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过河-卒子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齐冲圆觉寺——卒子游记
白麟村齐冲圆觉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59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齐冲圆觉寺。图一:大龙山齐冲

    圆觉寺,原名圆觉庵,是原怀宁县五横乡山间一处供奉菩萨的一个寺庙,寺庙规模宏大,庙宇建筑庄严肃穆。图二:圆觉寺
    圆觉庵在清朝晚期的战火中损毁,现存留遗址。图三:圆觉寺山墙一侧
    九十年代,当地百姓自筹资金在原圆觉庵山脚修建圆觉寺。寺庙建在一处山冲的冲脚,地势开阔,是消暑的好去处。图四:圆觉寺山门
    圆觉寺位于宜秀区五横乡齐冲。原圆觉庵建于齐冲山上,清朝康熙载:“圆觉庵,五横白麟畈……”图五:圆觉寺匾额
    圆觉寺原是以现代结构建筑,与众多的寺庙一样,基本没有历史遗存。图六:圆觉寺功德碑
    说起圆觉寺,就要提到山上的圆觉庵,圆觉庵修建于明朝,清朝咸丰年间被太平军烧毁。图七:圆觉寺另一侧山墙
    现在山间保存着一座圆觉塔,石制,呈八角形,密檐七层,全部石砌,无梯级可登,塔基为高达半米余的须弥座。图八:圆觉寺斋房
    有石砌壶门两层。四面嵌满石刻浮雕,须弥座上部均施斗拱,各面石雕全部仿木结构,顶端置葫芦刹,美观秀丽,是安庆地区古代不可多得的古塔。图九:圆觉寺
    圆觉塔为明朝密檐式石塔在长江流域的孤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图十:圆觉寺一侧的撩房
[size=0.83em]20150523 307.jpg (294.2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51 秒前 上传



(本篇完)
2018-0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响肠镇无愁村袁家渡方家老屋——卒子游记
无愁袁家渡方家老屋
——安庆老宅系列
第159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无愁村袁家渡方家老屋。图一:无愁村地处大山深处

    响肠古镇,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内有著名的十二景点:请寨晨曦、 晋塔夕照、河山负雪、浒漕溪月、秦河幽谷、银塔石洞、罗汉春云、古道长亭、塔影三桥 、秋漾金山、万家楼台、万壑飞虹。图二:袁家渡指示牌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无愁村的袁家渡方家老屋。袁家渡是个古老的渡口,岳西县内最大的河流集水面积占全县三分之一的潜水河就是在这里拐了个弯,向东进入潜山县境内,注入皖河。图三:袁家渡方家老屋大门
    潜水河原属潜山县,河床宽约二百余米,水流平缓且深不可测。加上这里又处于外界进入岳西西南广大地区的大通道上,自古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图四:方家老屋的泥坯墙
    自北宋以来,除了本地沿河两岸的居民日常往来以外,每天都有其他地方的境内外人员从这里经过,最高峰人流量达到千人以上,一般情况下也有几百余人,是尚存的岳西县内最大的古渡口,古称袁家渡。图五:袁家渡方家老屋的木制粮仓
    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由朱、蒋等姓公设为义济渡,就是现在的袁家渡,原有渡船,1969年水毁。当年枯水季节架设木板桥,雨季则用竹筏摆渡。现在长年累月都是靠一张竹筏摆渡了。图六:方家老屋大门
    据史料记载,袁家渡兴盛于明朝与清朝,由于渡口兴旺,迁居此地的百姓也逐渐增加,方家就是其中一户。现存于袁家渡的方家老屋,始建于清朝中期,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图七:方家老屋马头墙
  古时,水路通达通过袁家渡能够到达潜山、怀宁与安庆等地,一直是响肠一带粮食山货下运中转码头。因此,袁家渡一带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独轮推车穿梭往来,形成上独特景观。图八:方家老屋门牌
    方家老屋便位于此街,现在的祠堂组30号,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方家老屋建筑面积约三百余平米,方家老屋原本周围还有其他的房屋,屋主介绍说以前的老房子都是连片的,为省去建造费用,一堵墙两户人家合用,至今墙角还留有用于区分两户人家的石块。图九:方家老屋二进
    方家老屋就坐落在秦氏宗祠一侧。方家老屋总共有二进,面阔三间,每间三米余。屋内木雕了简单朴素的花纹。正中间是天井,上面用河滩里的鹅卵石铺设防雨水,天井内部四周各有木窗,上面有简单的花纹。图十:方家老屋天井
    老屋屋内的木头上为了防潮,原先涂桐油,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了如今的黑色。走出方家老屋,能够想到当年袁家渡那人头攒动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图十一:方家老屋门前为开阔地
(本篇完)
2018-08-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下瀑——卒子游记
宣店下瀑
——安庆风景系列
第159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下瀑。图一:大龙山宣店村

    安庆杨桥宣店,漫山遍野绿意盎然,经过一条弯弯拐拐的山路、一条山溪由下而下,宣店地处大龙山,这条山沟里多怪石,溪水清澈、怪石嶙峋、巨石突兀。图二:大龙山宣店村
    宣店村在位于大龙山山间的溪水中,有一处下瀑布,是相对宣店上瀑布而言。进入狭窄的山路,在山间拐了一道弯,原来这里别有洞天。拾级而上,约十余步、于左侧山崖见清泉石上流,水源处为一小瀑布,距地面约五米左右,崖壁近乎垂直。图三:宣店下瀑
    如此诱人的溪源,崖上平台平整,一泓山泉而上泄下,这条沿着小溪向山间的小路被近年开发的山路替代,这条石壁上悬挂着小瀑布,飞珠溅玉,就像一幅有声动画。图四:宣店下瀑是一处游泳圣地
    宣店小瀑布一共有三个,上瀑、中瀑和下瀑,依次呈现,惊艳不已。盛夏时分在此戏水嬉闹,能够尽情享受着一种回归自然的惬意。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条溪流是从三县尖流下,每年瀑布水量都不小,丰水季节水量充沛,很是壮观,沿着溪流一直走过去,会看到一共三处这样的瀑布,最大的是上瀑。图五:宣店下瀑
    大龙山,海拨近七百米。据说,几百年前,初到宣店的外乡人发现这里简直是个世外桃源,山上长满老树古藤,岩石叠峰奇秀,他们从山脚小石桥沿沿山路攀登,见一水自天上倾泻而下,喷雪飞银,这就是宣店下瀑。图六:宣店下瀑局部
    大龙山宣店下瀑布小巧而壮美,雨季,飞瀑倾泻,落于于石上,飞溅起如珠似玉的水花,轰声如雷。瀑布沿着巨石折古而行,流入一个大岩池,漫过池沿而下流,到斜壁处飞泻入深潭。这里步步有景,处处引人入胜,如临世外桃源,一面水溏镶在群山之中。图七:宣店下瀑
(本篇完)
2018年8月3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3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罗岭镇凤溪村明朝崇祯仰洙石塔——卒子游记
凤溪明朝崇祯仰洙石塔
——安庆古石塔系列
第159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凤溪村明朝崇祯石塔,这座石塔寻找来之不易,请观赏后给予点评。图一:明朝崇祯仰洙石塔正面

   在安庆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一处名为明代崇祯石塔格外醒目,标注为明朝,位于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大龙山三县尖。经过卒子等人四次寻找,终于将此处石塔找寻到,准确地址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凤溪村山间,海拔约275米,无论从哪里进山,需要大约二个半小时山路。图二:明朝崇祯仰洙石塔地上二层拱形窗
  大龙山北麓是一个静谧的山区,也是一片世外桃源。崇祯石塔并非位于凤溪村,而是经过并村之后,划入到凤溪村。石塔位于一片竹林中,是安庆一处不可多得的明朝文物宝典。图三:明朝崇祯仰洙石塔碑
  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与五横乡均位于大龙山北麓,是大龙山的组成部分,境内有“铁砚山房”、邓石如故居、 “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源浦禅寺、明代崇祯石塔等一批文化、宗教旅游景点。唯有明朝崇祯石塔是最难寻觅的文物。经过多次努力,终于找寻到明朝的崇祯石塔,原先的庙宇早已在战火中化作废墟,唯独剩下这座全麻石建筑透露着昔日的恢宏与繁华。图四:明朝崇祯仰洙石塔一角
  五横乡与罗岭镇均属浅山丘陵地区,原圆觉庵与圆觉寺,位于大龙山北麓的山间,是大龙山著名寺庙之一。是先有圆觉庵,还是先有圆觉寺,不详。图五:明朝崇祯仰洙石塔塔围部分塌陷
  据说,圆觉庵初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20年……),是安庆地区较早的寺庙之一,后又改为圆觉寺。圆觉庵与圆觉寺在安庆地区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应该是明朝。图六:明朝崇祯仰洙石塔正面
  原圆觉庵与圆觉寺在清末的太平军战火中毁。原圆觉庵与圆觉寺主要庙宇为明、清两朝修建,南北长一千余米,现有庙基多处,占地面积约二至三万平方米。圆觉庵与圆觉寺建在大龙山半山腰间,原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清朝咸丰年间毁。图七:明朝崇祯石塔塔柱
  现存明朝崇祯石塔,是建于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农历已巳年,这年发生了“已巳之变”,但远在长江北岸的安庆,却在圆觉庵主持僧人仰洙等人的带领下于历经多年修建了石塔主体建筑,在石塔完工后,又亲自书写“崇祯二年已巳年冬月吉旦”等字样。图八:明朝崇祯仰洙石塔正面
  
  三百九十年过去,如今,当我们再一次寻访圆觉庵遗址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崇祯已巳年石塔,俗称仰洙塔,是安庆市周边最为代表性的明朝建筑。图九:明朝崇祯石塔下方的两块塔门塔柱
  这座石塔历史上曾经历了随后多次地震以及无数次台风,依然屹立不倒!如今,它仍然伫立在大龙山山腰一处“S”弯的竹园中。图十:明朝崇祯石塔塔柱莲花纹
  石塔周边方园二十米,建有全麻石条垒建的塔围,由倡建者仰洙禅师建成地上五层、地下二层的石塔,全部为大龙山本山的麻石建筑,总共七级石塔,塔高约十七至十八米,是安庆地区石塔之王。图十一:明朝崇祯仰洙石塔背面
  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建筑工艺缜密。明朝修建时称“无量寿塔”。麻石砖间使用了铁钩与糯米泥浆,结实稳定。图十二:明朝崇祯仰洙石塔内部(注意“卒字下方的不明物体”)
  石塔塔身均有精美浮雕,地上二层有拱形开窗,俯视塔基内部,有方形地宫孔,地下二层均为麻石铺设,内有坐化的修行僧人骨灰罐。图十三:明朝崇祯仰洙石塔背面
  石塔正面有多块石板平铺而成的方形基座,基座底部有两层铺地砖,现存地宫仍在塔基内部。此外,石塔前方还有五根麻石质塔柱,表面浮雕莲瓣纹,另有石碑一座。图十四:明朝崇祯石塔麻石接缝使用了糯米泥浆与铁钩
  石塔与塔周石构件外,塔宫内器物已被盗掘。塔基内所用的麻石砖规格很高,这座石塔与卒子多年前介绍的总铺乡明朝崇祯石塔塔基,均为安庆地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上的工匠们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使用智慧和技艺流传了四百余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成为安庆地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图十五:明朝崇祯仰洙石塔拱形窗
(本篇完)
2018年9月2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3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杨氏宗祠四知堂——卒子游记
万涧杨氏宗祠四知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59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杨氏宗祠四知堂。图一:万涧杨氏宗祠整体

    潜山市天柱山西北面的龙潭乡万涧村,群山环绕,苍松翠竹,溪流飞瀑,环境幽雅,民风淳朴。一座杨氏宗祠,一座古朴典雅的古戏楼,人们称之为“万涧古戏楼”。图二:万涧杨氏宗祠为省级保护单位
    杨氏宗祠,位于天柱山之东南麓龙潭乡万涧村境内。宗祠建于清朝乾隆初年、道光十九年重建(1839年),距今近二百七十多年。经过维修之后为明三暗五进的徽派建筑,具有明显的皖西南地方特色。图三:万涧杨氏宗祠介绍
    整个杨氏宗祠为砖木结构,青砖墙体、小瓦屋面,马头墙面射出翘角。现存面宽近十九米,进深近四十六米。栅栏后为正大门。进大门便是一座戏台,台顶为彩绘藻井,木板铺楼。台口宽近五米,高二米四,台深四米,入相出将之门宽各近一米。图四:万涧杨氏宗祠大门
   万涧古戏台供杨氏族人在重大庆典、节日和祭祀及族务活动时,或演出文娱节目,或宗族会议之用。台口朝内,面向神堂,台下为露天大院,院井空旷,可容千人。两侧则是木楼,两楼和戏台相通,谓走马通楼。图五:杨氏宗祠匾额
    后进为木主神堂,供奉着杨氏迁潜始祖及各派系的列祖列宗。堂前为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庑轩,是开展活动时办事人员的办公室,或临时寝室。图六:杨氏宗祠侧房
    据《潜山杨氏宗谱》记载,潜山杨姓是在宋朝绍定元年(1228年)由杨氏太大公从江西鄱阳迁至潜山县(原怀宁县西堡),现为潜山市黄柏镇,由真一公复由西堡迁潜山县龙潭乡皖涧村(万涧村)。据说,真一公喜游览山水,迷山恋水成隐。图七:杨氏宗祠中厅
    潜山杨氏,与隋朝皇帝杨坚,及宋朝名将“杨家将”之杨,非嫡裔系。潜山杨氏历代谱牒均只字未提。隋朝帝王及“杨家将”本是杨家引以为荣之事,当浓墨重笔记载於谱。图八:万涧杨氏宗祠古戏楼
     杨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初年,古戏楼系杨氏宗祠的一部分,整个戏台尚好,是潜山县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戏楼,据传程长庚家班“四箴堂”班在程祥桂的带领下曾到此演出过。图九:古戏台匾额
    杨氏宗祠为三厅两厢,总面积六千余平方米。正台侧正中有两扇雕花木门,木门两侧各有一圆形洞门,分别供出场和下场用。戏楼属亭阁式全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图十:万涧杨氏宗祠正厅内的杨家将塑像
    进入杨氏宗祠,其中厅建筑气派宏伟,有六根粗大的圆木立柱,直立屋顶,中厅两边是厢房,厢房分上下两层,供有身份之人和官家内眷看戏品茶,也为杨氏长老们议事场所。图十一:万涧杨氏宗祠四知堂匾额
    中厅布置了大量牌匾、对联、家规家训格言等,彰显了杨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上方的“四知堂”牌匾,三个镀金大字熠熠生辉。这“四知堂”和杨祠门楣题辞“清白传家、四知家风、关西世第、四杰传芳”的前三句,均出自杨震的故事。图十二:杨氏宗祠正堂能够清楚看到古戏台唱戏
    明朝末年,各姓氏人丁众多,房派纷繁,各姓氏纷纷建祠祭祖。杨氏家训家规各有十条,家训即忠朝廷,孝父母,和兄弟,敬长上,睦宗族,惠邻里,信朋友,恤孤寡,慎婚姻,教弟子。图十三:杨氏宗祠后进
    杨姓的家规以毋字开头,分别是毋废正业,毋好骄矜,毋尚奢华,毋喜争讼,毋狎小人,毋缺祭祀,毋暴亲棺,毋葬祖坟,毋信浮屠,毋溺子女。图十四:杨氏宗祠先祖牌位
  杨氏宗祠是杨氏族人祭祖、婚丧嫁娶及举行大型活动的公共场所。杨氏族人的主要居住地,则在距此不远处的杨家老屋。其与宗祠一齐构成杨氏群居古建群。图十五:万涧杨氏宗祠碑刻
  清白传家“四知堂”,“四知堂”出自杨震的故事。杨震,字伯起,汉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名扬古今。图十六:万涧古戏台出将入相门
    “四知堂”下方的两根木柱上,有一副容易引起人们争议的对联,联文为:“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聿修阙德无忝尔所生”。图十七:万涧杨氏宗祠
(本篇完)
2018年9月3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龙泉尖与佛像石刻——卒子游记
鹿山龙泉尖与佛像石刻
——安庆石刻与风景系列
第159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龙泉尖与佛像石刻。图一:鹿山村能够看到浩渺的石塘湖


    杨桥镇鹿山村由原农庄村、铜山村合并后建立而成的。位于杨桥镇中部,主要是依山畔湖,风景秀丽,有千年古刹龙泉寺座落在林业组。图二:龙泉寺石佛
    说起龙泉寺,安庆市区有朋友都知道杨桥的龙泉寺风景区,卒子过去多次介绍。这座鹿山的龙泉寺,俗称古龙泉寺,在进山的路途中,有一尊近现代的石刻佛像,今天卒子简介介绍这尊石佛像。图三:龙泉寺石佛局部
    古龙泉石佛像,应刻于近现代。石像下方有二块石刻,但字迹模糊,辨认不清。从石像造型的开凿时间初判为解放前后,距今不到一百年时间。图三:龙泉寺石佛基座石刻
    龙泉寺石佛像,高约五至六米,宽约三至四米,为大龙山本山石料原地开凿而成。经过了数年的风雨,仍有不少香客在石佛像下上香。
图四:龙泉寺石佛一侧
    经过漫长的山道,会绕过古龙泉寺,到达山顶,这就是龙泉尖景区,位于鹿山龙泉寺背后的山顶间,距小龙山龙头峰约二公里,与小龙山猴子石约三公里。图五:龙泉尖巨石
    龙泉尖,地处大龙山与小龙山之间,为一山峰,其由织女峰等数座山峰连接而成,其中一块顶平,高耸的数块巨石组成,雄伟壮观,尤以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花,点缀其间,令人称绝。图六:龙泉尖下巨石石棚
    龙泉尖海拔489米,山体气势雄伟、挺拔俊秀。其景致可用“高、秀、险、幽”四字概括。顶峰奇石、野花如画,是遥望小龙山景区的最佳处。图七:龙泉尖下巨石
    龙泉尖下就是一片人工湖。这座人工的高山湖泊,现在是小龙山风景区著名景点。远远望去,碧波荡漾,加上郁郁葱葱的森林背景和高山草甸风光,像是一幅湖光山色风情画。若解舟登筏,在湖面漂流,恬静安祥。图八:龙泉尖对面的小龙山
    龙泉尖与小龙山的龙头峰是相连的一个山脉,龙泉尖顶有数块危石悬立,站在巨石上,前面是绝壁,背后是蓝天,惊心动魄而又心满意足。图九:龙泉尖对面的蓬莱三仙石
    龙泉尖山脉是整个小龙山的龙脊。两峰呈马鞍形,龙泉尖下巨石中形成了很多天然石棚,石棚宽敞平坦能容纳数人。有石棚上方巨石如盖,布满纵横纹路,石棚位于山岭逶迤,沟壑幽深。图十:龙泉尖相连的织女峰
    站在龙泉尖,对面就是小龙山的巨石山的蓬莱三仙石,这里无峰不石,无石不怪。站在龙泉尖能够看到蓬莱三仙、神牛卧波等景点,这里的每块石头都藏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图十一:与龙泉尖相连的另一侧龙头峰
(本篇完)
2018年9月4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枞阳县周潭镇七井村汤家墩遗址——卒子游记
七井汤家墩遗址
——安庆遗址系列
第159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周潭镇七井村汤家墩遗址。图一:汤家墩遗址

    周潭镇七井村位于一处名为七井的山地凹处,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汤家墩位于安徽枞阳县周潭镇七井村竹山组西南一百米,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卒子于数年前到访这里。汤家墩遗址为商周时期聚落遗址,为北高南低的长方形台地,高出周围地面三至五米,总面积一万三千多平方米,文化层厚三米左右。汤家墩遗址对研究江淮地区商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图二:汤家墩遗址标牌
    1986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在该遗址地表及剖面发现陶鬲足、纺轮等文化遗物。1987年7月,窑厂工人取土,曾发现西周时期饕餮纹青铜方彝一件,十分精美,定为一级文物。1989年,对汤家墩遗址发掘200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青铜等百余件文物。图三:汤家墩遗址其实就是一个大土墩
    周潭镇七井村,从地理位于看是一片蚌形地,这是安庆地区西周古村落遗址,又名汤家墩遗址,当地人称大包墩砖瓦窑场。遗址面积约五十亩,由于受到流水冲刷,地面陶片、石器,历历可见。文化层四至五米,间有大量红烧土。开掘二百多平方米,出土文物近百件。有陶片、鼎足、鬲足等,纹饰多绳纹、回纹、云雷纹;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等。图四:汤家墩遗址全貌
    汤家墩西周古村落遗址,反映了周潭悠久的生产历史。周潭旧属桐城东乡,崇文尚武,追求读书入仕已蔚然成风。如雍正二年进士、理学名家、名相张廷玉恩师周大璋;嘉庆甲子科第二名武举章慕斌;威震黔南、保卫边疆有功的抗法将军周南寿;民国学者、教授周荫棠著《台湾郡县考》,为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提供了重要史实依据。图五:汤家墩遗址与卒子坐骑
    据了解,汤家墩遗址出土的文物主要有西周时期的兽面纹方彝。通高四十四公分、口边长十八公分与二十公分、底边长十公分与十二公分。1987年枞阳县周潭镇七井村汤家墩遗址出土,现藏枞阳县文物管理所。西周兽面纹方彝子母口,腹为斜直壁,高圈足,盖作四面坡庑殿式屋顶形,四阿式柱钮,口沿下两侧有兽形耳,盖、腹四角有云形扉棱,圈足內悬挂一铜铃。盖饰凤鸟,钮饰阴细线的三角状蕉叶纹,腹上部饰直棱纹(直线纹),下部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均以云雷纹为地。图六:汤家墩遗址出土西周文物
    “彝”是古代青铜礼器的通称。《尔雅 释器》:“彝,卣、罍,器也。”郭璞注:“皆盛酒尊,彝其总名”。出土器物和古文献未见以彝为某种礼器的专称,宋代人因其形制称之为方彝,至今仍沿用。方彝为盛酒器,最早出现于商晚期,小屯238号墓及殷墟妇好墓等都有出土。方彝截面呈长方形,腹部四角多有扉棱,屋顶形盖,圈足,足上有铸孔。西周早期的方彝出土不多,与商晚期的形式区别不大,且一直沿用到中期。此方彝与现藏美国福格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方彝和西周成王时期宝鸡纸坊头一号墓出土的方彝极为相似,故本件方彝的年代属西周初期。图七:汤家墩遗址出土文物
(本篇完)
2018年9月5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桥办象山村民国潘氏家族墓——卒子游记
象山民国潘氏家族墓
——安庆古墓葬系列
第15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桥办象山村民国潘氏家族墓。图一:象山潘氏民国家族墓

    象山村位于安庆市经开区和北部新城结合带。现为大桥办一个村居。潘氏民国家族墓为莲花形,在大龙山山下众多小山包之间。图二:潘氏家族墓多为莲花形墓地
    象山,一直在周边百姓安葬先祖墓的好地方,卒子曾经介绍过潘氏清朝家族墓,今天再次介绍潘氏民国家族墓。图三:潘氏民国家族势力可见一斑
    据了解,潘氏在安庆地区人口众多,涌现出一大批投身祖国建设的栋梁。图四:象山潘氏民国家族墓群
    民国时期,潘氏家族潘文治曾在孙中山先生的左右,是孙中山先生的爱将,曾官至国民革命军舰队司令部总司令兼任虎门要塞司令。图五:民国时期男人装束
    象山村的山头很多,其中这个安葬着潘氏民国时期的家族多座墓葬,形成一个家族墓葬群。图六:象山潘氏民国家族墓多为一墓一冢一山包
    据了解,该古墓群埋葬的全部是当地潘氏先民,无一外姓。图七:民国女子装束
    该古墓群规模不小,埋葬规格不高,墓碑雕刻也并不非常精美,但保存较为完好。图八:象山潘氏家族墓
   这些民国时期的古墓,还有一些碑文上刻有“皇清故恩”、“皇清待赠恩深”等字样,该古墓群为研究皖江民族的丧葬文化提供一个难得的活标本。图九:民国时期的省会安庆
(本篇完)
2018年9月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桥办象山村民国潘氏家族墓——卒子游记
象山民国潘氏家族墓
——安庆古墓葬系列
第15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桥办象山村民国潘氏家族墓。图一:象山潘氏民国家族墓

    象山村位于安庆市经开区和北部新城结合带。现为大桥办一个村居。潘氏民国家族墓为莲花形,在大龙山山下众多小山包之间。图二:潘氏家族墓多为莲花形墓地
    象山,一直在周边百姓安葬先祖墓的好地方,卒子曾经介绍过潘氏清朝家族墓,今天再次介绍潘氏民国家族墓。图三:潘氏民国家族势力可见一斑
    据了解,潘氏在安庆地区人口众多,涌现出一大批投身祖国建设的栋梁。图四:象山潘氏民国家族墓群
    民国时期,潘氏家族潘文治曾在孙中山先生的左右,是孙中山先生的爱将,曾官至国民革命军舰队司令部总司令兼任虎门要塞司令。图五:民国时期男人装束
    象山村的山头很多,其中这个安葬着潘氏民国时期的家族多座墓葬,形成一个家族墓葬群。图六:象山潘氏民国家族墓多为一墓一冢一山包
    据了解,该古墓群埋葬的全部是当地潘氏先民,无一外姓。图七:民国女子装束
    该古墓群规模不小,埋葬规格不高,墓碑雕刻也并不非常精美,但保存较为完好。图八:象山潘氏家族墓
   这些民国时期的古墓,还有一些碑文上刻有“皇清故恩”、“皇清待赠恩深”等字样,该古墓群为研究皖江民族的丧葬文化提供一个难得的活标本。图九:民国时期的省会安庆
(本篇完)
2018年9月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和平乡和平村海螺凸烈士墓——卒子游记
和平海螺凸烈士墓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59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和平乡和平村海螺凸烈士墓。图一:海螺凸烈士墓台阶

   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和平乡和平村一座名为海螺凸小山包上,埋葬着一名无名烈士墓。说是海螺凸,其实就是这个小山包外形酷似一个海螺壳,一圈一圈的小山包。图二:海螺凸烈士墓经过乡政府修缮
   和平村位于安徽省岳西县和平乡东部,有和平东大门之称,东与来榜镇毗邻,西与和平乡西溪村相连,地理位置优越,方圆十平方公里。图三:海螺凸烈士墓一侧
   在和平村一处名为海螺凸的小山包,本不出名。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兵起安庆,储氏先祖储贤祚为避战乱由岳西县五河乡逃进和平乡境内石门山,下居今太平村胜利组储家老屋,繁衍十多代,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人。图四:海螺凸烈士墓碑
   民国期间,(1943年)储贤祚裔孙为纪念这位先祖,请风水先生找遍和平境内风水之地,最后选定一名小山包,风水先生指出此处为海螺凸,随后储贤祚裔孙以海螺凸为靠,建祠曰“六行堂”。图五:海螺凸烈士墓建于1958年4月5日
   经过四年的建设,到了一九四七年,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尚未装修,厢房未建,适逢解放,解放后为西溪小学校址。这就是储氏迁潜十五世贤祚公支祠的风水地海螺凸。图六:海螺凸烈士墓为原清朝道光年间老墓碑碑背反刻有“吉里”
   海螺凸位于岳西和平乡和平村储氏支祠背后小山包,风景优美、风水佳地。相传,明朝有外姓人氏懂风水,带其孙南下,一路历经山水,时值仲秋将近,公孙两人已经追寻到了直隶江南省和平乡山脉。图七:海螺凸烈士墓为原清朝道光年间老墓碑碑背反刻有“大林”等字样
   当这位外姓人看到穴星时,眼前一亮,终于发现了这般的造化,这位外姓人欣喜若狂地携拉着孙子往山顶融结穴场爬去,途上领略并推磨着此山脉的蜿延盘旋,浑厚耸秀,抬头面前豁然开朗。图八:海螺凸烈士墓正面整体
   按这位外姓人说法,大明堂上空壳山做印斗,穴星脚下游鱼腾虾跪蟹之类朝奉,受这美丽的环境所陶醉的外姓人见其形,以其千尺之势,隐涵于山川之灵气,或南或北;百尺之形,禀赋于日月之光辉,愈东愈西;方圆之体,相薄于气潮之互感,如痴如醉,氤氲之机,交融五气之行度,欲隐欲现。这就是海螺凸的由来。图九:海螺凸烈士墓另一侧
   海螺凸作为一处风水良地在和平乡几百年来,是代代相传。储氏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才购得此处风水宝地,建于储氏支祠,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图十:海螺凸烈士墓为原清朝道光年间陈泽恩墓
   海螺凸烈士墓,建于一九五八年四月五日,至于这位烈士因何牺牲,没有相关资料。但这位烈士牺牲时,当时条件有限,只能将山间的一处清朝道光辛卯年,道光十一年(1831年)太学生陈泽恩的墓碑,墓碑为青石制地,宽约五十公分,长约为七十公分,厚约为八公分,原有碑帽,现不存。图十一:海螺凸太学生陈泽恩孙辈国学森和名
   太学生陈泽恩墓碑碑背反刻有“吉里”、“大林”等字样,字约为直径三公分,字体阴刻、正楷。图十二:海螺凸陈泽恩墓侄孙芳延芳松芳枝等
   海螺凸太学生陈泽恩墓侄孙芳延芳松芳枝等人同立,至于太学生陈泽恩,没有相关的资料,但在和平乡这个过去相当鼻塞的小山村,能够有这样字体工整、曾任国学监学生,在和平乡这个偏僻的山脚下,静静地长眠,他不是名人,没有丰功伟绩,也不知道有没有后人,至少解放后他的墓碑被再次被牺牲的革命烈士所使用,也许这更是一种机缘。图十三:海螺凸顶包上建起观光亭
(本篇完)
2018年9月9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4-28 06:41 , Processed in 0.0255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