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毛尖山乡平精村双峰寨——卒子游记
平精双峰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60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乡平精村双峰寨。图一:双峰寨寨脚

    皖鄂边境,曾是土匪强盗出没的地方,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曾长时间占据大别山多地,他们依仗这里的山高路险,以及山下的村庄,建起了长期居住的山寨。双峰寨就是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山寨。图二:双峰寨寨包
    平精村由平安、精诚,故取名为平精村。境内山峰峻峭,溪流蜿蜒,盆地相间。传说神奇的双龙潭,冰清玉洁的美女梳妆,历尽沧桑的余公寨、张公寨、双峰寨等人文景观。图三:双峰寨能够目测很远
    “双峰寨”又称“双乳寨”,在岳西县已经查明的五十余座山寨中,双峰寨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山寨。它地处县城的周边,从山寨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县城内的活动。毛尖山,距岳西县天堂镇不足二十里地。图四:双峰寨一侧山峰
   沿着一条陡峭的山路,蜿蜒盘旋而上,能够步入气势磅礴的双峰寨。山间小路位于崇山峻岭之间,双峰寨约高二百余米,为数座山头组成。图五:双峰寨寨墙
  双峰寨,山美幽静、水清树茂,自然古朴,有着百年以上的人文历史。翻过好几座山,一条横亘的古寨墙,这道古寨墙,大致分为三段,分别建在山路较为平坦的部位,其中一段建于山腰之间。图六:双峰寨
    双峰寨既是太平军的指挥部,又是与清军鏖战的要塞,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双峰寨几座山峰之间还有大量的较为平坦的坡地,是当年太平军操练场与放马场。图七:双峰寨寨墙由碎石砌成
    如今,烽火早已消散,唯有寨墙傲立于此。古寨墙约有数千米,其中一部分已经坍塌,大致分为三段,当年的风姿伟岸仍然依稀可见。尚存的数百米寨墙,两米余高,石头垒砌得不齐整,不规则,当年太平军并没有将它作为艺术品来建造,但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图八:双峰寨长长的寨墙
  通过密密的丛林,扒开棘刺,卒子在刘叔的带领下来到双峰寨一侧山顶,这里如同像仙境一般,山下时隐时现,山风佛过,松林轻吟。图九:双峰寨寨墙顶宽一米左右
    双峰寨越过寨墙以后,越攀路越陡,山势越险峻,不少突兀的悬崖耸立眼前,这里有高低基本等同的两个并立的山峰,巍然耸立在双峰山顶。图十:双峰寨山体
     远处一看,真如双乳,站立其上,遥望岳西县城,一览无遗。双峰寨地处平精村位于毛尖山乡中部,东至潜山县逆水镇,西倚天堂镇,南连板舍、林河两村,北邻红旗村、石关乡交界,地理位于非常重要。图十一:双峰寨一侧远近山峰
    双峰寨从东寨头通过山岗走向西寨头,大约需要一小时左右时间,这里仍有一处叫点将台的地方,是一处较为平坦的山地,双峰寨由多条裂谷形成,双峰下为谷地。图十二:双峰寨已经坍塌的寨墙
    半山腰那片较为开阔的山地,于绝壁间形成天然庇护地,天地浑然天成,真是鬼斧神工。山间还有多处天然洞穴,当年太平军将粮食与军火藏于洞间,这里有千尺石壁,岩石陡峭,长满杂树杂草、青藤缠绕,蔓延而长长悬挂,一种苍凉之意满布心头。图十三:双峰寨寨墙顶部
     双峰寨,步入寨墙才算入寨,进寨之后俨然入眼,幽静山涧,虚怀若谷。双峰寨与周边的多座山寨一起构成了神秘、巍然耸立的山寨群,是安庆地区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等待着大家的研究和开发。图十四:双峰寨寨墙
    卒子作为地方文史爱好者,在安庆各县市区的朋友带领下,长期以来致力于对这些山寨进行深入的勘察和研究,并对这些文史资料进行甄别、研判,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从而使这些山寨早日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图十五:双峰寨砌在山腰处的寨墙
     双峰寨,始建清朝咸丰年间,双峰寨寨墙,由山间的石灰石及青石砌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寨墙体系,寨外四周设有防护岗。双峰寨是太平军太湖指挥部与桐城指挥部之间的休养所,其中多数是太湖与桐城以及安庆前线受伤伤员养伤疗养的地方,自然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战斗堡垒,外墙坚固,多次被大炮轰击都不能攻破。图十六:双峰寨千丈悬崖绝壁
    双峰寨与安庆多地的山寨,共同组成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的历史遗存,建议有关部门和组织申报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十七:双峰寨寨顶
(本篇完)
2018年9月17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至县马坑乡桃源村吴太夫人墓——卒子游记
桃源一品诰命吴太夫人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0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代管的东至县马坑乡桃源村吴太夫人墓旧址。图一:吴太夫人墓仿建牌坊

    马坑森林浴场坐落在原安庆市代管的东至县城东距六十里的马坑乡桃源村境内,为古代官道、商道必经之地,因地形独特,景色怡人,为晚清名人李鸿章得意门生,两江及两广总督周馥选为原配夫人墓葬即“吴太夫人墓”之地。图二:吴太夫人墓保护牌
    马坑乡桃源村清水河畔的箬岭峰下,是周馥原配夫人吴氏之墓。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二十日,吴氏病逝于扬州寓所,后由子女扶柩归于安徽省东至县马坑乡,葬于此地。图三:东至县马坑乡桃源村吴太夫人墓旧址
    吴太夫人是周馥的结发妻子,周学熙的生母。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二十日,吴氏病逝于扬州寓所,后由子女周学熙等人扶柩经车拉回归安徽省东至县,葬于此地。吴太夫人是朝廷钦赐的一品诰命夫人,陵墓建筑非常讲究。图四:吴太夫人墓禁碑
    箬岭峰的地形十分奇特,山上长满了裹棕子的箬竹,竖看酷似篆体寿字靠椅,左右两旁有弯曲的小岗,宛如游龙戏水的图案。两岗之间凸出一小峰,凹下一盆地。小山峰恰似一颗明珠,被当地人称之为万寿山上的“二龙戏珠”,在风水学上,这是极为上品的墓地。图五:吴太夫人墓禁碑
     岭下的小盆地就像一个莲花池,向北望近山群峰交错,如佛手莲花,远山鳞次重叠,步步高耸。吴太夫人的陵墓就安放在这朵莲花的莲心之上。图六:吴太夫人墓禁碑
     百年前,风水先生说这个地形象征“海阔天空,平步青云”。吴太夫人是朝廷钦赐的一品诰命夫人,陵墓的风水极为讲究。从山口至墓前,立有钦加四品衔发布的告示牌,墓葬所用材料为“洋灰”加封。墓志铭文,系当朝武英殿执事,翰林院学院学士孙家鼎亲笔撰写。图七:桃源横山禁碑局部
    经历百年沧桑,现在吴太夫人的古墓保存完好,但局部有毁坏,墓葬所用材料为“洋灰”加封,墓冢为钢混结构,水泥浇铸,当时吴太夫人儿子周学熙是近代工业创建人,吴太夫人墓使用了当时价格昂贵的洋灰,即是今天水泥建成。图八:桃源横山禁碑局部
    吴太夫人墓的墓志铭文,系当朝武英殿执事,翰林院学院学士孙家鼎亲笔撰写。图九:桃源横山禁碑
   吴夫人墓志铭由安庆市桐城马其昶撰写。原文:尚书建德周公之配吴太夫人,光绪三十三年,年七十有三,冬,十一月终于扬州寓舍。逾年,其子学熙以状,並尚书自为传。授其昶乞铭,尚书蹶起单寠任兼圻家门骤盛。皖南列县无与比,而太夫人以一身兩涉荣悴,其行事皆可法式于铭。宜尚书之言曰:当粤寇初炽,东南无完土。图十:桃源横山禁碑局部
    吾家贫簿,转徙彭泽山中,昼匿草树翳蔽,夜出营一炊,迟明则登高处瞭望。避贼一日尝得数死,祖父母、父母恒泣,约家众当毕命一区。予既不忍违离,又念守此终无全理。夫人赞画大计,趣予潜走,留书以白重堂,提携二婴,深宵送别。图十一:吴太夫人墓冢
    自是十余年,兵饥疾疫之危苦,有非人意计所能得者,乃至吾祖父母,吾父之丧,皆夫人拮据将事,则是夫人之有大造于我周也。予乃因缘际会,簿立勋伐,至有今日。而夫人自初入官舍,生四子学煕后,即静居素食,精诵《楞严经》四十余载,一以慈利为行。图十二:吴太夫人墓碑
    长子学海、次子学铭同岁成进士,学铭入翰林,学煕、学煇皆获乡举,学渊征经济特科。子妇孙曾数十人,而夫人守盈以约,不忘前艰,节缩簪珥服御,买田二千亩,以恤贫者。名曰:乐济会。予抚山东时,东南水灾,钜夫人七十生朝,儿辈请称觴演剧,坚不许。图十三:吴太夫人墓冢
    谓:吾不以此开汝汰侈之渐,费移助振愈于延賓洎。予蒙恩,告归,自粤,未几,夫人遂病。予慰之曰:往吾两人在难,诚不自意全济,及今死,视他人已赢年五十,其可无憾。夫人笑而颔之,盖其用爱溥而深达元化,或亦事佛之为效也。图十四:一品夫人墓碑
    尚书名馥字玉山,官至两广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子六,学海、学铭、学涵、学煕均夫人出,学铭后其族父,学渊、学煇庶出,夫人视之,无歧异。学涵早卒,余五人皆官道员,而学铭尝署江西按察使,学煕擢长芦盐运使,署直隶按察。叙劳锡一品封典,夫人得封太夫人,太夫人之殁,学海前一岁卒,子达为承重,孙达亦道员三品廕生。图十五:吴太夫人墓碑
    诸孙二十人,曾孙四人,女子子三,庶出,孙女廿二。以宣统元年九月二十四日葬县南桃源横山坂。学煕之状述太夫人,他行甚具。图十六:孙家鼎亲笔撰写“皇清诰封一品夫人”
     其昶昔居宾馆,鼓钟声闻,府中上下数十人,独于太夫人无间辞号曰佛,母状所言皆验。铭曰:今方兴女学,顾无女师,孰殚厥施,而自执卑,不膏于脂,不磋于疷,老福是宜,埋幽我诗,亦以范时。图十七:吴太夫人墓冢建于宣统元年
     十年前,卒子拜访吴太夫人墓,留下珍贵的照片。马其昶,安庆桐城人,生于1855年,卒于1930年,字通伯,晚号抱润翁,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学者。出身翰墨世家,其祖父马树章,任太常寺典簿。其父,讳起升,议叙同知。马其昶少时从学于吴山、姚思赞等先生。受业于方东树、戴钧衡,师事桐城作家方宗诚、吴汝纶。图十八:吴太夫人墓冢屹立于群山之间
    为吴太夫人撰写墓志铭,可见当时已经成为全国顶尖人才。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一生著述丰硕,在当时的学术界负有盛名,曾任总统府参政和清史馆总纂。其时袁世凯受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后又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马其昶虽然有时出入袁氏府邸,但从不为袁世凯所左右,并做了一些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工作,显示了一个安庆桐城派文人的刚直不阿的品德。图十九:吴太夫人墓冢
(本篇完)
2018年9月1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区广济桥街汪清一参燕国药号旧址——卒子游记
广济桥汪清一参燕国药号旧址(汪农香故居)
——安庆商业系列
第160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广济桥街汪清一参燕国药号旧址。图一:大观区广济桥街

    汪清一参燕国药号旧址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广济桥街46号。广济桥街,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西门外,原长江与皖河水系横纵交融,为安庆近代商业的起始之地。图二:广济桥街46号建筑
    广济桥原为一座古桥,修建于何时不详,但却是安庆西门独特风格的一座古桥,已不存。明清时期,安庆西门一度繁荣,广济桥一带水乡密布、网系发达,形成“百船摇橹进安庆”的格局。图三:广济桥街46号
    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作为省会的安庆,创建了一批医药店铺,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广济桥街46号的汪清一参燕国药号就是其中之一,汪清一在目睹战乱中百姓病患之苦之后,萌生了学医以济世救人的想法。图四:民国时期国药宣传单
    汪清一经过名医指点与研究,擅长治疗杂病。汪清一潜心跟随师父采药制药、抄方巡诊、好学医术。后来,汪清一结合西医研究成果,为中医内、外科病创造了多个效方验方。图五:中西式结合青砖扁砌白泥勾缝
    沿着长江与皖河的水系一路下来,停靠在西门外大王庙就近上岸,不远就到了广济桥街。由汪清一创办的参燕国药号药铺,成为长江两岸救死扶伤的医疗机构。图六:广济桥街46号建筑二层小洋楼
    汪清一参燕国药号后院里现在一口百年古井,在安庆西门曾是一口名井。原井圈不存,井内的青砖上长满青苔,清澈的井水散发出一阵阵清凉。图七:广济桥街46号建筑后院一角的古井
   药铺井是古时所打的井。井水水质曾经非常好,夏日沁人心脾,冬日暖人肺腑。然而岁月无情,到如今的安然寂静,一口历经沧桑的古井,处在这漫长的人间世,看岁月之沉浮。图八:井内
    过去,医疗条件非常有限,百姓患病要到药铺抓副药治治,参燕国药号药铺就是为百姓治病的店铺。在这幢西洋建筑的二层小楼上,现在仍有当年的木制围栏。图九:昔日安庆清末百姓
    经过百年的风雨,过道顶部的西式石灰圆形吊顶仍然高挂在二米多高的屋顶。有着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的汪农香故居,也是广济桥知名店铺。图十:广济桥街46号建筑厅堂石灰板吊顶
    在二楼的汪农香故居中,有清末民国初期的药柜,还有八角台桌,窗台上二根松木立柱,为百年前机械加工成口,这是安徽近代机械加工的起源产品。图十一:广济桥街46号建筑二楼西式阳台
    国药在安庆的历史颇为悠长,有些颇具规模的大药店,久想盛誉。汪清一参燕国药号孕育在安庆,发展在安徽。图十二:经过百年风雨的阳台围栏
    清朝晚期,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中,安庆众多家庭毁于战火,此后安庆的药店开始萌芽。到清朝光绪年间以后,安庆涌现了一批药铺。图十三:广济桥街46号建筑二楼的西式木柱
    汪清一参燕国药号在安庆西门广济桥街设立药铺,自揽经营,讲求信誉,薄利多销,店誉满安庆六邑,生意兴隆时,常有江南百姓渡船前来抓药。图十四:汪农香故居
    据了解,汪清一参燕国药号,前店后坊,创立于清朝宣统年间。经过多年经营,在安庆可算一家颇具规模的药店。药材如芋肉,木瓜,前胡,半夏,龙胆草等由发展地区进货。图十五:药铺当年的木制药柜
    汪清一参燕国药号如今已经完全没落,那些往日的繁荣早已烟消云散,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能记起那个曾经鼎盛的药号。图十六:清末民国初百姓
(本篇完)
本文由过河卒子撰写,百度首发。版权专利,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年9月19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魏岭乡夹河村圣井河谷——卒子游记
夹河圣井河谷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1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魏岭乡夹河村圣井河谷。图一:大别山之间的魏岭乡

    岳西县魏岭乡夹河村圣井河谷位于大别山深山腹地,宁静而悠远,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夏季避暑胜地,享有“天然氧吧”美誉。图二:夹河村
    夹河境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战争古迹太平寨;有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松毛尖;佛教圣地天然寺;可探险攀岩的圣井峡谷;有美妙逼真的狮子岩、老虎岩、纱帽石。图三:站在山岭袅览山下全境
    太平寨位于安徽省岳西县巍岭乡夹河村,海拔1251米,是太平军修建的古寨址迹存,太平寨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植被极好,林草丰茂,山青水碧,夹河两岸高山峭壁耸立,悬瀑飞流,河水湍急。图四:后河瀑布
    圣井河峡谷、天然寺、后河瀑布、太平寨遗址、千年银杏、太平湖(云峰水库)等多个景点,另外圣井绝壁、孔雀开屏、千年银杏以及大风凸的纱帽石、古对河的罗汉头、圣井河的香炉石、高山草场、太平寨的古城墙等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挨肩而列,奇松怪石、峭壁悬崖、古道石阶、茂竹修林、蓝天碧水,不禁使人流连忘返,仿若置身世外桃源。图五:太平寨
    太平寨是太平天国义军安营扎寨的地方,一米多厚二米多高的石墙绵延山冈,有二千多米长,至今尤存,登上城墙就让人顿生怀古之情,好象进入了旌旗猎猎、烽火如烟的古战场。图六:夹河圣井峡谷
    其山寨脚下便是建于七十年代的云峰水库(太平湖),是安徽省目前海拔最高的水库,登高倚立望着这高山平湖犹如一面圆镜被群山环抱,微风徐徐、碧波荡漾,置身于水光山色之中,心境怎能不顷刻清净。图七:崖壁高耸
    来到圣井峡谷,深幽峡谷绝壁、古道石阶,瀑布清泉、奇松怪石,令人兴致盎然、目不暇接。天然寺便坐落在圣井河畔,此前卒子已经介绍;寺内石窟内“圣井”里源源不断的一股清泉,“圣井”便由此而来,天然寺之下就是圣井峡谷。图八:峡谷幽幽
    圣井峡谷对岸山岭上有香炉石、脚下的孔雀开屏树,百子河下游的后河瀑布和那千年银杏,主要旅游线路有两条:图九:水流从巨石之间流过
    一是太平寨生态旅游线:从峡谷的千年银杏至后河瀑布,到圣井河峡谷再到天然寺,从太平湖(云峰水库)至太平寨遗址,该线路道路通达,景点自然相连,景色宜人。图十:峡谷河滩
    另一条线路是松毛尖旅游线:松毛尖西北与枯井园自然保护区相连,东北与万佛山景区相连,东南与板仓自然保护区相连,二仙石,三神古洞(风、雷、电)远近闻明,奇松怪石,赏心悦目。图十一:峡谷巨石
    夹河村位于巍岭乡西部,距岳西县城六十里,由原夹河、夺坪两村合并而成,夹河村山高坡陡,耕地分散。图十二:圣井峡谷河滩
    山谷中怪石嶙峋奇岩挡道 ,从崖壁上掉落在溪谷里的岩石多为很大的石块,经过河水冲刷,有的石块没了棱角,有的岩石棱角分明,由此推想,这里有过活跃的地壳运动,而且时间跨度较长。图十三:圣井峡谷怪石奇岩
    圣井峡谷巨石成了峡谷一大景观,怪石奇岩,万千灵兽,造型各异,鬼斧神工;层岩叠石,没有穷尽,神兵无数,屏息待命。图十四:又一个小水瀑
    越往深处越美,山更高,天更窄,水更绿,境更幽。水流穿过岩缝,淙淙作响,阳光透过树冠,在崖壁的青苔上,留下了点点斑影,峡谷宛如梦境。图十五:石缝间的水流
    抬头仰望太平军寨搞耸入云,险峻山体悬崖峭壁,淡淡的云雾升腾缠绕,给太平寨增添几分神秘的色彩。图十六:圣井峡谷世外桃源
    圣井峡谷全长将近十里,踏进河谷时起,就会被这里的幽雅静谧而感染,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谷中绝壁高耸,谷底干岩地质地貌发展演变,形态奇特。图十七:巍巍大别山
(本篇完)
2018年9月2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唐湾镇大塘村二棵三百年马尾松树——卒子游记
大塘二棵三百年马尾松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61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唐湾镇大塘村二棵三百年马尾松树。图一:唐湾镇梯田

    叫大塘的村居,安庆地区一共有三个,安庆市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和安庆市怀宁县石镜乡大塘村。卒子分别已经到访。今天卒子介绍的是桐城大塘村的二棵三百年的古树。图二:大塘古民居
    古镇唐湾,民风淳朴,境内峰峦竞秀,泉瀑飞流,拥有百丈岩、黄石岩、二姑尖、狮子岩、红旗洞、泛螺寨等二十余处旅游景点。唐湾镇灵山秀水,孕育出唐湾丰富的物产资源,境内木材资源丰富,品种以松、杉为主,枫、栗等阔叶林居多,珍贵树种有银杏、五针松、杜仲、香榧等。图三:两棵马尾松
    大塘村地处桐城市西部边陲山区,距桐城市市区八十里。全村面积十平方公里,著名景点:黄石岩、二姑尖、狮子岩、红旗洞、泛螺寨。图四:其中一棵马尾松已经死去
    松树最明显的特征是叶成针状,常以二针、三针或五针一束。油松、马尾松、黄山松的叶二针一束,白皮松的叶三针一束,红松、华山松、五针松的叶五针一束。松树为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其树冠看起来篷松不紧凑,"松"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图五:马尾松保护牌编号079
    位于桐城市唐湾镇大塘村二棵三百年马尾松树,其树龄高达三百年,树高近二十米,枝杈茂盛,冠幅巨大,古韵尽显,这样的大树在唐湾并不罕见,如此大的马尾松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木实在难得。松树球花单性,雌雄同株。球果多数由种鳞组成,成熟后木质化。松树干是优质的造纸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松叶用于药用。图六:另一棵马尾松
    马尾松,在大别山满山遍野,是山林主要树种,马尾松是松科松属乔木,叶子成针形一束一束,就像马尾一样,春夏季节马尾松会开花结出青色的松球,椭圆型的松球由一瓣一瓣的小鳞片包裹,到一定时节松球鳞片将全部打开,并由青色变成铁褐色,整个掉落在地面完成种子的使命。图七:马尾松造型独特
    马尾松遍布大江南北、南方各地,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马尾松具有木材纹理直,结构粗,含树脂,耐水湿,有弹性,富树脂等特点,但耐腐力弱。图八:马尾松
   关于大塘村的这两棵马尾松王,很多年以来,百姓缺乏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爱护保护,使得这种过去常见的树木现在也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图九:三百年马尾松
   这两棵马尾松在大塘的村庄的后岭坡上,原这里是一片松树林。多少年过去了,这个山岭没有变化,只是马尾松在不断减少。爬到岭坡上,近距离的看看这些高大的马尾松树。图十:马尾松
    据大塘村老人讲述,当他们小的时候松树也有现在这样粗大了。据老人说,他们这个村子已居住了好几百年,当他们父辈说,长毛路过这里时,把村里的粮食都抢跑了。这些松树都生长了三百年以上的时间了。图十一:马尾松保护牌编号为080
    看了看马尾松树生长的坡地,都是石沙质的土层,土地非常的贫瘠,没有一丁点的肥沃之土,难怪古松生长极为缓慢,可是它们却长得极为高大、挺拔、伟岸,都说长青不老万年松,很是令人敬仰。图十二:马尾松
    这两颗树龄达三百年的马尾松,树高近二十米,最大胸围二百多厘米,冠幅约二十平方米。其中有一棵马尾松已经死去。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更是当地村民心中的神树,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图十三:大塘风光
(本篇完)
2018年9月2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黄铺镇湖墩村花山尖抗日忠烈亭——卒子游记
湖墩花山尖抗日忠烈亭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61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黄铺镇湖墩村花山尖抗日忠烈亭。图一:抗日战争油画场景

    湖墩村地处潜山市(安庆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西南边陲,与太湖县接壤,是丘陵山区村。抗战时期,大别山一带是保卫武汉外围重要屏障,潜山市黄铺镇王家牌楼是守卫大别山的重要门户。图二:缅怀曹公碑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民革命军在此驻重兵防守,保卫武汉。当年夏,日军第六师团波田支队和坂井支队数千余人,先后两次向王家牌楼一号防线三角包等驻地发起疯狂的进攻,双方苦战数月,给日军以重创。图三:抗日忠烈亭
    国民革命军以一个师的兵力,击破日军一个旅团,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在长胜关,花山尖,仰天庵崇山峻岭之间留下了大量的抗战遗存,烈士墓达十处之多,墓碑,纪念碑,纪念亭,忠烈祠等遍布山野。图四:抗日忠烈亭安葬着当年牺牲的抗日烈士
     日本昭和十三年(即公元1938年),日军刊发作战地图、以及“潜山城占领(南京特电)”电报,详细记载了日军1938年6月6日从合肥出发,经舒城、桐城一路扫荡赶往潜山,中野、长谷川两支部队于6月17日联合攻陷潜山。图五:曹营长全营官兵阵亡纪念亭
    花山尖,位于潜山县黄铺镇湖墩村境内,是“潜太之边境,怀望之要冲”,虽不是崇山峻岭,却在平畈上一山突起,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战时是个制高点。1938年5月中旬,日本第六师团波田支队步兵先锋队,到了离花山尖不远的石大屋、叶屋一带驻扎,企图取道花山尖,到湖北黄陂会攻武汉。图六:抗日忠烈亭为当地百姓修建
    当时,国民革命军陆军138师412团某营营长曹潘润奉命率部驻守花山尖。曹营长,陕西人,五十岁左右,四方脸,个子精瘦,操陕西方言。他带领一营官兵挖战壕、筑掩体,召开会议,做战前动员,部署火力。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天空晴朗,日军向坚守在花山尖的国军开炮了。图七:抗日忠烈亭
    一时间,步枪声、机枪声、炮声大作,炮弹炸得花山尖沙石横飞,硝烟弥漫。日军兵分三路,一路由太湖芝麻地由南至北攻正面,一路溯牌楼河而上,从背面进攻,一路从中路进攻。日军凭借武器先进,用密集的炮火疯狂向花尖山轰击,尔后三路同时向山上蠕动。战斗中,曹营长衣装焦灼,数处受伤,流血不止,咬着牙指挥战斗。第二天,守军四面被围,死伤惨重,所剩弹药,都集中在三挺守关口的机枪旁。枪管打红了,却没有水冷却,多次派人下山取水都饮弹身亡。曹营长端起刺刀冲向敌阵,全营372位军人的生命戛然而止。图八:景仰抗日忠烈实录碑
  花山尖保卫战后,农历七月,日军鬼子撤退后,乡亲陆续回家。大家含悲忍泪,将满山遍野的遗体收殓。大伙从身边的手枪套、衣袋里的营长符号判断,将曹营长和阵亡士兵的遗体安葬在花山尖。图九:曹营长庙
    1938来,潜山县湖墩等一带百姓为当年的曹营长等牺牲的全营官兵立碑,并在此修建忠烈亭纪念。亭通高二米余,四角攒尖式,砖石结构。亭内石碑通高七十多公分,宽四十公分,楷书阴刻碑文。忠烈亭是潜山百姓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多名烈士而兴建的烈士亭,各级政府应重新修缮,开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十:抗日战争期间的逃荒百姓 
 
(本篇完)
2018年9月25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和平乡太阳村“锅斗岩”——卒子游记
和平“锅斗岩”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1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和平乡太阳村“锅斗岩”风景点。图一:岳西县大别山青四山脉

    锅斗岩位于和平乡西部的太阳村,其一侧是安庆地区第一高峰驼尖和第三高峰多枝尖两主峰所环抱,东南与中纛村接壤,西与河图镇相连,北与太平村和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紧紧相连。图二:青四山脉一侧的锅斗岩
    锅斗岩因北侧巨大的崖壁形如倒扣过来的锅底而得名。锅斗岩是一个山岭,也是一条千百年来人行的山脊,锅斗岩最高处海拔1676米,地形较为平坦,是地壳运动时形成的山脉。图三:青四山脉远处的多枝尖
  锅斗岩山峦起伏,千峰竞秀,万壑争流。从锅斗岩一侧可以清晰的瞭望驼尖山脉与多枝尖山脉,这是整个大别山山系中最主要的一条山脉,整个山脉巍峨挺拔,巍巍耸立。图四:形如锅底倒扣的锅斗岩
   锅斗岩地处古潜山县(今岳西县来榜镇)与古太湖县河图镇两县交界,山顶平坦独立成峰,峰尖多巨石天然而成,形成由无数石块构成的一座奇特的石峰景观,是大别山青四山脉的高峰。图五:锅斗岩一侧山下的横冲
    从锅斗岩向驮尖遥遥相望,山体相连,另一侧与雷音寺塔遥遥相望。锅斗岩海拔1676米,因其北侧的顶峰巨石形似锅斗而得名。锅斗岩顶多有古松树,形态如迎客松,另有高山多枝杜鹃艳丽绽放。图六:站在九亮台看锅斗岩及远方的多枝尖
    锅斗岩山脊上遍布着一堆又一堆巨石,这些巨石并不是人工堆砌却胜过人工码放,它是上亿年的风化造成的各异形态,或人或兽,不一而同。图七:锅斗岩另一侧风景秀丽
    这些大石堆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天然堆砌和奇松;数座嶙石翠柏装点,秀丽山峰别具一格。图八:有安庆小黄山之称的锅斗岩
    锅斗岩,是古安庆人翻山越岭在此处依靠休息的山脊,其路之陡,其形如锅斗,其松与石的怪异,其异峰突起,山势雄伟,悬崖峭壁,无不让人称奇。图九:锅斗岩一侧的群山
    锅斗岩北侧有难以攀越的悬崖,从一侧望去如同大白象。锅斗岩北侧悬崖非常陡,顶部又具有峰、岩、石、松等旅游资源。图十:锅斗岩正顶部的巨石
    锅斗岩是安庆地区知名度不高且具有神秘色彩的自然景区,山脊两侧万丈悬崖,惊险、刺激、风景秀美。怪石古松、互映绮丽。图十一:锅斗岩顶部的松树  
    站在锅斗岩顶向四周眺望,一侧的驮尖高耸入云,腰磨石、嶙石翠柏装点;一侧飞旗寨万峰群聚;一侧的雷音寺塔、九亮台山体相连。
图十二:锅斗岩
    揽胜之余,感慨无限!大自然何等神奇,让锅斗岩群立大别于诸峰,锅斗岩山峰并不十分高大,主峰也隐于群峰之间,却独挺拔峥嵘,孤峰插天之感。图十三:锅斗岩顶部的怪松
    攀登锅斗岩,上下高程约为八百米,站在锅斗岩的最高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远处连绵起伏的峰峦,脚下鬼斧神工的山崖以及甘于寂寞的碎石,迎来送往了几多驴友、和山野隐士。图十四:锅斗岩顶部的盖板石
    锅斗山,位于和平乡西部,与古潜山县、太湖县交界,海拔1676米,是青四山脉的一个山峰。据当地村民说,它很象一个烧饭用的大锅,倒过来锅底朝上的形状,所以叫锅斗山由此得名。图十五:锅斗岩顶部
    据了解,青四山区由远古时期的地质运动形成,许多山体破碎陡峻、断层纵横,地壳运动后强烈碰抬升而成。而锅斗上很可能就是火山爆发冷却以后形成的。图十六:青四山脉主峰驮尖
    锅斗岩地处整体大别山青四山脉中,青四山脉与东西走向天羊山脉交叉于黄茅尖,黄茅尖至四望山一线东有支脉三条,其中一条由锅斗岩向东经棠梨坳、三搭尖、折南转东经凤箩尖、茅坳、大横岗、西庵入花墩乡的马园寨,整个山脉长约三十里。图十七:青四山脉
    锅斗岩是长期的山体与岩石变动,地质运动形成,整个岩脊长约二三里,宽约五至十米,颜色呈赭黄。其中顶部一岩石如帽,此岭称为“锅斗岩”。图十八:锅斗岩上的迎客松
(本篇完)
2018年9月2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痘姆乡青口村茅庵庙十王殿——卒子游记
青口茅庵庙十王殿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1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痘姆乡青口村茅庵庙十王殿。图一:茅庵庙指示牌

    茅庵庙十王殿座落痘姆乡青口村,有僧法号惟全住庵。茅庵庙、晓渡禅寺等多处宗教景点,其独具特色的宗教魅力与一脉相承的寺院文化,为天柱禅林增胜增色。图二:远方为三祖寺
  茅庵庙位于潜山市痘姆乡青口村的高山之上。为明朝晚期所建,原庙很小,占地十多平方米,砖木结构,近代在原遗址上重建,占地约七、八十平方米。图三:茅庵庙前的土地庙
    茅庵庙是一所道教寺庙,硬山顶上有宝瓶座。正殿位于庙堂中央,上供有地藏王菩萨像。原庙早毁。图四:土地庙内供奉神像
    茅庵庙建在一个地形非常独特的青口之上,所谓地形,风水上此处为虎形山,从山下开车约二十分钟才能到达。图五:新修建的灵峰寺
    天柱山曾被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是道教的发源地。西汉年间,为了祭祀天地、供奉老子,汉武帝命人在今安徽天柱山建有“五岳祠”,唐朝称之为“真源宫”,宋朝称之为“白鹤宫”,此前卒子已经介绍。图六:茅庵庙
    天柱山是传说中的八根天柱中的“南天一柱”,是四大镇山中的“南山”。因此,天柱山的北面,被命名为“寿州”;山的南面,被命名为“舒州”。寿州、舒州这两个地名,都是因天柱山而得名。图七:茅庵庙大殿
    天柱山是五岳中的“南岳”,现称古南岳。天柱山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四洞天”,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五十七福地”。图八:茅庵庙十王殿
    茅庵庙建在与“真源宫”仅一河之隔的青口山顶间。其地理位于不同凡想。据史料载:“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太平军攻占潜山。咸丰六年(1856年)十一月,清军收复潜山,十二月太平军再克潜山。”图九:茅庵庙十王塑像
   太平军攻占潜山之时,占据潜山二年之久,后被清军击溃退于潜山县后北乡一带(今岳西县)等地,太平军将领亲率十多骑,登痘姆乡青口村观察地形,遭地方乡民袭击,恼羞成怒的太平军一把火将茅庵烧毁。图十:茅庵庙十王塑像
    原茅庵,只是一间当地百姓信奉的小庙,乡民在庙前左侧小山包修建“土地庙”,当地乡民取名“茅庵”,茅庵建在群山山间的一处凹地,为两村交界。图十一:茅庵庙十王与黑白无常塑像
    茅庵庙遗址地处山凹之间。茅庵庙内十王殿隐居山林,整个茅庵庙建在一个呈面盆状山口之间,有限的农田全部集中在盆底,面积大约几亩地左右,四面环山,寺院遗址位于面盆的中间紧靠山边的位置。图十二:茅庵庙十王殿
    一间红色砖石砌成的大小约七、八十平方的小庙,小庙所处位置就是当年寺院的位置,十五殿为清朝建筑,部分留有明朝遗风。面阔三间,布瓦,双翘单下昂,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图十三:茅庵庙
    殿内供奉着一尊高大精美的地藏菩萨,高达二米多,造型独特,栩栩如生。大殿两侧建有十王泥塑,明清时期,“十王”之说更加盛行,茅庵庙就是专门奉祀“十王”的庙观。图十四:茅庵庙
    所谓“十王殿”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阎王殿。阎王原是古印度神话中阴间的主宰,有兄妹双王之说,兄治男魂,妹治女魂。以阎王作为阴间主宰,大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到了唐朝,又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岳卫兵之说,并把原来的十八层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官,称为“地府十王”。图十五:新修建的般舟堂
    “十王殿”一般分为东西两殿,东殿为一、三、五、七、九王,西殿是二、四、六、八、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和职责,据《阎王经》等典籍记载:一殿为秦广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寿夭生死,统管吉凶。三殿为宋帝王,二月初八日诞辰,专掌黑绳大地狱,凡在阳世忤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五殿为阎罗王,正月初八日诞辰,有牛头马面二助手。殿中有望乡台,凡解到此殿者,先令登望乡台,从那里可以望见其阳世本家因其罪而遭殃之情景,然后论罪定刑。七殿泰山王,三月二十七日诞辰,掌热恼地狱。凡在人世盗墓、投毒、挑拨离间的人,全部发入此狱。九殿平等王,四月初八日诞辰,掌铁网阿鼻地狱。凡在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的,解到本狱,用铜柱烫,用火焚烧,心肝成灰。图十六:禅堂
    二殿楚江王,三月初一日诞辰,掌活大地狱。凡在阳间伤人体肢,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四殿五官王,二月十八日诞辰,掌合大地狱。凡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六殿卞城王,三月初八日诞辰,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八殿都市王,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热恼闷锅地狱。凡在世间不孝者,投入此狱。十殿转轮王,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区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往投生。图十七:灵峰寺
   “十王殿”里的泥塑,是阎王爷惩治各种恶人的具体展现,这也算是一种抑恶扬善的警示。其实阎罗王一职,民间一向以为由刚正不阿之士担任。自隋唐至明清,相传就有多人担任这个职务。《隋书·韩擒虎传》记载:河南东垣人韩擒虎任凉州总管,因为人正直,作战勇猛,死后被冥府迎为阎罗王,韩叹道:“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另外,还有寇准、范仲淹、包拯、岳飞等人,都担当过阎王爷。图十八:茅庵庙山口
(本篇完)
2018年9月27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9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古民居与花亭湖遗址群——卒子游记
塔镇古民居与花亭湖遗址群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1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古民居与花亭湖遗址群。图一:太湖县花亭湖

    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位于花亭湖寺前河、罗溪河两河之间,是寺前镇东南边最边远村,背靠大山,南为沿湖丘林,属典型的半岛村庄,距大坝码头十里,村内湖叉纵横,植被成荫,山青水秀。图二:沿花亭湖周边的老民居
    全村数百户人家散居在全村湖汊边的各个半岛之上。花亭湖遗址群,位于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和天华镇黄镇村、横路村的环花亭湖周边一带。图三:塔镇古民居石门框
    花亭湖为一座人工湖,属长河中上游,湖底下曾经是星罗棋布的湖泊,有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古遗址54处,形成庞大的古遗址群,最具代表性的有柳河遗址、虎形坪遗址、姜家凸遗址、铜鼓凸一、二、三遗址。图四:塔镇古民居正厅四门柱
    花亭湖遗址文化层厚度一般为近三米,遗址上部较为平整,文化内涵丰富,器物标本种类齐全,品种繁多。如鼎足、鬲足、器耳、纺轮、器口沿、网坠、石球、石锛、石斧、石刀等,陶片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兰纹及刻槽纹等。图五:塔镇古民居木柱腐烂之后由砖石替代
   花亭湖遗址出土的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花亭湖遗址群,地域分布集中,文化延续性强,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属薛家岗文化类型,各遗址相隔距离约三里至六里间,彼此相望,共同形成一个新石器至商周时代的庞大聚落遗址群,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图六:塔镇古民居石地板
    花亭湖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境内,地处大别山南麓,花亭湖湖面面积七十平方公里,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湖岸迂回曲折,港湾幽深,湖畔四周盛产茶叶、板栗、柑桔。境内山青水秀,古迹济盛,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是省政府首批公布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图七:塔镇古民居先祖牌位
    花亭湖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禅宗文化博大精深。丰富的人文古迹折射出太湖的古老沧桑、荣辱兴衰和历史积淀。佛教禅宗的开山鼻祖慧可在此开设道场,创造了华夏的佛教禅宗文化,花亭湖也因此而享有“中国禅宗发祥地”之美誉。图八:塔镇古民居木窗框
    花亭湖景区的前身是花凉亭水库,始建于1958年。花亭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大别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真是“玉鉴琼田九万顷,秋水共长天一色”。图九:塔镇古民居厢房天井沟
    花亭湖中岛屿众多,一岛一色,宛如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将花亭湖点缀得分外妩媚多姿。湖四周山峦起伏,郁郁葱葱。九龙涧瀑布、天生塔、飞来石、禅宗卧佛等景点与美丽的花亭湖相辉映,相得益彰。图十:塔镇古民居厢房过道
    现存于塔镇村有这样一座古老的老屋,安静祥和的躺在大山的环抱之中,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封荫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古民居花费了数年的心血。图十一:塔镇古民居石柱础
    走进大门,从屋顶隐约可见的当年建成之时的富丽堂皇。这里有通光采阳的天井大青石板,两边厢房依次排开。天井和两侧阳沟的沟沿,是由青一色石条铺成,每块长度不等,最长的四米左右,但宽度和宽度统一为四十乘二十厘米规格。图十二:塔镇古民居大门
     古时交通条件非常的不便,能搬运如此沉重的石板石条实属不易,还有石条开凿的工艺也是如此的精湛,古时的能工巧匠真是让人十足的佩服。细微处最能见真章,不管是圆形套六角的木柱石墩,还是大门前雕花石墩,无一不体现出当时徽派建筑的深厚造诣。图十三:花亭湖遗址群
    大门正下方的四个莲花宝座,雕刻着图案,时光易逝,情怀难却。当年青砖小瓦齐檐烽火翘尾雄姿已随文革期间“破四旧”而去,难觅踪迹。图十四:花亭湖遗址群出土的陶器碎片
    花亭湖遗址群,位于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和天华镇黄镇村、横路村的环花亭湖周边一带。2012年6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十五:花亭湖遗址群出土的石锛、石铲等器物
(本篇完)
2018年9月29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30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杨氏家训碑——卒子游记
万涧杨氏家训碑
——安庆古碑刻系列
第161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杨氏家训碑。图一:杨氏家训碑

    在杨氏宗祠内,有几块杨氏家训碑,这几块家训碑,是皖西南地区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家训碑之一。据杨氏宗谱记载:杨氏自宋朝绍定元年江西鄱阳湖迁至潜山,元朝至正三年迁至万涧,繁衍子孙。图二:杨氏家训碑清楚记录署江南安庆府潜山县
    明朝末年,人丁众多,房派纷繁,各姓氏纷纷建祠祭祖。清朝乾隆初年,杨氏集各房长老筹资,建造了杨家祠堂,距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图三:杨氏家训碑上雕刻有“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何为”
    杨祠坐西朝东,背负青山,面抱皖河,现存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小瓦青砖马头墙,为皖西南地区典型的古代礼制类建筑。整个杨祠由一条轴线构成,呈对称性结构,建筑技术精良。此前,卒子已经介绍。图四:杨氏家训碑局部
     杨氏宗祠中厅建筑气派宏伟,有六根粗大的圆木立柱,直立屋顶,中厅两边是厢房,厢房分上下两层,供有身份之人和官家内眷看戏品茶,也为杨氏长老们议事场所。中厅布置了大量牌匾、对联、家规家训格言等,彰显了杨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图五:杨氏宏农郡四知堂碑
    杨氏家训家规碑,由当地的石料开凿而成,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告示立,署江南安庆府潜山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加十次何为。图六:杨氏宏农郡四知堂碑局部
    杨氏宗祠内的几块石碑上记载,杨氏的家训家规,充满对后代子孙的殷切期望,杨氏家训家规各有十条,家训即忠朝廷,孝父母,和兄弟,敬长上,睦宗族,惠邻里,信朋友,恤孤寡,慎婚姻,教弟子。图七:杨氏宏农郡四知堂碑
    杨氏的家规以毋字开头,分别是毋废正业,毋好骄矜,毋尚奢华,毋喜争讼,毋狎小人,毋缺祭祀,毋暴亲棺,毋葬祖坟,毋信浮屠,毋溺子女。图八:杨氏宏农郡四知堂碑
     杨氏这二十条家训家规,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训导着子孙,引领着后人。赋予这些家训家规以时代内涵,定能发挥其整合资源、教育子孙、协调一方、化解纷争的作用。图九:杨氏宏农郡四知堂碑雕刻于道光九年
     由于这些家训家规的引导和约束,多年来杨姓树立了良好的门风,杨姓后人修身敬业积极向上,颇为当地人称道。图十:杨氏宏农郡永立议规碑
     据了解,安徽潜山万涧杨氏先祖太大公(生于1192年,宋朝绍熙三年),在金乱中原靖康南渡后由江西鄱阳迁居潜山西堡乔里(龙关中坂)。图十一:杨氏宏农郡永立议规碑局部
     据谱牒记载,先祖经太小省忠四代单传,到真一、真二、真三、真四、真五公始有兄弟五人。图十二:杨氏宏农郡永立议规碑局部
     潜山落户的杨真一公迁居本县皖涧(万涧),真三公世居西堡乔里,后代繁衍。桐城落户的杨真二公生子二,长曰保二,又生子二,长曰广二,迁居桐城继母山;次曰广七,迁居桐城包家墩。现桐城杨莫华、杨彬士、杨彬雅系,古塘杨永爵系应为同宗。 杨真四、真五公出家大吴寺,后世不详。图十三:杨氏宏农郡永立议规碑雕刻于清朝道光十九年
(本篇完)
2018年9月3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5 22:29 , Processed in 0.03505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