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江南大营覆灭后,清廷不得不依赖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等地方团练。1860年,因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清廷被迫重用曾国藩,实授两江总督,统辖苏皖赣浙军务,湘军才获得合法地位与资源支持。 死心塌地挺湘军,支持曾国藩剿灭太平军,是要报仇雪恨。 1、帅远燡要从军报仇,是因为1853年洪秀全领兵经过黄梅,挖开了他祖父帅承瀛的坟墓,抢走了陪葬品。 2、石广均,的仇恨,包括咸丰二年的科举信谗言“父为稿次”——石绳簳因此榜上无名,气死在贡院前(棘前)。其次1853年洪秀全领兵拿下黄梅,攻破宿松,抢掠了财物,烧毁了房屋的仇恨。大老爷石广均家书香门第的藏书荡然无存。使他有家不能回。 3、江南文人网络,特指桐城学派(桐城学派,并非桐城县人,代表了稍次于五四新文化的学派)。他们反对空话,套话。尊重“言有序,言有物”的务实学派。直接冲击了满清统治者继承和发扬的科举制度。 曾国藩在咸丰十年(1860年)选择祁门敦仁里洪家大屋作为驻扎地点。 曾国藩认为朝廷从浙江人手,通过苏、常包围南京的东面进攻决策是错误的,必须改由两面进改的策略,也就是从长江上游向南京包围。但君命不可违,曾国藩于是选择了中间点安徽省祁门县。祁门多高山密林,正合巨蟒藏身,出可去,入可避。他把湘军驻扎在屯溪、休宁、祁门县赤岭一线的通衙要道,一则以截断太平军由赣赴皖的驰援路线;二则控扼安庆对南京形成合围之势。从此,祁门成为徽州太平天国征战的中心。而敦仁里的洪家大屋就此成了曾国藩驻节祁门的总督衙门。 1861年四月,曾国藩将队伍转移到东至。把宿松乡贤石广均接回宿松县。 所谓从楚北:石广均大女婿帅远燡家,黄梅县段窑(独山公社下新镇汪革村,也就是黄梅县志光绪14卷三十八,坟墓第四页上说的,上沿镇汪家革大窊山。那里有赠光禄卿谥文毅帅远燡墓。 —— 石广均,葆元公子,母张氏。字方墀,号矩生, 生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十月十三日卯时, 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年,曾国藩从黄山地区祁门,移军兵至东至。用军用船只,逆江而上,经黄梅段窑,找到石广均,并护送回宿松的。 嘉庆己卯科举人, 道光(六年)丙戌科进士,二甲第二十七名,兵部职方司主事。 妣徐氏,直聿香河县知县志徐祖长女。 生于乾隆(六十年)乙卯三月十七日卯时, 生子二,绳簳、绳箾(殇) 生女三,次三俱殇。 长适帅远燡,帅远燡,黄梅县人,道光丁未进。浙江巡抚帅讳承瀛孙。宗栻次子 妣徐氏卒于道光(二十九年)己酉七月二十二日申时,葬乌池忠节寺旧基 公卒于咸丰(十一年)辛酉七月初六日子时。葬乌池忠节寺旧基,夫妇合墓居妣徐氏穴左。 —— 【备考】 《龙湖公园石氏》,同一篇作文。所谓“曾节相尤器重之。咸丰辛酉,自东流以戈船迎商戎务,礼遇最优”。所谓“曾国藩驻兵宿松,便派兵船到湘乡接广均还,”自相抵触。 《九进士》所谓“辛酉春,君避地楚北,予时驻师东流,以舟迎君至。”楚北不在东流。本就自相矛盾。 呜呼!时年兵荒马乱,石广均67岁了,回家后三个月就死了。老来没有资本保驾人生安全的“商戎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