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城北一公里地金鸡山下的望龙庵,原庵只是一座小小的寺庙,因为在战乱年代的一次会议,却彻底改变了命运,今天卒子向大家再次介绍这里。图一:太平军战略图 望龙庵原名望龙禅院,坐落在枞阳镇金鸡山下的月牙湖畔。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佛殿和两侧经房共占地1600多平方米,僧尼众多,香火颇盛,有庙宇五进,佛像百余尊。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陈玉成在该庵曾两度召开紧急会议。该庵曾被清兵焚毁。图二: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铭牌 枞阳城北望龙庵为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太平天国在望龙庵先后两次召开军事会议。1856年,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事变后,清军趁机向太平军发动了猛烈进攻,妄图一举扼杀太平天国革命。1856年底,安徽庐州、舒城、三河、无为、巢县等地相继为清军占领,桐城亦被清军围困,皖北形势十分危急。图三: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与望龙庵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于1857年1月在枞阳镇望龙庵召开军事会议(史称第一次枞阳会议),商定战略大计。会后,陈玉成自枞阳向东,恢复无为、巢县,攻占庐江后抵桐城,与李秀成夹击清军,桐城围遂解,安庆外围局势得以稳定。图四: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与望龙庵 1857年10月、1858年5月湘军(清曾国藩所部)先后攻陷湖口、九江、完全控制了安庆以西的长江水域。同时清军又占领了天京周围的大片土地,重新建立了围困天京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太平天国革命处在空前的危机时刻。1858年7月,陈玉成、李秀成会同各路将领百万余人,再次在望龙庵召开会议(史称第二次枞阳会议),共商军机,确定了变孤立作战为联合作战的战略。会后,12月大破清军于三河镇,解除了天京与安庆之围,太平军逐步恢复了元气,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天京事变以后的最好形势。图五: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 太平军控制桐城八年期间,以1856年9月的天京“内讧”为线,划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是由翼王石达开部的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及所属掌事;后期则是由英王陈玉成(正掌率、成天豫、前军主将)、忠王李秀成(副掌率、合天燕、后军主将)及其所部执柄。图六:望龙庵 陈玉成(1837-1862)、李秀成(1823-1864),两人均是广西藤县人,又都同于1851年加入太平军,也都因作战英勇、才智过人而逐步走上太平军的领导岗位的,同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擎天之柱,还长期在桐城并肩与清军进行殊死的斗争,鸣奏了一曲曲和谐、动人而悲壮的战歌;并且先后都是被清廷所杀害。图七:太平军陈玉成传略 1856年8月,太平军为稳固桐城,保卫安庆,陈玉成率部万余人,来到桐城,在桐北胡家铺、栏杆山一线,将清提督秦定三的桐仁营和练勇共八千五百人围困一十八个昼夜,并与前来增援的清朝寿州总兵郑魁士部激战于城东的乌石岗,战斗持续一个月之久,击毙了清军副将肖同福、守备刘精一、游击葛永茂等。陈玉成在桐城县城西辕门设英王府,府门两边书联曰:“英雄医国;王道诛妖”,不难看出他要稳固桐城、保卫安庆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图八:太平军枞阳会议简介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天京事变,皖北境内太平军控制的地区大部分复为清军占据,仅剩下桐城、潜山、安庆为天朝所有。这时,李秀成率师来到桐城,但城内太平军不足三千人,而围困桐城的清军秦定三部有兵将万余人。李秀成审时度势,除北联捻军外,特请在宁国的陈玉成来桐共歼清军,以稳固桐城局势。陈玉成应邀来到桐城东南重镇枞阳,与李秀成等在该镇望龙庵共商歼敌大计,即历史所称的“第一次枞阳会议”。图九:民国期间重修望龙庵 1858年8月,太平天国天京告急,陈玉成、李秀成又一次在桐城东南重镇的望龙庵研究制定协同作战、解救天京的战略决策,即“第二次枞阳会议”,并迅速付诸于行动,继续取得了战绩辉煌的浦口大捷和三河大捷,击毙了号称清“湘军之花”的李续宾,消灭清军六千余人。之后太平军挥师桐城,痛击了清总兵赵克昌部,使曾一度放弃的桐城,重新控制在太平军的手中。图十:望龙庵厢房 1860年初,清军多隆阿、李续宜部共十万余人进入桐城境内,围困太平国所控制的桐城县城。陈玉成及捻军张乐行部共三十万人进抵桐城。设营范家岗至老梅树街一线,后移营天林庄至大横山一线,与清军交战,但由于叛徒韦志俊的倒戈,太平军退回桐城县城。在安庆保卫战期间,陈玉成等所率的太平军曾先后五次从桐城发兵增援安庆,歼灭了大批清军。后来安庆陷落,陈玉成率部退回桐城;桐城被清军攻占,陈玉成率部突围转战太湖、宿松、六安等地。图十一:望龙庵厢房 望龙庵初名望龙禅院,创建于清初康熙初年,阅历了三百余年的人世沧桑。据地方志记载,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卷土重来将望龙庵洗劫一空,烧为焦土,现在的庵宇是民国初年重建而成。在望龙庵山门左侧的院墙下竖立了一方令人撰刻的碑石,它记载了庵宇的几百年沧桑沉浮,其中包括这一次灭顶之灾。望龙庵惨遭强暴的原因让人惋惜。图十二:望龙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