距岳西县城十二里。




    据清朝乾隆版《潜山县志》记载:“云济庵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清照乡天堂畈”,始建于明朝末年,乃禅宗临济正宗祖庭。



   自明末至清中晚期,佛法兴盛,据当地老人相传,解放前云济庵有僧众上百人,僧房上百间,田地百亩,还有大片山场,是天堂畈著名的寺院。




    清末至民国时期,因战火动乱,云济庵日渐萧条。一九三九年,云济庵大殿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寺庙三百多斤重的铜钟毁于大炼钢铁时期,所剩僧寮和一些僧塔毁于“文革”期间。



    相传,明朝末年,禅宗临济正宗三十五世性凉禅师朝礼司空山二祖无相寺后,继续朝礼潜山天柱山三祖乾元寺。途经黄沙岭休息时,见天堂畈西南边一个山坳里有一股雾气直冲云霄,在半空形成一朵祥云,酷似莲花。




    奇怪的是,这股雾气如白绸带一般连接着空中的白云莲花与山坳里,像有人在山坳里放一朵莲花风筝一样。性凉禅师似有所悟,急忙赶往,发现该山坳是一中间平坦数十亩的莲花宝地。



    此宝地四周冈峦起伏如龙,又似莲瓣环绕,福地中央有清泉涌出,形成雾气,与天上莲花白云相接。性凉禅师到达泉水边后,喝了几口泉水,清冽甘醇,雾气慢慢消失。




    性凉禅师仔细查看周边地形,前供案似文殊菩萨所乘之大象,白虎岗似青龙;大靠山似大鹏金翅鸟展翅高飞,亦似三尊大佛高卧。


    性凉禅师大喜,此处风水,乃佛门龙象之地。遂在福地东南的一天然石洞(今祖师洞)内驻锡,开山建刹,修禅说法,弘扬临济正宗宗风。




    由此,此乡为莲云乡,此寺为云济寺。


    性凉禅师为云济寺开山祖师,行持精严,慈风远扬,普度众生,影响日盛,皈依日众。




    云济寺曾建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阁、僧寮、居士寮等,香火鼎盛时僧侣上百人、僧房上百间。



    老庵址后边尚存三僧塔,今天卒子介绍正是其中一座。




    墓碑上刻有“ 临济正宗云济庵开山始祖性凉 二世祖海昱 三世祖寂培”之墓等。


    今有泛海先生诗词赞曰:“云浮石寨宝船归,济世经纶向紫微。古道蜿蜒藏净土,庵堂素洁焕清晖。司春永驻长生地,空谷终回百衲衣。一念虔心融日月,脉连祖刹运同辉。”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5 07:50 , Processed in 0.0319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