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里宋氏迁怀始祖明朝中宪大夫墓——卒子走遍安庆
五里宋氏迁怀始祖明朝中宪大夫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44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铺乡五里村的宋氏迁怀始祖明朝中宪大夫墓。图一:明朝初,来自八方的移民纷纷坐着小船迁入安庆各地

    春秋时期,宋国曾一度强盛,宋襄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是宋国的第十九代君主。宋国凭借自己的威望,曾两次倡议召开弭兵(休兵)会议,给当时的中原带来一时的和平。到了春秋晚期,宋国趁齐国内乱之际,企图成为霸主,结果被楚国打败,宋国开始衰败,被迫迁都彭城(江苏徐州)。图二:移民们创造新安庆历史
    公元前355年宋恒侯为其子剔成所废。剔成自立称侯,实行改革,国力渐强,后被其弟子偃驱逐到齐国。子偃自称宋王侯,曾打败过齐、楚、魏三国联军,颇有作为。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再次联合,灭了宋国,分掉了宋的地盘。子偃逃到魏国,死于温(今河南温县)。宋国自微子启于公元前1040年开国,至公元前286年灭亡,传三十二君,历754年。微子启后裔以祖为姓者称殷氏,以国为姓者称宋氏。微子是宋氏之始祖。图三:宋氏迁怀始祖墓一侧
    京兆郡安庆地区《宋氏族谱》“合修大成谱总序”曰:宋氏自殷氏微子封宋地,遂以国为姓氏,距今已三年余年矣。微子贤明传至三十六代均公为九江太守。德政绝伦,感虎渡江,化名成俗,时人建清风亭以彰其德功。后人过清风亭,睹其词,读其碑,耿耿不磨,而公之灵犹在也。公之裔孙每念我祖聿修德政,故立‘崇德堂’以记习之。”图四:元末明朝初期,实行移民政策
    据《后汉书·宋均传》称:宋均任九江太守,那里有很多老虎,屡屡伤人,官府设置陷阱捕虎,却仍然常常有虎伤人。宋均说:“虎豹在山上,龟鳄在水中,各有生活所处。江淮有猛兽,如同北方有鸡、猪。虎鳄为百姓之患,过在官吏残忍。以前张网捕捞,不是顾怜百姓好办法。现在一定要斥退贪婪的奸人,提拔正直的人,去掉陷阱,免除赋税。”如此以后,传说老虎都结伴渡过长江去了。此说与孔子之言相一致:苛政猛如虎也。图五:宋氏自明朝初期迁入安庆怀宁县
    宋均,字叔庠,精通经史子集,官居九江太守,因其声望政绩颇高,升迁为东海相,拜尚书令,后又出为河内太守;卒葬南阳县。其墓园建筑恢弘,古木森森,有瑞兽石刻、玉石栏杆等物。宋均长子宋有能迁居婺源阡口,次子宋有龙迁居德安县仁里。宋均之曾孙,宋有龙之嗣孙——宋启二迁居婺源县。“修礼堂”之“大成谱老序”载:“我族自启二公居婺源,朱文公荐为彭泽广文(学官,设博士、助教),遂以官籍居彭之十二都……”“大成谱总序”称“再传我祖启二公由江西婺源迁彭泽讲暇山古楼畈,以讲学而得名。”图六:宋氏迁入怀宁之后繁衍后代
    北宋初年,徽州婺源宋氏一世祖宋启二,受教于同乡理学泰斗朱熹老夫子;其学问渊博,科举及第,于雍熙(984—987)年间受朱熹推荐,到江西彭泽县广文馆任职,退休之后,于彭泽港下村建造一楼,取名“讲暇楼”,在此开筵讲经。宋启二后代皆有人在此办学,教授彭泽子弟。宋启二定居于彭泽县陶隍西山之原,卒葬彭泽县十二都夫烟冲。宋启二生子宋明八,宋明八生子四:小大、小二、小三、小四。图七:宋氏迁入安庆怀宁县生产劳动
    宋明八四子分迁各地:宋小大居彭泽(生子念一、念三、念八、三一);宋小三返回婺源定居(生子念九、念十、三二)。宋小二、宋小四后裔外迁各地。宋小二生五子:念二、念四、念七、三十、三四;宋念七生五子(宗元、宗二、宗三、宗四、宗五);宋宗五(名十六,迁太湖马家畈);宋宗元(名十二,孙禄一生子八,其中德三居太湖县花园乡、德四迁怀宁县雷家埠)。图八:捕鱼、种田、读书、劳动成为移民立足根本
     宋小四生子三:长子念五(子伯七、九二、九五),次子念六(子四:伯十一、伯十七、伯十八、伯十九),第三子名三三。念六嗣子伯十九,孙仲八,曾孙万八[子四:和一(子祥一、三、七)、和二、和三、和四)—和四(子祥五、祥六]—祥六;宋祥六生子二:良四、良六。宋良四、宋良六兄弟迁居潜山县。宋良四长子福一居潜山县马鞍山;次子宋福二迁宿松县坐鱼嘴。宋良六(字一夔,迁太湖县长宁乡青城里)生子四:民一(裔孙居太湖韩家畈、姚汉寨)、民二(居望江吉水镇)、民三(居宿松县宋家墩)、民四(居太湖回龙寺)。图九:宋氏迁怀始祖诚苊公墓与画像(想像图)
     元朝末期,江南大乱。因避战乱,宋良四与妻凌氏,携次子福二,长子福一与许氏,来到潜山县马鞍山避难。后战乱平定,宋良四携次子福二迁回彭泽县(宋福二再迁至宿松县)。宋福一留居潜山县马鞍山(夫妇葬于横山岭),家道日益兴旺,起造华屋,堂庑亭轩,雕梁画栋,烟树成村。宋福一,生子荣二(葬于天柱山九井河凤形山),荣二生子六:智荣、智华、智富、智贵、智宝、智寿。第四子宋智贵迁居桐城县撩丰岗。第三子宋智富裔孙宋伯让、宋永升,于年间迁居岳西县菖蒲镇港河村(葬于菖蒲镇白鹿港);此支今有人口四百余,后裔宋必硕先生精研雕刻形象艺术,成果显著。第六子宋智寿(夫妇合葬于章法山姚家冲)定居天柱山下茶庄,其后一支——,于——年间迁居岳西县飞旗寨下莲云乡,今有人口七十余。图十:宋氏迁怀始祖墓碑
    清朝康熙癸巳年宋氏迁潜太第十四世宋应昌等,延续彭泽万历老谱纂修潜太合谱,以宋福一、宋民一为一世祖。其派字如下:(民福)荣智伯永 广延子(文道、任朝)应立家和慎 承先世必高  曰若邦崇尚。2007年,江西、安徽两省十一县,宋启二后裔五堂合修《宋氏宗谱》。十县:潜山、岳西、望江、宿松、怀宁、桐城、彭泽、舒城、祁门、东至、青阳县;宋氏五堂:崇德堂、萃涣堂、赋梅堂、清白堂、光裕堂—修礼堂。图十一:宋氏联芳堂众子孙为宋氏迁怀始祖重立碑文
    “崇德堂”,原居彭泽县,伯十二、伯十六迁居太湖县宋家花园,以宋启二为一世祖。此支一千三百余人。“萃涣堂”。世居彭泽县,此支五百余人,以宋和一为一世祖。“光裕堂”,元末,江西宋和四之子良四携子迁居潜山县马鞍山,长子宋福一世居潜山县,后裔迁岳西县菖蒲镇、莲云乡。以宋启二为一世祖;于清朝光绪年间改堂号为“修礼堂”。此支四千八百人。“赋梅堂”。 唐朝宰相宋璟作“梅花赋”,因此有“赋梅”之堂号。“赋梅堂” 一世祖宋一夔,首迁于太湖县,后裔分迁于太湖、岳西、望江、怀宁等县,及陕西、江西、湖北省,此支四千余人口。“清白堂”,明朝,江西宋小四裔孙分迁各地。宋宗元(伯十二)第四代孙元一裔孙迁居舒城县、潜山县等地。因宋启二种白果树以明志,故宋元一裔孙号“清白堂”,此支二百余人。图十二:宋氏迁怀始祖墓另一侧
    但,今天卒子介绍的联芳堂,归属哪个堂号,尚不明确。2007年,江西、安徽两省十一县宋启二、宋一夔后裔五堂合修宋氏宗谱,由岳西县宋必硕(曾在网络联系过卒子本人)、太湖县宋某二位领衔。安庆各县祖居地(或始迁祖)分别为:太湖县花园乡、弥陀、新仓、牌楼,为一夔、德三、民一、民四裔孙;怀宁县雷埠、蜡树、李家店,为德四裔孙;望江县居长岭、杨林;宿松县宋家墩,福二、民三裔孙;潜山县天柱山、马鞍山,为福一裔孙;岳西县菖蒲镇、莲云乡,福一裔孙。望江县雅滩镇、长岭镇,民二裔孙;桐城县撩丰岗,宋福一后裔宋智贵裔孙;此次五堂合修族谱,收族人口一万八百余。图十三:宋氏迁怀始祖墓正面
(本篇完)
2018-0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桥石屋寺与石屋寺石刻——卒子走遍安庆
郭桥石屋寺与石屋寺石刻
——安庆道观寺庙与石刻系列
第144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枞阳镇郭桥村的石屋寺与石屋寺部分石刻。图一:郭桥石屋寺

    郭桥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镇东北部,距枞阳城区约十公里,东南与藕山镇接壤,北与官埠桥镇相接,西与本镇大青山村相邻。因其有一椭圆形巨石,兀立而起,形如屋而得名。晋朝清供禅师在此建庙。元朝裴仙道在此炼丹,明朝正德年间,西蜀圆态和尚重修石屋寺,寺前建有香亭。图二:清朝僧人像与石屋寺十六景中之一的“龙隐灵泉”
  大青山位于枞阳镇郭桥村,一峰挺立,山色如黛,因名青山。它北接浮山,南望长江,山青水秀,涧水潺潺,金鸡洞、老虎洞,洞壑幽深,锣石、鼓石、鹰嘴石、狮子石,怪石百态。登峰远眺,南面滚滚长江一泻千里,北面白荡湖水碧波万顷,东、西有神灵赛湖和羹脍赛湖两旁依偎,正所谓“水如青罗带,山似碧玉簪”,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图三:石屋寺内部
  主峰之阳,一块平坦的巨石高数丈,广数十米,如巨掌前伸,为山下一根粗壮的天然石柱所承接。传说明朝时九华地藏王驾云朝拜藕山护国庵,因藕山经不住其重力所压,地藏王只得将另一只脚搭在大青山上,竟将这块巨石踩动,滚落而下,被下方的巨柱擎住,凑巧搭成了这间“石屋”。图四:石屋寺四周
    巨石上面还留下一只鞋印,约一尺半长,迹深逼真,此即青山十六景之一的“菩萨印掌”。入内观看,上平如屋顶,下阔如殿堂,面积约二百平方米,里面冬暖夏凉,可坐可卧可游可居,真不愧是“玉洞藏春”!图五:相国书庐
  东晋建元初,高僧青洪禅师云游至此,见石屋大喜,便以此为隐居之所,凿佛像于壁上,潜心研究佛理。后来他四处化缘,募得银两,在石屋外侧扩建佛殿,名之为“青山石屋寺”。明朝正统初年,西蜀圆态和尚重建庙宇,香火日盛,遂有“青山小九华”的美称。佛殿原有三重,重加修葺的两重是清朝建筑,殿壁间遗存的六块碑刻记述了石屋寺的兴建始末及它走过的沧桑历程。图六:石屋寺四拼图
  石屋寺历代住持皆深文博学,儒释道并兴。民国年间,僧释真达为石屋寺住持,多次冒险接待和掩护革命者,寺左厢房后有一眼“龙隐灵泉”,据说真达大师为了解决群众干旱季节吃水困难的问题,四处探寻泉源,终于在竹园脚下亲手掘得此泉。泉水常年汩汩不断,有诗赞道:“龙隐千古石不开,大师真达破尘埃。从兹佛地无干旱,一眼清泉立井台。”“龙隐灵泉”从此成为青山十六景中之一景。图七:石屋寺
  古时青山还是道家修行之地。相传元朝至正年间,有道人裴某号“仙人”,于石屋中修行,有乌鸦为其清扫庭堂,白驴化米供其饮食,即所谓的“乌鸦候客”和“白驴化米”;石屋后树木阴翳,花香鸟语,其间有一“练丹井”,为裴仙人炼丹处所,后来据说他在青山之北的会宫岭得道升天去了。图八:石屋寺与重修石屋寺石刻
  明朝末年,桐城学者姚康伯在石屋旁办学收徒,大兴儒教。时为姚师得意门生的何如宠,亦建书房于石屋寺旁,后中万历进士,官至朝廷礼部尚书,位居武英殿大学士,他在青山留下的一首“坚云堕地阁山椒,仙隐禅栖万古遥。为向悬崖磨数字,与他后世认前朝”的摩崖诗刻,以“相国诗篇”而独成一景。图九:石屋寺石刻二
    此外,在石屋读书的著名人士中,还有左都御史左光斗、文学家钱澄之、诗人王灼等人;书法家方守敦、文学家殷希声等名人也为青山留下了他们的诗文题刻。图十:石屋寺石刻三
  石屋寺建于青山山腰。石屋寺又是一座天然的绿色生态园。山上景点很多,比较有名的十六处,名“青山十六景”:石屋胜境、菩萨印掌、玉洞藏春、龙隐灵泉、乌鸦候客、白驴化米、相国诗篇、仙人棋局、石鼓轰雷、金鸡啼月、黑虎巡山、石柱仙题、狮子卧云、丹池日暖、白云送接、凤栖梧竹等。图十一:石屋寺与清朝修行的僧人
    诸景之中,以 “石屋胜境” 名声最盛。石屋寺几经兴衰,延续至今。寺由前、中、后三重佛殿组成,前、中殿相连,中、后进之间有天井。前殿前有走廊,天井左右有厢房。占地面积1340.6平方米,砖木穿枋结构,院落式布局,两面坡屋顶。前殿上有天花,后殿为方形藻井。东侧一间厢房名“龙听经”,西侧为斋堂和寮房。大殿壁间遗存碑刻六块,记述了石屋寺的兴建始末。石屋寺古朴素雅,不事雕饰,实是修行的好场所。图十二:石屋寺石刻四
    石屋寺楹联:是相国读书庐,溯先哲流风,一片白云终古在;真仙人炼丹处,坐深林斜日,数声青鸟到今啼。另有,是相国读书庐,真仙人炼丹井,三百年古寺重新,崖上摩诗今尚认。还有,向虎跑泉汲月,登金鸡洞观曦,一万仞层峦耸翠,枝头青鸟似犹啼。图十三:石屋寺佛脚印
    大青山,以何氏家族历史最为悠久,形成了青山何氏崇文重教的习俗,勤奋严谨的学风一脉相系,数代相承。自何海渔以岁贡廷试第一,授山东栖霞知县,青山何氏初显;海渔公仲子何如申、幼子何如宠于万历年间同中进士,自此青山何氏蔚为名家望族,人才辈出。图十四:石屋寺
(本篇完)
2018-0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湾九桠神树——卒子走遍安庆
余湾九桠神树
——安庆古树系列
第144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余湾村的九桠神树。图一:九桠神树

    在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是安庆远近闻名的桔乡。这里的桔子每到上市的时候,周边的市民纷纷到这里采购。而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一棵九枝枝桠的巨大桔树。硕大的枝桠,直冲云天,故名九桠神树。图二:九桠神树铭牌
    古人云“人无十全,树无九桠”,意思是十全十美的人如同长着九个枝桠的树一样,都是世上罕见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说法,无论你多么出色,总会人外有人。图三:九桠神树铭牌
    这树九桠神树为桔树,树龄约四十至五十年之间。由于其树主干以上分生九大侧枝,当地俗名:九桠神树。其树形奇特,又因奇妙地破解了“人无十全,树无九桠”之谶语,附近百姓以树为神,备受敬奉。图四:九桠神树
    人无十全、树无九丫,其意思是十全十美的人如同长着九个枝桠的树一样,都是世上罕见的。这棵九桠神树,身高约五、六米,躯干周长约一米,是一株比较难觅的有近五十年树龄的奇特桔树。桔树土下身躯埋入地中,地上生发出九枝粗壮的枝桠向左右伸展。如同九只巨大手臂迎接远方的贵宾。图五:九桠神树
    每年秋天,来自各地的朋友游玩过大龙山风景之后,纷纷云涌而至采摘一些新鲜的桔子,甚至还有远道合肥、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朋友们也纷至沓来。一是为目睹九桠神树的神韵丰姿,二是为了品尝一下这棵神树结出的果实。图六:九桠神树结出的果实
  九桠树见证过漫长的历史,也是安庆改革开放的一个神话。余湾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是安徽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村,是皖西南近远闻名的“柑桔之乡”。图七:九桠神树真的是九个枝丫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余湾村就开始大面积栽植温州蜜柑。每到春季,正是桔花盛放的季节,在绿意盎然的桔树上,开满了香气扑鼻的醉人的桔花香,这时的余湾村又成了花的海洋,赏花的圣地了。图十:九桠神树
    余湾村有二平方公里多的面积,位正好位于一个“U”形的山谷中,两座大山犹如两只巨臂,将余湾村紧紧揽在怀中。正在这种独特的地形,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在这里,农民种植柑桔的历史比较长。许多农户都在房前屋后栽植一些桔树、桃树、杏树等果树。图十一:九桠神树
(本篇完)
2017-0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桥革命烈士母亲墓——卒子走遍安庆
温桥革命烈士母亲墓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4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清河乡温桥村革命烈士的母亲墓。图一:安庆是抗日战争中重要的桥头堡

    清河乡是安庆市怀宁县下辖的一个乡。地处怀宁西南部,东与洪铺、江镇镇接壤,南部、西部均与黄龙镇相邻,北接三桥、黄墩镇。距安庆市区四十公里。图二:抗日战争中,安庆地区涌现出一大批革命斗士
    清河乡地形属浅山丘地区,地貌类型属大别山外围余脉形成的浅山区,温桥村是皖西南一个老村落,村常住人口均在二千余人规模,其中一座道教灵源观卒子已经介绍过,一个古洞白云洞卒子也介绍过。图三:革命烈士母亲墓碑头上雕刻着两只和平鸽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一位英雄的母亲墓,一位从未有过任何报道的革命烈士的母亲墓。那年,卒子曾骑车路过,见到这座革命烈士母亲墓时,卒子向这位神圣的母亲深深的三鞠躬。这位革命烈士母亲墓碑头上雕刻着两只和平鸽。图四:革命烈士母亲想像图
    温桥革命烈士母亲墓位于温桥村主道的一个山坡间,这位母亲的儿子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这片国土,用年轻的生命跟青春写下一个又一个的悲壮,留下冰山一角的图景,留给我们后人瞻仰,去崇拜。图五:日本侵略者在怀宁建立多个碉堡用于控制长江流域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在温桥村这位革命烈士母亲墓前,看到那位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哭声、满脸皱纹、银发苍苍的老母亲在英雄儿子的面前,毫无掩饰的嚎啕大哭,以期望能够唤醒长眠的儿子,那位母亲的呐喊,响彻在温桥的山谷当中回荡。那位英雄的母亲,于一九六六年病逝。图六:革命烈士母亲墓全貌
    伟大的母亲,她儿子都在革命中牺牲,当刚刚接到儿子牺牲的消息,这位母亲当场晕了过去,革命经夺取了她儿子年轻的生命,这位母亲用坚强的信念走过了她的人生。五十余年过去,这位英雄的母亲静静地长眠在温桥这片热土上。图七:日本侵略者占领安庆真实相片
    卒子并不知道这位烈士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或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还是在抗美援朝牺牲,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是位不折不扣的英雄。他的母亲墓,理应被保护起来。图八:革命先烈们与日本侵略者斗争
    这位母亲,她不仅给儿子生命,更教会了儿子去为理想奋斗,而不是当前全国人民都沉寂地炒房中的亢奋,当现在无论哪个场合,从街边小贩到大学教授,无人不谈炒房、无人不去炒房,何谈理想奋斗,难道当前全国人民仅以炒房来实现人生的目标?看到这位为国家牺牲的烈士英雄母亲墓时,这位老人静静的躺着的,那些天天忙于炒房的人百年以后一堆尸骨腐于泥间,远没有今天卒子介绍的这位英雄母亲高贵。图九:革命烈士母亲墓碑局部
    据了解,1941年,安徽籍烈士胡启哲牺牲在盐阜革命老区。从保存着一本名为《宋村革命烈士史》的书,里面记载:“四一年二月初五,一股日伪军,乘着汽油船,沿蟒蛇河向北直上……当时抗大学员在营长胡其(启)哲率领下迎敌……胡营长身负重伤,经两名学员背到大周家垛,于当夜牺牲,后被安葬在我村东坟地里。”图十:革命活动
    另据了解,1944年5月的一个晚上,五名新四军战士在怀宁县凉亭乡境内与日军发生遭遇战,光荣牺牲,第二天凌晨,烈士遗体被当地百姓掩埋在附近的一个小山包上,解放后迁至青岭重新棺殓安葬。藏身崇山峻岭的青岭抗日烈士墓地,位于凉亭乡四五村青龙村民组境内,以前由于年久失修,几乎看不见坟茔。图十一:战争是残酷的
    另据了解,中国革命烈士列表罗列在中国不同时期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的人。其中,既有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华民国国军将士,也有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解放军官兵,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牺牲的人。此处罗列的都是由不同时期中国政府正式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牺牲都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正式肯定。图十二:革命中牺牲的烈士不计其数
    牺牲的革命烈士安庆市怀宁县清河乡温桥人。革命工作期间,在历次战斗中,想必他也是一位与之前介绍的众多烈士一样,有着不同寻常的革命往事,最后壮烈牺牲。牺牲以后,当地政府为其母亲立碑保护,为现在卒子介绍的烈士母亲墓。图十三:革命烈士与其母亲墓碑上的刻字
    这位母亲,烈士母亲墓,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为实现心中理想,去努力奋斗,用毕生的努力去奋斗。让人动容,那些伤心欲绝的背后,是对逝去英雄无尽的思念,更是我们今天需要改革的地方。图十四:革命烈士母亲墓
(本篇完)
2018-0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胜利陈氏宗祠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胜利陈氏宗祠旧址
——安庆祠堂系列
第144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枞阳镇胜利社居委的陈氏宗祠旧址。图一:陈氏宗祠旧址局部

    胜利社区成立于1979年4月,座落在枞阳县城的西南面,是老城区。所辖区域至前进街以北,康衢巷以西,区域面积一平方公里。陈氏宗祠旧址就坐落在胜利社居委正大街中段。图二:陈氏宗祠旧址保护牌
    陈氏宗祠旧址位于于枞阳镇正大街中段。陈氏祠堂系清朝建筑,前后三进,占地面积531.2平方米,建筑面积494.5平方米。图三:陈氏宗祠
    第一进因街道拓宽时拆除,现已不存,现在大家看到的门楼建筑为整个建筑的中进。中后进房屋于1978年按原貌修复。总体系砖木结构,拱梁立柱穿斗,墙壁齐檐封火,屋面覆盖古瓦,翘檐飞角。图四:陈氏宗祠旧址二进门楼
    门楼呈八字形,门框为方柱石,门上方刻双狮抢球。进门两边是板壁厢房,两进之间,有长方形天井。中进宽阔,厅堂竖立八根主柱,石趸高垫。图五:陈氏宗祠
    上梁雕刻人物、花卉、龙虎等;天花板饰有彩色花纹。转过石墙屏风为第三进,方形天井,两厕为东西厢房,明窗画栋。三进相连,外连内分,布局匀称,具有明清时代的建筑艺术风格。图六:陈氏宗祠旧址保护牌
    这幢耸立着一座粉墙青瓦、古色古香的门庭。推开大红而厚重的木门,踏上苍苔斑驳的石阶,走到一个高大而庄重的厅堂,这就是陈氏宗祠旧址。图七:陈氏宗祠旧址
    这里有过一段不平凡的事迹,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曾设立在这里。战士渡江,农民后援,击溃防线的重机枪,送大军过江的木船……一个个消逝的名字,一张张朴素的脸,一件件伤痕累累的文物,却承载着历史,是渡江战役的见证者。图八:陈氏宗祠门前常常聚集着百姓
  该旧址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1961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4月,被安庆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公布为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辟为安庆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团省委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九:陈氏宗祠石门墩雕刻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东起无为,南至安庆以东的鸭儿沟汇集了第三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共四个军的兵力,中线渡江指挥部即设在陈氏宗祠内。时枞阳上下的长江北岸集结部队、船工、运输队有二十万人,枞阳境内起渡点有枞阳镇、扫帚沟、汤家沟、桂家坝四处。4月21日下午5时正,中国人民解放军奉令发起进攻,千帆竞发,6时许,中线渡江的战士胜利越过长江天险,抵达南岸。图十:陈氏宗祠大门
    原安庆市枞阳县正大街陈氏家族有数百年历史,该祠原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祠堂是一处可以驻足观赏的地方。图十一:陈氏宗祠旧址局部
(本篇完)
2018-0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钱牌楼倒爬狮街69号店铺——卒子走遍安庆
钱牌楼倒爬狮街69号店铺
——安庆商业系列
第144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钱牌楼社居委的爬狮街69号传统店铺。图一:清朝至民国期间倒爬狮街曾经繁荣一时

    倒扒狮街,从街名形成到现在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安庆市目前保存历史遗存最多和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历史街区。图二:清朝至民国期间安庆街头小商小贩
    老街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就已形成以老字号为龙头的繁华商业区,当时有“安徽第一商业街”的美誉。今天卒子介绍的是69号传统店铺。图三:清朝至民国期间安庆曾是安徽省会
    民国年间省商会在此举办全省国货展销会,来振兴民族工业,与洋货抗衡。其中,倒扒狮街现在已是商业步行街,虽然一楼是店面,但二楼的徽派建筑依稀可见。图四:钱牌楼倒爬狮街69号店铺
    老街保留着青石扳路面。是一条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出售衣服、鞋帽、箱包的店铺林立,可谓是寸土寸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69号传统店铺,位于倒爬狮南侧的黄门坊。图五:清朝至民国期间,安庆各类制造业商、制造业发达
    倒扒狮街因立于街西口的倒扒狮牌坊而得名,倒扒狮古街位于安庆市老城区内。与钱牌楼一样,都经过了现代人的修补,不完全是原物了。图六:钱牌楼倒爬狮街69号店铺被列为政府保护的历史建筑
    清朝至民国时期,这里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步行街,店铺林立。该街是研究安庆地方史和明清建筑艺术的重要地方。今天卒子介绍的是69号传统店铺,坐南朝北,前后现仅存一进,面开三间,是明清时期传统店铺。图七:钱牌楼倒爬狮街商号
    老街长约二百余米,宽约三余米。两边商铺林立,热闹非凡。其街区整体建筑较好的保持了明清风格,是一条保留安庆古城传统风貌的商业街。图八:钱牌楼倒爬狮街69号店铺曾在八十年代开设老城商店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69号传统店铺,为皖派穿枋式,二层砖木结构、青砖小瓦、支柱斜撑,两侧流线型。图九:清朝至民国期间安庆百姓写照
    清朝康熙年间以来,安庆渐渐成为安徽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倒扒狮街”主要是经营商业、小商品等产品的地方;也有卖小吃和杂货之地。图十:清末、民国时期安庆百姓
    这条街下连接着国货街和附近的几条商业街,经营布匹、缝纫等的商号;一个古牌坊的记载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图十一:安庆作为安徽省会曾经商业发达
    老街位于安庆市中心地段,经过了数百年的商贾集市,数百年的文化历史积淀,这里曾是万商云集、车水马龙的商业旺区。图十二:钱牌楼倒爬狮街69号店铺一侧
    数以百计的商铺密布其间,各色各样的建筑毗肩林立,日客流量达万人以上。长期以来,“倒爬狮街”已成为安庆商贸业的一面旗帜,反映和引导着安庆的消费潮流和时尚。图十三:民国期间的安庆百姓
(本篇完)
2018-0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卒子走遍安庆
青龙民国殷家大屋
——安庆老宅系列
第144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青龙村的殷家大屋。图一:远看青龙民国殷家大屋

    青龙民国殷家大屋位于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内,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东南部长江冲积洲上,四面环江。新洲乡位于安庆市迎江区东南部长江冲积洲上,四面环江。图二:民国期间新洲岛上的居民
    新洲乡西北距安庆市三十里,东南距池州市五十里,西南与东至大渡口镇隔江相望,地理环境较为独特。图三:民国殷家大屋内部
    新洲乡总面积五十平方公里,由永乐圩、东三滩圩、新生洲、大沙包及所属长江水域组成。其中内圩面积16.4平方公里,外滩面积21.46平方公里,长江水域面积12.24平方公里。图四: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屋檐璧画局部
    新洲出水于清朝道光年间,四面滨江,潮落即洲,潮涨即江,名曰江心洲。在清朝咸丰年间,地势逐渐增高,至同治年未和光绪年间开始有附近洲民开垦种植。图五: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内部
    清朝宣统初年至民国三年(1914年)由桐城(现属于枞阳县)望族连城张后裔子孙张瀛洲、张瀛海兄弟二人带领乡民十年如一日筹资筑成。图六: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屋檐璧画局部
    张瀛洲在圩堤成功之时欣然命名为永乐圩,寓意永保平安、百姓安乐。新洲乡均为外来移民,其祖先大部分由桐城、潜山、怀宁、枞阳迁入,深受桐怀文化影响,民风纯朴。图七:民国期间,新洲非常贫困
    青龙村位于新洲乡北部,是乡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乡三横三纵路网的交汇中心,是安徽省“千村百镇”示范村之一。 也是整个新洲乡的核心地带。图八: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大门局部
    殷家大屋是一幢建于民国期间的古民居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建筑都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在当地,人们对老屋感情极深。图九: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屋檐璧画局部
  新洲乡是长江里的一个小孤岛,土肥林密、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殷家大屋古民居建筑在新洲是二幢保护单位。也是新洲岛上最早的建筑之一。图十: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局部
    殷家大屋坐南朝北,门前是一条东西向的稻田,建筑是典型的“黑六间”建筑风格;门前有一个较大院子,是民国期间至现在,大概五、六代人了。图十一: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屋檐璧画局部
     从总体结构看,这片房子呈长方形,占地面积有三百多平方米。为一进建筑,面阔五间,上下二层共计十多间,内有天井,屋内还有小拱门相通,真是家家相连,户户相通,晴不戴帽,雨不打伞。图十二: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内廊与四周
     殷家大屋大门前有一块刻着花纹的麻石门槛,最为特别的是屋檐处画有民国期间的璧画,目前在安庆存量较少。璧画的内容多样,有西厢记戏曲里的人物像,也有八仙过海等内容。图十三:民国期间百姓生活
    大门上有两个挂灯短木柱。与其他房子不同的是,这处屋子房檐除了璧画,还有少量的彩绘,是非常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走进大门,两边各两间耳房,这是中厅,两边各两间屋,屋内有天井中有地漏,生活废水从这里流入地面下的阴沟。图十四:青龙民国殷家大屋   
     殷家大屋是一幢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是安庆一处人文历史的综合艺术。殷家的后人很多都做起了楼房,但是这片传承着中国风水人文、雕刻美术、道德历史等传统文化的殷家大宅依然放射着它不朽的光芒。图十五: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墙璧局部
(本篇完)
2018-0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汤畈清朝永兴古桥——卒子走遍安庆
汤畈清朝永兴古桥
——安庆古桥系列
第144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乔木寨村的汤畈一座清朝古桥,经查询众多资料才知道这座桥名为永兴桥。图一:汤畈风景

    汤畈不是一个村,但过去这里曾经繁荣一时。它位于寺前镇与汤泉乡交界的山区,乔木寨翻山过去就是汤泉乡,山下有著名的佛图寺村,这里有一条王畈河从山间流下、明朝与清朝的时候逃难的人口跑到这里,那时人口相对集中。图二:汤畈与安庆众多山区古村落一样渐渐消失
  汤畈,是山区里的一个以汤姓为主要姓氏的人口集聚区,清朝时候这里人口达到高峰,永兴桥就建在汤畈的河道间、再上山就是汤家寨,这里山寨众多,相互响应已经成为景点,汤家寨最高山峰“鸡笼尖”海拔716.1米,在这里附近是最高山峰。图三:远望这座经历近二百年的古石板桥
  汤姓在安庆人口众多,据说汤姓是明朝迁居于此,古人认为汤畈是凤形地,平面依山势呈台阶式,原有清朝年间古建筑和民国建筑多栋,因为山区公路未通,八九十年代山区人口陆续迁到山下,所以现在古建筑已经基本倒塌。图四:现在这座古桥已经散失了桥的功能
    有古村落,就有古建筑,也有像今天卒子介绍的古桥。所以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座保留完整的清朝古石板桥。汤畈现在人口不多,但民风淳朴,崇文尚武,清朝以后,出过庠生二名,出朝入仕一人,任把总等职。图五:从桥上看溪河河道
    汤畈四面临山,整个地形成扇形。田野视线开阔,环境优美。今天卒子介绍的永兴古桥,是一座不知始建于清朝何时的古石桥,从建筑和桥基石垒及石板开凿的风格看,初步判断这是一座清朝中期的石板桥。图六:溪水河道
    这座石板桥整体为一块重达约五吨的青石板架设而成,河道两侧由碎石拼接桥基和河道,整个石板桥凹陷且光滑。石板面诉说着它的辉煌与沧桑,它有个看似很安庆的名字:永兴桥。卒子之前介绍过永镇桥、永安桥、永宁桥、永定桥等等,说明它极具安庆地方特色。永兴,大概是希望永远兴旺吧。图七:近看永兴古桥
    这座年代久远的石桥的桥基全部使用河道里的碎石垒建而成,未用水泥等任何粘合剂。虽未使用任何粘合剂,看似疏松,却非常坚固。如此长度、如此重量的石桥,桥基全部使用“干砌”法,在省内现存的石桥中亦属罕见。古时从这里通往汤泉乡的土道上,每天往来有很多人。可能是为解决过河难,由那时的百姓自发修建石桥。由当时精壮劳力义务投工,附近取石,将石头雕琢成桥形运来,到现在石桥已经度过近二百多年的岁月。图八:永兴桥边新建了一座现在水泥拱桥
  几年前,卒子来到这座清朝永兴石板桥前,只见这座古石桥南北向横卧在溪流上,这块青石板厚约三十公分,稳稳地跨在由条石砌成的桥墩上,桥下溪水潺潺。石板见不到石刻,但从建筑风格和开凿凿眼看,应该是清朝中朝建设的。石桥自投入使用以来,经受了上百次山头洪水冲击,但每次洪峰过后,石桥依然坚挺。图九:永兴石板桥
  桥面虽然没有石刻文字,但这块巨大的石板是清朝所凿建。而这座桥究竟始建于何时、重修前是木桥还是石桥,无人知晓。这座石桥反过来,却又证明这里曾经的繁荣。图十:永兴桥局部
  卒子目测这座石桥,单条石板长约五米,宽一米五,最厚处四十公分,平均厚度为三十公分。推算这条石板重约五吨。这样重的石板在古代是如何铺设的,这成了一个不解的谜!桥下河水清清,桥上青藤缠绕,河边古木苍翠,石拱倒影水中,令人流连忘返。图十一:永兴石板桥桥面
(本篇完)
2018-0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亭清军营垒遗址与三级古槐树——卒子走遍安庆
百花亭清军营垒遗址与三级古槐树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与古树系列
第144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宜城路道路办事处百花亭社区的清军营垒与有着150多年的古槐树。图一:站在清军营垒上可以看到百年古槐树

    安庆是历史名城,安徽曾经最繁华的重镇之一。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势凌厉,安庆是天京的西大门,太平军高级将领石达开、陈玉诚、罗大纲等人曾经攻打并驻守安庆。在这个城池只有巴掌大的地方,二军各有著名的营垒数座。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百花亭清军营垒,在菱湖路二中加油站背后看,是一处高出地面约十多米的土堆。图二:清军构建的营垒
     据了解,这个土堆就是清军营垒。太平军与清军在安庆交战时,为固守这一战略地,清军在安庆各地建起数个大小不等的军事要塞,位于二中一侧,二中加油站背后的清军营垒,其营垒最坚。这一处营垒位于安庆师范学院斜对面,二中一侧,二中加油站背后,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外围构筑两道宽约十米、深五米的防御沟,两沟之间加筑宽七、八米的土墙。图三:清军营垒处的百年古树局部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分三路进攻安庆城,由于寡不敌众,清军多处营垒被陷,安庆城即失,清军退走。一百多年过去了,如今百花亭清军营垒遗址保存基本完好,成为现在人们了解太平天国军事历史的见证。清军营垒西边开辟两条宽约五米不等的走道出入,并于东,南、北三面各筑炮台多座,其中炮台面对的分别是现在皖源大酒店、安庆师范学院、弘信花园小区等位置,设施严密。图四:清军与百年古树
    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是安庆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古城区,我们却很难看到一处太平天国期间,安庆保卫战中清中与太平军的历史古迹。无独有偶,在菱湖风景区北部,安庆文化广场东侧有一处与周围地势完全不同,凸出湖岸、非常险峻的山冈。山冈上绿树成荫,这里不但是旅游胜地,也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地,这里是太平军在占领安庆期间在安庆城内修建的菱湖杨家嘴营垒遗址。图五:清军营垒处的百年古树
    与菱湖风景名胜区北部这一凸出湖岸、地理险峻的山冈正是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重要历史古迹“太平军杨家嘴营垒”相同,今天卒子介绍的百花亭清军遗址就是那个时期的建筑。安庆市文物部门曾经在此地有过勘察和认定,结果不明。今天卒子介绍的位于菱湖南岸,高出地面约十多米,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也是那个时期的重要营垒之一。图六:清军营垒处
    据了解,百花亭清军营垒与杨家嘴营垒遗迹,以菱湖为界,正好是一南一北二个军事营垒。卒子查询相关的历史资料,没有得到答案,故今天本文没有学术性,只是卒子对该营垒遗迹展开的一次个人的调查,发现百花亭清军营垒四周都有战壕的遗迹,卒子曾猜想,二中加油站当年在建设的时候,是不是当时就是在战壕遗址处修建的?图七:百年古树
    菱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庆城区中心,总面积约四个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二个多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二个多平方公里。如果卒子猜测不错的话,北面的杨家嘴军事遗址与南面的百花亭军事遗址正好是一南一北,控制整个菱湖的军事要塞。图八:百年古树直径约七十公分
   从菱湖路二中加油站,很清晰的看到清军营垒遗址高岗高出地面约十多米。过去菱湖一带,并非今天我们走在菱湖路笔直的大道,而是河道纵横交错、植被丰富,环境隐蔽幽静,在这片区域垒土设岗,可以有效控制菱湖南面一带。图九:百年古树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长毛”造反时,安庆城内百姓大部被杀或搬迁他地;太平军攻克安庆城时,百花亭营垒为围城作战的指挥部,与安庆城内和城外数座营垒一样,现遗址已经经过棚户区改造居民已经搬迁出去,现在遗址亟待专家们进行认定。图十:百年古树局部
   安庆菱湖地处安庆城特殊地理位置,这片区域过去水流曲折,无舟不通,竹林茂盛,野草丛生之地,历史上是兵家驻守和争夺之地。太平军在保卫安庆的战斗中,仅在安庆菱湖诸地均有多处营垒,并在攻守的拉锯战中与清军发生过激烈战事。图十一:百年古树
   位于百花亭清军营垒坡下的有一棵槐树,槐树的铭牌上已经完全锈蚀,看不清楚。槐树又名国槐,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荚果俗称“槐米”,是一种中药。花期在夏末,和其他树种花期不同,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图十二:百年古树的保护牌
    这棵槐树高大,根茎处多有刀迹伤痕,百年过去,古树仍然枝叶茂盛。目前这棵古树生存在几处高墙的夹缝之间,生存状态并不乐观。图十三:百年古树
(本篇完)
2018-0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眉山马家背小岭——卒子走遍安庆
眉山马家背小岭
——安庆风景系列
第144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桥办事处眉山村的大龙山腹地的一座小山岭,马家背山岭。图一:眉山马家背山岭

    卒子在过去的游记中,记载着数以百次的大龙山风景。今天,卒子再次介绍安庆市大龙山一个风景点,大龙山、天柱山和大别山各类巨石亿万年来形成的风景点最为璀璨。图二:眉山马家背山岭
    大龙山眉山腹地小岭,深藏在大龙山腹地,在外围很难看到。在大龙山的眉山村,有着很多座像今天介绍的这种小岭,巨大的花岗岩垒加在一起,风景独特。图三:眉山马家背巨石
    眉山村位于安庆市以北,大龙山东南鹿,全村总占地面积七个多平方公里。马家背山岭位于大龙山腹地西南,有一座形状和骏马背上坐鞍相似的山岭,这就是今天介绍的马家背山岭。图四:眉山马家背山岭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神仙,肩挑两只大箩筐,骑了一匹高头大马,腾云驾雾,从那遥远的地方向安仁飞来。当他经过大龙山时,不知何故,骏马仰天长啸,惊吓得猛失一蹄,跌了一跤,卧倒在地。从马背上掉落下来,立时变成了一座大山岭,它就是现在的马家背山岭。神仙肩上的篇担一歪,两个大箩筐掉了个并排,立时变成了另外两座小山岭,它们便是如今大龙山大龙岭和将军岭一线。那位神仙一气之下,索性将肩上的篇担也往后轻轻一抛,变成了那条一头白龙溪、一头变成了黄龙溪。图五:眉山马家背山岭传说
    很多驴友都喜欢大龙山,是因为游玩大龙山,在山水间,感受一种释放的收获。大龙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北郊,以森林、山岳、奇峰、异石等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最,是一个融旅游、娱乐为一体的郊野型国家森林公园。图六:眉山马家背山岭巨石
    大龙山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最高峰海拔693.4米,总面积为四十平方公里。分为灵山石树、日照峰、龙山第一刹、石塘湖、鲍冲湖、洪桂山、龙湫池七个景点。图七:眉山马家背山岭巨石
    大龙山眉山腹地小岭,有独特的小气候,大龙山地质形成为亿万年前,山上的巨石群面积约数平方公里,漫山野林立的怪石,呈现深浅不同的深褐色。图八:眉山马家背山岭巨石
    大龙山眉山有些似一石独立成峰,但更多的是从何而来,如何垒成至今还是一道难解之谜,当地牧民把它尊为神山,因为他们相信只有神的力量才能完成如此宏伟的巨作。图九:眉山马家背山岭
    大龙山眉山小岭大龙山竹木葱茏、巨石林立。沿山腰而上、气势迭宕、白雾缭绕。高悬石壁,笔力猷劲;连理古银杏,郁郁葱葱,直插云天。马家背山岭,卒子猜想,多年前这里曾是以马家的山岭,故称为马家背山岭;或,此处山岭形似马的脊背,故称马家背山岭。图十:眉山马家背山岭
(本篇完)
2018-0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5-19 17:35 , Processed in 0.0305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