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独阜山方良谷摩岩石刻。知道这处石刻的朋友非常稀少,为您介绍您所不熟悉的安庆,是《走遍安庆》的追求,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距离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县城约五十里的小池镇原抱山村境内有一座名山,叫独阜山。坐北朝南,东西两边各有一支南北走向的山脉作臂膀,形同凤凰展翅。这里历史文化渊源颇为厚重。
民间传说佛教禅宗三祖僧璨爱其灵秀,曾在抱山的山腰打坐。凤为雏凤,不堪重负,竟然矮下三尺去,因此又名“坐山”。
据安徽省志记载:“峭拔秀丽,迥出群峰之上“。因为地质变动等多种原因,独阜山要低于西边山脉的最高峰广峰。之前卒子曾介绍《广丰寨》就在独阜山西边的山顶处。
唐朝宝应年间(公元762年四月—763年六月),太湖三个半祖师之一的清远禅师访胜来此依山建寺,寺以山名,取名独阜寺。
因清远禅师道行高深而香火鼎盛、名噪一时,香客远及江浙,僧徒多达八百余人。后毁于战乱。清朝道光二十年从九方美砚捐修中重东岳殿及两廊,清朝咸丰九年又惨遭寇毁。民国二十二年乡绅募捐重修,建国后逐渐荒废零落,文革时竟被夷为平地。
沿两座山脉的进山口缘溪而上,这里有一条小小的山谷,山谷没有潜山三祖寺山谷流泉出名,却有几分山水本意。沿途可见许多水石奇观。“滑磨石”、“银珠石”、“桌子石”、“航船石”、“钓鱼石”、“鲤鱼石”等,借水生色,各逞奇妙。
诸石之上,是一个百亩小畈,形如凤毛飘落,由两支山脉抄手挽住周围山上流失的水土积淀而成。畈北即独阜寺托身之地。原寺建在山脚,建寺之初,畈为幽壑,寺也是建在山腰上的,只是佛心趋平厌险,故假时日把这一切都改变了。
独阜山有左峰右岭,坐山秀美。左峰即为广峰,相传为陈玉成属下的十二位女将军的战死之地,因而又名寡妇寨,学名广峰寨,卒子之前已经介绍,想更多了解广峰寨的可以百度即可。
广峰寨现存寨墙近五百米,是县内少见的古战场遗址。更有传说称寨上有一风水宝地,得地人家将富贵至极,有民谣唱道:“广峰寨上一朵莲,太阳起山照半边。谁若占得此宝地,能买一府六县田。”引得千百年来的风水先生不知磨穿了几多双鞋划破了几多条裤子。
坐山之东,右岭的发端,有一石蟾,栩栩如生。相传自月宫贬出,要待形销骨铄方能飞升。更有传说,寺有金银分藏,并留下秘笈窖单及歌诀。其辞曰:“上七里,下七里,金银落在七七里;上角丘,下角丘,金银落在角角丘。”至今无破译者。
在独阜寺山谷间,是一处地质运动后形成的巨石滩,经过数万年的流水冲洗,已经变得光滑圆润。在溪口,有一处摩岩石刻,至今亟待科研人员与历史学者考察。
此处摩岩石刻,据卒子初步研究认为,为清朝道光年间至咸丰年间乡邑人方良谷书写并刻在石滩上的。石刻为一首诗,***谷生,***霖雨。
这首诗刻在石滩上,已经近二百年,常年经过水流的冲洗,字迹已经比较模糊,落款为方良谷,未落款时间。此处石滩现破坏严重,在清朝晚期时,便有乡人到此处采石,经过清朝、民国至解放初,此处采石一直未禁止,现在留下多处采石凿印。
摩岩石刻每字大小约为七公分乘以七公分,正楷书写,阴刻。为方便研究与探访,卒子将此处摩岩石刻初定名为方良谷摩岩石刻。
安庆地区,摩岩石刻非常多,以诗、句、词、语刻于巨石之间、板石之上,留存于世间,虽不知何人所记,却留下了安庆历史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发现与整理,形成安庆地区摩岩石刻总汇。
安庆的摩崖石刻,多在山崖、河滩之间刻出图画或文字。石刻在整个安庆各县区山间均有发现有行书、隶书、楷书等等,字大达半米,字小仅一公分,有笔力刚健有力、有柔美婀娜,是安庆文化的瑰宝。
摩崖石刻书法文化自古有之,现代人又加以传承,明朝与清朝之间,安庆经过人口变迁、文化变迁和历史变迁之后,摩崖石刻多达上千处,这需要更多人识之士去发现和整理。
(本篇完)