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宰相祖上墓,风水最好落凤窝 张氏祖茔——“落凤窝” ——安庆古墓系列 第1241篇 图、文:过河卒子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嬉子湖镇的落凤窝,有这样一座古墓,老人后代共出七代进士,后代发达成为安庆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家族,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航拍整个落凤窝地貌 位于嬉子湖镇胜利村有個名叫落凤窝的地方,相传是张英家的祖坟地,是明朝一个有名的风水先生史仲宏相中的。史曾经受城里魏姓大财主重托,跑遍全县都没找到好地。一日来到菜子湖畔,忽见一双五彩缤纷的大鸟落到山岗树林里。经打听,其地名叫燕窝地,史说不如就叫“落凤窝”好。谁知那魏姓财主嫌地不好而放弃。其时张铁匠(据传是张英之父)也在找地葬母,史见张铁匠为人忠厚老实,便劝其将老母葬于“落凤窝”。下葬时按史指定位置挖穴,当挖到半人深时,竟挖出一块大石板,上有“前葬出司马,后葬出翰林,只准棺上加棺,不准移棺再葬”刻文。史仲宏一看高兴地说:果不出所料,将相之地也。“落凤窝”地处菜子湖滨,白天渔船舟楫往来,如同打躬作揖,夜晚渔火闪烁,星罗棋布,犹如万盏明灯,有“日有千人唱喏,夜有万盏明灯”之胜。图二:张英像及张英落款新石碑碑文 清朝桐城父宰相张英、张廷玉的祖茔地,坐落于桐城市嬉子湖镇境内,名之“落凤窝”。张氏祖茔海拔为二十米,墓地长十八米,宽约十米,面积为一百七十多平方米,大坟隆起,高达一米。图三:落凤窝地貌
该墓为张英母亲胡老夫人的墓葬,原明朝石碑高约四十公分在后,后清朝石碑高约立出土高为一米余,宽约五十公分米,厚约二十公分。原明朝石碑碑文无法见识,清朝石碑正中阴刻大字云:“明张氏四世妣慈寿胡太君之墓”,上款阴刻“陕西布政司参政孙淳立”,下款阴刻“保和殿大学士十世孙张廷玉重修”。图四:胡太夫人墓
张氏祖茔,背依雄山,形似凤凰;近旁两山相峙,状若凤翼,故名“落凤窝”。面临松湖,松山为“笔架”,松湖作“砚池”,湖中左有一大一小水岛,称之为“印墩”。湖上则小船来来往往,夜则渔火星星点点,张氏祖茔因之拥有“日有千人唱喏(作揖,指双手划桨),夜有万盏明灯(指渔火)”之胜景,游人来此揽胜,络绎不绝。图五:原明朝墓碑在后清朝墓碑在前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廷玉之父。著名的桐城六尺巷就是出自张英的那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图六:巨大的胡太夫人墓石碑 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族。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张廷玉(1672-1755)为清朝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的重臣,是唯一享受太庙的汉人,二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祖辈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张英、张廷玉父子是安庆著名历史人物,也是全国著名人物,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图七:明朝张氏四世祖墓
张英、张廷玉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在张家官运的背后是康雍乾三世,他们是清代有作为的皇帝,特别是雍正皇帝,为政不长,却厉行政改,一生勤于国政,“崇俭而不奢”,“毫无土木声色之娱”,张廷玉记录雍正:“上进膳,承命侍食,见一于饭颗并屑,未尝废置纤毫!”饭粒落于桌上也不舍弃!在张家高官的背后,是威严自律的帝国皇帝。张家人低调屈身,也成自然,据载,张廷玉之子张若霭殿试得一甲第三名(探花),张廷玉跪求雍正换人,以留得名额给天下平民英才,因为张家已太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了。雍正深为感动,将其子降级任用,可见张家谦卑公允之心昭昭可鉴日月。才俊满门,声誉九州-张英一门七代十三进士(许谦)。 图八:陕西布政司参政
据康熙《潜山县志》卷十四记载,张英祖籍江西鄱阳,他曾自叙道:“吾桐与潜同郡而接壤,相距百里许。余之先自鄱阳瓦屑坝徙于桐,始祖为贵四公。潜亦同时同地并来鄱阳,始祖为贵七公,徙居于潜之青山焉。”。据《桐城耆旧传》二十七记载,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也考证:张英“其先洪永间自鄱阳来迁”。经过二百余年的繁衍,至明末清初已成为当地的大户望族。嗣后,逐步入鼎盛时期,被誉为“缙绅发迹,文物蔚兴”之门。寻因探底,其重要方面还得益于张氏子孙深受儒学影响,以及桐城丰厚的地域文化的薰陶哺育,发奋攻读刻苦磨励,通过科举取士而跻入仕途。图九:太保保和殿大学士 在胡老夫人的墓碑上,留有这样的字刻,“陕西布政司参政”卒子原以为是好友给张英母亲写的,后来经考证原来张英的曾祖父张淳,是明朝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永康知县、礼部主事、建宁知府、浙江提刑按察使司副使、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祖父张士维,字立甫,号恂所,县学生,“敦庞浑厚,嶷然如山岳,挹其风度,可以挽浇振靡也”(张英语)。父张秉彝,字孩之,号拙庵,县学生,平生泊然无好,兄张秉文任山东布政使守济南城与清军鏖战城破殉难,秉彝携秉文二子北上济南,泣走数千里扶榇归乡葬牌坊山麓(桐城黄铺乡汪河村)过去卒子曾介绍过。张英一门七代十三进士,实为安庆四大家族之首。图十:落凤窝
(本文只上传四张照片,如想参看更多航拍及相关照片,请关注《卒子走遍安庆》三个渠道,一:“今日头条”——《卒子游记》、二:“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三:过河卒子QQ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