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双港镇练潭村练潭驿与练潭老街。
练潭位于菜子湖西畔,清朝为桐邑四大名镇之一,现属桐城市双港镇练潭村。河湾有一巨石,奇伟峥嵘,形如卧龙昂首,名龙头石,因突入河心,由是河水回漩激荡,形成深潭,澄净如练。
位于安庆与桐城交界处的练潭河是菜子湖的主干流水系,上通青草塥、三湾河,下为柏子湖,东过武庙嘴入于菜子湖。练潭驿在古代是皖城安庆通往京城的古官道上的要津。
练潭驿是历代兵家在皖必争之地。三国时代的吕蒙城即建在此不远处,朱元璋、湘军、太平军、清末新军起义,各路大军无不在此南下北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练潭老街。
从地理上看古代皖城与桐城间的车马道最便捷的就是经过练潭驿,练潭河以西的上游地区至少有两条以上的大河把皖桐两境分隔开来,一条是发源于潜山官庄镇的大沙河,它流经青草镇又分为几支河道向东南奔去最终在练潭附近汇入练潭河主河道。
另一条河道为发源于怀宁县境的高河,它经过今天的三鸦寺大湖流入练潭河。练潭河以东是广阔的菜子湖水域和枞阳长河。
自皖城到桐城过练潭河不仅是距离最短而且只需过两个渡口即达桐城,一是练潭渡,二是新安渡。而走高河至少要过四条以上的大河,在古代练潭驿自然成为皖桐乃至皖京的门户要津。要知道,古时主要出行工具就是乘舟。
练潭驿处在水路与旱路的交汇点,在近现代以前这里商贾云集,商业繁荣。高河大米、桐境大米,潜山竹木山货经练潭河至枞阳入长江销往各地。今天的练潭河水运销声匿迹,河流改道,繁华不在。近代的合安公路建设让古老的练潭驿街市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练潭位于菜子湖西畔,清朝为桐城四大名镇之一,属桐城西乡。每当秋月在天,夜空如洗,水光月色,银海浮华。因名“练潭秋月”。
练潭老街位于双港镇练潭村,据称因明朝学者在此游历而写下“春山出孤月,寒潭净于练”的诗句而得名。练潭在元、明、清时代是桐城东南名镇,水陆交通方便,练潭河、菜子湖与长江相通,使练潭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成为区域性的商业集散地,老街因而成。
在明成化以前,练潭只是一个驿站,以前老街上供销社就是驿站。街后有一塘叫马饮塘,是马喝饮水的地方,练潭街是袁氏第七代祖上兵部侍郎袁宏在明成化年间从枫树窑迁来的,并在现在粮站处,建货运码头和袁家祠堂。
袁宏在满蒙平野正使时回家在张壕创办一所学校,明文学家齐之鵉就是他学生,后来袁宏把自己的三女儿许配给齐之鵉,袁宏用当地地名对了许多经典的对子。如:鸭子湖里湖鸭子.龙头石上石龙头。
昔时的练潭,因有水陆交通,环境优特,所以各地商贾云集。河面上,渔舟商船往来其间,十分繁华,在古镇和袁家祠堂门前添增了一道靓丽的景色。故而先祖袁宏公称颂练河潮水季节百舸竟发的情景为: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
练潭老街长约三百余米,街心麻条石铺就,两边具有明清风格的房舍商铺鳞次栉比,现保存基本完好。老街旁的山麓有清朝桐城理发诗人吴鳌墓,墓碑上刻有他的自挽诗:“生前一醉浑如死,死后犹如大醉眠。落日苍山烟雾里,乱坟荒冢不知年。”古渡落日、荒冢长烟处也不乏诗苑佳话。
说起练潭老街,有着八百年历史。古镇练潭,位于桐城东南隅,它东濒烟波浩渺的菜子湖,北倚宛如卧龙的大、小横山,南临练潭河。练潭的繁盛始于八百年前。早在南宋嘉定元年,练潭镇就是桐城九镇之一,明初又与桐城境内枞阳、汤沟、孔城三镇齐名,明清到民国初年,这里曾是通往郡府安庆官道上的驿、铺和客舍。
旧时练潭舟楫往来,渔歌互答,驿马嘶鸣,铺兵疾走,繁华喧闹胜于他乡。练潭始终以其商业的繁华、水运的特色、人文的厚重而成为桐城西南的重镇。
那时,南来北往的船家、商人,都来练潭街上补充供给。河边船上炊烟袅袅,当地渔民扬帆归来,渔歌互答,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足见当时的繁华景象。
和历史上很多著名老街一样,随着时间的变迁,老街年久失修,老街的居民多搬迁去城镇,置身烟雨朦胧中的练潭河畔,已不见名镇昔日的繁华,旧时闻名桐城八景之一的“练潭秋月”也停留在王阳明的另一首《练潭馆》诗句中:“梦断五云怀朔雁,明月高枕听山禽”。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