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大观音岩佛语石刻——卒子游记
宣店大观音岩佛语石刻
——安庆古石刻系列
第163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大观音岩佛语石刻。图一:安庆大龙山

    大观音岩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高山上,古时移民根据这里地形地貌而命名,这里岩石连绵突出,形成了多处岩体,再加上树木葱郁,岩上常年都伴有泠泠滴水,以及充足的阳光,冬暖夏凉的气候。图二:“大观音岩”
    大观音岩位于大龙山三县尖靠杨桥一面,坡度较大,整个坡体峭壁上形成了千手观音、送子观音等巨大岩石石体,古人称这里为大观音岩。大观音岩一直是宣店移民的精神图腾,也是他们进山朝拜的圣地。图三:站在大观音岩上能够瞭望天堂水库与整个杨桥镇
    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信奉神灵的百姓,尤其是在以前,每逢重大节日,或者有什么诉求就会去寺庙佛堂或是神树、神石去烧香拜佛,祈求好运平安。图四:大观音岩巨石石顶
     大观音岩,是大龙山靠杨桥一面的一处巨石,远远看去像是一尊观音的神像,位于海拔高达五百多米的山上,古人称之为一个观音岩,巍峨壮观,高耸入云,颇具灵气,不少人都会去那里还愿。图五:大观音岩巨石石缝
    大观音岩由巨石叠垒而成,景致非同一般,在大龙山崇山峻岭,葱郁的树木花草点缀其间,环环相接,山腰处云雾缭绕更是为这片清幽之地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真无愧于“观音岩”。图六:佛语石刻
    大观音岩不仅风景秀丽它与对面的小观音岩形成了一定丰厚的文化沉积,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它天然无雕饰,然而却能做到形神逼真。图七:大观音岩石壁
    它屹立于顶峰之上,从远处观望这座岩石,你会发现真的就像是观音菩萨坐落于天地之间,那高大神圣的形象不禁引人顶礼膜拜。图八:此处石刻知晓的人极少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霞光就会为这块岩石披上薄纱,也更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身,此时的观音像就变得更加惟妙惟肖、神圣肃穆了。图九:佛语石刻局部
    在大观音岩岩体石缝之间,有一处民间石刻,石刻为“南无阿弥陀佛”等佛语,每字约十公分见方,从上而下,是杨桥一带百姓心中对大观音慈悲为怀、能够救济苍生脱离苦海的心声,它能护佑家人平安,给人们带来幸福美满的生活愿望。图十:大观音岩
    大观音岩岩体石缝之间的石刻的发现,是安庆地区自古以来长江以北佛教文化古代石刻实物记载,这块石刻是何时开凿?何时形成?没有相关的记载。图十一:大观音岩
    而这块石刻的发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行文物鉴定,进行勘测记录、拍照存档,早日进行保护。图十二:巨石背后就是大观音岩
(本篇完)
2018年10月2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大观音岩佛语石刻——卒子游记
宣店大观音岩佛语石刻
——安庆古石刻系列
第163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大观音岩佛语石刻。图一:安庆大龙山

    大观音岩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高山上,古时移民根据这里地形地貌而命名,这里岩石连绵突出,形成了多处岩体,再加上树木葱郁,岩上常年都伴有泠泠滴水,以及充足的阳光,冬暖夏凉的气候。图二:“大观音岩”
    大观音岩位于大龙山三县尖靠杨桥一面,坡度较大,整个坡体峭壁上形成了千手观音、送子观音等巨大岩石石体,古人称这里为大观音岩。大观音岩一直是宣店移民的精神图腾,也是他们进山朝拜的圣地。图三:站在大观音岩上能够瞭望天堂水库与整个杨桥镇
    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信奉神灵的百姓,尤其是在以前,每逢重大节日,或者有什么诉求就会去寺庙佛堂或是神树、神石去烧香拜佛,祈求好运平安。图四:大观音岩巨石石顶
     大观音岩,是大龙山靠杨桥一面的一处巨石,远远看去像是一尊观音的神像,位于海拔高达五百多米的山上,古人称之为一个观音岩,巍峨壮观,高耸入云,颇具灵气,不少人都会去那里还愿。图五:大观音岩巨石石缝
    大观音岩由巨石叠垒而成,景致非同一般,在大龙山崇山峻岭,葱郁的树木花草点缀其间,环环相接,山腰处云雾缭绕更是为这片清幽之地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真无愧于“观音岩”。图六:佛语石刻
    大观音岩不仅风景秀丽它与对面的小观音岩形成了一定丰厚的文化沉积,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它天然无雕饰,然而却能做到形神逼真。图七:大观音岩石壁
    它屹立于顶峰之上,从远处观望这座岩石,你会发现真的就像是观音菩萨坐落于天地之间,那高大神圣的形象不禁引人顶礼膜拜。图八:此处石刻知晓的人极少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霞光就会为这块岩石披上薄纱,也更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身,此时的观音像就变得更加惟妙惟肖、神圣肃穆了。图九:佛语石刻局部
    在大观音岩岩体石缝之间,有一处民间石刻,石刻为“南无阿弥陀佛”等佛语,每字约十公分见方,从上而下,是杨桥一带百姓心中对大观音慈悲为怀、能够救济苍生脱离苦海的心声,它能护佑家人平安,给人们带来幸福美满的生活愿望。图十:大观音岩
    大观音岩岩体石缝之间的石刻的发现,是安庆地区自古以来长江以北佛教文化古代石刻实物记载,这块石刻是何时开凿?何时形成?没有相关的记载。图十一:大观音岩
    而这块石刻的发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行文物鉴定,进行勘测记录、拍照存档,早日进行保护。图十二:巨石背后就是大观音岩
(本篇完)
2018年10月2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寿宁庵舍利塔与石俑像——卒子游记
芭茅寿宁庵舍利塔与石俑像
——安庆安庆古塔系列系列
第163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寿宁庵舍利塔与石俑像。图一:安庆石塘湖水系

   芭茅村北倚风光秀丽的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山脉,地貌为山区过渡至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石塘湖水系自西向东绕村而过,山青水秀,整体村庄山环水抱,从数千年前至今一直是长江与白泽湖至石塘湖水系的结合部。图二:寿宁庵建在芭茅山冲山腰上
   芭茅村位于白泽湖乡最北端,北倚风光秀丽的大龙山山脉,这里是长江与长江沿岸水系的交汇处,过去一直是水上的交通线,这里山清水秀,整体村庄山环水抱。图三:远处为长江近处为丘陵
    传说,从前有个老先生,懂得风水,在周游到古桐城县的石塘湖一带,发现这里的山山水水和地理构造,虹贯千里,左旗右鼓,连串出笔架山。老先生向过路的樵夫说,这里是个发人的好地方,要让孩子多读书,果不出其然,不出二年,芭茅山冲的刘家老屋考了个举人,这里风水先生指说的左旗是大芭茅山,右鼓是罩山,笔架山指的是双山。图四:寿宁庵现更名为寿宁禅寺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安庆市区不可移动记载,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寿宁庵为明朝古寺。寿宁庵原名寿宁禅院。图五:新修建的寿宁禅寺观音殿
  据史料载,寿宁庵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至今已经七百多年。当年,这里的庵堂前后七进,清朝咸丰年间遭太平军焚毁,仅存后殿。图六:网络图片寿宁庵地貌
  据了解,寿宁庵地处芭茅山周边旧有多处庵堂,寿宁庵在芭茅山的半山建庵,这里前后均是湖水网系。如今,这些庵堂均已毁,部分仅留残迹。图七:寿宁庵石俑
  卒子作为民间考古学者发现了石制石俑一对,这对人物生动威武,气宇轩昂,现仅存身像,头部被损毁。石像绘画线条简练,手法娴熟。图八:寿宁庵石俑

  石刻石俑像,为石塘湖周边白石刻制,这二只石俑据初判为明朝石俑,这二只石俑均为残破。图九:寿宁庵石俑
  石俑还原了明朝安庆地方的生活场景,二只石桶均腰系裹带,左手均有一小孔,这小孔似手握长茅布兵列阵。这二只石俑均雕刻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图十:寿宁庵石塔葫芦顶
  佛教在安庆地区一直长盛不衰,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成为长江沿岸佛教最兴盛的地区之一。清朝嘉庆、咸丰和光绪年间,前后三次重修。文革时道场再毁。目前,仅留下三座古僧人舍利塔和断碑残垣。至今仍有寿宁禅寺石刻“寿宁禅院”的门匾等重要残碑文物。 图十一:石塔葫芦顶顶部裂迹
  卒子考察了芭茅村寿宁庵遗址,从寺院居士带领下找到原遗址的碑刻,从碑刻中了解到,原来芭茅村属桐城的黄荻保,这一地名早已消失在历史中,唯一能够触摸历史的遗存,就是今天卒子介绍寿宁庵中的一座古僧人的舍利塔与石像残件。图十二:寿宁庵石塔葫芦顶
  在寿宁庵遗址处的高高的土垣上,耸立着三座百年古塔,今天卒子仅介绍其中一座,这座古塔原建在芭茅山顶,清朝咸丰年间被太平军毁损,现仅存塔顶葫芦顶部分,塔身与塔基不存。图十三:石塔葫芦顶系腰部细节
  寿宁寺舍利石塔,塔高约一米,石塔为实心塔,原塔身共有四层,每层带有平座,塔身上雕有门窗斗拱飞檐,是典型的元朝至明朝风格。图十四:石塔葫芦顶局部细节
  据史料记载,寿宁寺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明朝一位姓程的官员还为寺院题记“寿宁禅院”。历经明清两朝,到了晚清被太平军毁损,只剩下孤零零的葫芦塔顶残件。图十五:新修建的寿宁庵观音殿
(本篇完)
2018年10月27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望春石与三姓山界石刻——卒子游记
鹿山望春石与三姓山界石刻
——安庆风景与民间石刻系列
第163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望春石与三姓山界石刻。下图,能够看到桐城菜子湖与枞阳连城湖水系。

   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徐家、孙家、汪家三姓山界位于鹿山村与鲍冲湖村之连的山岗之间。下图是本文介绍的望春石位置。
   鹿山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中部,这里一半是大龙山的山场,一半是群山过渡到湖面至长江的湖泊水系。这里的山场面积达7300亩。下图就是望春石
   我们从新修建的鹿山村龙泉寺后山车行道上山,这里经过几个弯道便能够望到桐城的菜子湖、长河与枞阳的连城湖,这些湖泊与石塘湖相连,相映成趣,互相衬托。下图是深秋的小龙山红枫叶
   今天介绍的望春石地位神秘的大小龙山群地理位置,这里潜藏着各种层层的神秘,重重的梦幻。踏着古人百年前修建的古道进山,这里溪流如带,山石如卵,林木似墨,十八驿古山道如织的鹿山之间。下图是望春石
    此处地处大龙山与小龙山之间的群山之间,不知何时这里渐渐多了山民,再若干年后,这里迎来了徐、孙、汪等大姓,这批拓荒者,在鹿山一带,将荆棘丛生的原野、山坨、密林之间,不知多少代的努力,依山傍水、临崖便道,建成了那条又细又长的进山古道。下图是雕刻在望春石上的“孙介”与“徐介”石刻
    鹿山村与鲍冲湖村原先是很多个小村合并而成,这里蜜林之间,原先有居民很多,后来陆续的迁到山下。如今山间里仍然存留着这片世外桃源。下图是“孙介”与“徐介”石刻局部
    就在周边最高的一个山岭上,有几块巨石,原先的小道是在巨石间穿行而过,如今在巨石下开辟了很宽的泥土大道,仰望这几块巨石,它像是守望这里的主人,以高度的责任心驻守这里的一山一木,一田一稻。下图是“汪介”石刻
  传说古龙泉寺后山,曾有巨兽白天迷睡,晚上巡山护林,这里如有异动,巨兽就奋力驱赶,它用头上的犄角在与各类野兽拼搏。久而久之就流传着很多故事。
    这几块巨石,头顶平滑,先前这几块巨石是一整块石头,之后风化成相连的三块小石,这地处群山山顶,给予人们昂耸山溪的伟岸。这几块巨石上,分别刻有“徐介”、“孙介”、背后面石头上刻有“汪介”,这是多年前,三姓百姓以群山之间最高的巨石分山的山界石刻。过去卒子已经介绍很多。下图是站在望春石上看猴子石
    站在这几块巨石上,抬眼西望,能够望到小龙山的猴子石,而站在此处,猴子石的角度却那么的暧昧,让人浮想联翩。故的游人取名“望春石”。下图是“猴子石”
    远看昂首翘望,近观俯首沉思。远远望到小龙山的狮子石,那么的霸气威风。猴子石整个身躯从头到尾,水乳交融。与山溪长相厢守,随云水煮醉生活。这里是“望春石”景点,有空的时间前来赏景!好一个美丽安庆。下图是“望春石”
(本篇完)
2018年10月2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包家乡锁口村甘露寺与锁口山碑刻——卒子游记
锁口甘露寺与锁口山碑刻
——安庆寺庙与碑刻系列
第163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锁口村甘露寺与锁口山碑刻。下图正对面的就是云雾中的锁口山

    甘露寺,此前卒子曾经介绍过一次,它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锁口村,面对包家河,背靠锁口山,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景致美轮美奂。下图为甘露寺
    历史上,包家乡曾属六安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归安庆地区,组建岳西县,包家乡正式纳入安庆地区管理。甘露寺,原属六安州,其历史久远。由于历史上多次战乱劫难,现存的几块石碑上记载有清朝雍正、乾隆两次较大规模的修复。下图为甘露寺坡下的卒子坐骑
    据了解,甘露寺建寺约在明朝或更早一些。当年初建寺庙的规模不大,为前后两进建筑。前殿正面供奉弥勒佛像,两侧是威武雄壮的四大护法。穿过前殿,经过养生池来到后殿即正殿,大殿立着三尊大佛及十八罗汉;侧殿供奉观音与药王佛像,正殿两侧布置僧房、寮房、厨房、储物房多间,布置紧凑,精巧玲珑。下图为甘露寺与门前的碑刻
    岳西甘露寺自然环境优越,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寺院前方有一孤蜂,奇兀险峻,形状相似宿松小孤山,上面建有祖师殿,上下陡壁建有一百零八级直线台阶。从孤峰东面观看,似鱼头仰望天空,故该处景观称为鲤鱼朝北斗。鱼头下脊背东延,怪石嶙峋,视野开阔,是观日出的好地方。西面峰脚有井水两眼,似峰巅鲤鱼之尾,形成巨鱼翘首望日之态。寺前阶地宽阔,一条山道穿过寺旁,沿着叠嶂山峦通往六安霍山。下图为甘露寺大门
    这就是锁口山,山锁口,锁住鲤鱼朝北斗!这是关于岳西县包家乡包家河岸边锁口山之名由来的一个古老传说。下图为甘露寺二进大殿
     传说,远古传说中,包家河是一条小溪,在这条小溪里,住着一条鲤鱼精,原本土地肥沃、百姓生活殷实一方乐园,就给这条鲤鱼精糟蹋得不成样子,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玄天祖师路过这里,最后放过了鲤鱼精,让其幻化成了一座南北走势、口朝北斗的小山,也就是现在的锁口山,而正好堵塞了被大水冲成的河道,使泛滥的河水被止住了。下图为一进大殿背部
     现建成的“玄天祖师庙”为清朝建筑,而在鲤鱼精的腮边上建造了甘露庵,甘露庵又名甘露寺,寺庙里的碑刻记录了往昔的印证。据民间传说,清朝初、中时期,该寺香火旺盛,僧客众多。随着时光流逝,经历多次损毁重建、香火断续的盛衰历程。文革时期该寺被毁,只剩下残墙断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寺仅存一间破殿。下图为重修碑记
    甘露庵石刻又称锁口山碑刻,位于安徽省岳西县锁口山的甘露庵,庵内外现存石碑十一块,有的嵌入大殿两壁,有的埋做台阶,均长一米五左右,宽七十至八十公分。下图为重修碑记局部
    锁口山碑刻有阴刻楷书、魏碑书等。其中《锁口山》碑、《种德常昭·义输甘露寺田山碑记》文辞艳丽,记事周详。下图为种德常诺碑
    《锁口山》碑,副衡之西有锁口山者,包家河之胜景也。砥柱河流,关阑水口,居民之辏集于其中者,咸倚之为藩屏焉。顾其山不可以无寺,又不可以无僧,有僧有寺,更不可不为僧寺谋久长也。下图为正堂示碑
    自□初来,寺之灵衰不常,僧之去就不一。濯清泉而觉爽矣,然未免香积之尘封也;爱烟霞而寄足者,亦不过沿门以托钵耳。下图为正堂示碑局部
    如此而欲求僧寺之始终一致也,何可得乎?兹幸十余年起,有祖师盛会,铢铢而积,虽不能布祇熙园蒲地之金,而年有羡余,亦可因心植德,以置福田也。下图为福田碑志碑
     于是共为悠远之谋,大发慈悲之愿,租田于白沙岭下,踏验九亩有零,捐会内三十余金,同业主凭中立田契外,比收贮会银亦不虚耗,乘机会以渐广膏腴,粮载寺由田供香火,因镌石立碑,而索记于子。下图为重修碑记碑
    子曰:是山也,从平地望之,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鹿猿听法于林峰,鹊鹤恭禅于云雾,俨然武当之西顶也。下图为义输甘露寺田山碑记碑
    藉以安神灵之香火,为境内之保障,而可祈冀寺僧之或兴或废也哉!今得此檀施将见住持斯寺者,因恒产而生恒心矣,思世传之十世、百世、千世而无已也。下图为观音会田碑记碑
    则斯举也,所关岂茂鲜与?是为记。慕善里民杨 栋 撰  皇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岁仲夏月 吉旦  会内众姓同立
种德常昭。下图为观音会田碑记碑局部
    义输甘露寺田山碑记,霍山之距吾邑也,不三百里。而近其西南隅,崇山峻岭,孕育毓秀,极磅礴之大观。而锁口一山,独以灵异称。下图为重修二碑
    余尝至其麓,憩兰若间,见峭石亘前如鱼形,丙乙略具,上建真武祠,美轮奂焉。先是太平有王丈怀高公者,流寓兹土,以信义著名。下图为清朝香炉
    会其长嗣君继彭疾,祷于祠曰:佑乃瘳,愿捐田山若干,俾兰若僧永奉香火。巳而果然,人之称信义有由哉!介与其仲嗣君成美交,更闻翁赴善若渴,焚券数千。今其阶前,玉树森森拂云,神之佑方未艾也。因乐得为之记,勒诸石以垂不朽云。乾隆三十四年 月 日下图为甘露寺
    在甘露寺下,有一座名叫鱼眼井的古井,这个古井呈长形,中间有隔断,一清一浊。传说它长在腮边,为两颗,或称两眼。不论河水汛期的涨与消,浑与浊,始终深浅如一,清澈透明。下图为鱼眼井
(本篇完)
2018年10月29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宿松县柳坪乡长溪山村碉堡遗址——卒子游记
长溪山碉堡遗址
——安庆近代军事系列
第164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省管县)柳坪乡长溪山村碉堡遗址。本文为宿松长溪山百姓口述历史,本文原创,现与全国网友共享。下图为全国各地的碉堡要塞

    长溪山村地处安庆市宿松县柳坪乡西北角,与宿松县北浴镇、陈汉乡接壤。长溪山基本为山区,田畈不足五分之一。但战略意义极为重要。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即碉堡位置
    柳坪乡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宿松县西北角,与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毗邻,柳坪乡古称“文化之乡”,境内风景秀丽,群山起伏,自然环境优越。下图为长溪山顶佛光寺即碉堡位置
    宿松县,安徽省安庆市下辖县,现为省管县,其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是安徽省下辖的两个省直管县之一。下图为长溪山山体
    宿松古称松兹侯国,建县于西汉高后年间,距今约二千二百多年历史,是安庆地区最早的县之一。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为皖西南门户。下图为当年长溪山驻守国军官兵
    宿松县的柳坪乡是最靠近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的乡镇,而长溪山又是柳坪乡最靠近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的村庄,所以过了长溪就是外省,战略意义就在这里。下图为长溪山当年碉堡位置俯瞰山区
  长溪山村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具体体现在: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在安庆潜山设立大营,把总常川驻守宿松县城,乡勇把总驻防隘口乡,千总和百总分驻城关、隘口、仓镇,互为犄角;以后,清廷又在城关共设四营,沿长江设小孤、泾江、归林三个巡检司署。下图为长溪山当年碉堡位置
    清朝中期白莲教起义,清廷宁国营千总火嘉瑞带兵防守宿松县城,抚标右营游击侯斌进驻隘口乡,游击营千总罗英驻守朱家岭,这段时期,长溪山通往湖北省黄梅县与蕲春县沿路制高点的高山上就有驻守官兵的营房和哨卡。下图为长溪山当年碉堡位置俯瞰村庄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沿江东下,挺进宿松,安庆知府牛镇、参将田大武率领皖、浙兵勇驻守宿松县城及二郎河。清军将领都统都兴阿,都护多隆阿,总兵鲍超等领步马全军,从湖北挺进宿松,他们其中一支部队就从长溪山入境。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清廷调集宁、汉两路大军在太湖、宿松举行秋操即军事演习。南军正统张彪,协统黎元洪率步马全军进驻宿松。这段时间,长溪山原营房与哨卡得到加固。下图为长溪山碉堡地处三县结合部
    民国元年(1912年),安徽督军李烈钧派马当炮台统领张有禹率部到宿松县驻防。随后,江西督军李纯派赣军第一混成旅司令吴鸿昌,安徽督军倪嗣冲派安武军八路二营管带张政德率部均驻守宿松。这段时间,长溪山营房与哨卡得到扩建。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石柱础
    民国廿三年(1934年)十二月,国军推行全面布防,宿松县建大型碉堡109座。今天卒子介绍的长溪山村碉堡,就在这其中,此期间长溪山碉堡不但得到加固、整修,还新建子碉堡,形成二座主碉堡加二座附属小碉堡的战略工事群。现四座碉堡已不存,长溪山村百姓多年前上山常捡到弹壳、铁片之类的残余武器废件。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石柱础
    长溪山村碉堡位于长溪山村公路一侧的山体顶部,这里原是清军兵营与哨卡,经过整修之后,建成青砖混合的碉堡四座,相互之间距离约二百米,互成犄角。国军碉堡早已不存,在遗址上迁建了佛光寺,佛光寺位置即是过去国军主碉堡的位置。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石柱础
    长溪山村碉堡遗址上建起的佛光寺,寺内仅存二根立柱石柱础是民国建筑遗存。这两根石础为石制,雕刻有云纹等饰纹。下图为长溪山顶部碉堡位置
  长溪山碉堡建成之后,在抗日战争中日军进犯宿松时,起到了积极的防御作用。当时,国军第114师、第132师、第138师、第165师、第176师等五个师进驻宿松、太湖两县;第149师、第128师进驻宿松县陈汉乡山区;第131师、135师驻守二郎河至严恭山一带;其中就是小股部队驻守长溪山碉堡。下图为当年抗日国军与侵华日军照片对比图
(本篇完)
2018年10月3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碓臼湾程家老屋——卒子游记
田头碓臼湾程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4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碓臼湾程家老屋。下图中地处半山腰的程家老屋

    田头碓臼湾古民居坐落在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王湾组境内,因其地形似旧时农村舂米的碓臼而得名。下图省级文保单位程家老屋
    程家老屋又称碓臼湾老屋,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朝初期,坐东南朝西北,建筑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因其坐落于碓臼形的湾凹中,故名碓臼湾老屋。
    此民居历史悠久,布局独特,内部砖雕、木雕十分精致,且原物保存完好,是藏于深山中的一瑰宝。其主体是五间三进四厢带左右跨 院式布局。
    碓臼湾程家老屋主建筑前另起大门楼子,一排长长的门屋延伸到整个建筑的两端。内部照壁隔墙纵横交错,巷廊通到四通八达。
    经考证,这里的古民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其“内雕外素”的手法与皖南民居不同,外表看十分普通,内部雕饰却极尽精巧,暗合儒家处世哲学。
    程家老屋内的砖雕、木雕具有江北风格,砖雕采取高浮雕手法,立体感强。门楼上阳刻“瑞日祥宅”砖雕。
    程家老屋内的斗拱在运用泥道拱、箱拱、华拱、令拱等常规建造手法的基础上,还运用了枫拱。
    程家老屋内的窗棂格扇的雕刻及图案地方风格明显。其房屋基础有独立基础,也有条形基础,可见是从独立基础向条形基础过渡时期建筑。
    程家老屋门楼使用了“磨砖对缝”的砌法技术难度很大,其砖缝误差小于半毫米。该古民居布局完整,继承古建筑传统,三进两跨院,抱厢回廊,明间大于次间,门窗格扇很有特色,雕工精细。
     碓臼湾程家老居有江西围屋特征。它古朴、内向,以程姓,据其家谱记载系从江西迁来,一户组成一座很大的宅院。
    老屋外实内虚,严实高耸的封火墙围着内部一个个小天井院。内部门廊相通,联系十分方便,下雨也不会湿脚,空间组织得相当科学。
    与如今的住宅相比,除较阴暗之外,它冬暖夏凉,没有灰尘、噪音和视线的干扰;尤其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紧密,生态环境特好,属于生态类型住宅,其优点值得发扬光大。
    程家老屋的空间布局、结构构造、内部装修、雕刻工艺,及其墙面和梁架上的匾联,都活生生地记载了许多历史文化信息,属于珍贵的文物建筑。
    安徽省考古专家曾对碓臼湾古民居进行考察,古民居精湛的建筑手法、高超的装饰水平让专家们赞不绝口,专家们指出,碓臼湾古民居是“江西文化”的一个缩影。
   碓臼湾古民居为诸多家谱、方志中记载的“大别山区现居民多从江西迁徙而来”这一说法,提供了实物佐证。
   专家指出,碓臼湾古民居有江西围屋特征。其外实内虚,严实高耸的封火墙围着内部一个个小天井院。
    内部门廊相通,联系十分方便,下雨也不会湿脚,空间组织得相当科学。与如今的住宅相比,除较阴暗之外,它冬暖夏凉,没有灰尘、噪音和视线的干扰。
(本篇完)
2018年10月3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江县鸦滩镇码头村袁氏堂轩卧雪堂——卒子游记
码头袁氏堂轩卧雪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64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码头村袁氏堂轩卧雪堂。下图为卧雪堂

    袁氏家族渊源流长,有天下袁氏出太康之说。西汉时,袁姓人开始出入官场,成为阳夏当地的一大望族。秦朝把原陈国设为陈郡,阳夏是陈郡下辖的一个县,所以袁氏族人以陈郡作为郡望,是为陈郡袁氏。下图为卧雪堂
    陈郡袁氏家世显赫,但其代表人物都崇尚清虚,克己奉公,不敛私财。从袁滂开始,家族成员连续十三代能在各大朝代中出任重要职务,一直延续到唐朝,活跃政坛近六百余年。后世袁氏,主要出自陈郡袁氏。下图为卒子航拍卧雪堂
    东汉时,从陈郡迁居到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的袁氏族人发展为当地一大望族。汝南袁氏,以“四世三公”留名史册。汝南袁氏是一门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世传孟氏《易》学,“门生故吏遍天下”。下图为卧雪堂
    斗转星移,从东汉至元朝,战乱频发。元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统治者困兽犹斗,竟掘毁上湖堆,水淹淮扬二府,里下河沦为水乡泽国,田原荒芜。下图为袁氏家谱
    据了解,明朝初期,朱元璋采用人口迁徙政策,袁氏一支迁入直隶江南安庆府,这是袁氏迁入安庆的起源。这种说法没有得到相关材料的印证。下图为袁氏宗谱
    据民国年间的《袁氏宗谱》记载,卧雪堂袁氏由汉汝南袁安后裔从迁入安庆,为袁氏始迁皖西南之祖。这种说法较为靠谱。下图为卧雪堂门楼
    位于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码头村袁氏堂轩卧雪堂,原址不详,现址建筑在一片田畈之间,远望香茗山,卧雪堂为三进三开间,现代建筑。
在袁氏中,比较出名有袁盎,(约前200年—前150年),《汉书》称爰盎,字丝,汉初楚国人,西汉大臣,个性刚直,有才干,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为人敢言直谏,后因此触犯汉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汉景帝即位,吴楚七国叛乱,袁盎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官拜太常,出使吴国。叛乱平定后,封为楚相。后因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遭到梁王忌恨,为刺客所杀。
    在历史上,曾有《袁生献策,帮助刘邦战胜项羽》的故事,广为流传。在《殴阳修全集》中,有一篇《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碑文拓本。碑主人袁良卒于永建六年(131年)二月,立碑时间在阳嘉二年(133年)。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欧阳修将碑文收入《集古录》中。这是至今为止,查到的最早有关袁氏的族传记录。
    话说一千八百多年前,西汉和东汉中功勋卓著的将领袁生、袁干、袁良等人,位列高官。袁生为刘邦效力,谋略家。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从荥阳(今河南荥阳市)逃出,进入关中整顿军队后,想再次东进攻打项羽。当时,袁生献策,建议汉军从武关出兵,吸引楚军主力南下,到时汉军坚守不战,拖住楚军;同时,派韩信去安抚赵国,联合燕国、齐国,使楚国在北方有所顾忌。如此一来,楚军要应付多方,兵力必然分散,汉军可灵活机动打击楚军。
    刘邦采纳了袁生的建议。袁生的策略,使汉军对抗楚军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汉军最终战胜楚军起到了重要作用。袁生在刘邦建立政权后,功成身退。他回到祖籍地阳夏,重振家门。他的曾孙袁干在汉武帝时因战功被封为关内侯,世袭三世,因王莽篡权而爵止。陈郡袁氏,逐渐兴旺起来。
    汝南袁氏是袁良的大儿子袁昌从陈郡阳夏县迁居到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形成著名的汝南袁氏。袁昌的儿子袁安,自幼继承祖父袁良的学问,为人庄重、有威信。袁安没做官时,客居洛阳。一年冬天,洛阳下大雪,别人都把家门口的雪扫掉,然后外出找吃的。
    洛阳县令冒雪巡视,走到袁安住的房子前,看到门前积雪如故,以为袁安遭冻饿死了。县令赶紧叫人进屋察看,发现袁安蜷缩在床上,冻得发抖。县令很奇怪,问他为何不出去求助亲戚朋友。袁安说,这么大的雪,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怎么好意思去打扰别人呢?还不如待在家里好了。袁安这种宁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气节,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县令大为感动,推荐袁安为孝廉,袁安由此走上仕途。
    袁安的这个故事,有很多个名字,如袁安困雪、袁安高卧、僵卧袁安、冻卧袁安、洛阳高卧、穷檐高卧、闭门高卧等。袁安的这种文人气节,也受到后世赞扬。他的后人中,有的以袁安这个故事,把堂号取名为卧雪堂。卧雪堂,被称为袁氏第一门。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码头村袁氏堂轩卧雪堂也是由此而来。下图为卧雪堂横梁
   三国期间,袁术及袁绍相对比较出名。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本篇完)
2018年11月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皖河农场墩头遗址与曹操练兵场——卒子游记
皖河农场墩头遗址与曹操练兵场
——安庆遗址系列
第16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皖河农场墩头遗址与曹操练兵场。下图为皖河农场一面的风景

    安庆是古皖国发源地地,皖河流域曾是长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皖江文化。皖江文化是安徽三大文化之一。下图为皖河农场一面的风景
    在皖河流经之地的安庆市西郊入长江,皖河有一块环抱着的丰美灵秀的土地叫皖河农场,位于皖河农场境内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墩头遗址,以及这个遗址出土的文物,让大家一起了解这段文化。下图为到皖河农场采风的文史爱好者
    墩头遗址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它属于安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6000—5500年左右的黄鳝嘴文化,遗址面积约为六万五千平方米。下图为皖河农场保护牌
    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是以夹砂红陶和泥质夹植物陶及泥质红(灰)胎黑衣陶为主,鼎、豆、杯最多,在遗址上采集的大量戳印纹鼎足具有黄鳝嘴文化特点。下图为皖河农场保护牌
    据了解,墩头遗址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曹操练兵场”。“曹操练兵场”据说是曹操水军的练兵场!当地的老人们都说曹操在这里练兵的故事。这些雄奇的传说,使皖河一带的皖河农场笼上了一层波谲云诡的三国风云。下图为皖河农场保护牌
  皖河农场还流传有“曹操屯兵驻皖河”的民谣。曹操屯兵的地方还有练兵马的场遗址,使得这里更有一层人文色彩。下图为皖河农场情形
    据说,三国时期的皖河农场所在地还是一片汪洋,和长江连成一片,唯独墩头却是一个高坡地带,曹操为准备赤壁之战,便屯兵墩头操练水军。下图为皖河
    于是,这里的地名叫“练城”,至今仍然沿用这个老地名;还有一条河叫漕河,据说此河因曹操而得名。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墩头遗址附近,人们还见过三块硕大的拴马石,据说就是三国时期留下来的。下图为皖河农场
    关于“曹操练兵场”只是存在于民间传说中,目前还没有实物加以考证,只能算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下图为皖河的捕鱼鸬鹚
    墩头遗址1985年采集到一件石雕人面像,系用白石雕刻,高4厘米、宽1.5厘米;反面上部对钻三孔,用于系绳;正面刻有眼、耳、鼻、嘴、头发和胡须,形象古朴生动,属于原始人物雕像,是一件特别难得的文物珍品,经国家文物专家鉴定组鉴定为一级文物。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石雕人面像 ,文物·石雕,宽3.5厘米,厚1.5厘米。出土地在安庆皖河农场墩头新石器时代遗址附近。现收藏于安庆博物馆。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该器物用白石雕刻,近椭圆形。正面雕刻人面部五官,有头发和胡须,打磨平整,形象古朴生动。背面对钻一马蹄形孔。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彩陶背壶被发现于墓中,体积小巧,外观华丽,显然非实用器,具有皖河文化彩陶图案的特点。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侈口平底碗、高领圆腹壶、高领折腹壶等器物,均为彩陶背壶呈红色,高领、圆腹、平底。壶面施彩,图案绚丽。先以黑彩描绘出基本的图案花纹,再用白彩在黑彩上勾勒轮廓或以圆点纹饰等进行点缀。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皖河,长江上的一条支流。皖河由皖水、潜水、长河三大支流组成,一般以长河为正源,长河发源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境黄梅尖南麓(以长河为源),经岳西县、潜山市(县级市)、太湖县、望江县、怀宁县、安庆市区,在安庆市西郊沙帽洲南注入长江。河道全长227公里,平均河宽500米至900米,总流域面积6442平方公里。皖河,在安庆的历史、文化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
(本篇完)
本文由过河卒子独立编纂,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州市贵池区马衙办大路村孙氏古井——卒子游记
大路孙氏古井
——安庆周边古井系列
第164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代管的贵池县马衙乡大路村,现池州市贵池区马衙办大路村的孙氏古井。

  大路村隶属于池州市贵池区马衙街道办事处,紧挨十车垛村,西杨墅村,建东村,大刘寺村,风景如画、四季分明,历史悠久。
  就在大路村一条土路边,有一座供全村上千口人使用了八百余年的古井,这座古井为宋朝末年,孙氏百姓开挖取土打造而成的一口方型深水井。
  这口水井经过孙氏百姓维修之后,使用了麻石砌垒而成,长约五米、宽约一米余,深约一米余,常年井内积水,冬暖夏凉,在大路村孙氏繁衍鼎盛时期,这口井供全村近三千人使用,从未干涸。
  大路村是个数百年的古村,宋末元初村落基本形成,大路村是附近数个村庄必经的咽喉通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据了解,大路村孙氏是由吴国孙休后裔迁徙而来,经历了元朝、明朝、清朝至今,已经有八百余年历史。
  明朝朱元璋禁止使用复姓,原公孙、叔孙,长孙,土孙、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王孙等复姓均改为孙姓。还有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为孙姓的也十分普遍,还有“入赘婚姻”、“随母姓氏”、“避难改姓”也都改姓孙氏。
  大路村孙氏的发展就是一部姓氏的发展史。孙氏历史也是一部农耕文化历史,马衙大路孙姓作为当地主要姓氏,其渊源流传一脉相承。
  孙姓本是“妫”姓。“妫” 音同贵,《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分别解释为“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从女为声。追根溯源,“妫”姓是孙氏远祖的姓氏。周朝初年,武王将伐纣有功的虞阏父分封到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又称胡公满。胡公满第十代,桓公死后,其弟杀太子自立为陈厉公。太子之弟又杀厉公,立利公,传庄公、宣公。厉公之子完,字敬仲,为逃避内乱残杀,逃到齐国,改姓田,称田完。田完五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今山东惠民),后人称其为孙书。
  孙氏尊孙书(即田书)为一世祖;因此“乐安郡”为孙氏第一郡望;秦汉以后,妫姓孙氏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西南达到湖北。二世祖孙凴(同凭)齐桓公任其管理百工,为齐国卿士。三世祖孙武,因齐国发生内乱而投奔吴国,为吴将,撰成《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今少有的兵学奇书。四世祖孙明(妻子笪氏)食采于富春,后裔望于浙江富春;为纪念开基始祖,孙氏遂有“富春堂”号。五世祖孙膑,向鬼谷子学习兵法,曾受庞涓暗害,受膑刑,故称孙膑;后出任齐国军师,用计打败庞涓;其著作《孙膑兵法》可与乃祖相媲美。六世祖孙胜为秦国将军到十六世祖孙福为太原郡太守、孙通世居清河、孙琼居清州。二十一世祖孙躭为汉阳太守、二十二世祖孙钟,孙钟生二子:孙坚、孙静。
  二十三世祖孙坚任长沙太守;后起兵讨伐董卓,迁家于安徽省舒城县,立舒城派;与周瑜相邻;孙策和孙权为二十四世祖,孙权终于称帝,建立吴国,与蜀汉、曹魏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孙权去世后,谥为吴大帝。孙亮继位,被权臣孙琳废掉,迎立孙休为帝,六年后孙休去世时不满三十岁。孙休的后裔迁入安徽省琅溪地区,封地于此,孙休的后裔再迁入池州马衙,渐渐繁衍成村,称为大路村,大路孙氏由此而来,此支孙氏又称为池阳孙氏。
  孙楚为池阳孙氏一世祖。关于孙楚《宗谱》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叙:“系出富春吴景祖休之子也,自濮阳兴张布渝盟万或异谋迎皓立之,母兄遇害抢挠中,以左右护戴,潜遁虎林栖迟故地,得保线脉,于是晚居崇义乡之柏岩,遂为池阳一世之祖,配赵氏生子二,濬,济。虎林在池州府城东二十五里。”这里池州府即今池州市。
  据《孙氏宗谱》记载,大路孙氏来源三国东吴孙权的后裔,又是孙权后裔孙休的后裔。大路孙氏以孙楚为孙姓氏族一世祖到民国十六年,在第三十九世孙谅,官居龙图阁大学士。后裔繁衍于京兆、秋浦、春谷各地。孙谅之长子孙文献任太常宋朝主簿。
  唐朝末年(906年),金吾将军孙万登率军入皖,屯驻徽州休宁。后代世居休宁唐田。至明朝,孙姓成为休宁第一望族。孙万登生三子(敏、真、益),长子孙敏后裔孙十五迁居贵池黄屯畈,孙十二迁居秋浦舞鸾乡。明清以后,孙姓族人广布徽、池二州之休宁、歙县、婺源、黟县、祁门、南陵、石台、贵池、全椒、宁国等十余县,皆尊孙万登为“休宁一世祖”。
(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6 00:27 , Processed in 0.0347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