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0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美公主山与公主亭——卒子走遍安庆
西美公主山与公主亭
——西美公主山与公主亭
第136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头院镇西美村的公主山与公主亭。图一:安庆市岳西县头院镇西美村村标“西美”


    西美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头陀镇西部,东面是头陀镇头陀村,南面与头陀镇虎形村接壤,西面与黄尾镇接壤,北面与头陀镇石盆村和梓树村相连。图二:西妹湖与王西妹传说



    现在的西美村由原“西美”、“松山”二个小村合并而成。距岳西县城关约五十公里,西美村坐落在秀丽的松山脚下,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图三:西美公主雕像与壁画演绎传说


    西美村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松山寨是村内第一高峰,境内山峦起伏,千峰竞秀,景色迷人。山上有很多天然石洞,形成特色,是旅游者观光探幽的理想境地。图四:王莽简介


    在西美村的公主山上有这样的一座公主亭,公主亭下有座西美公主石雕像。在西美村,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西汉末期王莽篡位,王莽追刘秀到了安庆地区的岳西县头陀镇的西美村附近的石关乡黄羊村。图五:西美亭


    王莽将刘姓子孙追杀殆尽,惟有刘秀侥幸逃脱,四处奔走逃命,在多次即将被王莽兵马擒获之际,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最终重兴汉室,开创了东汉王朝。王莽是西汉末年的权臣,王莽出生在汉末权倾朝野的汉室外戚家族王家,姑母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王莽早年间就因为为人谦恭、节俭,尽心侍奉孤母寡嫂,为当时百姓所称赞、声名远播。此后王莽入朝为官,平步青云。汉哀帝去世之后,王太后诏令王莽回京任大司马,以后王莽可以说是权倾一时,真正掌握着汉室的皇权。汉平帝死后,王莽拥立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帝,到了公元八年的时候,王莽取代了汉室成为建立了始建国。图六:西美公主石雕像



    民间关于王莽的传说非常的多,大多是王莽和光武帝刘秀的故事,其中大多也都是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历史的依据。今天卒子介绍的西美村公主山也大概如此。图七:西美亭局部



    相传王莽派自己的堂妹到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头陀镇西美村官道旁,开了一间茶水店,为南来北往的官商提供茶水,并打听有用的信息。图八:西美公主传说一



    王莽率兵来到今天的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黄羊村,白天开垦耕地,晚上偷偷练兵。等待机会东山再起,练兵的营房此后被称黄羊殿。图九:西美公主传说二



    王莽堂妹人称西湖妹,她所开的茶水店又称“西妹店”。王莽堂妹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当地人称“王西美”。后来王莽做了十多年皇帝,西湖妹又被称为西美公主,西美村就是这样而来。图十:西美亭与公主山



    王莽堂妹渐渐融入头陀山水间,她常常在河溪里洗漱、浣纱、梳妆相映,当地人将这条小溪称为西妹湖,她所开的茶水店就在公主山上,为了纪念西美公主,如今的西美村在公主山建造了西美亭,在西美亭下建造了西美公主石雕像。图十一:西美公主传说

[size=0.83em]DSC_9405.jpg (586.6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10-10


    欢迎您继续支持《卒子走遍安庆》。卒子通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努力,现已走遍安庆地区184个乡镇,1475个村居。将不断完善和改进长篇游记“卒子游记”,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让更多安庆人了解安庆,让更多外乡人了解安庆。宣传安庆、走遍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即将推出“安庆名人墓”明朝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孙将军墓欢迎继续阅读长篇游记“卒子游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岭“双忠”孙临与杨文骢墓——卒子走遍安庆
百岭“双忠”孙临与杨文骢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3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龙眠办事处腹地百岭村的“双忠”墓,即孙临与杨文骢合葬墓。图一:百岭一处洼地背面俗称枫树岭


   龙眠“双忠”孙临与杨文骢墓的确非常难觅,在一个山沟的坡上间,卒子见到抗清的名将孙临与杨文骢两位将军墓。墓穴在高大的枫树林间,非常难以辨认。墓已被盗,墓穴朝向洼陷,墓碑倾斜。查阅资料得知:杨文骢,明朝将军,(1596—1646)字龙友,贵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弘光元年(1645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郑鸿逵隔江乱放炮弹,清军佯败,以大筏置灯火于江中。杨文骢直向妻兄马士英报捷。是夜清兵乘夜,渡江而来。因不敌清军,逃至苏州,清军派降臣黄家鼎劝降,杨将黄斩首。再退至处州(浙江丽水市),大募义军。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授兵部右侍郞,兼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后升浙闽总督,因马士英沆瀣一气,为世所诟病。后以率众抗击清军负重伤被执,谕降不屈,乃被杀。举家三十余口同时遇难。康熙元年(1662)同孙临葬于枫香岭。图二:“双忠墓”是指反清将军孙临与杨文骢的合葬墓


    杨文骢,字龙友,官职“少司马中丞”,是明朝兵部侍郎的别称。明朝人喜欢用古称指代官名,兵部尚书又称“大司马”、“本兵”、“元枢”等,少司马就是兵部侍郎。据《明史·职官志》载: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尚书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侍郎佐之。孙临,字克咸、武公,官职兵部职方司主政,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掌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图三:“双忠墓”想像二位壮士画像图




  孙临,明朝将军,(1611-1646),字克咸,改字武公,兵部侍郎孙晋之弟。明末武官。安徽安庆桐城人,诗人,方以智妹夫。明朝崇祯初年,与方以智、方文、钱秉镫、周岐等人成立诗社泽社。能文善武,参加抗清活动,在福州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妾葛嫩娘一同牺牲。孙临少时丧父,从其兄研读书史。讲求治乱御侮之道,与东林党复社相呼应。自号“武公”、“飞将军”。孙临岳父方孔熠巡抚湖广,遭谗下狱;兄孙晋督师北疆,边事不利。清朝顺治三年(1646)七月,清军破南京攻福建。杨文骢军守浙闽间的仙霞关,孙临随至浦城(仙霞关南翼)。清兵一到,孙临自知仙霞关不保拔簪与妻方氏决别曰:“吾义不令杨公独死,汝自为计,归报太夫人矣。”遂策马出营,清兵阻问,他大声回说:“我监军副使孙某也!”广遂被清军俘虏,葛嫩亦被俘。清兵主将见葛嫩姿色美妍,企图侮辱,葛嫩咬碎舌头,含血吐向清兵主将,主将怒不可遏,手刃葛嫩。孙临目睹葛嫩壮烈死去,仰天大笑说:“孙临今日登仙矣!”与杨文骢全家同日殉难于浦城。其妻方氏随一老婢藏匿荒草间。得免一死,二年后归里。图四:“双忠墓”墓碑斜倒、下有三级拜台


  孙临与杨文骢同死,横尸路旁,邻近百姓将其就地合葬。并在冢边一大树上写明官爵、姓氏。数年后,其侄孙韦至浦城,依树求尸,但无法辨别孙临和杨文骢尸骨,遂并裹两具骨骸归桐城,台葬于北乡枫香岭(今龙头乡百岭村),人称“双忠墓”,这就是“双忠墓”的由来。图五:明朝将士画像图


     孙临外号“飞将军”。史料中称“其慷慨赴死而不悔者,唯孙武公也。”称其为抗清的斗士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孙临(1611-1646),字克咸,更字武公,安徽桐城人,方以智妹夫。明崇祯初年与方以智、钱田间、周岐等人成立诗社泽社。孙临能文善武,清兵进入江南后,他奋勇参加抗清活动,在福州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孙临出身诗书世家,因排行老三常自称为孙三。他少时丧父,从小随伯父研读历史。史料记载幼年时孙临聪慧过人,“于书、传略一涉猎,即解大意。娓娓而谈,或措之笔墨,皆成文章,尤工词赋。”所作《白云歌》云:“泰山云起度江湄,野色断烟心独悲。悲风阵阵江波阔,沙棠舟上冷黄葛。葛衣忽感浦花秋,壮年梦泣生白头。瘦马随军秣陵草,青丝不系红粉楼。楼中泪渍相思枕,长帆东北江中影。送君不尽白云歌,团团寒镜升西岭。从中可略见孙临的诗文功底。图六:“双忠墓”分别刻有康熙与雍正字号


    孙临为人豪爽,善言谈,喜结交,通晓声律,擅长吹箫奏曲,于是奇才剑客竞相拜访,时人称其有信陵、平原之风。他生前结交了许多文人豪士,如交钱田间、周农父、左硕人、方涂山、吴应箕等,与复社、永社诸君子相互往来。孙临死后在他生前结交的诸位君子中,许多以身殉国,生者则坚隐不出,显示出了很高的民族气节。孙临生逢国变之际。他的老家安庆桐城兵荒马乱,面对乱世,孙临毅然弃家不顾,奔走吴越,与松江府夏瑗公、陈大樽等结几社复社,讲求御乱制侮之道,与东林党复社相互呼应。图七:明朝安庆地区是战斗的主战场


    当时孙临的岳父方孔熠任湖广巡抚,由于遭谗而下狱,其兄孙晋正督师北疆,边事不利,明朝溃不成军。孙晋致函告诫孙临,此时且不可妄谈国事、兵事。面对多事之秋,奸臣当道,孙临略有收敛。此时的江南,许多士大夫天天醉生梦死,一派消极颓废之象。孙临胸怀大志,但恨报国无门,加上其天性风流俊爽,于是终日流连歌台舞榭,盘桓于歌舞声色之中,而不复言国事。当大雪之时,他便邀请诸名士,人人身着戎服,骑骏马,带着歌伎游览于金陵钟山之间。歌伎们身穿红襦,胯围紫貂,抱着琵琶坐在马上。游至梅花之前众人下马,用红地毯铺地,其间置酒席。孙临与诸名士围坐在地毯四周,举起酒杯,让歌伎边弹琵琶,唱塞上曲,边饮酒作诗,“尽醉极欢而归”,以解脱自己心中的苦闷。孙临不仅整日悲歌痛饮,而且玩世不恭。当时的名士侯朝宗诗文名满天下,但此人平时爱说大话。孙临看不惯,常有奚落之意。朝宗纳金陵名妓李香君时,来了许多人在其豪宅捧场喧闹,待曲终人散之后,孙临等来了机会。他与内兄方以智,将脸涂成赤红色,带上假胡须,身着一身黑色短衣,手持利剑,跃墙破窗而入。此时朝宗正准备就寝,孙临将剑掷于案上大声喝叱。朝宗不知是熟人,大惊失色,吓得跪在榻上求饶。孙、方二人见此大笑而出。此事为世人传为笑谈,也正因为孙临如此放荡不羁,因而没有受到党祸的牵连。方以智评价孙临,称其才气过人,然而却溺志于此,担心其“终不能有所作为”。孙临听说后 “亦一笑而已”。图八:“双忠墓”墓碑


    孙临每天依然坚持晨起习武,练剑骑射。出行时则一身短衣,背剑挎弓,一副边塞健儿装,驰骋于山野之间,并自称为“飞将军”。当时有一位叫蔡生,听说孙临双臂有千斤之力,慕其神勇,特前来拜访。孙临从壁上取下弓箭,先请蔡生拉弓。蔡生用尽其力,仍未拉动。孙临从蔡生手中将弓接过,举在胸前略一用力便将弓张满,并数次开合。天黑时,令人点上香火当作箭靶,孙临取出弓箭,连发数箭,箭箭命中。蔡生大惊,高呼“神武公”。图九:“双忠墓”仅存的二位壮士画像图


    清朝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自缢。后清兵入关,农民军被迫退出北京城,中原大乱。江南士大夫及豪门贵族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权,以复故土、光祖业相号召,抵抗南下的清军。孙临益痛国难,1644年,清兵攻破扬州。孙临之友杨文骢以兵备副使的身份率兵进驻金山寺,扼守长江,后被提拔擢为常州巡抚,兼沿海督军。当时的唐王朱聿键已入闽中,下诏招纳人才,抵抗清军,时为浙闽总督的杨文骢特向唐王举荐孙临,称孙临为奇侠,善于带兵打仗。唐王下诏,任孙临为监军副使。孙临终于得到了报国的机会,立即准备起程赴闽。当时南昌、杭州已相继失守。孙临率部退至震泽。唐王督师大学士黄道周,率兵攻打徽州。黄道周兵败死于徽州,江西、浙东重新陷入清兵之手。此时鲁王朱以海从海上遁入闽中,孙临趁清兵主力仍未入闽,率兵攻打衢州,未能攻下。年内与杨文骢招募义士,在浙西南龙泉山中操戈训练,并再次攻打衢州,仍未攻下,乃率部扼守仙霞关,策应建宁保闽(福建)。此时十万清兵已入闽,孙临率兵三千驻于关外,杨文骢守在关内。图十:“双忠墓”原有石望柱,现不存


    孙临征战时其妾嫩娘随军而行。一日,舟过太湖,孙临因事登岸,嘱军士护葛嫩娘于舟中,不料清兵突至,军士格斗战死。一清军见葛嫩娘貌美,欲逞兽欲,挥刀上前迫使就范。葛嫩娘怒不可遏,以牙咬碎舌头,满嘴鲜血喷向清军官。清军仍无耻步步紧逼,葛嫩娘知难幸免,怒目而吟“愿做吴江一段波”遂扑向湖中,赴水殉难。孙临闻讯率部赶来,击退清兵,网得葛嫩娘尸体,见其臂肩伤痕累累,衣裙紧缝密纫。这是她早已有所防范而采取的措施,以护贞节。葛嫩娘之死向时人展现了她的民族大义,为世人所敬仰。图十一:“双忠墓”碎石拜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作家阳翰笙曾将葛嫩娘事迹搬上舞台。1995年9月出版的新编《桐城县志》的“孙临传”中也记述了葛嫩娘的壮举,赞扬了她崇高的民族气节。葛嫩娘壮烈殉难后,孙临忍住巨大的悲痛,与清军展开血战。杨文骢兵败,退至浦城时被清兵捕获。孙临闻听杨文骢兵败被俘的消息后,当即拔簪交给夫人方氏说:“背君弃友,吾不能为”,救不了杨公吾必死矣,你持此簪告知太夫人,“儿死得其所矣!”遂率三千人马杀入关中。战败后,面对清军立地大呼,“我乃监军副使孙武公也”,遂被清军抓获。清军将杨文骢、孙临押至建阳,见二人神勇,劝二人投降。二人破口大骂,威武不屈,均被清军杀害。孙临临刑前对天狂笑曰:“孙三今日登仙矣!”杨文骢一家三十六口亦同时遇难。图十二:“双忠墓”二位壮士官职与姓氏


     《明史》将杨文骢、孙临等人共入“列传”。中载:“(1646年)衢州告急。诚意侯刘孔昭亦驻处州,王令文骢与共援衢。七月大清兵至,文骢不能御,退至浦城,为追骑所获,与监纪孙临俱不降被戮。”文后赞曰:“废兴之故,岂非天道哉。金声等以乌合之师,张皇奋呼,欲挽明祚于已废之后,心离势涣,败不旋踵,何尺寸之能补。然卒能致命遂志,视死如归,事虽无成,亦存其志而已矣!”《明史》对其评价是持肯定态度的。孙临死时年仅36岁。据史料记载:孙临与杨文骢死时尸体横在道旁,附近居住的百姓钦佩二人的作为气节,合力将二人埋于坎瘗大树之下,并刮下树皮将其二人的官爵姓氏写在上面,以为祭拜。孙临的家人得知后,其兄入闽,间关走建阳水东三百里,在士人所表的大树下,“发之求得遗体。尸已毁,两体败,两人骨不可复辨。因并焚于东峰僧舍,分裹置衾枕中复归。以戊子(1648年)冬抵载冲庄,同棺分殓。逾六年甲午(1654年),合葬桐城县东三十里之枫香岭,复为祠三楹,奉两木主。过者必吊,呼为‘双忠墓’”。图十三:“双忠墓”


     孙临的大哥孙晋官至兵部侍郎,当是时也督师北疆,与清军抗衡。孙临父亲早死,是随着哥哥长大的。家中有这样的战争环境,难怪他“喜谈兵,骑射击刺之事无不习也。”崇祯十二年,清兵攻入济南,方以智的姑父张秉文战死沙场,姑姑方孟式投大明湖而死;第二年,方孔炤因战事失利被逮下狱。这些事,无不刺激着孙临的神经,他“常衣短衣,骑生马,左右胡服插弓矢,人莫知其儒者也。”看来他是要投笔从戎了。为此他还改了字号。他本字“克咸”,改字“武公”,自号“飞将军”。图十四:“双忠墓”四方位


     孙临、杨文骢等人横尸沙场,清军一场杀戮之后。当地居民感佩孙、杨节气,将二人尸体埋在一棵大树下,刮下一块树皮,将二人姓名、官职刻在树上。两年后,孙临的侄儿孙韦到福建寻找叔父尸骨,人们将其领到树下,挖开泥土,两具尸体已经腐作白骨,无法辨认,而杨文骢一家主仆三十六口,皆被清军杀害,已经无后。孙韦便将两具白骨一同背回桐城。又若干年后,也就是康熙元年(1662年),二人尸骨被合葬于桐城北乡枫香岭。人们尊崇二公,称为“双忠墓”。传说墓葬之后,寒冬腊月里,忽如一夜春风来,枫香岭上鲜花开遍,因此,当地山民又叫此地为“鲜花地”。人们对英雄的爱敬和对气节的尊崇。即是敌人,这种尊崇也是心下暗折的。乾隆年间,对抗死不屈的官员加以旌表,飞将军孙临赐谥“节愍”,祀昭忠祠。孙临、孙克咸、孙武公、飞将军,又称“节愍公”。图十五:“双忠墓”是安庆一处人文历史厚重的研究地


(本篇完)

2017-1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店溪坡尖——卒子走遍安庆
宣店溪坡尖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6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的溪坡尖风景点。图一:遥望大龙山三县尖


    杨桥镇宣店村位于大龙山日照峰下,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图二:大龙山风景


    溪坡尖风景点,实际是一处巨石山岭,一块巨石风化成二至多块巨石,中间裂开。是宣店古移民的精神图腾。图三:宣店背山山顶处巨石


    在漫长的时光里,宣店村是经往大龙山古道上重要的村落,为此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写下了惊艳时光的传奇故事。图四:巨石从中开裂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暖阳里,卒子来到宣店村,在如画的美景中,探寻大龙山古道的踪影,一起去回望悠悠的背夫岁月。图五:巨石优美


    幽幽大龙山古道,在深谷的险峻曾是背夫的难关,大龙山古道位于一个山坡顶部,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一段风景留在山间,那就是宣店溪坡尖。图六:溪坡尖巨石


    一条长长的麻石板路在脚下伸展开来。古老的大龙山古道见证了数百年来的繁荣与辉煌……溪坡尖最独特的就是那山顶的巨石,和那条明初修筑的古驿道,大龙山古道。图七:溪坡尖巨石远望大龙山三县尖


    爬上村头背后的山坡,一块标有“溪坡尖”的三个字,似是向人们提示着踏入此界便到了风景优美地。站在溪坡尖上能够看到整个杨桥镇和宣店村。图八:溪坡尖巨石风景


     宣店村的溪坡尖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宣姓是安庆最为原始的姓氏。宣店人当年背夫们背着山货经过大龙山到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等等都是必经之路。图九:溪坡尖巨石


    大龙山古道上还有上楼堂、中楼堂和下楼堂等传统民居,当时村户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为种植、农耕为主,形成了完整的传统村落群——宣店古村。图十:溪坡尖


    溪坡尖,位于宣店村背后的高山上,海拔约三百余米的山顶上,僻静而古老。当年的大龙山古道或许就是从这里上山,也成为往来背夫歇脚的驿站。图十一:溪坡尖巨石


    宣店村青山碧水、民风淳朴,是一个典型的山间村落和修养的好去处。一条土石路昭示着它走过的漫长时光。清风掠过枝头,松涛阵阵,美景如画。图十二:溪坡尖巨石间的野生植物


    沿着土石路前行,走进这清幽无限的山野中,仿佛穿越回了数百年前。望过山间传统民居,再透过山顶上优美的风景,望着蜿蜒的古道,以及淳朴的民风民情让人叹为观止。图十三:溪坡尖风景


    融融的阳光下,往事如烟,绵延不绝于崇山峻岭和断壁悬崖之中的大龙山,讲述着曾经艰辛的安庆故事。如果说大龙山好地方,溪坡尖就是浏览大龙山的好去处。图十四:溪坡尖


(本篇完)

2017-1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岗竹岭通真观与禁革檀越碑——卒子走遍安庆
岗竹岭通真观与禁革檀越碑
——安庆寺庙道观与碑记系列
第136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通真村岗竹岗的通真观和一块《奉旨禁革檀越碑》。图一:站在通真观能遥望岳西县天堂镇


    通真观,相传始建于天堂乡老观冲,后迁建于莲云乡道观山,现建于岳西县城西十公里的莲云村朱屋通观村。道观座西北朝东东南,两旁青松翠竹,风景秀丽。图二:通真观


    通真观前视野开阔,能够一目望尽岳西县天堂镇,风景尽收眼底。原道观七道案山,一层高于一层,色彩一道淡于一道,那远处的“南山一柱”天柱山一览无余。图三:通真观大门


    通真观最早建于元朝末年(1340年),通真观是三次易地才到朱屋通观村。现通真观三重大殿,四十余间,建筑面积七百平方米。图四:通真观道士墓


    通真观现有神象七尊,大门前有一对华表、二个石香炉,据查,此石香炉清朝乾隆雕花石香炉。大殿里面有二段用五级石阶及两旁的石柱郭坊连接三进大殿,也应该是清朝至民国时期所刻。该观是安庆地区道教重要场所。图五:通真观道士墓碑


    莲云乡莲塘村岗竹岭,通真观位于海拔1570米处,卒子骑摩托车足足半个多小时才到此,到时已经傍晚时分。据卒子在道观前后左右观察,有一块碑记,可以揭开通真观的身世。图六:通真观清朝乾隆雕花石香炉一只


    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初一,通真观主持道人汪乾一勒《奉旨禁革檀越碑》载:“……通真观现有田种十八石五斗,载亩五十八亩七分九厘九毫,在忠里九甲太平户当差,但许僧道经管,不准擅自售卖……”。道光七年(1827年),有观房四十间,一进三幢,分前厅后殿,前厅置钟鼓、关帝像,后殿置太上老君、华佗塑像,左右神龛镌有二龙戏珠图案。土地改革中,观宇分给八户农民,神像摧毁无存。现仅存残匾一块,禁碑一座。图七:通真观太上老君像


    2010年5月17日,安徽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涡阳老子天静宫住持李福道长,到岳西县莲云乡通真观考察道教文化,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范蔚新等陪同考察。李福道长认为,岳西县道教文化积淀深厚,司空山在历史上是著名的道教名山,通真观是安徽省重要的道教古迹,岳西县道协要充分发掘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为岳西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图八:通真观大门与禁碑


    通真观后有普济庵,庵内现保存古物有:清禁碑一块,乾隆雕花石香炉一只,石磨一只,碓臼一个,还有完好的清朝双面刻字签板十块(合计记九十九签)。图九:通真观禁碑


    普济庵内清乾隆禁碑“奉旨禁革檀越碑”保存完好,碑记:“钦授江南安庆府潜山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记大功十次,见等事案,奉阁宪牌准,礼部司仪制司,案呈礼科,抄出浙江学政钱,條奉:各属境内寺庙,所有一切田地山场,无论有凭无凭、年远年近,所有檀越概行革除,勒石寺门,永远遵守。图十:通真观禁碑局部


    语查士民捐助,皆归于寺内,本属乐施,何得竟起檀越名色,侵年伯占,滋生事端,地方官如遇此等讼案,即应随时断结,以息纷争。应如该学政所请,通行宜省出示晓谕,将檀越一概革除,不许借有私处争夺讳告,其士民施舍之田产、建修之寺庙,但许僧道经营,亦不许檀越自买卖,如有犯案到官者,该地方官随时酌辨,按例惩处,仍行勒石示禁可也,等因其题,奉旨依议,钦此。图十一:通真观禁碑局部


     钦遵咨院行司檄府转行到县,奉此,当经查明各寺院现在田产项亩坵瑕等,当差里甲造册申送在案,合行勒石示禁,为此,仰普济庵僧俗等知,悉拟册造,现存田种一石二斗五升,载亩四亩二分,□□里□甲□当差,但许僧道经管,不许擅自售卖,倘有违反,不遵示禁,按例治罪,各宜凭遵,须至碑者。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初一日  普济庵僧深远立”,当时的普济庵,由此可见一斑。图十二:通真观禁碑局部


    此禁碑为安庆地区一块十分难得一见的圣物。图十三:通真观石阶


(本篇完)

2017-1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龙殷氏祖堂——卒子走遍安庆
月龙殷氏祖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6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原刘羊乡月龙村的殷氏祖堂。图一:太湖县原刘羊乡


    太湖县刘羊乡位于太湖县东北部,大别山南麓,距县城约十几千米。刘羊乡现已划入晋熙镇和小池镇,都是历史古镇,刘羊乡与小池镇境内有三国的部分遗址。刘羊乡与太湖县晋熙镇有约十二三公里,又与小池镇驿站约几公里,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历代科举中英才辈出,风景优美。图二:刘羊乡殷氏祖堂门头


     刘羊乡东邻潜山,南连新仓,西接晋熙,北毗寺前。素有太湖东大门之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刘羊乡的殷冲、李冲、月龙、李岭、枫铺五村更是山区延伸到平原的重要村落。刘羊乡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曾在太湖周边的小池与刘羊乡等地安营扎寨,与湘军激战,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小池驿之战”。图三:殷氏祖堂四拼图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民风淳厚,文风蔚然,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这里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著名诗人朱湘、女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京剧“叶派”创始人叶春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作家石楠、林学专家马大浦等都是太湖籍人。他们成就斐然,声名远播,为家乡添光增色。如今,状元故里,教育昌盛,莘莘学子,遍及四海。图四:殷氏祖堂匾额


   太湖县地周代属皖国,秦属九江郡。汉初,在今刘羊乡一带分皖县地设置湖陵邑,以其地位于大湖岸边的高地而得名。东汉时湖陵邑复归皖县。东晋末曾一度在三国时魏大将曹仁所筑上格城址新置青城(位于今小池镇境内),主要用于军事。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太湖左县。太湖之名“因其地有太湖故名”。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年),析其地增置东陈县(位于故青城址),同时设龙安郡,辖太湖左县及东陈县。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改名晋熙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名太湖县。民国36年(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组建皖西行署,出于当时战争的需要,曾一度成立太望县和太岳县。次年即恢复太湖县,至今未变。图五:殷氏祖堂内月阁凌云匾额


     今天卒子介绍的殷氏祖堂,是殷姓为主的堂轩,有大小房屋十余间,建筑面积约一百平方米。殷氏祖堂地处大别山与平原交接的地区,这里一面环山、三面平原,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主要是殷氏百姓对先祖的祭祀建筑。图六:殷氏渊源


    殷氏祖堂又称殷家堂心,原建筑建于何时无从考证,新修建的建筑为徽派建筑与古老的普通民居结合而成的古民居建筑,其建筑是研究殷氏迁入安庆地区的重要依据之一。图七:殷氏祖堂为现代的堂轩


    殷氏祖堂一进三重,石制小朝门,保存完好。该屋结构古朴,砌封火山墙,为近代重修现代建筑。图八:殷氏祖堂先祖神位


    据了解,殷氏在安庆地区虽不是大姓,却也人才辈出,其中有殷赍臣就是其中一位。殷赍臣,字良弼,号梦岩,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试钦点任内阁军机。光绪三十三年朝考授军机章京。入民国,历任县长、军法处长、襄阳留守处司令、太湖县财委会会长等职。图九:殷氏祖堂


(本篇完)

2017-1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华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卒子走遍安庆
天华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6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天华镇天华村的命烈士纪念碑与李排长、黄昌华、詹经理、朱文奇等烈士墓。图一: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卒子曾到访位于太湖山区的天华镇,在马庙村马庙组断腰山山坡的顶部修建了天华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墓内安葬着十二位“三战”烈士,整个烈士墓占地约四百平方米,卒子向投身革命的烈士默哀,“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图二:天华镇地处大别山腹地


    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在安庆地区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太湖县与湖北的数县交界,这里是大别山腹地,革命先烈们通过大山的隐蔽,投身革命行列。天华镇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下辖的一个镇,做为太湖县进山第一镇,既是典型山区。图三:革命烈士雕像(非安庆地区)


    天华镇原名黄镇公社,后改为界河乡。九十年代由界河、辛冲二个乡合并设立黄镇镇,2004年,黄镇镇更名为天华镇,镇名源于“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又将大山乡、李杜乡(何岭村除外)并入天华镇,面积188平方千米。图四:人民英雄纪念碑与烈士碑


    天华村地处海拔六百至八百米的山区,属高寒山区。这里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为主,这里崇山峻岭与,有独特的花岗岩地质与奇峰峭石、断崖云岭、悬泉飞瀑、是一处有着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资源的地方。图五:烈士碑


    在一处山坡的顶部修建了天华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安葬着李排长、黄昌华、詹经理、朱文奇、朱桃枝、刘荣宗、詹启和、詹高荣等烈士。图六:革命烈士像一


    据了解,黄昌华是太湖县马庙镇西冲人,生于1918年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终年29岁。黄昌华出生家庭贫困,生前以卖工度日,受尽了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1947年间,在党的领导下,他的家乡解放了,并成立了农会组织,不少青少年踊跃参加民兵,保卫红色政权。黄昌华同志亦于那时参加了黄大乡农会,并先后任农会主席、贫民团长等职。同年农历十二月14日,国民党廿五师在猎虎队的配合下,突然包围了农会,黄昌华同志不幸被捕,同时被捕者有许多,当天就被押往太湖县,关入监狱,至1948年农历元月,黄昌华同志被害于城外北门沙滩。图七:革命烈士像二


    从1939年2月中共太湖县委撤出,到1947年10月中共太湖县委重建,太湖县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武装主要活动于蕲太英浠边区,太岳潜边区,太宿望湖区等根据地。当时太湖玉珠畈成立中共鄂皖地委,后独二旅重返大别山,坚持鄂皖边区游击战争。图八:革命烈士像三


    随着皖江地区形势日益紧张,国民党反动派控制了多数城市,1946年4月,华中分局曾指示将皖西大队改建为皖西支队,由于部队处境困难,改建工作未能进行。此时,潜太县大队在刘秀山、张有道、张国平的带领下,活动在潜山万山以西的白马潭、五庙、黄龛,岳西的柳畈、店前、冶溪,太湖的黄岗、佛图、洪家岭、天台山直至太湖城郊。图九: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


    1946年10月至1947年3月,由于皖西工委和皖西支队执行了正确的政策和作战方针,支队常打胜仗。在游击活动区域内,各阶层亦发生了有利于皖西工委和皖西支队的重大变化。图十:烈士墓


    经过艰苦的斗争,到1947年6月,游击队发展到100余人,皖西工委决定将其编为皖西人民自卫军第二支队第二连,任命詹启成为连长,詹万友为指导员,仍坚持在太北一带进行游击活动。图十一:革命烈士纪念碑


    1947年8月上旬,中原军区独二旅第四团派李育昌、李汉廷随同石光明(太湖县太平人)到太湖县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活动。随后,国民党太湖县政府勾结宿松自卫队和安庆自卫团,从四面合围游击队。游击队突围时,在宿松大王庙遭到敌人伏击。由于兵力悬殊,游击队被冲散,部分队员牺牲。图十二:缅怀革命先烈


(本篇完)

2017-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山寺三座石塔与墓碑——卒子走遍安庆
平峰香山寺三座石塔与墓碑
——安庆石塔系列
第136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平峰村的大香山寺三座历代祖师塔和居士塔碑。图一:潜山县官庄镇香山


    大香山寺坐落在安徽省潜山县西北隅官庄镇境内的香山峰下,始建于盛唐时期,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先后由“一心”、“忠节”、“常法”等法师发心重修,建成三栋佛殿和二十间僧舍。图二:释果静大师石塔


    1908年常法大师雄心壮志、募化十方,铸造巨钟一口,铜身银顶,其高3.2米,围6米,厚0.23米,重万余斤,上刻一万二千多人名,故名“万名钟”,居全国最大,堪称禅林一绝,每日晨钟暮鼓,声传千里,绕梁三归。图三:民国石塔造型独特


    松林掩映下的禅院,庄严肃穆,钟石和鼓石座落左右,拥有“佛国三千大世界,天下禅林第一家”的佛国景象,1984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寺庙。图四:民国二十八年碑记


    大香山寺建成已过百年,地处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背后的官庄香山峰有景点燕子崖,狮子洞。香山峰顶更是风景绝美,云山雾绕,一望千里,有猪婆奇石,名钟曰万名。景色宜人,实乃渡假的好去处。图五:民国期间的吴居士石塔


    今天卒子介绍的香山寺历代祖师塔,多为民国期间建造的石塔,其中一座为五代师姐桂微念石塔。桂微念法师墓塔原位香山寺塔院,建于辽民国初期,用石料雕刻并组合而成。图六:潜山官庄大香山寺


    石塔选用香山的石料雕刻并组合而成的石雕八角形三层密檐式塔,坐西朝南,通高约二米多。在方形塔基上方为八角形须弥座,其束腰上下石檐都雕有莲花。塔身为八棱柱,塔身背面石碑刻有“大香山寺五代师姐桂氏微念墓茔”的塔铭。图七:吴居士石塔


    塔身上方为三层石雕塔檐,在檐与檐之间有石雕花饰,檐角与檐角之间雕有瓦垄、椽头。塔刹部分的下面是一层八角形刹座,顶部安有葫芦形宝珠。整座石塔形制庄重、典雅。图八:吴居士石塔


  另一座石塔,为在香山寺修行过的一位吴居士的石塔。这座石塔并不雄伟,高仅二米,背后有一块“护修吴居士塔碑”。图九:五代师姐桂微念石塔


    该墓呈建于民国期间,成交椅形,宽约二米余、深约三米,是一座八边形墓塔,墓前有石作须弥座祭台。墓塔背面的“护修吴居士塔碑”几个字尚清晰可见。墓志嵌于六边形墓塔的背面。图十:二座石塔相距很近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二座民国期间的石塔边,还有一座建于同时代的石塔。这就是释果静大师石塔,上有“释果静大师刘老孺人”字样。这三座石塔完整地保存至今,实在是难得的历史遗存,是一笔宝贵的移民文化的历史财富。图十一:三座民国期间石塔各具风格


(本篇完)

2017-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腾云江垄(三姓)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腾云江垄(三姓)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的江垄老屋,安庆话读干垄老屋,安庆话江读干,安庆名小吃江毛水饺,俗称干毛水饺就是这个意思。图一:航拍整个江垄老屋


    此屋建造于清朝时期,明三进,中间一进为门楼式,封火墙,宽回廊,过去由江氏建造,之后转给他姓,最后由刘氏居住,有着一段非常不平常的经历,在安庆地区实为难得一见的老屋。图二:江垄老屋各个方位图


    莲云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在县城西郊,是一个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乡。腾云村是莲云乡政府坐落地,腾云村面积约十二平方公里,自宋朝以来这里就有广袤的耕地,和众多的山场林地。图三:远望江垄老屋


    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距岳西县城以西仅四公里,背靠飞旗寨山,主峰为飞旗寨的海拔1046米的山峰,属于村内最高山峰。图四:江垄老屋一进与厢房门及天井


  卒子应刘氏宗亲的邀请来到江垄老屋实地拜访,老屋从建筑风格猜测为清朝中朝,一进门头较小,二根户对,百年前的铁扣锈迹斑斑,一侧的厢房倒塌已经建起了新屋。图五:江垄老屋二进门楼


    江垄老屋由于建筑年限较长,系土木结构,墙体出现多处裂缝,亟需修缮。据猜测,该建筑始建于清朝中期,皖西南建筑风格。图六:江垄老屋门楼、过道与神位


    江垄老屋一进的大门上,有一对木雕的户对位于门楣上方,为短圆柱形,每根长半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刻有瑞兽图案。图七:江垄老屋门楼砖雕“善有余庆”四字


    渐渐毁损的老屋越来越多,现在能够见到比较罕有的老屋也算是我们的缘份。这样的江垄古宅,已经越过近二百年的历史光阴,当年江氏不知为何要搬离这里,当年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几户人家几十口人住在这间老屋内,感受那一片悠闲。图八:江垄老屋局部图


    江垄老屋建造在一个横岗的山脉西南麓,现在一条水泥路将其中一个角铲平,从空中瞭望整个江垄,其中是一个长长梗坡,而老屋就做在坡内。图九:江垄老屋空中局部


    老屋从空中看,只有二进,实际上中间一进为门楼式。门楼由青砖砌建,上有四个砖雕大字“善有余庆”。原意是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汉语俗语,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原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图十:江垄老屋门楼壁画局部图


    江垄老屋的砖雕“善有余庆”意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同时也是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十分严重。图十一:江垄老屋局部图




    老屋当年的主人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在这个叫江垄的老宅内,先后有三个姓氏的人口在古宅居住,宽敞的过道有一米多宽,这是安庆地区老屋所不多见的。图十二:江垄老屋一进户对与铁门扣


    老屋门前就是一片梯田,冬日里的梯田别有一番美丽,有老屋背后就是安庆地区著名的“飞旗古寨”,现留在老屋内的老人已经渐渐离去,老屋也已经荒废了多年,站在老屋内,有种隐居的感觉。在腾云村最早的建筑始建于元朝年间,元末明初动荡的时期,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存的多幢老屋多是重修于清朝,这个村庄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从山坡延伸到山脚的梯田层层环抱着山脊,景色壮丽而隽秀。图十三:江垄老屋局部图


    走在江垄老屋里,感觉像是穿越了一个时代。在这里,你以享受悠闲的生活也需要一个恬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图十四:江垄老屋过道与三进


    老屋的三进神堂内,陈积了厚厚灰尘的牌位,立有刘氏一世祖刘述通和刘仪声两位先祖牌位。牌位就是祖宗灵牌,又称神主,逝者末满一年的叫灵位,一年以后改称神位。岳西县刘氏在安庆地区数万人,是安庆地区姓氏最多的一支。江垄老屋内依然保存着多块先祖神牌。这块刘氏先祖牌位,木质,呈长方形,下设底座,上面有半圆形牌帽,下面中间刻出一个上圆下方的长槽,用黑墨写着逝去先祖基本情况,两侧是生、卒年月。图十五:江垄老屋局部图


(本篇完)

2017-1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河南湖一条船——卒子走遍安庆
高河南湖一条船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6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高河社区的独秀公园南湖上的一条仿制游船,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游船,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在十九大召开之际,卒子介绍这里。图一:独秀公园指以纪念陈独秀先生而建起的公园


  怀宁县,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下游。怀宁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怀宁建县于东晋时期,是古皖国的所在地,安徽省的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在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怀宁曾长期省、府、县同城而治,其中府、县同城而治690余年,省、府、县同城而治178年,史称怀宁是安徽的“首府首县”。图二:独秀公园


  怀宁山水钟灵、俊彦辈出,有被誉为“千年一人”的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一代完人”、著名教育家的王星拱,“两弹元勋”邓稼先等都是怀宁人。图三:陈独秀石雕像


  怀宁是“戏曲之乡”,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京剧的前身徽剧的发祥地。“四大徽班”晋京献演,名震京城,这四大徽班中,有三支是从怀宁的石牌走出去的,所以戏剧界曾流传一句话,叫“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这里的“石”,就是指怀宁县的石牌镇,说明了怀宁在中国戏剧界的重要历史地位。图四: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南湖


怀宁,文化之乡,人文荟萃。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就诞生在怀宁。独秀公园,位于高河镇高河社区,占地十二万平方米,是一处以纪念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和彰显怀宁地方文化特色为主题。建有新青年雕塑、陈独秀史料馆、县美术馆、仿南湖游船、黄梅阁等景观。图五:新青年石雕像


怀宁新县城高河城内,有因陈独秀而得名的独秀公园。整个公园的设计和建筑风格以纪念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和彰显怀宁地方文化特色为主题,园内水面、绿地、广场、拱桥等相间交错。伫立其间、仰望历史,缅怀先烈、追思过去,展望未来,更使人心潮澎湃,干劲倍增。图六:陈独秀先生主编的《新青年》


独秀公园内,有陈独秀史料馆、仿制南湖游船、黄梅阁等景观。仿“一大”会议建造的陈独秀史料馆,珍藏有关陈独秀的许多史料和文物,站在青砖碧瓦前,让人不禁缅怀起一代伟人在党的初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图七:独秀公园


  独秀公园内南湖内,有根据中共“一大”会议仿制嘉兴游船一艘,按模型原样仿制了一艘画舫,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供群众瞻仰。现在怀宁县南湖革命纪念船停泊处岸上,仿制以前南湖的画舫、赤壁(膊)船、仅供游客观览。图八:南湖是独秀公园内的小湖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图九:南湖内的仿制“画舫”


安庆市怀宁县这只仿建的“红船”,不仅集无锡丝网船、灯船的优点于一身,而且船上的屏风、气楼的雕刻图案,如花卉和戏曲人物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只“红船”竣工后至今仍停泊在高河南湖烟雨楼东南方向。图十:中共“一大”代表


  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继续举行并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画舫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无价瑰宝,是用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在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奋斗历程的时候,必须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政治资源,不断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图十一:高河镇仿制南湖中共“一大”会址


(本篇完)

2017-1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溪五百年苦槠树——卒子走遍安庆
双溪五百年苦槠树
——安庆古树系列
第137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泥溪镇双溪村的一棵国家一级古树,有着五百余年树龄的古槠树。东至县是长江南岸一座美丽的县城,但在解放后经历了一段并入、并出的身世。东至县1953年2月归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59年5月原东流县、至德县合并为东至县,属安庆专区;1965年7月,东至县改属池州专区(地区)。1980年1月改属安庆行署。1988年9月,池州行署恢复,东至县复属池州行署至今。图一:双溪村头


  泥溪乡地处大石公路线上,东邻利安、石城,南接西湾乡,西连昭潭镇,北靠官港镇,西北依梅岭山脉与江西省彭泽县浩山乡分水为界。过去常常与几位摩友骑着摩托车行驶在这条路上,现在泥溪乡升级为泥溪镇。图二:双溪村的古槠树


  泥溪镇是安徽省东至县辖镇,东至城南四十公里处,地处龙泉河中上游。泥溪镇是由2007年原泥溪乡、西湾乡合并而成,属浅山丘陵区。图三:古槠树干


  泥溪境内群山环抱,东有下马尖,南有老虎洞,西有西峰尖,北有老虎头;龙泉河、双宁河、程家冲河、新河等,流经双龙、泥溪、隐东、宋阳四上村,汇集于龙泉河流入鄱阳湖。图四:这辆小红车已经行驶11万公里,走遍安庆200多个乡镇1400多个村居


  双溪村位于泥溪镇东南部,东邻木塔乡梓桐村,南与西湾村接壤,西通中洲村,北连水村村,几年前,卒子曾到访这里,双溪村境内有许村,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图五:五百余年古槠树


  双溪村由于人少,仍然保留着原古生态气息。远远望去,古生态鳞次栉比。走近双溪村,看到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令人感叹!村内里面有很多古代的生活用具,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地方!图六:小摩托立于古槠树下


  双溪村头,有一棵500岁苦槠树,古槠树,树龄约500年,一级保护古树,位于泥溪镇双溪村村头约一公里处,是皖西南现存不常见的苦储树王。图七:古槠树局部


 经历了五百余年的风雨,这棵有着五百岁的苦槠树王,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古树身高约十多米,腰围约二米余,冠幅东西十多米、南北十米余,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抱得住其腰。图八:成年人站立于古槠树前


 五百余年来,长年的日晒雨淋,古树历经沧桑,因为枝叶茂盛,目前已列入保护对外,也已挂牌入编,专人看护,这棵古树或是元末明初从江西迁入的移民种植在村头的古树。图九:古槠树保护牌


  2015年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1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就《关于将池州市东至县或该县部分乡镇划归安庆的建议》回复,由于当时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布局分析的综合判断,认为不宜将东至县大渡口、胜利两镇划归安庆市,将来或将整个东至县整个划入安庆市管理。图十:双溪村的古槠树干


(本篇完)

2017-1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5 12:34 , Processed in 0.0328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