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柘林百年前榨油大石碾——卒子走遍安庆
柘林百年前榨油大石碾
——安庆古石构件系列
第137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柘林村的一个百年前榨油的大石碾,通过这个大石碾展现出百年前安庆周边县市的曾经的繁荣。图一:石碾示意图


  柘林村位于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西北约五公里处,距离市区约二十五公里。柘林村东面与新义村乡渔场、南面与柘山村广圩渔场及迎江区老峰镇长山村、西北面与将军村破罡湖、西南与宜秀区白泽湖乡先峰村接壤。图二:村民使用石碾古法榨油


  柘林,安庆话为榨林,是安庆郊区一个历史悠久的的古村落,这里是长江的滩涂渐渐围堤而建成的村庄,历史上就是安庆蔬菜和农作物产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卒子见到柘林村历史上著名的“糟油坊”的遗迹!图三:村民使用石碾古法榨油


  柘林村历史上著名的“糟油坊”的遗迹现在已经建起了一处养殖场,养殖的不是别的,而是蛇。高大的建筑很难想到它就是曾经的“糟油坊”。图四:石碾榨油


  这块直径约一米余的的油坊石碾现存于柘林村一户村民家门口。据说,潜山一位民俗爱好者以500元想收藏,又有其它地方的收藏者分别以800元不等想从村民手上购得此物。图五:百年前石碾


  据卒子观察,这块石碾子,大的直径有一米一至一米二,厚度达四十公分左右,重量达一吨左右,为巨大的整块麻石打磨而成,据村民介绍油坊里原有四块这样大的石碾,这块大石碾是互相对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轨道里碾压油菜籽的,从碾子和轨道是上留下的均匀光滑的痕迹来看,这个石碾子使用有些年头了。图六:古石碾为麻石雕刻而成


  百年前,安庆周边的郊区百姓就是使用这种原始的方式碾菜籽榨油的,在100多年前的柘林就有“糟油坊”,大大小小的油坊有多家,周边产业更是鳞次栉比,这里盛产的各种油料以质量上乘而远近闻名。图七:榨油村民与古石碾想像图


  从石碾中间的圆孔用来安装碾梁,据了解,所谓的油坊只是个统称,在安庆各县市区多个乡镇和村居都有叫油坊和榨油为乡镇和村居名的,说明当时这些乡镇和村居都是油坊,碾坊负责是粗加工,作用就是将榨油用粮食碾压成粉便于制作油饼,而油坊只负责精加工直至出来成品,这石碾子就是碾坊主要设备,在没有自动机械动力的时代,石碾是碾压大豆或花生制作榨油原料的专用工具。图八:古法榨油


  石碾子中间有一个穿轴的洞,插上一根横梁后就是碾梁,再与轨道圆心处的主轴相连接,碾梁围着轨道圆心主轴运转,碾子在轨道上滚动,轨道上铺大豆、花生或其他榨油粮食,碾碎后再经制饼、压榨等工序榨出油料。这种碾子无论在碾坊还是在油坊,在100多年前,甚至数十年前,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图九:巨大榨油古石碾


  光滑的石碾经历多年的使用已是光滑如镜,糟油坊的遗迹发现有力印证了历史上柘林是一处非常繁华的商业古村庄,这个巨大的石碾是流传下来的传统手艺,都是柘林村历史上民俗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有力物证。图十:杭州出土的巨大榨油古石碾与安庆长风乡的大小一致


  历史上,柘林村盛产油菜花,油作坊在以前那是相当发达,除了今天卒子拍到的石碾之外,还有石槽、石碾都分别不知去向,这些正是百年前油坊里的榨油工具。图十一:巨大榨油古石碾雕刻精美


    据记载,油坊最鼎盛的时期是在明末清初。油坊的生产流程是:以一石菜籽为一作,生菜籽上锅炒,炒至味香色黄,不能炒过头。再上石磨初磨,有机器可以粗轧,将轧后的炒菜籽料倒入碾槽碾。图十二:古石碾想像图


  经过数次碾成粉后,上蒸笼蒸熟,再将熟料包成饼,由麦草或稻草外套竹圈的菜饼上木车挤榨出油。基本上出油率为三成,榨出的油顺着油槽流进油桶的时候,飘香四逸。在明清之际,安庆各地有上千家油坊,榨出的油供应整个皖西南几百万人口食用。仅一个季节长风乡的柘林村油坊生产菜油数量达万斤。图十三:巨大榨油古石碾


(本篇完)

2017-1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双丰110年枫香树与曾修巨墓——卒子走遍安庆
双丰110年枫香树与曾修巨墓
——安庆古树与古墓系列
第13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雨坛乡双丰村的一个百年古树与古墓,雨坛乡隔湖望宜,自古属安庆地区。图一:雨坛乡双丰村


    双丰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雨坛乡西北部,与会宫、义津镇接壤。这块区别旱地水田肥沃,湖叉河网交错,村庄风景优美,农业资源丰富。图二:双丰110年枫香树


   数年前,卒子曾到访双丰村,见过这里一棵有着110多年的枫香树,还有离枫香树不远的清朝康熙五年的古墓。图三:双丰110年枫香树


   双丰村旱地水田肥沃,湖叉河网交错,村庄风景优美,村头这棵枫香树并不数年长者,卒子在雨坛乡见到,仅百年以上的古树还有很多。图四:双丰110年枫香树


    枫香树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树龄高的能达到几百年,树高通常能够达到数十米,今天卒子介绍的110年枫香树胸径达七十至八十公分,树皮灰褐色。图五:双丰110年枫香树


    这棵枫香树已经挂牌,据说此树喜温暖湿润气候,性喜光、耐干旱瘠薄。图六:双丰双丰110年枫香树


    枫香树在全国比较常见,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树脂供药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叶及果实亦入药,有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功效。木材稍坚硬,可制家具及贵重商品的装箱。图七:双丰双丰110年枫香树


   雨坛乡是安庆市区东部第一乡,由于近百年的战火,现在周边大枫树较少,安庆宜秀区有一个大枫乡因村里原有枫香树而得名,现该枫树已不存。图八:双丰曾修巨墓碑


    今天卒子介绍的枫树为村里的大树之一,树龄已经110年,较为少见。枫香又叫枫树,是落叶乔木,枫香树在我国园林中常作庭荫树,可于草地孤植、丛植,或于山坡、池畔与其他树木混植。图九:双丰曾修巨墓局部


    枫香树常与常绿树丛配合种植,秋季红绿相衬,显得格外美丽。离枫香树不足数十米,有一座清朝康熙五年(1667年)的曾修巨墓,墓冢呈西南方向,有墓碑,此墓山被当地人称为“曾墓山”。图十:双丰曾修巨墓


   曾修巨墓冢约有五十平方,墓碑上刻有其儿孙的姓名,昭示着这座古墓主人曾有过显赫的身份。年深日久,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座古墓已经遭受严重的破坏,当地人对这座古墓的主人知之甚少。图十一:双丰曾修巨墓局部


    谁能解开这座古墓的神秘面纱?从曾修巨墓碑的面积大小和碑上刻的碑文看,这座有着三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坟墓,墓碑上端多刻有对阴宅主人的说明文字。从墓葬分析,这可能是宗族村落的公冢,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图十二:双丰曾修巨墓


   有关曾巨修的生平简历子孙、造葬时间及风水坐向目前资料基本没有,但从这座古墓并非民间一般的墓葬,从立碑规格看,这座古墓未能详述的是墓碑的形态。墓碑上其字体、尺寸,以及雕镂的图案,都充分体现了当时匠人发挥其美术天份,可以说是一种较未为人注意的民间艺术。图十三:双丰曾修巨墓冢


(本篇完)

2017-1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丰110年枫香树与曾修巨墓——卒子走遍安庆
双丰110年枫香树与曾修巨墓
——安庆古树与古墓系列
第13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雨坛乡双丰村的一个百年古树与古墓,雨坛乡隔湖望宜,自古属安庆地区。图一:雨坛乡双丰村


    双丰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雨坛乡西北部,与会宫、义津镇接壤。这块区别旱地水田肥沃,湖叉河网交错,村庄风景优美,农业资源丰富。图二:双丰110年枫香树


   数年前,卒子曾到访双丰村,见过这里一棵有着110多年的枫香树,还有离枫香树不远的清朝康熙五年的古墓。图三:双丰110年枫香树


   双丰村旱地水田肥沃,湖叉河网交错,村庄风景优美,村头这棵枫香树并不数年长者,卒子在雨坛乡见到,仅百年以上的古树还有很多。图四:双丰110年枫香树


    枫香树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树龄高的能达到几百年,树高通常能够达到数十米,今天卒子介绍的110年枫香树胸径达七十至八十公分,树皮灰褐色。图五:双丰110年枫香树


    这棵枫香树已经挂牌,据说此树喜温暖湿润气候,性喜光、耐干旱瘠薄。图六:双丰双丰110年枫香树


    枫香树在全国比较常见,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树脂供药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叶及果实亦入药,有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功效。木材稍坚硬,可制家具及贵重商品的装箱。图七:双丰双丰110年枫香树


   雨坛乡是安庆市区东部第一乡,由于近百年的战火,现在周边大枫树较少,安庆宜秀区有一个大枫乡因村里原有枫香树而得名,现该枫树已不存。图八:双丰曾修巨墓碑


    今天卒子介绍的枫树为村里的大树之一,树龄已经110年,较为少见。枫香又叫枫树,是落叶乔木,枫香树在我国园林中常作庭荫树,可于草地孤植、丛植,或于山坡、池畔与其他树木混植。图九:双丰曾修巨墓局部


    枫香树常与常绿树丛配合种植,秋季红绿相衬,显得格外美丽。离枫香树不足数十米,有一座清朝康熙五年(1667年)的曾修巨墓,墓冢呈西南方向,有墓碑,此墓山被当地人称为“曾墓山”。图十:双丰曾修巨墓


   曾修巨墓冢约有五十平方,墓碑上刻有其儿孙的姓名,昭示着这座古墓主人曾有过显赫的身份。年深日久,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座古墓已经遭受严重的破坏,当地人对这座古墓的主人知之甚少。图十一:双丰曾修巨墓局部


    谁能解开这座古墓的神秘面纱?从曾修巨墓碑的面积大小和碑上刻的碑文看,这座有着三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坟墓,墓碑上端多刻有对阴宅主人的说明文字。从墓葬分析,这可能是宗族村落的公冢,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图十二:双丰曾修巨墓


   有关曾巨修的生平简历子孙、造葬时间及风水坐向目前资料基本没有,但从这座古墓并非民间一般的墓葬,从立碑规格看,这座古墓未能详述的是墓碑的形态。墓碑上其字体、尺寸,以及雕镂的图案,都充分体现了当时匠人发挥其美术天份,可以说是一种较未为人注意的民间艺术。图十三:双丰曾修巨墓冢


(本篇完)

2017-1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峰妈妈崖与流云洞——卒子走遍安庆
平峰妈妈崖与流云洞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7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平峰村的一处自然风景点,妈妈崖与流云洞。图一:远望金紫山


     金紫山森林公园是安庆地区与六安地区交界的山脉。金紫山风景秀丽、绿茵如毯,这里山林美景,自然神韵,是一处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图二:金紫山


    金紫山属大别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山地,峰峦叠嶂、群山苍莽,主峰猪头尖海拔高1539米,为潜山第一高峰,挺拔险峻,主要胜景有十二处,即一线岗,双虹岩、气楼瓶、天鼓墩、金鸡门、凤冠石、延寿关、渡山桥、摩星石、筛月潭、仙女崖;图三:金紫山云雾


    自然天成的金紫初雪、登峰拜佛、双龟追日、二仙朝佛、神龙石、狮王石、海狮石、老君座、以及与植被恋情的松涛岭、石树缘、栎树坡、蝶恋八仙等,以前卒子也曾介绍过。图四:金紫山流云洞


    主景区香山景区有白鹤洞、狮子眼、白龙井、王河沟,三峰并立,中天一柱直接云霄,顶峰有数尺高的石香炉,雨后登顶,可俯视长江日出,夕阳映照,云海漂缈,紫气氤氲。图五:金紫山流云洞


    官庄镇平峰村位于潜山县北疆,官庄镇南面,东与光华村,南与塔畈乡,西与官庄村,北与金城村接攘,由原香山、平峰、横河三村合并,今天卒子介绍的妈妈崖与流云洞都在平峰县境内。图六:金紫山流云洞


  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官庄镇也是潜山县的最高峰。金紫山森林公园与岳西县枯井园自然保护区和舒城县万佛山森林公园毗连。图七:金紫山妈妈崖


  当地民间有这样的传说:金紫山与天柱山比高赌长,一夜之间,两山均有破天之势。当地土地神奏报玉帝,玉帝遂命雷公电母下凡惩戒,一道电闪、一阵雷鸣,天柱山被劈成两半,至今主峰旁仍存“一线天”景观;金紫山被拦腰一剑,现主峰西侧如削如切,壁立千仞。图八:金紫山妈妈崖


    金紫山顶峰突起,挺拔险峻,整个山形有逼人的雄伟气势。山中有双虹岩、金鸡门、石凤冠等胜景十二处,留下了二十余处古代文人题刻。其中仙女洞石门石窗,高敞空豁,四壁清爽,成天然石室,相传古时有一美女在此成仙。前人题诗云:尘寰哪晓蓬莱境,到此方知即是仙。图九:金紫山


  金紫山峰峦叠嶂,群山苍莽,“妈妈崖”位于金紫山的南坡,一道山脊,远观似屏障,近看是堵墙,人过此处,必须小心翼翼,稍有它念,就会滑落万丈深渊。凡过其处者,无不吓得惊叫一声:“ 我的妈妈喂!”“妈妈崖”因此而得名。图十:金紫山妈妈崖


    流云洞位于金紫山老佛顶东北恻,悬崖绝壁上有洞穴三处,成鼎足形、其深莫测,自古至今无人可及,但据当地人介绍,每逢天气突变,云出洞口、装入楼台,奇丽至极。平时风从洞出,发出阵阵轰鸣,甚为神奇!图十一:金紫山妈妈崖


     一座山一个故事,金紫山这样一个平常的大山,流云洞位于老佛顶东北恻,悬崖绝壁上有洞穴三处。成鼎足形,其深莫测,自古至今无人可及,但据当地人介绍,每逢天气突变。图十二:金紫山


(本篇完)

2017-1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子山金岭寺——卒子走遍安庆
百子山金岭寺
——安庆寺庙系列
第13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百子山村的一座寺庙,二年前卒子曾介绍这座寺庙背后的万佛洞。图一:远望百(柏)子山


    山口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以境内山口镇而得名,古称皖口,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金岭寺与万佛洞位于山口乡百子山村的金岭。图二:新修建的偏殿


    百子山村有很多旅游景点,有著名的中共柏子山区委旧址“杀尽(汗)奸”石刻、柏子晴岚景点、金岭寺和万佛洞等。图三:重建的金岭寺原殿


    山口乡以境内山口镇而得名,古称皖口,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图四:重建的金岭寺大殿


    山口乡原属怀宁县,后划入大观区,大观区又名西市区,是安庆市的始源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拥有二千多年的灿烂历史。图五:金岭


     山口乡百子山村地处山口乡东南方,东临石门湖,南至山口镇村,西落集镇与中心村接壤,北靠怀宁县月山镇,总面积约十平方公里。图六:金岭寺原殿建于八九十年代


     金岭寺始建于何朝不详。地处百山山村金岭,这里原属怀宁县,部分地带属喀斯特地形山地,金岭寺原建筑遗址位于丘陵山地,寺庙后毁,现在重修的金岭寺在原遗址重建,现存面积约数千平方米。图七:金岭寺门前的夯土


     百子山村内有中共柏子山区委旧址“杀尽(汗)奸”石刻、柏子晴岚景点、金岭寺和老虎洞。图八:金岭寺碑记


     金岭寺遗址现残存一块碑记,碑记上记载着该寺由周边村民共同捐赠修建而成。图九:重建的金岭寺


     金岭寺原建筑有夯土台基和大量的青砖和小瓦等建筑构件,初步认定遗址为清朝时期建筑遗址。图十:金岭寺原殿门头


     金岭寺背后原有一个喀斯特溶洞,名为万佛洞,卒子曾深入洞内,洞内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图十一:金岭寺局部


    金岭寺始建于何朝何代不详,此寺因山间有溶洞而建寺,这里有深厚的人文资源,确实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图十二:金岭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九十年代建起的一座二层楼建筑,传统的飞檐,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亮。显得几分仿古色古香气息。古朴的木格窗棂,净土法门。图十三:金岭寺


     金岭寺为住宅式的建筑,配以佛堂式的造型,背后的万佛洞也是一处著名的旅游点。图十四:金岭寺

[size=0.83em]15.jpg (348.7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1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家王家祠堂——卒子走遍安庆
包家王家祠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包家村的一座王家祠堂,二年前卒子曾与摩友骑车来到这里。图一:远望已经倒塌的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包家村的一个山坡间,建于清朝,总面积约二三百平方米。图二:倒塌的王家祠堂两侧图绘与石构件


    王家祠堂建于清朝,具体年代不详,前后三进,约二三百平方米,第三进是祖堂。图三:远望王家祠堂一侧砖墙(注意屋顶部的图绘)


    王家祠堂现在已经全部倒塌,是原六安地区划入安庆地区管理的乡镇。王家祠堂屋顶绘有图案,各种神兽与花卉的图案。图四:王家祠堂里的木雕


    王家祠堂使用了大量的圆木,其木刻与木雕全是立体雕塑,艺术价值极高。王家祠堂有百姓说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是乡邑自行捐资兴建的王氏的专祠。图五:王家祠堂四位图


    王家祠堂是典型的皖西南建筑,前后三进院落,中轴对称,有门厅、东西厢房、三进祖堂,房屋多间。图六:王家祠堂里的木雕


    包家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西北部,地处皖鄂两省三县(岳西县、霍山县、英山县)结合部 ,距离岳西县城五十余公里。图七:王家祠堂的马头墙


    安庆市包家乡东与青天乡接壤,南与和平乡毗邻,西与湖北英山县草盘镇、六安市霍山县太平乡交界,北与霍山县太阳乡相连,包家乡原属六安市霍山县,岳西建县时划入。图八:王家祠堂已经倒塌


    这是安庆地区最北部的一个乡镇,是一处古建筑。由于王氏后裔陆续迁走,所以王家祠堂也在近十多年未曾翻新而倒塌。图九:王家祠堂里的柱础


    王家祠堂被毁后,留下一堆遗憾!图十:王家祠堂另一侧砖墙


    王氏先祖自迁入霍山山区之后,艰苦创业,后来王家中出了不少英才,尽管由于世事沧桑,王家祠堂已先后改建为小学、村委会办公用房,但历经风雨至今仍能留存下来的一些东西,哪怕只是一堵墙壁,几块石头,也都承载着先祖殷切的期盼和愿望,承载着后辈沉甸甸的责任。图十一:王家祠堂门头已经倒塌


     王家祠堂现存的马头墙与木雕实为清朝的精品,过了多少少之后王家祠堂遗址,谁又会想起今天照片里的祠堂。图十二:王家祠堂


(本篇完)

2017-1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瓶上马石与雕花石门墩——卒子走遍安庆
宝瓶上马石与雕花石门墩
——安庆古石构件系列
第13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范熊二烈士专祠内的一对宝瓶上马石与一对雕花石门墩,介绍不妥之处,请斧正。图一:宝瓶上马石一侧


    在安庆地区广袤的土地上,不知道有多少像卒子今天介绍的上马石与石门墩。图二:宝瓶上马石正面图案与石门墩正面图案


    这些石雕门墩与石雕上马石,经过长期岁月沉淀,已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古石雕文化,这些石雕题材多样,受到历史上安庆地区富贵人士的喜爱。图三:宝瓶上马石另一侧图案


    在明清二朝,安庆地区大多数的权贵人家的大门外两侧放置一对石门墩,这些石雕石墩有些十分精美,犹如一对保护神,看守宅门。屋证人也想通过石门墩避邪驱恶,守门看户。图四:宝瓶上马石正面图案与侧面图案


    今天卒子介绍的原博物馆收藏的安庆地区宝瓶纹样上马石,就是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的一种石雕精品。因为“瓶”与“平”同音,这种雕刻有宝瓶纹饰象征平安、吉祥的寓意,被民间各种装饰中被广泛使用。图五:宝瓶上马石另一侧图案


    这种宝瓶纹饰,相传在藏传佛教寺院中有一种瓶,瓶内装有净水(甘露)和宝石,而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即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着俱宝无漏、福智圆满、永生不死。宝瓶也为佛家“八吉祥”之一,表示智慧圆满不漏。瓶梵语音译迦罗奢,又称如意瓶,吉祥瓶。图六:石门墩一面图案


  在这对上马石二侧的石雕上,就刻有宝瓶图案,瓶中还插了鲜花,边上笙饰,其实这也是宝瓶纹饰和其他物品组合的常见图案之一,“瓶”与“平”同音,“笙”与“升”同音,寓意着官运亨通、反映出当时安庆地区的先祖们追求名利,希望官运亨通的心愿。图七:石门墩二侧图案


    在这对雕刻有童子图案的石门墩,是一组以花卉、童子图案为组合纹样,构图饱满,造型丰富,体现出浓浓的书卷气。历经百年、流传至今,除了其吉祥的寓意外,还有其本身丰富多样、精美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其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图八:宝瓶上马石图案


  从这二对雕刻有各具形态、纹样精美的石构件看,稳重大气,图案对称,无论是作为单独纹样本身,还是石刻所表现出的艺术形式,都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很有视觉冲击效果,像这样图案精致、经久耐看,寓意丰富的石雕图案,真是安庆的石雕文化的精品。图九:宝瓶上马石一面图案

[size=0.83em]07.jpg (566.4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46 秒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亭上二棵百年古树——卒子走遍安庆
大观亭上二棵百年古树
——安庆古树系列
第13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德宽路街道办事处大观亭社区的二棵百年古树,介绍不妥之处,请斧正。图一:日本人拍摄的东门迎江寺与西门大观亭照片


    大观亭旧址位于安庆市大观亭街56号这一片区域。周日上午卒子再次来到这里,大观亭面临长江,境界开阔,气象雄伟。图二:大观亭旧址平山头


    据了解,大观亭始于东汉,盛于唐宋。吴名风在《游大观亭记》中曾说:“亭据山巅,在忠宣墓侧。为皖省第一名胜之区”;民国四年(1915年)《怀宁县志》记:“...士大夫从公来游,俯瞰长江,一泻千里,闾阎两岸,樯舳迷津,皖中风景俱若勇跃奋迅而出也。”可见“大观远眺”名不虚传。历代文人墨客跋涉登陆临,对景抒情、怀乡思古,留下许多优美的诗文。明清时期,其境内的大观亭就与武昌黄鹤楼、江洲庾楼并称为“长江三楼”,素有“皖省第一名胜之区”之称,曾被列为“安庆八景”之首。图三:平山头一侧110年二级古树


    大观亭有元末郡守余阙葬,建于明世宗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系两层砖木结构,画栋飞檐,负山面江,环境清雅,素称“皖省第一名胜之区”,被列为“宜城八景”之一。建亭后,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留有大量诗词、楹联。清朝咸丰年间,兵燹亭毁。同治年虽有重建,但由于世事乖谬,兵荒马乱,各处景点渐渐破败。图四:110年二级古树朴树枝繁叶茂


    据《怀宁县志》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巡抚徐国相重建大观亭。清朝末民国初时,大观亭景区是“皖省第一名胜之区”,被称为“省会绝妙江山”。清朝咸丰三年,太平军战乱中大观亭尽毁,同治年间巡抚彭玉麟重修。辛亥革命后,安徽都督柏文蔚在大观亭景区内的望华楼设立陈列馆,陈列徐锡麟烈士生前衣物和战刀,马炮营起义范传甲等八名烈士和刺杀五大臣的吴越烈士的遗骨也安葬于大观亭后的平头山。图五:大观亭相关资料图片


     清初至民国期间,安庆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发展领先于全国,晚清曾国藩等中兴名臣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在安庆率先进行近代化,大观亭得以在此期间进行大规模复建。在清朝政府主持下,修缮余阙墓园,也陆续新建了一批重要建筑。民国建立后,大观亭作为忠烈之魂所在地,又成为纪念徐锡麟等辛亥烈士的场所。1938年安庆沦陷,成了日军飞机轰炸的主要目标。到抗日战争结束,整个大观亭景区的建筑只剩下断壁残垣。图六:110年二级古树朴树需要三个成年人环抱


   平山头顶原有大观亭和望华楼两座主体建筑,北侧呈中轴线分布有赤帝祠、度生庵(又名“痘神庵”)、平头山皖江九烈士墓,南面为余阙墓园及其祭祠。但还有众多当时种植的树木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二棵百年古树,榆树与朴树。图七:110年二级古树朴树保护牌


    大观亭其内涵是文化精神。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曾屈身于大观亭后山上的天花禅院(痘神庵)中,勤勉研习书法,终成一代碑学大家,房屋虽已残破不全,但依然是书法爱好者心中的朝圣地。上世纪90年代,日本书道会访问安庆时,还专程来到这里拜谒。邓石如的书法风格古朴、雄浑苍茫,特别是将篆隶发挥到极致,备受世人所推崇,并将碑学推向书坛的巅峰,它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图八:大观亭相关资料


    在建筑文化上,大观亭遗址中轴线上曾建有“上达楼”,清朝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炮火之下。1908年,安徽巡抚冯煦在其基址重建起一座新楼,名曰“望华楼”。据了解,望华楼是一座的西洋券廊式砖木结构建筑,现不存。图九:110年二级古树朴树枝繁叶茂


   在众多文物已经消灭以后,唯有这两棵古树依然保留下来。据卒子推测,这两棵二级古树,为一棵110年朴树和一棵110年榆树。这不但是文化的遗产,也是历朝历代安庆官员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图十: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大观亭是安庆的,更是安徽的,还是全国的。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认同、精神的寄托,成为国家历史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图十一: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这二棵古树,均为110年,倒算种植年代约是晚清光绪二十六年左右,1900年。年轮久远,饱经沧桑。如今枝繁叶茂葱茏翠绿,可曾想过百年前安庆的苦难。这棵古榆树高18米,距地面一米处树胸围3米,胸径1.5米,三人合抱方能围拢。这棵古朴树高17米,距地面一米处树胸围2.5米,胸径1.3米,也需要三人合抱方能围拢。图十二: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有关大观亭的更多文物,卒子下次将继续为大家介绍,与一位九十岁左右的老人聊天时卒子发现,他就是十多年前偶遇卒子的老人,十多年过去,老人依然健在,老人说患有高血压,有朝一日大观亭重建之后站在大观亭瞭望长江,是他一生的夙愿。图十三: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本篇完)

2017-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亭上二棵百年古树——卒子走遍安庆
大观亭上二棵百年古树
——安庆古树系列
第13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德宽路街道办事处大观亭社区的二棵百年古树,介绍不妥之处,请斧正。图一:日本人拍摄的东门迎江寺与西门大观亭照片


    大观亭旧址位于安庆市大观亭街56号这一片区域。周日上午卒子再次来到这里,大观亭面临长江,境界开阔,气象雄伟。图二:大观亭旧址平山头


    据了解,大观亭始于东汉,盛于唐宋。吴名风在《游大观亭记》中曾说:“亭据山巅,在忠宣墓侧。为皖省第一名胜之区”;民国四年(1915年)《怀宁县志》记:“...士大夫从公来游,俯瞰长江,一泻千里,闾阎两岸,樯舳迷津,皖中风景俱若勇跃奋迅而出也。”可见“大观远眺”名不虚传。历代文人墨客跋涉登陆临,对景抒情、怀乡思古,留下许多优美的诗文。明清时期,其境内的大观亭就与武昌黄鹤楼、江洲庾楼并称为“长江三楼”,素有“皖省第一名胜之区”之称,曾被列为“安庆八景”之首。图三:平山头一侧110年二级古树


    大观亭有元末郡守余阙葬,建于明世宗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系两层砖木结构,画栋飞檐,负山面江,环境清雅,素称“皖省第一名胜之区”,被列为“宜城八景”之一。建亭后,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留有大量诗词、楹联。清朝咸丰年间,兵燹亭毁。同治年虽有重建,但由于世事乖谬,兵荒马乱,各处景点渐渐破败。图四:110年二级古树朴树枝繁叶茂


    据《怀宁县志》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巡抚徐国相重建大观亭。清朝末民国初时,大观亭景区是“皖省第一名胜之区”,被称为“省会绝妙江山”。清朝咸丰三年,太平军战乱中大观亭尽毁,同治年间巡抚彭玉麟重修。辛亥革命后,安徽都督柏文蔚在大观亭景区内的望华楼设立陈列馆,陈列徐锡麟烈士生前衣物和战刀,马炮营起义范传甲等八名烈士和刺杀五大臣的吴越烈士的遗骨也安葬于大观亭后的平头山。图五:大观亭相关资料图片


     清初至民国期间,安庆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发展领先于全国,晚清曾国藩等中兴名臣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在安庆率先进行近代化,大观亭得以在此期间进行大规模复建。在清朝政府主持下,修缮余阙墓园,也陆续新建了一批重要建筑。民国建立后,大观亭作为忠烈之魂所在地,又成为纪念徐锡麟等辛亥烈士的场所。1938年安庆沦陷,成了日军飞机轰炸的主要目标。到抗日战争结束,整个大观亭景区的建筑只剩下断壁残垣。图六:110年二级古树朴树需要三个成年人环抱


   平山头顶原有大观亭和望华楼两座主体建筑,北侧呈中轴线分布有赤帝祠、度生庵(又名“痘神庵”)、平头山皖江九烈士墓,南面为余阙墓园及其祭祠。但还有众多当时种植的树木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二棵百年古树,榆树与朴树。图七:110年二级古树朴树保护牌


    大观亭其内涵是文化精神。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曾屈身于大观亭后山上的天花禅院(痘神庵)中,勤勉研习书法,终成一代碑学大家,房屋虽已残破不全,但依然是书法爱好者心中的朝圣地。上世纪90年代,日本书道会访问安庆时,还专程来到这里拜谒。邓石如的书法风格古朴、雄浑苍茫,特别是将篆隶发挥到极致,备受世人所推崇,并将碑学推向书坛的巅峰,它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图八:大观亭相关资料


    在建筑文化上,大观亭遗址中轴线上曾建有“上达楼”,清朝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炮火之下。1908年,安徽巡抚冯煦在其基址重建起一座新楼,名曰“望华楼”。据了解,望华楼是一座的西洋券廊式砖木结构建筑,现不存。图九:110年二级古树朴树枝繁叶茂


   在众多文物已经消灭以后,唯有这两棵古树依然保留下来。据卒子推测,这两棵二级古树,为一棵110年朴树和一棵110年榆树。这不但是文化的遗产,也是历朝历代安庆官员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图十: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大观亭是安庆的,更是安徽的,还是全国的。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认同、精神的寄托,成为国家历史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图十一: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这二棵古树,均为110年,倒算种植年代约是晚清光绪二十六年左右,1900年。年轮久远,饱经沧桑。如今枝繁叶茂葱茏翠绿,可曾想过百年前安庆的苦难。这棵古榆树高18米,距地面一米处树胸围3米,胸径1.5米,三人合抱方能围拢。这棵古朴树高17米,距地面一米处树胸围2.5米,胸径1.3米,也需要三人合抱方能围拢。图十二: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有关大观亭的更多文物,卒子下次将继续为大家介绍,与一位九十岁左右的老人聊天时卒子发现,他就是十多年前偶遇卒子的老人,十多年过去,老人依然健在,老人说患有高血压,有朝一日大观亭重建之后站在大观亭瞭望长江,是他一生的夙愿。图十三: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本篇完)

2017-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龙岛龙王庙——卒子走遍安庆
白龙岛龙王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3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黄尾镇白龙岛的一座古寺,介绍不妥之处,请斧正。图一:猴河水之间的白龙岛


   黄尾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北部边陲,西北与霍山县磨子潭镇接壤,东南与岳西县头陀镇、青山乡毗邻。黄尾镇是大别山北坡深山腹地的一个人口小镇,这里曾是三省交界和临边的古镇。图二:双河口


   黄尾镇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遗址,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就是风景如画。今天卒子介绍的云峰峡谷中的彩虹瀑布景观为华东一绝,颇负盛名。图三:双河为猴河与黄尾河


  白龙岛是云峰峡谷中的一个二条河相交的岛屿,这现在是彩虹瀑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岛上有座龙王庙。白龙岛鸾回凤举、卓然嚣外,浩浩焉似泛沧溟之无极。图四:二河之间狭窄之地形成双凤洲


   白龙岛鸾回凤举、卓然嚣外,岛上翠藤并野花争妍。位于岛中的龙王庙是一座近代重修的古寺,其中一座清朝光绪十多年的石刻。上面记载着村民捐赠和化缘记录。在这里能够清楚看到彩虹瀑布!图五:双凤洲又称白龙岛


   龙王庙具体记载,从碑文上记录,清朝光绪十年(1871年)记载:“双河间有龙王庙”。关于龙王庙的来历,在黄尾镇民间广为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此处略。图六:白龙岛   


    龙王庙,其中只是一处遗址。位于岳西县黄尾镇白龙岛一侧。始建于清代中期。坐南向北。仅由大殿、两厢组成。占地面积约不足百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图七:龙王庙重修碑记


   传说有双河中一条猴河中有仙猴潜藏水底,故名猴河。河间建有庙,名龙王庙,当地村民祭祀龙王,天旱时在此祈雨。庙内现存清朝重修碑及祈雨灵应碑。图八:龙王庙局部


    大别山彩虹瀑布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岳西县黄尾镇境内,风景区方圆四十平方公里,核心景区有梦幻彩虹瀑布和原生态猴河峡谷,还有历经猴河与黄尾河交汇后洪水冲刷而形成的许多河心洲、小岛,从而组成了数千米的山水画廊,因此大别山彩虹瀑布风景区可谓集峡谷、瀑布、丽水、文化为一体的山水景区。图九:龙王庙


   猴河峡谷风景优美,猴河发源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天河尖,因峡谷内有猴群出没,猴河由此得名。猴河两岸群峰迭起,奇锋错列,河谷纵横,蜿蜒曲转。猴河峡谷全长8.5公里,谷深500多米,峡谷中悬崖峭壁,藤蔓垂壁,地势险峻,人迹罕至,至今仍保存原生态。图十:龙王庙四拼图


(本篇完)

2017-1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6-25 13:39 , Processed in 0.03054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